曾經偶見傳聞,直到今時才想起驗證;儘管延遲,仍然充分理解了這部作品何以掀起熱潮。
我也一樣,看的時候難以自制,看完之後澎湃難止,為了安定胸中過滿的心緒,抒寫就成為了必要的事。
之所以如此令人盤桓難去,我想故事收束的方式是一大要因,我也是由此反覆思量,而於我自有的關懷上歸結安頓。
我認為這是一個多重的結構。
最外顯的是「夢」。
在我看來,陳小千與韓影帝是進入了共同的夢境。
陳小千昏睡入夢,尚夾帶了丁點的意識,一定程度上清醒作夢;
韓影帝遭遇車禍,或許昏迷入夢,表層意識暫且休眠,夢中他即是韓爍。
肉身復甦,兩人醒轉,於是夢境中斷,陳小千的意識吸納夢境記憶復還,略帶恍惚也能辨認整合;韓影帝若是自昏迷中恢復,認知重構也難免一時紊亂。
夢之於我是極端獨特、極端重要的符碼,是構成我的極關鍵的一塊。我幾乎夜夜有夢,也記下許許多多的夢。在夢裡有時像演戲,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有時像看戲,以觀演的角度側看一切,有時更同時兼具,既演也看;我也曾經清楚認知到自己在作夢乃至控制了夢的走向,也曾經從夢中夢醒來一瞬間無法分辨所在次元,也有過醒後彷彿自己一夜無眠看了徹夜電影的疲憊;一再進入同一個夢境自不待言,也有連續劇式的夢分集出現。
除了共通夢境我尚不曾經歷以外,以我自身的作夢經驗觀之,陳小千與韓影帝的狀態,是夢裡夢外的狀態。
我也有過孵夢成功的經驗,也經常日思旋即夜夢。
陳小千昏睡之前,全神貫注於編寫劇本;韓影帝車禍之前,也曾與陳小千研討劇本。兩人共同投注心力於劇本,因見解不同而論辯未休,如此情境之下,兩人進入立基於劇本與彼此的夢中,本也自然,引發相通的夢境,亦難謂全然空幻。
夢會將記憶變形,好似舊曲新編,以貌同而又形異的樣態展現,恰合於兩人似在劇本裡、卻又不似原劇本的情境。
夢也會即刻擷取肉身感知,吸納進夢裡以幻化的樣貌登場,因車禍而肺部受傷的韓影帝,變作遭劍穿刺肺部的韓爍,正如是。
夢中自身的消逝使肉身醒來,我也曾遇過,就好似潛在的精神不能承受、必須將之打斷,好比韓爍的將亡使韓影帝與陳小千都被推出該次元外。
就好像按下了暫停鍵,夢裡如何,除非重入同一個夢,否則肉身無從知曉。
我覺得這是另一個層次,關乎「次元」形態的探討。
我曾看過一些故事,形容故事人物依附故事生滅,醒於故事開始之際、眠於故事終止之時,故事起點前與故事終點後,既無故事,便亦無人物。依這個觀點,則故事裡的韓爍始終是迸生於入贅進城的那一刻,其對於過往的一切記憶皆是「設定植入」,入贅進城前的故事沒有被創造,次元不存在,人物也就不存在,沒有小韓爍誕生至長成的時空,沒有小韓爍;同樣的,故事時空既在韓爍倒在臺階上終結,便也無所謂其後種種。
這個概念我固然覺得也有點意思,但我「相信」每一個次元,相信萬物有靈。我的每一個夢之於我都是真實不虛的,我「相信」那是夢裡的我的「真實經歷」,是夢裡的我的「記憶」的片段。我與夢裡的我不在同一個次元,夢裡的我是我亦非我,在我紀錄夢境時,也並不以「我」自稱,而另有專屬於夢中的我的姓名,在我作清醒夢時,還能與清醒的這個我的意識相互區辨。我「知道」夢是某種腦的作用,與我「相信」夢的真實,於我而言,兩者同時並立,並無衝突。我認為「能信」是人所擁有的非凡的能力。
於是,花垣城裡的韓爍與陳芊芊,在韓爍倒在臺階上之後,怎麼樣了?我不能夠不在意。對我而言,每一個平行時空都「存在」。
我會夢到相同的夢,我會夢到夢的延續,我也偶爾能控制夢。
於是我決定「相信」,陳小千最後修改的團圓劇本,就好似我的夢境紀錄,是一度中斷的次元的再延續。再次作夢,再次回到花垣城,夢在清醒意識下被調整,陳芊芊或者祭天祈請或者其他因素,使韓爍不死,兩人通達陳小千記下的甜美生活。我決定「相信」最後的樹林擁抱,是故事的延續而非回顧。
儘管韓爍若確為陳芊芊擋劍而死,可謂是人生殘酷荒謬的到位再現,乃至我也曾有過類似的創作;儘管在我的多重宇宙認知裡,終究有一個宇宙裡的韓爍會是這樣終結生命,一如終究有一個次元裡的韓爍因陳楚楚而亡,但我決定「相信」,我與陳小千所在的次元,連結著花垣、玄虎城奇蹟般幸福的次元。
另一個重要的構件是「創作」。
原先陳小千創造了一個宇宙,卻不知曉宇宙實際運行的情形。她最初並未與人物共感,是以她可以一如天地不仁;但當她深入故事裡,同理人物的悲喜,生命的殘酷就不忍卒睹了起來,她也因而能夠真正珍重起她的每一個人物。我認為這也就是為什麼「能信」是偉大的,「能信」,即「能愛」,「信」與「愛」是同義異名。如果人們「不相信」女人或者男人的生命價值,人們就無法「愛」女人或男人,花垣、玄虎城對男人、女人的態度即是如此;如果人們「相信」物品有靈魂,人們就會「愛」物。
陳小千的創作也唯有在她反覆推敲人物心理後才鮮活了起來,她理解了人物的動機後才能掌握人物的行為模式,故事的脈絡才有跡可循,人物才因而立體飽滿。
韓影帝作為他者,對故事的詮解不同於創作主體,評論反照創作者促使反思,作品於是可能更臻圓熟。
同時,韓影帝作為詮釋者、再創作者,也共同參與了故事的建構。陳小千與韓影帝變化的陳芊芊與韓爍恰似他們身分的象徵,陳小千身為編劇,正像是既演又看的夢,她一邊仿擬人物,一邊嘗試以旁觀角度操控故事運轉;而韓影帝身為演員,以他的方式表現著他所認知的人物行動,人物遂已不僅是編劇創作的模樣,而是糅合的形貌。
陳小千「發現」韓爍並不真的心狠手辣,固然是她本未確實了解自己創造的是怎樣的人物,也因為演員加入後,那就已不只是她設計出來的韓爍,而是添加了韓影帝靈魂的韓爍。
好似陳芊芊的形象因陳小千的詮釋而轉化,韓爍成為愛上陳芊芊的情種,也是因韓影帝進入其中。
於是我覺得還可以再延伸一層隱喻,這段穿梭次元的故事,何妨視為一個華麗的包裝,暗示著編劇陳小千與演員韓影帝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深度交流,隨著創作的逐步成形,他們的關係也一點一點建立、提升,至情愫滋生,而後正式肯認。
是以,無論在哪個次元裡,他們都相識、相戀,而後相依相守。
人世固苦,但我「相信」快樂自造。
生命美好。如同我覺得我從未作過惡夢,不管我夢裡有什麼,我的夢都那麼有趣。
111.05.06
觀後
★★★★
其他劇
丁禹兮
or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New to HackMD? Sign up
Syntax | Example | Reference | |
---|---|---|---|
# Header | Header | 基本排版 | |
- Unordered List |
|
||
1. Ordered List |
|
||
- [ ] Todo List |
|
||
>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
**Bold font** | Bold font | ||
*Italics font* | Italics font | ||
~~Strikethrough~~ | |||
19^th^ | 19th | ||
H~2~O | H2O | ||
++Inserted text++ | Inserted text | ||
==Marked text== | Marked text | ||
[link text](https:// "title") | Link | ||
 | Image | ||
`Code` | Code |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 |
```javascript var i = 0; ``` |
|
||
:smile: | ![]() |
Emoji list | |
{%youtube youtube_id %} | Externals | ||
$L^aT_eX$ | LaTeX | ||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
This is a alert area. |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Sy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