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案例說明與資料來源](https://hackmd.io/Os5_JBm_RPiWBnZ8v9EpFQ?view)
## 簡介
本報告總結了公眾意見的結果,包含:
* __210 個意見__
* __45,919 個投票__
* 10 個主題
* 41 個子主題
所有投票者都是匿名的。
## 概述
以下是對話中討論主題的高層次概述,以及每個主題下分類的意見百分比。請注意,當意見屬於多個主題時,百分比總和可能超過 100%。
* **法律合規與監管 (23%):** 參與者強調 UberX 必須取得合法營運許可,呼籲修訂法規以因應共享經濟,同時要求更嚴格的執法與資訊公開以提升公共信任。
* **服務品質與使用者體驗 (16%):** Uber 以較高的車輛清潔度、透明的乘客評分機制與即時叫車 App,提供比傳統計程車更佳的乘坐環境與安全感。
* **共享經濟與平台定位 (14%):** 討論將 Uber 視為資訊媒合平台,認為其共享經濟模式可降低資源浪費、創造彈性就業,並主張以平台而非傳統計程車方式進行監管。
* **乘客安全與保險保障 (13%):** 共識要求所有載客司機必須投保乘客責任險,並加強駕駛資格審核與 GPS 行程紀錄,以確保乘客的安全與賠償權益。
* **與計程車的公平競爭 (10%):** Uber 被視為提升計程車服務品質的競爭動力,同時也引發不公平競爭的擔憂,呼籲制定平衡的監管框架。
* **司機資格與培訓 (7%):** 參與者認為 Uber 司機應取得職業駕駛執照並接受與計程車相同的背景審查,以保障乘客安全與服務品質。
* **收費與價格透明度 (5%):** 使用者要求揭露動態加價演算法,並建議立法統一 Uber、計程車與白牌車的費率透明標準。
* **稅務與財務責任 (4%):** 大多數意見認為 Uber 作為外國公司必須依法在台納稅,政府干預應限於公平課稅而非直接操控市場。
* **消費者選擇與便利性 (4%):** 乘客重視 Uber 較低的車資與即時 App 叫車功能,視其為提升交通選擇與促進良性競爭的便利方案。
* **其他 (4%):** 此類評論分散且缺乏共識,未形成顯著的多數支持或明顯的意見分歧。
## 前 5 個最常討論的子主題
討論中出現了 41 個子主題。這 5 個子主題收到的意見最多。
### 1. 其他 (34 個陳述)
主要主題包括:
- 服務品質
- 評分機制
- 安全保障
- 便利性
- 車輛多樣
### 2. 營運許可與法規適用 (17 個陳述)
主要主題包括:
- 合法營運
- 政府監管
- 乘客安全
- 公平競爭
- 共乘定位
### 3. 法規更新與科技適應 (11 個陳述)
主要主題包括:
- 法規與科技同步
- 共享經濟規範
- 無人車未來管理
- 立法或修法需求
- 產業競爭與選擇
### 4. 平台本質與業務定位 (9 個陳述)
主要主題包括:
- 資訊業屬性
- 服務業定位
- 雙贏共享
- 平台監督
- 簡易APP
### 5. 強制乘客責任保險與統一投保機制 (8 個陳述)
主要主題包括:
- 司機應投保
- 乘客缺乏保障
- Uber應統一投保
- 自用車載客規範
- 保險制度改革
## 主題
從提交的意見中,識別出 10 個高層次主題,以及 41 個子主題。基於投票模式 已識別出共同點以及意見分歧 ,並在下面描述。
### 法律合規與監管 (48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6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48 個意見。
#### 營運許可與法規適用 (17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營運合法性與許可**:多數陳述指出 UberX 應依照現行運輸業法取得營業登記與相關許可,否則屬非法營運。
* **安全與乘客保障**:多位陳述關注未受規範的司機資格與車輛安全,認為應設置最低安全標準以保護乘客與其他道路使用者。
* **政府規範公平性**:有陳述認為政府應制定公平的運輸管制規則,避免只保護既得的計程車業者利益。
* **市場機制與最低規範的平衡**:部分陳述主張法律僅需規定基本安全與公平標準,其餘應交由市場機制決定服務模式與價格。
* **以 Uber 為契機促進整體交通改革**:少數陳述認為 Uber 的挑戰可作為改善計程車監管與提升服務品質的機會,需同步制定新法規。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政府應以 Uber 的挑戰為契機,完善計程車的監管與評價制度,使司機與乘客都能享有與 Uber 相同的服務品質。參與者主張政府必須制定公平的運輸業管制規則,避免只保護既得利益者,並要求立法機關盡速擬定 Uber 合法化的相關法規,以保障司機與乘客的權益。參與者指出創新服務雖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過程,但必須在法律框架內營運,法律僅需規定保護乘客、司機及其他用路人的最低標準,其餘競爭機制交由市場決定。參與者還強調交通運輸與食品、藥品性質相似,應特別嚴格界定與把關,並要求 UberX 依法申請經營運輸業務的許可。 [[111](## "\"我覺得政府應該能藉由面對 Uber 的挑戰,同時改善計程車的監管與評價制度,讓計程車的司機與乘客也能獲得如 Uber 一樣的服務品質。\"
Votes: (Agree=411, Disagree=18)"), [65](## "\"我覺得政府應該對運輸業設置公平的管制規則,而不是保護特定的既得利益者。\"
Votes: (Agree=558, Disagree=43)"), [133](## "\"將Uber合法,能讓司機與乘客都能受到更好的保障,只希望台灣政府能擬定法規\"
Votes: (Agree=240, Disagree=35)"), [51](## "\"我覺得任何的創新服務以達營利目的的確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過程,但必須完全在法律的規範下合法經營,才能避免因非法營運而產生社會公平及社會安全等問題.\"
Votes: (Agree=469, Disagree=97)"), [143](## "\"我覺得法律僅須訂定一個能保護乘客、司機其他用路人的最低標準,其他應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Votes: (Agree=193, Disagree=40)"), [55](## "\"我覺得交通運輸和食品、藥品性質類似,比起一般服務的媒合平台來說,應該要特別嚴格的界定與把關。\"
Votes: (Agree=399, Disagree=143)"), [21](## "\"我覺得UberX應該依法令申請經營運輸業務。\"
Votes: (Agree=505, Disagree=186)")]
意見分歧:
雖然對完善計程車監管與要求 UberX 依法申請營運有廣泛支持,但參與者認為 UberX 目前未依法營業增加乘客搭乘風險。 [[18](## "\"我覺得UberX目前未依法營業,讓我覺得搭乘時有風險。\"
Votes: (Agree=351, Disagree=350)"), [111](## "\"我覺得政府應該能藉由面對 Uber 的挑戰,同時改善計程車的監管與評價制度,讓計程車的司機與乘客也能獲得如 Uber 一樣的服務品質。\"
Votes: (Agree=411, Disagree=18)"), [65](## "\"我覺得政府應該對運輸業設置公平的管制規則,而不是保護特定的既得利益者。\"
Votes: (Agree=558, Disagree=43)"), [133](## "\"將Uber合法,能讓司機與乘客都能受到更好的保障,只希望台灣政府能擬定法規\"
Votes: (Agree=240, Disagree=35)"), [51](## "\"我覺得任何的創新服務以達營利目的的確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過程,但必須完全在法律的規範下合法經營,才能避免因非法營運而產生社會公平及社會安全等問題.\"
Votes: (Agree=469, Disagree=97)"), [143](## "\"我覺得法律僅須訂定一個能保護乘客、司機其他用路人的最低標準,其他應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Votes: (Agree=193, Disagree=40)"), [55](## "\"我覺得交通運輸和食品、藥品性質類似,比起一般服務的媒合平台來說,應該要特別嚴格的界定與把關。\"
Votes: (Agree=399, Disagree=143)"), [21](## "\"我覺得UberX應該依法令申請經營運輸業務。\"
Votes: (Agree=505, Disagree=186)")]
#### 法規更新與科技適應 (11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法規與科技同步**:多則陳述認為政府應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新增或修正法令,避免以舊有規範限制新興服務。
* **建立共享經濟專屬規範**:有陳述指出應為 UberX 等非營業共乘車輛訂定別於傳統職業小客車與計程車的法規,提供明確的遊戲規則。
* **未來技術與產業衝擊**:部分陳述提及無人駕駛車輛的發展可能影響大眾運輸與計程車司機就業,呼籲提前思考相關管理問題。
* **安全與權益保障**:若干陳述強調在法律不明確的情況下,業者、司機與乘客皆處於灰色地帶,需透過立法納入公權力管理以保障三方權益。
* **影響力與立法時機**:有陳述認為 Uber 服務的日常影響尚有限,主張立法與否應視其影響力大小與民意機關的評估而定。
共同點:
一位參與者認為科技時代要求法律隨時調整,不能僅僅遵循舊有規範。另一位參與者主張為 UberX 訂立與職業小客車及計程車不同的法規,讓僅供共乘或補貼油錢的兼職自用車有明確的遊戲規則。第三位參與者指出現行職業客車法規對分享經濟不友善,呼籲盡速修法以提升環保效益。最後一位參與者表示是否立法取決於 Uber 服務的影響力,認為目前影響有限,但若民意機關認為影響足夠大,便支持修法或立法。 [[68](## "\"我覺得現在已經是一個科技時代,很多事物及法令規範都應該應時應地治宜,而不是墨守成規。\"
Votes: (Agree=558, Disagree=51)"), [106](## "\"我覺得要替UberX找到出口,就該訂定有別於職業小客車和計程車的法規,讓非營業車,只是要共乘或補貼油錢的,兼職性質的自用車,有一個遵守的遊戲規則\"
Votes: (Agree=365, Disagree=69)"), [151](## "\"我覺得目前管理職業客車的法規對分享經濟很不友善。應該要盡速修法,比較環保。\"
Votes: (Agree=135, Disagree=29)"), [123](## "\"我覺得UBER問題是否應該立法(或修法)?應取決於UBER服務是否有夠大影響力,目前來看,影響人民日常並不大。若民意機關覺得影響性夠大,我讚成修法或立法。\"
Votes: (Agree=209, Disagree=71)")]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68](## "\"我覺得現在已經是一個科技時代,很多事物及法令規範都應該應時應地治宜,而不是墨守成規。\"
Votes: (Agree=558, Disagree=51)"), [106](## "\"我覺得要替UberX找到出口,就該訂定有別於職業小客車和計程車的法規,讓非營業車,只是要共乘或補貼油錢的,兼職性質的自用車,有一個遵守的遊戲規則\"
Votes: (Agree=365, Disagree=69)"), [151](## "\"我覺得目前管理職業客車的法規對分享經濟很不友善。應該要盡速修法,比較環保。\"
Votes: (Agree=135, Disagree=29)"), [123](## "\"我覺得UBER問題是否應該立法(或修法)?應取決於UBER服務是否有夠大影響力,目前來看,影響人民日常並不大。若民意機關覺得影響性夠大,我讚成修法或立法。\"
Votes: (Agree=209, Disagree=71)")]
#### 政府執行與取締效能 (7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低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交通部主動取締責任**:多則陳述指出交通部應負責主動取締白牌車及違法營運的 Uber。
* **政府執行無效感受**:多則陳述批評政府在依法取締非法營運上表現出無能或作為不足。
* **全面取締 Uber 及相關公司**:有陳述要求徹底停止 UberX 營運,並建議台北市政府註銷相關公司登記。
* **擴大取締範圍**:有陳述直接呼籲應擴大取締的範圍。
* **排除公眾意見**:有陳述認為在取締違法行為時不需要國人表達意見。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存在分歧,參與者認為交通部的取締效果不彰,顯示公權力的無能。另一位參與者則主張,既然交通部已駁回 Uber 的行政訴願,台北市政府應註銷「台灣宇博數位」的公司登記。 [[29](## "\"我覺得交通部取締效果不彰,是公權力無能的表現。\"
Votes: (Agree=317, Disagree=335)"), [31](## "\"我覺得既然交通部已駁回 Uber 的行政訴願,台北市政府就應該註銷「台灣宇博數位」的公司登記。\"
Votes: (Agree=260, Disagree=323)")]
#### 安全與公共風險管理 (6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計程車顏色辨識**:有意見指出計程車應塗裝成黃色以便與其他車輛區分。
* **未經認證私家車載客的安全風險**:多則陳述認為未取得營業執照的私家車載客構成公共安全威脅。
* **政府執法力度與罰則的不足**:部分陳述批評政府在稅務、違規抓捕與罰款方面的處置過於寬鬆。
* **需求政府監管以保障雙方安全**:有陳述認為計程車作為大眾運輸工具,應由政府建立並維持安全管理機制。
* **兩岸執法差異的比較**:有陳述將香港對 Uber 的嚴厲取締(包括逮捕)與台灣較輕的罰款做對照,認為台灣應更鐵腕。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存在分歧,參與者認為未經政府認證的自用車載客危及公共安全。另一位參與者指出香港對 Uber 的嚴厲打擊包括逮捕公司負責人,認為台灣僅罰款不足以保障乘客安全,呼籲更鐵腕的措施。還有參與者主張計程車必須塗裝成黃色,以便與其他車輛區分。 [[44](## "\"我覺得自用車未經政府認證就自行載客營業,已經威脅到公共安全。\"
Votes: (Agree=294, Disagree=352)"), [164](## "\"香港取締Uber不只是對司機開罰,也逮捕了公司負責人,台灣取締Uber只會罰罰款罷了,請鐵腕一點好嗎? 隨意車輛人員都能載客,只是犧牲掉了乘客(人民)安全。\"
Votes: (Agree=69, Disagree=55)"), [13](## "\"我覺得計程車身一定要塗裝成黃色的,和其他車輛顏色不同。\"
Votes: (Agree=299, Disagree=392)")]
#### 透明度與公共監督機制 (5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高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爭端與調查紀錄報送與公開**:陳述要求將 Uber 爭端解決紀錄及 2014 年違法調查報告提交並於線上公開給交通部。
* **管理制度透明度不足**:陳述指出 UberX 的管理制度缺乏透明,影響使用者的安心感。
* **政府立場先行表明**:陳述認為在徵集公眾意見前,各相關政府單位應先明確表達立場。
* **要求提供合理理由**:陳述主張在要求透明或公開資訊時,應同時提出合理的理由說明。
共同點:
參與者要求交通部在網路上公開2014年關於 Uber 是否違法的調查報告。參與者主張應將 Uber 平台的爭端解決紀錄提交給交通部作為參考。參與者指出在徵求各方意見之前,所有相關政府機關必須先明確表明立場。 [[41](## "\"交通部應於線上公開2014年調查 Uber 是否違法的報告。\"
Votes: (Agree=522, Disagree=87)"), [9](## "\"我覺得 Uber 平台的爭端解決紀錄應呈報給交通部。\"
Votes: (Agree=559, Disagree=125)"), [37](## "\"我覺得在徵集意見前,各級相關政府單位都應該先明確表示立場。\"
Votes: (Agree=491, Disagree=144)")]
意見分歧:
雖然對政府應公開Uber調查報告以提升透明度有廣泛支持,但參與者認為UberX管理制度不透明,使其感到不安。 [[19](## "\"我覺得UberX管理制度不夠透明,讓我難以安心。\"
Votes: (Agree=363, Disagree=327)"), [41](## "\"交通部應於線上公開2014年調查 Uber 是否違法的報告。\"
Votes: (Agree=522, Disagree=87)"), [9](## "\"我覺得 Uber 平台的爭端解決紀錄應呈報給交通部。\"
Votes: (Agree=559, Disagree=125)"), [37](## "\"我覺得在徵集意見前,各級相關政府單位都應該先明確表示立場。\"
Votes: (Agree=491, Disagree=144)")]
#### 資料保護與司機個資管制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政府管制司機個人資料**:陳述指出司機的個人資料應受到政府的管制。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政府應該管制 UberX 司機的個人資料。 [[24](## "\"我覺得 UberX 司機的個人資料,應受政府管制。\"
Votes: (Agree=483, Disagree=179)")]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24](## "\"我覺得 UberX 司機的個人資料,應受政府管制。\"
Votes: (Agree=483, Disagree=179)")]
### 服務品質與使用者體驗 (34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1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34 個意見。
#### Other (34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低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車輛品質與清潔**:陳述指出 Uber 的車輛普遍被認為較計程車品質更好且較為清潔。
* **評分與責任機制**:陳述提到 Uber 采用公開透明的乘客評分制度,低分會導致停機或再教育,提升服務品質。
* **便利性與科技應用**:陳述認為透過 App 叫車、即時定位、信用卡扣款等功能,使搭乘更方便且降低繞路機率。
* **安全與司機專業**:陳述認為 Uber 司機整體素質較佳,較少快車、搶道等危險行為,提升乘客安全感。
* **多元化與車輛設計**:陳述提到 UberX 不必限定顏色或外觀,主張提供多樣車型、偏鄉服務及避免車輛顏色限制。
共同點:
參與者主張所有營業車輛都應採用乘客評分機制,而不僅依賴政府核發的營業許可。參與者指出,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叫車可以降低司機故意繞路的機率,並舉例說明 Uber 以 4.5 分為門檻,低於此分數的駕駛會被停機,從而確保車輛品質。參與者比較 Uber 與傳統計程車,認為 Uber 提供高級車款、快速的客訴處理以及較高的整體服務品質,且司機態度普遍較佳。參與者讚揚 Uber 的評分機制透明且執行到位,認為這是提升乘客體驗的關鍵因素。 [[96](## "\"我覺得所有營業車輛都應該一律採取乘客評分機制,而不是只靠政府核發營業許可。\"
Votes: (Agree=402, Disagree=56)"), [59](## "\"我認為,用網路工具(例如app)叫車,可以降低司機故意繞路的機率。\"
Votes: (Agree=535, Disagree=78)"), [172](## "\"我覺得UBER與計程車車隊的評分系統最大差別是:UBER的評分系統公開透明且貫徹執行,分數低於4.5的駕駛一定會被停機,也因此確保了車輛品質。相反的,計程車車隊的評分系統完全是黑箱,輸入方式不僅不利於乘客使用,評分系統也無鑑別度可言。即使按完後,乘客也無法得知車隊是否有收到評分。\"
Votes: (Agree=94, Disagree=14)"), [67](## "\"Uber有機會搭乘高級車款(Ex.Audi.BMW.Benz.....etc.),計程車多半為國產車,有著不同的新鮮感。\"
Votes: (Agree=488, Disagree=81)"), [90](## "\"我覺得Uber透過應用程式客訴時,問題獲得解決的效率比投訴計程車來得高。\"
Votes: (Agree=385, Disagree=78)"), [39](## "\"我覺得 UberX 平均而言品質較計程車好\"
Votes: (Agree=520, Disagree=108)"), [121](## "\"我覺得 我搭乘uber就是因為司機素質都普遍比較好,不像計程車司機 跟他說我要到幾個不同地區 還會臭臉迎人,就算有法規給他們,素質還是很差!希望uber維持現狀⋯\"
Votes: (Agree=231, Disagree=57)"), [169](## "\"我覺得Uber的評分機制很好
Votes: (Agree=86, Disagree=24)")]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96](## "\"我覺得所有營業車輛都應該一律採取乘客評分機制,而不是只靠政府核發營業許可。\"
Votes: (Agree=402, Disagree=56)"), [59](## "\"我認為,用網路工具(例如app)叫車,可以降低司機故意繞路的機率。\"
Votes: (Agree=535, Disagree=78)"), [172](## "\"我覺得UBER與計程車車隊的評分系統最大差別是:UBER的評分系統公開透明且貫徹執行,分數低於4.5的駕駛一定會被停機,也因此確保了車輛品質。相反的,計程車車隊的評分系統完全是黑箱,輸入方式不僅不利於乘客使用,評分系統也無鑑別度可言。即使按完後,乘客也無法得知車隊是否有收到評分。\"
Votes: (Agree=94, Disagree=14)"), [67](## "\"Uber有機會搭乘高級車款(Ex.Audi.BMW.Benz.....etc.),計程車多半為國產車,有著不同的新鮮感。\"
Votes: (Agree=488, Disagree=81)"), [90](## "\"我覺得Uber透過應用程式客訴時,問題獲得解決的效率比投訴計程車來得高。\"
Votes: (Agree=385, Disagree=78)"), [39](## "\"我覺得 UberX 平均而言品質較計程車好\"
Votes: (Agree=520, Disagree=108)"), [121](## "\"我覺得 我搭乘uber就是因為司機素質都普遍比較好,不像計程車司機 跟他說我要到幾個不同地區 還會臭臉迎人,就算有法規給他們,素質還是很差!希望uber維持現狀⋯\"
Votes: (Agree=231, Disagree=57)"), [169](## "\"我覺得Uber的評分機制很好
Votes: (Agree=86, Disagree=24)")]
### 共享經濟與平台定位 (30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5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30 個意見。
#### 平台本質與業務定位 (9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資訊媒合平台**:部分陳述將 Uber 描述為類似拍賣網站的資訊業媒合平台。
* **服務與人力派遣**:其他陳述將 Uber 視為提供交通服務的人力派遣或客運僱員,屬於服務業。
* **共享經濟概念**:有陳述指出 Uber 為共享平台,認為此模式可降低社會資源浪費。
* **雙方受益**:多則陳述強調 Uber 讓乘客與司機同時獲得利益,形成雙贏局面。
* **技術層面認知**:部分陳述認為 Uber 只是一個 APP,並未將其視為高階科技產品。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共享經濟能降低社會資源的浪費,認為此類模式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另一位參與者認為 Uber 為乘客與司機雙方提供互惠的新服務,強調雙向受益。第三位參與者說明 Uber 應被視為平台概念,平台管理者負責監督合作司機與乘客,而非傳統僱員關係。最後一位參與者則將 Uber 歸類為人力派遣服務,類似客運僱員,屬於服務業範疇。 [[61](## "\"我認為,共享經濟能降低社會資源的浪費。\"
Votes: (Agree=522, Disagree=59)"), [53](## "\"我覺得UBER是個讓乘客與司機雙方都能受益的新服務。\"
Votes: (Agree=527, Disagree=87)"), [71](## "\"我覺得UBER是一個共享平台的概念,而非僱員的概念。UBER是以一個平台管理者的角度來監督在平台上的合作司機及乘客
Votes: (Agree=458, Disagree=114)"), [17](## "\"Uber 是人力派遣,就像客運僱員,屬於服務業。\"
Votes: (Agree=497, Disagree=193)")]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61](## "\"我認為,共享經濟能降低社會資源的浪費。\"
Votes: (Agree=522, Disagree=59)"), [53](## "\"我覺得UBER是個讓乘客與司機雙方都能受益的新服務。\"
Votes: (Agree=527, Disagree=87)"), [71](## "\"我覺得UBER是一個共享平台的概念,而非僱員的概念。UBER是以一個平台管理者的角度來監督在平台上的合作司機及乘客
Votes: (Agree=458, Disagree=114)"), [17](## "\"Uber 是人力派遣,就像客運僱員,屬於服務業。\"
Votes: (Agree=497, Disagree=193)")]
#### 市場需求、競爭與監管關係 (7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低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市場需求與自願使用**:多則陳述指出 Uber 反映市場需求,且使用者基於完全自願選擇服務。
* **多平台接案與競爭自由**:有陳述主張應允許司機同時接受多家派遣,以提升市場競爭與彈性。
* **政府角色與監管權限**:部分陳述認為交通部缺乏對 Uber 之管制權,將其視為資訊媒合平台。
* **反對政府補助傳統計程車**:有陳述認為應由市場決定共乘服務,避免以補助方式支撐計程車而增加國家負擔。
* **合約自由與法規保護**:有陳述強調應以契約履行的保護來規範 Uber,而非限制其契約自由。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Uber 代表市場需求,認為應先找出問題、正視問題並加以解決。另一位參與者提議,允許司機同時接受多家平台的派遣,以提升服務彈性。 [[139](## "\"我認為,Uber是市場需求的反應,目前應該找出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Votes: (Agree=246, Disagree=24)"), [4](## "\"我覺得應該開放司機同時接受多家派遣。\"
Votes: (Agree=499, Disagree=184)")]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39](## "\"我認為,Uber是市場需求的反應,目前應該找出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Votes: (Agree=246, Disagree=24)"), [4](## "\"我覺得應該開放司機同時接受多家派遣。\"
Votes: (Agree=499, Disagree=184)")]
#### 共乘精神與服務模式的差異 (6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收費模式**:有陳述認為共乘可採用由駕駛者向共乘者收取費用的方式,並視為可行。
* **目的地一致性**:有陳述指出共乘精神應要求駕駛者與乘客的目的地相同,避免繞行。
* **與計程車的區別**:有陳述認為 Uber 僅是叫車服務,未利用閒置資源,因而不屬於共乘。
* **共乘精神的概念**:有陳述提及「真正的共乘精神」但未進一步說明其具體內涵。
共同點:
參與者一認為以駕駛者向共乘者收費的模式類似共乘,且此概念可行。參與者二指出真正的共乘精神應該被遵循。參與者三主張只有當駕駛者與搭乘者的目的地相同且不需繞行載客時,才符合共乘精神,認為繞道接客不應算作共乘。 [[46](## "\"我覺得類似共乘,但由開車的人向共乘者收費的概念,是可行的。\"
Votes: (Agree=578, Disagree=97)"), [165](## "\"我覺得真正共乘的精神
Votes: (Agree=81, Disagree=22)"), [100](## "\"我覺得「駕駛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和搭乘的人相同」才是共乘的精神,繞行等待載客的不能算是共乘。\"
Votes: (Agree=284, Disagree=121)")]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46](## "\"我覺得類似共乘,但由開車的人向共乘者收費的概念,是可行的。\"
Votes: (Agree=578, Disagree=97)"), [165](## "\"我覺得真正共乘的精神
Votes: (Agree=81, Disagree=22)"), [100](## "\"我覺得「駕駛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和搭乘的人相同」才是共乘的精神,繞行等待載客的不能算是共乘。\"
Votes: (Agree=284, Disagree=121)")]
#### 共享經濟對就業與彈性工作的影響 (6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彈性就業機會創造**:陳述指出共享經濟平台如 Uber 能提供彈性工作,使個人可自行安排工作時間與方式。
* **傳統計程車職位衝擊**:陳述提及自動駕駛與共享平台可能影響現有計程車司機的就業前景。
* **降低失業率**:陳述認為共享經濟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從而降低失業率。
* **環境效益**:陳述將共享經濟的就業增長與減少碳排放或其他環保效益相聯繫。
* **為低收入或受歧視群體提供收入**:陳述指出共享經濟可成為收入較低或在傳統勞動市場受歧視者的重要收入來源。
共同點:
參與者一指出,Uber 的商業模式能夠提供彈性就業機會,認為此模式對勞動市場具有正面貢獻。參與者二則要求在討論 Uber 時提前納入自動駕駛的情境,主張評估現代大眾運輸系統是否仍有建設必要,並提出需規劃未來計程車司機的就業轉型方案。兩位參與者皆呼籲在政策審議中同時考量技術發展與勞動者的職業安全。 [[62](## "\"我認為,UBER 是一個可以創造彈性就業機會的商業模式。\"
Votes: (Agree=549, Disagree=68)"), [94](## "\"我覺得要提前考慮電腦自動駕駛的情況,包括現代大眾系統是否還有興建必要,以及以後計程車司機的就業該怎麼辦。\"
Votes: (Agree=304, Disagree=112)")]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62](## "\"我認為,UBER 是一個可以創造彈性就業機會的商業模式。\"
Votes: (Agree=549, Disagree=68)"), [94](## "\"我覺得要提前考慮電腦自動駕駛的情況,包括現代大眾系統是否還有興建必要,以及以後計程車司機的就業該怎麼辦。\"
Votes: (Agree=304, Disagree=112)")]
#### 國際化與本土接受度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UberX作為國際化的App**:陳述指出UberX是一個具備國際特性的乘客與司機媒合平台。
* **台灣應融入國際化**:陳述呼籲台灣在面對國際化趨勢時需要接受此類平台。
* **反對排擠**:陳述強調不應排擠UberX,而應予以接納。
* **平台媒合功能**:陳述說明UberX的核心功能是連結乘客與司機。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 UberX 是國際化的應用程式,台灣若要融入國際,就應接受這個平台,而不是排擠它。 [[109](## "\"我覺得UberX是國際化的App,今天台灣要融入國際,就要接受這個平台,而不是排擠它。\"
Votes: (Agree=350, Disagree=99)")]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09](## "\"我覺得UberX是國際化的App,今天台灣要融入國際,就要接受這個平台,而不是排擠它。\"
Votes: (Agree=350, Disagree=99)")]
### 乘客安全與保險保障 (28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5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28 個意見。
#### 強制乘客責任保險與統一投保機制 (8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司機投保乘客責任險的呼聲**:多則陳述指出載客的司機應投保汽車乘客責任險或意外險,以保障乘客安全。
* **現行保險不足的感受**:有陳述表達 UberX 目前未能為乘客提供意外險,導致乘客感到缺乏保障。
* **平台應負保險責任的期待**:部分陳述認為 Uber 收取續費,因而應負責提供或另行制定乘客保險方案。
* **自用車載客的登記與保險建議**:有陳述建議自用車載客應有限次數登記,並加購保障乘客的保險。
* **統一投保機制的提議**:有陳述主張修改規定,使自用車的乘客保險亦能保障乘客權益,或由 Uber 統一投保。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 UberX 私人車載客時,司機必須投保汽車乘客責任險以保障乘客安全。參與者指出所有載客司機都應投保意外險,並主張 Uber 既收取續費就應提供乘客保險,必要時可另行制定保險種類。參與者建議修改規定,使自用車的乘客保險同樣能保障乘客權益,或由 Uber 統一為所有乘客投保。 [[16](## "\"我覺得 UberX 自用車載客時,應該要投保汽車乘客責任險。\"
Votes: (Agree=723, Disagree=36)"), [7](## "\"我覺得載客的司機都應該保意外險。\"
Votes: (Agree=712, Disagree=39)"), [104](## "\"我覺得 Uber 公司既然收取收續費,有責任提供乘客保險,需要時可以另外制定保險種類。\"
Votes: (Agree=430, Disagree=49)"), [150](## "\"應修改讓自用車的乘客保險也能保障乘客的權益或由UBER統一投保\"
Votes: (Agree=171, Disagree=27)")]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6](## "\"我覺得 UberX 自用車載客時,應該要投保汽車乘客責任險。\"
Votes: (Agree=723, Disagree=36)"), [7](## "\"我覺得載客的司機都應該保意外險。\"
Votes: (Agree=712, Disagree=39)"), [104](## "\"我覺得 Uber 公司既然收取收續費,有責任提供乘客保險,需要時可以另外制定保險種類。\"
Votes: (Agree=430, Disagree=49)"), [150](## "\"應修改讓自用車的乘客保險也能保障乘客的權益或由UBER統一投保\"
Votes: (Agree=171, Disagree=27)")]
#### 法規審核與駕駛資格認證 (8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低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乘客安全與保障**:多則陳述強調乘客安全應為首要考量,並指出缺乏完整規範會降低乘客的保障感。
* **駕駛資格與健康測驗**:評論指出需驗證駕駛是否通過測驗與健檢,並提及缺乏此類審核會增加風險。
* **法規公平性與更新需求**:有陳述認為現行管制可能保護既得利益者,並呼籲更新或重新設計與共享乘車服務相符的法規。
* **平台與業者的把關責任**:部分意見認為平台應確保駕駛執照、車輛合格與適當保險,以維持服務品質與安全。
* **與計程車制度的比較**:評論提到計程車具備警察核可的職業證明,而 Uber 缺乏類似機制,導致安全疑慮。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應該審核人員,兼顧乘客保障與駕駛權益,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 [[40](## "\"我覺得應該審核人員。乘客保障。駕駛權益都要兼顧。最重要還是安全第一\"
Votes: (Agree=642, Disagree=18)")]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40](## "\"我覺得應該審核人員。乘客保障。駕駛權益都要兼顧。最重要還是安全第一\"
Votes: (Agree=642, Disagree=18)")]
#### 駕駛行為與車輛安全監控 (5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高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計程車司機駕駛習慣**:部分陳述指出計程車司機的駕駛行為被認為不良。
* **Uber 司機與計程車司機的變換車道方式**:有陳述比較 Uber 司機較為緩慢且安全地變換車道,而計程車司機則較為急躁。
* **車主對自有車輛的遵守交通規則**:有陳述認為因為車輛屬於自己所有,駕駛者較傾向遵守交通規則,與一般計程車形成對比。
* **現金支付與安全風險**:有陳述提到使用非現金支付可降低乘客與司機在金錢方面的安全顧慮。
* **計程車車輛與司機品質的變異性**:有陳述認為計程車的車輛品質與司機品質參差不齊,增加乘坐風險。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Uber 司機在載客時較少出現急速變換車道的情形,會緩慢移向路邊以確保後方車輛安全。另一位參與者認為搭乘計程車存在風險,因為計程車的車輛品質與司機服務水準參差不齊。第三位參與者補充說,使用自己愛護的私家車時,駕駛者通常會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像部分計程車那樣橫衝直撞,從而減少乘客受到驚嚇的可能。 [[66](## "\"我覺得Uber司機開車時較不會像計程車司機亂鑽,當客人要下車時計程車會直接切換車道不顧後方來車安危,但Uber司機會慢慢切換車道至路邊。\"
Votes: (Agree=425, Disagree=85)"), [137](## "\"我覺得搭計程車是ㄧ件要冒險的事情,因為車輛品質參差不齊,司機的品質也參差不齊。\"
Votes: (Agree=203, Disagree=46)"), [128](## "\"我覺得車輛部份因為是自己所愛護的車輛,也都會遵守不違反交通規則,不會像一般計程車那樣橫衝直撞嚇死乘客\"
Votes: (Agree=239, Disagree=64)")]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66](## "\"我覺得Uber司機開車時較不會像計程車司機亂鑽,當客人要下車時計程車會直接切換車道不顧後方來車安危,但Uber司機會慢慢切換車道至路邊。\"
Votes: (Agree=425, Disagree=85)"), [137](## "\"我覺得搭計程車是ㄧ件要冒險的事情,因為車輛品質參差不齊,司機的品質也參差不齊。\"
Votes: (Agree=203, Disagree=46)"), [128](## "\"我覺得車輛部份因為是自己所愛護的車輛,也都會遵守不違反交通規則,不會像一般計程車那樣橫衝直撞嚇死乘客\"
Votes: (Agree=239, Disagree=64)")]
#### 平台資訊透明與乘客信任機制 (5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高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行程紀錄透明**:每趟行程皆有 GPS 定位與紀錄,讓乘客感到安全並可協助警方調閱。
* **乘客權益保障機制**:平台提供多項保障措施,使乘客對服務有信任感。
* **缺乏傳統標示仍具安全感**:即使 Uber X 無職業駕照或車體標示,行程紀錄仍被視為安全依據。
* **使用者自行驗證**:上傳司機與車輛照片的做法提升乘客的放心程度。
* **便利性提升公共交通選擇**:放行 Uber 營運被認為提供民眾額外便捷的交通方式。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利用 GPS 定位記錄每位乘客的行程,可在發生事故時讓 Uber 公司調閱資料協助警方調查。參與者認為,即使 Uber X 缺乏職業駕照或車身標示,只要每趟行程都有紀錄,就能提升乘客安全感。參與者主張,現行的乘客權益保障機制已足夠,允許 Uber X 營運將為民眾提供更便捷的交通選項。 [[126](## "\"我覺得每一位客人的行程都可以用GPS定位記錄,如果發生事情時UBER公司可以調閱行程記錄協助警方辦案\"
Votes: (Agree=272, Disagree=39)"), [69](## "\"我覺得即使Uber X沒有職業駕照或車體有明顯標示以辨識,但因其每趟行程皆有行程紀錄,也感到安全
Votes: (Agree=413, Disagree=133)"), [92](## "\"我覺得UberX現有保障乘客權益的機制已經足夠,放行營運可以讓民眾多一個便捷的交通方式。\"
Votes: (Agree=335, Disagree=140)")]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26](## "\"我覺得每一位客人的行程都可以用GPS定位記錄,如果發生事情時UBER公司可以調閱行程記錄協助警方辦案\"
Votes: (Agree=272, Disagree=39)"), [69](## "\"我覺得即使Uber X沒有職業駕照或車體有明顯標示以辨識,但因其每趟行程皆有行程紀錄,也感到安全
Votes: (Agree=413, Disagree=133)"), [92](## "\"我覺得UberX現有保障乘客權益的機制已經足夠,放行營運可以讓民眾多一個便捷的交通方式。\"
Votes: (Agree=335, Disagree=140)")]
#### 事故應變與賠償支援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緊急應變不足**:陳述指出在發生車禍時缺乏即時的緊急聯絡電話,未能提供即時救援。
* **賠償與保險流程問題**:陳述提到事故後僅被告知先使用自行保險,後續由公司處理,顯示賠償程序不明確。
* **管理與司機權益關注**:陳述表達對公司管理失望,認為公司應同時爭取合法化與保障司機權益。
* **乘客行為導致營運中斷**:陳述說明因酒醉乘客嘔吐導致車身異味,需停業數日清理,影響營運。
* **公司關懷與溝通缺失**:陳述感受到事故後公司缺乏關心與後續跟進,認為公司對司機的困境不聞不問。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 與計程車的公平競爭 (20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5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20 個意見。
#### 產業影響與轉型策略 (6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不公平競爭感受**:部分陳述認為UberX與本土運輸業產生不公平競爭。
* **傳統計程車規範被顛覆**:有陳述指出UberX打破了傳統計程車的非正式規範,並持正面評價。
* **支持開放Uber**:多項陳述主張應開放Uber,視其為提升競爭與基礎競爭力的關鍵。
* **平台與評價制度的正面評價**:有陳述稱讚Uber的叫車平台與評價機制,認為競爭促進進步。
* **工作性質等同**:有陳述認為Uber司機與傳統計程車司機屬於相同工作。
共同點:
參與者A指出,傳統計程車現在必須加入車隊才能維持生存,這是一項未經政府規定的潛規則,並讚賞UberX打破了這項規則。參與者B認為,開放Uber是提升臺灣基礎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84](## "\"我覺得傳統的計程車現在都要加入車隊才有辦法生存,這也不是政府規定的,UberX顛覆了這項不成文的規定,覺得很棒!\"
Votes: (Agree=418, Disagree=100)"), [144](## "\"我覺得開放Uber是提升臺灣基礎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Votes: (Agree=162, Disagree=55)")]
意見分歧:
雖然對提升臺灣基礎競爭力有廣泛支持,但對UberX是否造成不公平競爭的意見有所不同,參與者認為UberX與現有國內運輸業產生不公平競爭的情形。 [[20](## "\"我覺得UberX已與現有國內運輸業產生不公平競爭的情形。\"
Votes: (Agree=312, Disagree=385)"), [84](## "\"我覺得傳統的計程車現在都要加入車隊才有辦法生存,這也不是政府規定的,UberX顛覆了這項不成文的規定,覺得很棒!\"
Votes: (Agree=418, Disagree=100)"), [144](## "\"我覺得開放Uber是提升臺灣基礎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Votes: (Agree=162, Disagree=55)")]
#### 法規與合規挑戰 (5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合法性與規範缺口**:多則陳述指出 UberX 目前在現行法規下被視為不合法或缺乏明確規範。
* **傳統計程車的就業與公平**:有陳述認為 UberX 侵害職業計程車司機的就業權,認為此情形不公平。
* **競爭與服務品質提升**:部分陳述認為引入 Uber 競爭可促進進步、提升服務品質,並有利於消費者。
* **政府政策與彈性調整**:多則陳述呼籲政府制定或調整政策,使 Uber 合法化並提供監管框架。
* **平台整合與雙向接單**:有陳述建議現有計程車也能接 Uber 的叫車,促成平台間的互通。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 服務品質與司機素質比較 (4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低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計程車服務品質與競爭環境**:部分陳述指出計程車服務品質參差不齊,並將其歸因於市場缺乏足夠的公平競爭環境。
* **小黃司機素質與自我檢討**:有陳述認為小黃司機素質參差不齊,認為 Uber 帶來良性競爭,並呼籲小黃司機應自行檢討提升。
* **Uber 與計程車的效能比較**:陳述提到在法律前提之外,Uber 在媒合效率上較佳,而計程車在距離效益上較好。
* **計程車管理方式的再思考**:有陳述認為不應以計程車司機素質不佳作為推廣 Uber 的理由,並建議重新思考計程車的管理方式。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現在的計程車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因為市場未提供足夠的公平競爭環境。 [[63](## "\"我覺得現在的計程車服務品質參差不齊,跟市場未提供足夠的公平競爭環境有關。\"
Votes: (Agree=500, Disagree=86)")]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63](## "\"我覺得現在的計程車服務品質參差不齊,跟市場未提供足夠的公平競爭環境有關。\"
Votes: (Agree=500, Disagree=86)")]
#### 市場需求與供給平衡 (3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供給已足夠**:陳述指出大台北計程車的數量已經足夠。
* **公共運輸降低需求**:陳述認為大眾運輸普及使營業車空車率上升,開放自用車載客不會擴大需求,反而讓計程車經營更困難。
* **車隊規模與人口需求疑慮**:陳述質疑台灣的人口規模是否需要如此多的車隊。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存在分歧,參與者認為大眾運輸普及後營業車空車率持續上升,開放自用車載客不會擴大需求,只會使計程車經營更困難。 [[50](## "\"我覺得大眾運輸工具普及後,營業車的空車率已不斷攀升,開放自用車載客不會擴大需求,只會讓計程車更難經營。\"
Votes: (Agree=290, Disagree=290)")]
#### 收入與費率公平性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政府補貼與油價**:有陳述指出計程車已因政府補貼而受惠於油價。
* **公會調漲車費**:有陳述稱目前公會仍決定調漲計程車車費。
* **開放 UberX 競爭**:有陳述主張應開放 UberX 以促進競爭。
* **市場決定需求**:有陳述認為應讓市場決定需求與價格。
* **收入比較**:有陳述指出計程車司機收入高於 Uber 司機,後者約為前者的六成。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計程車已接受政府補貼油價,現在公會仍決定調漲車費,應該開放 UberX 競爭,讓市場決定需求。 [[119](## "\"我覺得計程車已受政府補貼油價,現在公會仍然決定調漲車費,應該開放 UberX 競爭,讓市場決定需求。\"
Votes: (Agree=362, Disagree=65)")]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19](## "\"我覺得計程車已受政府補貼油價,現在公會仍然決定調漲車費,應該開放 UberX 競爭,讓市場決定需求。\"
Votes: (Agree=362, Disagree=65)")]
### 司機資格與培訓 (14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3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14 個意見。
#### 職業駕照與營業執照取得 (6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駕駛身份認同**:陳述者分別自稱計程車司機與 Uber 司機。
* **持有的駕照類型**:陳述者指出自己擁有小型車駕駛執照與職業駕照。
* **對 UberX 司機取得職業駕駛執照的看法**:陳述者認為 UberX 司機應先取得職業駕駛執照。
* **建議以小黃規範對 Uber 司機設立認證考試**:陳述者主張 Uber 司機需通過交通部舉辦的行車認證或考試,並核發個人或營業用登記證。
* **目的在於同時保障乘客與駕駛權益**:陳述者指出上述規範可保護乘客安全並維護駕駛的基本權利。
共同點:
參與者表示自己持有小型車駕駛執照。 [[14](## "\"我有小型車駕駛執照。\"
Votes: (Agree=555, Disagree=100)")]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4](## "\"我有小型車駕駛執照。\"
Votes: (Agree=555, Disagree=100)")]
#### 背景審查與無犯罪/無肇事紀錄 (4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低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資格審查嚴謹度**:UberX對司機資格的管理方式被認為不夠嚴謹。
* **背景要求與執行困難**:加入Uber需具備無肇事記錄及良民證,但警政署難以全面掌握所有計程車或個人計程車的動向與情況。
* **現行審查與服務品質**:既有的資格審查被認為無法保證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品質。
* **乘客安全與駕駛人選**:確保適當的人來開車被視為影響乘客安全的關鍵差異。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現行的資格審查無法確保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品質。 [[145](## "\"我覺得既有的資格審查,無法保證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品質\"
Votes: (Agree=168, Disagree=35)")]
意見分歧:
雖然對現行資格審查無法確保服務品質有廣泛支持,但參與者認為 UberX 對司機資格的管理方式不夠嚴謹。 [[35](## "\"我認為 UberX 對司機資格的管理方式不夠嚴謹。\"
Votes: (Agree=337, Disagree=294)"), [145](## "\"我覺得既有的資格審查,無法保證計程車司機的服務品質\"
Votes: (Agree=168, Disagree=35)")]
#### 車隊管理與監督機制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收費不合理**:有陳述指出車隊的收費方式被認為不合理。
* **管理與訓練不足**:有陳述提到車隊管理差且司機缺乏專業駕駛訓練。
* **品牌車隊信任度較高**:有陳述認為品牌車隊因有管理而讓乘客較有信心。
* **非品牌車隊監督缺失**:有陳述指出未加入車隊的司機較易出現不當行為,且缺乏有效監督。
* **僅依賴APP的監管模式**:有陳述質疑Uber僅以APP管理司機的做法是否適當,並擔憂司機數量增加後可能產生問題。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存在分歧,參與者指出過去車行或車隊負責管理司機,使乘客較有信心;而目前 Uber 主要以 APP 管理司機,缺乏實體監督,若司機數量增加可能會出現管理不善的問題,並質疑此種僅靠 APP 的做法是否可行。 [[170](## "\"以前是車行管司機,現在是車隊管司機。所以品牌車隊大家比較有信心搭乘,因為有在管理。現在車行不太管司機,所以未加入車隊的司機就比較會胡搞瞎搞。uber現在司機少問題不大,等到uber司機多了,大概就像現在很多沒人管的司機一樣了。而且uber只用APP管司機?各位覺得這樣真的好嗎?\"
Votes: (Agree=36, Disagree=44)")]
### 收費與價格透明度 (10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3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10 個意見。
#### 動態加價(Surge)機制與計算邏輯透明度 (3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使用過加價計費的經驗**:有使用者表示曾以加價計費搭乘 Uber。
* **費率加成邏輯被指不符合實際使用情況**:使用者認為 Uber 的費率加成僅依照時間區分,未真實反映乘客與服務者的使用情況。
* **費率加成邏輯缺乏透明度**:使用者指出 Uber 的費率加成邏輯不透明。
* **出現 UberBlack 價格低於 UberX 的情況**:使用者提到有時 UberBlack 會比 UberX 更便宜,認為此情況奇怪。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存在分歧,參與者表示自己曾以加價計費搭乘 Uber。 [[43](## "\"我有以加價計費搭乘過 Uber\"
Votes: (Agree=281, Disagree=283)")]
#### 供需與時段因素導致的彈性收費合理性(尖峰、夜間) (3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高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尖峰時段提升收費**:有陳述指出尖峰時段可以彈性提高收費。
* **供需法則導致的加成計費**:有陳述認為依照供需法則變化的加成計費是合理的。
* **夜間提升費用以維持司機**:有陳述認為夜間費用應提高,以避免因低價導致司機無法持續營運。
* **加成計費可能降低乘客意願**:有陳述指出加成計費會讓人較不想搭乘。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雖然加成計費可能降低乘客搭乘意願,但依照供需法則調整價格符合市場原理。另一位參與者建議在尖峰時段採取彈性提價,以因應需求高峰。 [[87](## "\"我覺得雖然加成計費會讓人比較不想搭Uber,加成計費依照供需法則去變化是合理的。\"
Votes: (Agree=410, Disagree=80)"), [3](## "\"我覺得尖峰時段可以彈性提高收費。\"
Votes: (Agree=583, Disagree=159)")]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87](## "\"我覺得雖然加成計費會讓人比較不想搭Uber,加成計費依照供需法則去變化是合理的。\"
Votes: (Agree=410, Disagree=80)"), [3](## "\"我覺得尖峰時段可以彈性提高收費。\"
Votes: (Agree=583, Disagree=159)")]
#### 與傳統計程車、白牌車的價格透明度比較與規範需求 (3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高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計程車高收益與漲價**:陳述指出計程車收益高且持續漲價,認為違反市場分配原則。
* **白牌車坐地起價**:陳述提到白牌車在多地出現坐地起價的情況。
* **需求透明費率**:陳述希望白牌車能像Uber一樣提供公開透明的費率。
* **避免亂繞路**:陳述認為若能防止白牌車亂繞路,將提升乘客吸引力。
* **立法納入全數規範**:陳述呼籲將全台計程車與白牌車納入統一的立法規範。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外縣市的白牌計程車常常坐地起價且繞路,導致乘客不願搭乘。參與者建議仿效 Uber 的公開透明費率制度,並要求立法將全台白牌車納入統一規範,以防止亂漲價。參與者認為若實施上述措施,將吸引更多乘客使用計程車服務。 [[135](## "\"外縣市白牌車坐地起價,時有所聞,若能像über 有公開透明的費率,并且不會亂繞路,會吸引更多乘客搭乘\"
Votes: (Agree=225, Disagree=37)"), [140](## "\"我覺得既然出了北中高,台灣其他鄉鎮市的計程車幾乎都是白牌車,搭車時總是坐地起價,不如立法全數納入規範。\"
Votes: (Agree=211, Disagree=36)")]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35](## "\"外縣市白牌車坐地起價,時有所聞,若能像über 有公開透明的費率,并且不會亂繞路,會吸引更多乘客搭乘\"
Votes: (Agree=225, Disagree=37)"), [140](## "\"我覺得既然出了北中高,台灣其他鄉鎮市的計程車幾乎都是白牌車,搭車時總是坐地起價,不如立法全數納入規範。\"
Votes: (Agree=211, Disagree=36)")]
### 稅務與財務責任 (9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2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9 個意見。
#### 合法納稅義務 (4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高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稅務義務所在地**:有陳述認為 Uber 應向其營業所在地的政府繳納稅款。
* **境外公司稅務責任**:有陳述指出 Uber 作為境外公司需提出足以說服台灣社會的稅務因應方式。
* **稅務公平與政府角色**:有陳述批評不繳稅者,認為政府應為全體人民考量而非僅替反對者發聲。
* **企業經營的納稅義務**:有陳述強調任何在台灣經營的企業,包括 Uber,其所得皆應履行合法納稅義務。
共同點:
參與者指出,無論 Uber 的創新模式多優秀,企業在台灣經營必須履行合法納稅義務。參與者認為 Uber 作為境外公司,應主動提出具說服力的因應方案,以回應台灣社會對稅務的關切。參與者強調,Uber 應向其營業所在地的政府繳納稅款,確保稅收公平與合規。 [[141](## "\"我覺得繳稅是一個企業在台灣經營的義務,Uber或其新創模式再麼優秀,在台灣的所得都應該要盡到合法納稅義務。\"
Votes: (Agree=221, Disagree=26)"), [64](## "\"Uber 是境外公司,我認為 Uebr 有責任針對在台灣繳稅的問題提出足以說服台灣社會的因應方式。\"
Votes: (Agree=536, Disagree=74)"), [8](## "\"我覺得 Uber 應該向營業地的政府納稅。\"
Votes: (Agree=616, Disagree=108)")]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41](## "\"我覺得繳稅是一個企業在台灣經營的義務,Uber或其新創模式再麼優秀,在台灣的所得都應該要盡到合法納稅義務。\"
Votes: (Agree=221, Disagree=26)"), [64](## "\"Uber 是境外公司,我認為 Uebr 有責任針對在台灣繳稅的問題提出足以說服台灣社會的因應方式。\"
Votes: (Agree=536, Disagree=74)"), [8](## "\"我覺得 Uber 應該向營業地的政府納稅。\"
Votes: (Agree=616, Disagree=108)")]
#### 政府干預與市場競爭的角色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稅收與政府收入**:兩則陳述皆提及 Uber 應向政府繳納稅款,稅收被視為政府調節產業的手段。
* **政府干預程度**:第一則陳述主張政府不應過度干預 Uber 與計程車的競爭;第二則陳述則暗示政府可透過稅則介入以調整市場。
* **消費者選擇與市場淘汰**:第一則陳述指出消費者擁有選擇權,若 Uber 服務不佳,市場機制會自然淘汰其存在。
* **產業性質與創新支持**:第二則陳述認為 Uber 不是純共享平台,而是資本密集的產業,認為此類創新需要政府的支持與認可。
* **價格競爭與稅則調整**:第二則陳述建議政府制定較高的稅則,以維持產業價格基礎,避免激烈的價格競爭。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 Uber 應把應繳的稅款繳給政府,政府不應過度干預,讓 Uber 與小黃自由競爭;參與者指出消費者有選擇權,若認為 Uber 不安全或缺乏保障,仍可搭乘小黃,若此觀點普遍,市場機制會淘汰 Uber,政府無需過度干預。 [[157](## "\"我覺得Uber應該把該繳的稅繳給政府,政府無須過多干預,讓Uber與小黃自由競爭;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如果覺得Uber不安全或沒保障,一樣可以去搭小黃,而這如果是大眾普遍的想法,那Uber自然會被市場機制淘汰,政府何須過多干預呢?\"
Votes: (Agree=121, Disagree=49)")]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57](## "\"我覺得Uber應該把該繳的稅繳給政府,政府無須過多干預,讓Uber與小黃自由競爭;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如果覺得Uber不安全或沒保障,一樣可以去搭小黃,而這如果是大眾普遍的想法,那Uber自然會被市場機制淘汰,政府何須過多干預呢?\"
Votes: (Agree=121, Disagree=49)")]
### 消費者選擇與便利性 (8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2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8 個意見。
#### 省下一餐的成本 (2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成本比較**:Uber的計費通常比計程車便宜。
* **平均節省金額**:使用Uber平均可省下一個便當的費用。
* **服務類型差異**:UberX在計費上被指出較計程車便宜。
* **計費方式描述**:陳述中分別使用「一般計費」與「計費上」來比較。
* **省錢感受**:使用者感受到能省下相當於一餐的金額。
共同點:
參與者認為UberX的計費通常比計程車便宜,平均可省下一個便當的費用。 [[72](## "\"我覺得UberX在計費上通常較計程車便宜,平均都能省下一個便當的錢。\"
Votes: (Agree=398, Disagree=115)")]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72](## "\"我覺得UberX在計費上通常較計程車便宜,平均都能省下一個便當的錢。\"
Votes: (Agree=398, Disagree=115)")]
#### Other (6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中度偏高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使用經驗**:陳述者曾使用過 Uber 叫車。
* **海外使用經驗**:陳述者在台灣以外的地方使用過 Uber。
* **偏好因素**:在不趕時間且有計程車可供選擇時,陳述者仍傾向叫 Uber。
* **多元選擇與競爭**:陳述者認為 Uber 為乘客提供額外搭乘選擇,並支持其合法化以促進計程車業者的良性競爭。
* **服務差異觀點**:陳述者指出 Uber 與計程車提供不同的服務模式,前者為點對點預約,後者為隨招隨搭。
共同點:
參與者A表示支持 Uber 合法化,認為此舉能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促進計程車業者的良性競爭,並擴大兼職工作管道。參與者B說明自己曾使用過 Uber 叫車服務。 [[153](## "\"我贊成uber合法化,讓消費者多一個選擇,讓計程車業者多一份良性競爭的動力,更讓兼職管道多方面開放。\"
Votes: (Agree=161, Disagree=22)"), [0](## "\"我有用過 Uber 叫車。\"
Votes: (Agree=536, Disagree=197)")]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 [[153](## "\"我贊成uber合法化,讓消費者多一個選擇,讓計程車業者多一份良性競爭的動力,更讓兼職管道多方面開放。\"
Votes: (Agree=161, Disagree=22)"), [0](## "\"我有用過 Uber 叫車。\"
Votes: (Agree=536, Disagree=197)")]
### 其他 (9 個意見)
此主題包含 1 個子主題,總共包含 9 個意見。
#### Other (7 個意見)
此子主題與其他子主題相比具有 低度一致。
主要主題包括:
*
共同點: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共同點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至少需要 70% 的同意率)。
意見分歧:
沒有意見達到被視為顯著意見分歧的必要門檻(至少需要 20 個投票,且群組間同意率差異超過 40%% and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