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材]第八、九週筆記(期中範圍) :::info 此為105-1的修改版 ::: [105-1 第七週筆記](https://hackmd.io/s/HkXmAMAgx) [105-1 第八週筆記](https://hackmd.io/s/HkMjUmAex) {%youtube url-N7P2mDM %} ## 鋼的熱處理 目前為止,我們都是假定金屬在很緩慢的狀況下冷卻。接下來要討論如果改變冷卻速度,對產生出來的金屬會有什麼影響。 如果把金屬用不同的速度冷卻,有可能會讓鋼鐵形成不同的組織,鍛刀大賽都有播。 所以就從鍛刀大賽最常看的淬火開始吧~ ## 淬火 淬火就是把熔融的鐵丟到液體裡面,鐵就會急速冷卻。像下面這裡就有很多不同的東西可以丟: ![](https://i.imgur.com/kiEkVvS.png) 可以注意到他們的溫度都是<b>持續遞減</b>的,這種就叫「<b>連續冷卻</b>」(CCT: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diagram)。還有一種很奇耙的冷卻方法,就是冷到一定程度時, 把他<b>溫度保持固定一段時間,然後再繼續讓他冷卻</b>(當然,需要相關設備輔助)。這種冷卻就叫做「<b>恆溫冷卻</b>」(TTT: Temperature Time Transformation diagram)。 把鐵丟掉這4種東西裡面時,可以順便畫一下他們的變態過程: ![](https://i.imgur.com/5Y0t4Gj.png) 這裡先注意一些小細節: * $A_{1}$是共析變態點 * $Ac_{1}$是加熱時的共析變態點。 * $Ar_{1}$是冷卻時的共析變態點。 #### 爐冷 首先看爐冷。爐冷就是放在裡面跟爐子一起變冷,所以想當然他會非常慢,有很充分的時間去結晶,所以晶粒會很粗 ,叫做「Coarse Perlite」。 #### 空冷 再來看空冷。冷卻速度中等,形成「中波來鐵」。英國人很堅持他們要取特別的名字,所以他們的「中波來鐵(medium perlite)」會叫「糙班鐵(sobite)」; #### 水冷(注意是最下面那張圖) 然後跳過油冷,先看最暴力的水冷。因為水的熱容很大,所以鐵會超快速的被冷卻,根本沒有時間慢慢長,溫度就離開共析點了,所以這時候就不會有波來鐵,而是形成一種性質不同的物質,就叫「麻田散鐵」(Martensite)。還會有一些可憐來不及變態的沃斯田鐵(R.A., Retained Austenite)留下來。那個Ms溫度是指「麻田散鐵變態開始產生時的溫度」。 #### 油冷 最後看油冷。油冷速度很快,所以可以猜她會有一點麻田散鐵(Martensite)。但是他沒有水冷那麼快,所以還是可以產生一些波來鐵,不過因為很快,所以也沒辦法長太大。確實,他的顯微結構是一些「細波來鐵(fine perlite)」,加上少量的麻田散鐵, 及一些殘留的沃斯田鐵。另外,英國人的堅持,細波來鐵他們會叫「吐粒散鐵(troostite)」。 一件要注意的小細節是:殘留沃斯田鐵並不是穩定的東西,而且密度比常溫下的其他形態的鋼都還要高。如果在常溫時, 他變成了其他比較穩定的型態,那麼精密度就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在這種用途,需要多做一些事來消除殘留的沃斯田鐵。 這張圖還可以在注意一些事:Ar會隨著「溫度下降速度不同」,而下降。溫度下降速度越快,Ar就越低(比如說爐冷、空冷)。當冷卻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時,麻田散鐵變態開始出現(比如說油冷);在持續變快時,波來鐵變態完全消失,只剩下麻田散鐵變態(水冷)。(課本沒有的那張圖)。 所以總結一下過程,不同的冷速會有不同的產物,而且變態發生的溫度也會不同,所以就可以把不同冷速下,開始變態的點畫出來,得到以下的圖(CCT): ![](https://i.imgur.com/2zAjHxq.png) 如果是用在連續冷卻的話,這樣就夠用了。不過隋著科技進步,我們可以讓鋼「保持恆溫」,然後逐個溫度量測變態發生的溫度, 得到下面的圖(TTT): ![](https://i.imgur.com/bex1mvo.png) 鼻部以上的邏輯跟連續冷卻一樣的,而鼻部以下呢? 一個叫Bain的人也想到一樣的問題。照理說,這樣的東西跟油冷得到的東西類似,也就是波來鐵跟麻田散鐵的混合物。不過,他發現這裡面沒有波來鐵,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種組成與波來鐵一樣,但是構造不一樣的物質,這個東西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叫Bainite「變韌鐵」。 雖然變韌鐵成分跟波來鐵一樣,但微觀構造跟波來鐵不太一樣。波來鐵的結構是層狀,但是變韌鐵是葉狀分部,葉狀分佈中含有板(羽)狀(上變韌)或針狀(下變韌)的 雪明碳鐵,而這個雪明碳鐵,其實是過飽和的,因此含碳量會比0.02多,也因此比波來鐵還要硬。如果把它跟其他剛剛得到的鋼比較: ![](https://i.imgur.com/Ex2mzv3.png) 變韌鐵的一般性質還不錯,韌性比麻田散鐵好,硬度又比波來鐵好,幾乎逼近麻田散鐵。 但是問題是,如果要做出來,降溫曲線就要避開鼻部地區,也就是要先急冷,冷到一定溫度之後,突然保持恆溫,直到變態完成為止。但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且通常工業 都要一次處理很大塊的金屬,所以即使外部可以達成這種目標,內部降溫也不會那麼快,所以還是很難避開。而且這是log scaled之後的曲線,也就是說要恆溫很久,才可以做出變韌鐵,整個很不合成本。還不如用麻田散鐵,瞬間下去就生出來了。 另外值注意的是,波來鐵是隨時間慢慢生出來的,但是麻田散鐵是瞬間生出來的(音速),而且體積也多了5% (必考)。所以下面麻田散鐵的變態,根本是一條平的,表示溫度到了之後,麻田散鐵就瞬間完成變化了。用再久也一樣,不會再多了。 所以要增加麻田散鐵的比例要怎麼做?既然用比較久也沒比較多,那就--沒錯,就是把最終溫度降得很低很低,麻田散鐵比例就會變多了。如下圖: ![](https://i.imgur.com/wpsEntj.png) 變韌鐵很難做,但是麻田散鐵可以做很快,這樣聽起來好像麻田散鐵比較好。但是麻田散鐵很脆,所以要想個辦法 讓他韌性變好一點。該怎麼做呢? 答案是:回火。 ## 退火(Annealing) 把鋼料加到特定的溫度,慢慢慢慢慢的冷卻。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樣會讓內部應力消失,讓材料變軟,而事實上就是這個樣子,跟之前學的那個什麼再結晶一樣。 * 消除加工硬化,增加加工性。 * 調整結晶構造 * 消除不均勻性,比如說消除冷卻時的偏析(有人會叫均值化處理)。 簡單來說,會用到這種事的場合有兩種。 1. <b>加工加工到一半,希望他變軟,以利加工</b>。這時候不用升到太高的溫度, 比共析溫度略低即可。這種退火叫「<b>製程退火</b>(軟化退火)」。 2. 你就是<b>想要這種性質的金屬</b>~~你咬我啊~~, 這時候會把溫度加熱到比變態溫度略高一些,讓變態較容易發生。這種退火就叫做「<b>完全退火</b>」。 ### 製程退火 製程退火比較單純,就是加到那個溫度($A_1(723)$以下),然後冷卻就好。 ### 完全退火(Full annealing) 完全退火比較講究一點。首先是溫度,適合的完全退火的溫度是**非常接近變態時的溫度**, 太高溫的話,以前在學在再結晶的時候都知道這會形成太粗大的晶粒,材料會變太脆弱(According to Hall-Patch Equation)。所以不希望太高。大概像這樣: ![](https://i.imgur.com/pT46Dfr.png) 通常會放爐冷或灰冷(舊式作法),這樣冷卻速度慢,可以得到軟質組織:消除內部應力,同時鋼質變軟而增加延性。 注意到: 1. 退火溫度通常會比理論最小值再多個30~50度,因為爐子通常不是均勻的加熱,溫度高一點比較保險。 2. 亞共析鋼是加熱到$A_3$以上30~50度;過共析鋼是加熱到$A_1$以上30 ~ 50度。 ### 正常化(Normalizing) 是一個跟退火很像的東西,只不過是把它加到一定溫度之後,不是慢慢冷卻,而是把他<b>放空冷</b>。 ![](https://i.imgur.com/RFOZRcF.jpg =430x) 主要用在鑄造跟焊接的時候。因為這兩個過程會讓鐵保持在高溫很長的時間,這時候晶粒就會變肥,機械性質就不好。 這時候就需要做一些是讓晶粒變「正常」,這時候就是使用正常化的時候~ 可以姑且視為是「使晶粒大小變正常」,其實是微細化粗大組織。算是焊接跟鑄造的標準步驟之一。 注意到亞共析鋼是加熱到$A_3$以上30~50度;過共析鋼是加熱到$A_{cm}$以上30 ~ 50度。 --- ## 淬火(Quenching) 之前說過,沃斯田鐵暴力冷卻會得到很硬的麻田散鐵,這就是淬火。主要目的是得到堅硬的金屬。 淬火是很看~~資質~~材料本質的一件事,不是每一種鋼都適合淬火。**含碳量越多的鐵,硬度越大**。所以如果碳太少,那淬火之後硬度可能不會提升那麼多。 那這表示含碳量越多越好嗎?拍謝,不是滴~~ 來看看麻田散鐵變態開始與結束的溫度,與含碳量的關係: ![](https://i.imgur.com/iHnLWuk.png) 上面這張圖說:「含碳量越多,麻田散鐵變化完成度越低」。比如含碳量0.4時,麻田散鐵在常溫就完成變態了,但是在1.2時,0度都比$M_{f}$高溫,常溫下當然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完成變態了。如果零度時,還有殘留沃斯田鐵的話,再繼續冷卻,變態就會繼續進行,此種操作叫做「深冷處理(subzero cooling)」 這兩個效應是相反的效應。所以當含碳量增加時,兩者就會互相抵消,最後淬火後硬度與含碳量的關係就大概如下: 補: While quenching, martensite will also produce retained austenite which is softer than martensite. This factor will also cancel out the effect of adding carbon in martensite. ![](https://i.imgur.com/CVrEaJ8.png) 含碳量多的麻田散鐵比較硬,但是形成麻田散鐵的完成度會越低,殘留沃斯田鐵的比率會隨含碳量增加而變多,把硬度拉低,所以彼此之間抵銷。最後含碳量越多的鋼,硬度反而不會增加的那麼顯著。 ### 麻田散鐵變態的特性(必考!) > 直接看下面四點 > 1. 用聲音速度噴出來 > 2. 變態時體積膨脹(約5%),使得周圍沃斯田鐵周圍壓力更大,形成殘留沃斯田鐵 > 3. 因此內部應力很大,容易產生淬火裂痕 > 4. 是BCT構造 麻田散鐵生成跟一般的鐵不太一樣:他是突然噴出來的,速度跟聲速一樣。而且麻田散鐵密度比沃斯田鐵低,所以瞬間噴出一堆麻田散鐵之後,夾在中間的 沃斯田鐵就需要更多力量才能撐開周圍的麻田散鐵,完成變態。這麼變態的過程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得到啊~所以最後就會有一些沃斯田鐵不能順利變態完成,變成殘留沃斯田鐵。反正周圍壓力很大,常溫可以讓沃斯田鐵存在也是正常的。 這麼變態的過程,那如果應力太大會不會不小心裂開啊?當然會啊~這就是淬火裂痕。淬火裂痕的成因有兩個。 一個是熱脹冷縮,外面剛冷卻時,是熱脹時的半徑。等裡面冷縮時,就會把外殼往裡面拉,在表面形成壓力(熱應力)。不過因為鐵抗壓很好,所以這個危害還好。另外一個是變態時的的密度變化,這個比較危險,因為裡面體積變大,想要把外殼撐開,所以對外殼來說是形成張力(變態應力),如果太快,這個就對鐵不太好了。真正的危害是密度變化的影響。 「熱應力」與「變態應力」兩者抵銷後剩下的是「殘留應力」。如果殘留應力大於降伏強度的話,就會產生distortion。再更大的話,超過抗拉強度,就會產生裂痕。 要避免這件事的方法,就是小心選擇淬火液: ![](https://i.imgur.com/3RavwpE.png) 影響淬火液的淬火效果的因素有: 1. 比熱 2. 導熱度 3. 黏性 4. 揮發性 比熱和導熱度大,黏性小而難於揮發者,淬火效果大。 可以注意到的是,**鹽水在nose區域的冷卻是最快的**。 因為加熱時,鐵附近的水會瞬間被蒸發,鹽會析出來,並且在水蒸氣泡泡附近跳動,這樣就可以把附近的小泡泡排開,新的冷水就可以進到鐵的表面,這樣就增加淬火的效率了。不過這個方法的缺點(?)就是淬火完要用鉛水洗過,避免殘留鹽分腐蝕。 微觀構造來說,麻田散鐵是個想變成BCC的FCC,但是因為太快了,C沒辦法順利卡進面上,只好卡在邊上,形成BCT構造,這個就叫「α麻田散鐵」。 如果把他稍微回火一些,那麼C就可以離開本來的晶格,跟其他鐵形成鐵碳化合物, 這種就叫「β麻田散鐵」。 有關於這兩個晶格的構造可以看[這裡](http://www.aem.umn.edu/~shield/hane/tet.html) 再來看溫度: ![](https://i.imgur.com/C6JwhYd.png) 亞共析鋼很明顯把它提升到沃斯田鐵就可以了。那為什麼過共析鋼不是提升到Acm ? 注意淬火的<b>要求是硬度</b>。麻田散鐵的硬度是68,但是雪明碳鐵是800~1100。 如果要提升硬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產生盡可能多的雪明碳鐵。Level Rule一下去就發現越靠近共析溫度,產生的雪明碳鐵越多。這就是高碳鋼是在共析溫度淬火的理由。 不過,高碳鋼淬火會有一個bug:產生的雪明碳鐵是網狀的,這是很不好的結構。所以淬火完之後還要做一些處理,把他變成球狀雪明碳鐵。 ### 質量效果 這裡先講一個小常識:如果你把東西等比例放大兩倍,表面積-體積比會變小。 但是淬火時,熱是從表面積散出的,所以比例放大時,冷卻效率反而會下降,造成中間部分硬化程度最低。這就是質量效果。如果把它畫出來會長這樣: ![](https://i.imgur.com/giKq720.png) 因為這根本是常識,所以沒有直接的方法可以避免他。那要怎麼辦? 答:用<b>合金</b> ## 機械性質 - 肥粒鐵:強度最低、硬度最低、延性最好。 - 雪明炭鐵:最硬、很脆 - 麻田散鐵:次硬、很脆 - 回火麻田散鐵:硬、脆 - 變韌鐵、波來鐵的比較 ![image alt](https://imgur.com/MNoIGGY.jpg) 觀察上圖可知: - 抗拉強度、降伏點、硬度: - $下變韌鐵>細波來鐵\geqslant上變韌鐵>粗波來鐵$ - 斷面縮率: - $下變韌鐵\geqslant上變韌鐵>細波來鐵\geqslant粗波來鐵$ - 伸長率: - 主要是呈m狀 - 韌性:$\underbrace{下變韌鐵\geqslant回火麻田散鐵>細波來鐵>上變韌鐵}_{相同硬度}>粗波來鐵$ 最後再看看表格吧~ ![](https://i.imgur.com/Ex2mzv3.png)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