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之《數位》建設項目 ## 前言 行政院公布了更多的資訊,我們今天利用20分鐘的公開場合,以輕鬆但不失嚴肅的態度,進一步探討此方案的精妙之處。 資料來源: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計畫專區的《數位建設》http://infrastructure.ey.gov.tw/ 本文件短網址: - https://taipei.lol/2o5LU5c - http://0800.news 註:本文件各項心得,曾接受來自 http://okfn.tw | http://taipei.io 朋友的指教。 ## 4/21 現場發言綱要 1. 人人都懂得14個基本ABC問題 (5 mins) 2. 拼湊的願景脫離現況,解錯問題 (5 mins) 3. 引用的國際報告大幅偏離原意 (5 mins) 4. 框架級的計畫,幼幼級的治理框架 (5 mins) 5. 接下來怎麼辦?(30 secs) <iframe src="//www.slideshare.net/slideshow/embed_code/key/b7LHgQRde3TMgu" width="595" height="485"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style="border:1px solid #CCC; border-width:1px; margin-bottom:5px; max-width: 100%;" allowfullscreen> </iframe> <div style="margin-bottom:5px"> <strong> <a href="//www.slideshare.net/schee/2017421-taipei" title="前瞻基礎建設總體檢論壇 (2017/4/21) @ Taipei" target="_blank">前瞻基礎建設總體檢論壇 (2017/4/21) @ Taipei</a> </strong> from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slideshare.net/schee">TH Schee</a></strong> </div> 簡報下載網址(備份):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xiwX2rqs8dzVVROR0pVczJFSDg ## 發言內容 ### 直接切入14大基礎問題 1. **前瞻性不明**:看不太出計畫的「前瞻性」在哪。 2. **基礎性不明**:號稱「基礎建設」但框定為「基礎」建設的計畫項目,其層次有大半可能稱不上是基礎。 3. **價值鏈不明**:所謂的「基礎」是什麼根植於什麼「價值鏈」想像下的基礎? 4. **不知解決何問題**:誰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是政府透過基礎前瞻建設計畫來解決。 5. **效益估算粗濫落後**:基礎建設的效益估算,形式落後且不知數據之根據為何。 6. **錯置手段為目的**:把手段置放在錯的垂直領域 (vertical sector) 而成為目的,例如「開放、共通及協作」在「文創」或「數位影視」的想像,明顯偏向於情懷。但放在其他領域,未必不能有效成真,甚是通過市場經濟的檢驗。這也可以代換為錯把未經科學甚至是市場驗證之「技術」,當成是前瞻基礎建設發展之標的。技術若是目的,那就專注在技術。若市場才是目的,那就講清楚。 7. **作文老毛病好發**:計畫標題與內容不符。作文病好發,標題不應移花接木或是恣意擴張,建議計畫內容直述就好。 8. **裝可愛症頭好發**:如「服務一點通」是使用情境甚至是政府公共網路服務的行銷語彙。基礎建設級的說明若是裝可愛,我認為「幼稚」兩字更為貼切。用簡報來講政策,也是裝可愛(可被民眾所喜愛)的症頭之一。 9. **闌尾贅詞**:「智慧」一詞在基礎建設等級的建設項目,不只是贅詞,而且是無用詞。過度使用「智慧」一詞,是一種不負責任或和急於不想「想清楚」的徵象。同樣內涵,名目繁多,精神不一,導致期待紊亂,錯亂可期。 10. **以新聞稿替代紮實的政策評估研究**:陋習,落後。 11. **缺乏區域整合的情境,忽略外在變動大環境**:前瞻基礎建設(尤其是數位部分)不可能自外於區域的各種勢力、組織和結構以及國家或是經濟體的影響。若非在特一領域深耕已久,否則完全看不出(或猜不出來)前瞻基礎建設的數位建設項目,和未來本區域發展間的變動會如何匹配。簡單舉其例一就是,這個前瞻性被鎖在特定產業的想像,但這些特定產業,具有前瞻性嗎? 12. **缺乏法律的角色**:行政院新聞稿的標題竟然是「法規鬆綁」,這是目的嗎?據我所知韓國最高法院已有相關專責機構和人員在研究人工智慧各種前沿爭議,以及會未來會引發的各種問題要如何來以最高法院的本位來系統化應對等。我認為這才是有「前瞻」基礎建設的水平。 13. **缺乏「數位」的並不是年輕人**:有幾位部長級人士可能完全不理解在生活型態上,年輕人數位化的程度和多樣性絕對遠高於列席的幾位部長和政委,當然他們也是數位環境變遷的「受益」和「受害」者。這個認知的基本立論前提抓對,後面才談得下去。 14. **概念抓不準,濫用詞彙**:數位人權?網路公民權?寬頻人權?到底是在講什麼? ### 拼湊的願景脫離現況,解錯問題 回到《數位建設計畫》行政院的公開資訊。370頁的《核訂本》我們有機會再進一步深入探討。 http://infrastructure.ey.gov.tw/cp.aspx?n=8F7EDF48BED2317B 第1頁 「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這是什麼意思?超寬頻的定義是什麼?Gbps 就是超寬頻?Gbps 是超快沒錯,但比較常被提到的名詞是 “gigabit broadband” 可以譯為「千兆寬頻」。科技會報既然是「整合跨部會科技發展事務,協調推動全國整體科技發展」的單位,那麼在《政策說帖》使用更為精確的「千兆寬頻」或是「1Gbps 寬頻」來指涉此建設計畫希望達到的具體目標,應該更為貼切。此外,寬頻整備度有寬頻整備度,網路社會有網路社會,資訊社會法有資訊社會法,「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又是什麼意思? 「城鄉連網零落差」:什麼是「零落差」?城鄉本來對於網路頻寬的需求就不一樣,住民的生活樣態在城鄉本來就是不同的,但「不同」不一定是「落差」,所以這邊的「落差」是什麼?是「家戶連網平均速度」?還是「可連網比例」要提升到城市與鄉村都一致?或是「實測平均下載」速度?還是?上面每一個「指標」都能定義得更清楚,但不一定有必要。我只是不懂這邊的「零落差」是什麼意思?幾百億的《政策說帖》,就算不是研究報告,最好也不要想當然爾。自行定義,唸起來順口,問起來都是禁不起小學生等級的檢驗。 「優質寬頻隨手得」:指得是行動寬頻可以支援到 1Gbps?不然為什麼或是「隨手得」?整個計畫內容有提到行動寬頻嗎?或是「固網寬頻」隨手得?固網寬頻怎麼「隨手得」?要隨手那肯定是行動寬頻可以上到 1Gbps 了?行動寬頻上到 1Gbps 是哪一段上到 1Gbps?哪些行動載具支援如此超高的網速?但是看到後幾頁發現並不是在提「行動」寬頻?所以說得其實仍然是固網寬頻?那麼「優質寬頻」又是?「優質」是說服務水平?是電信等級的服務水平,還是 ISP 對消費者的服務層級協議的 (SLA) 優質? 「報告人:郭執行秘書耀煌」:除報告人外,整份報告肯定是團隊的傑作,那麼為什麼不列出共同作者的名字?或是有其他單位捉刀?郭執行秘書不可能自己寫這份報告,那麼為什麼團隊不能具名?不習慣?還是不應該?為什麼? 第2頁 「依據世界銀行2016世界發展報告,寬頻普及率每提高10%,GDP可增加約1.21%」:這邊提的報告本意是指《WDR 2016》,不過實際上的資料是來自於 《WDR 2016》 談 Digital Dividend(數位紅利)的《WDR 2016 研究背景報告》,所以第2頁第一段話就出錯。第一是引用來源錯誤,第二是,這份《 WDR 2016 研究背景報告》談的是「固網寬頻普及率」,但《政策說帖》這段話的前面,寫的卻是「先進國家推動兆位元級(Gbps)寬頻網路建設,發展超寬頻網路社會」。這和世界銀行談的「固網寬頻普及」是不一樣的事。台灣的寬頻普及率已經相當的高,這和本來推動 1Gbps 的基礎建設就是兩回事。另外,《WDR 2016 研究背景報告》也特別提到「寬頻」的定義,其統計基礎是以 ITU 多年前的 256 Kbps 為基準,OECD 另有其統計項目定義。科技會報在第2頁第一點就移花接木,其他各點的錯誤更是不勝枚舉。 「落實數位平權成為保障人權的核心價值之一」:這三天我已經看到在同樣是前瞻基礎計畫的項目新聞稿,出現了幾種類似的「詞彙」,例如「寬頻人權」、「寬頻即人權」、「網路公民權」、「數位人權」,現在又多了一個「數位平權」。姑且不論這些中文詞彙的內涵是什麼,科技會報這份說帖,到底能不能,願不願意說明這些詞彙背後的概念是什麼?這些概念是可以任意抽換的嗎?為什麼可以任意抽換?到底想講什麼?「數位平權」可不可以多解釋?甚至在政策說帖出來的前後,至少做個詞彙表 (glossary) 表?沒有這個必要?為什麼沒有這個必要? ### 引用的國際報告大幅偏離原意 我們以行政院核定本所引用的是世界銀行 WDR2016 報告為例,這份報告很特殊。雖然我之前曾提到過網路人口紅利(以城市)為基礎的想法,但這報告的完整度高上許多。 世行從2007年往 “digital” 開發援助靠攏後的九年,終於展現體質改善的成果,這些成果反應在不同的報告,但這份「數位紅利」的報告卻是很有新意的一份,連 _Technology Review_ 刊物這份對世行處理議題非常陌生的雜誌都寫了一篇。那麼這份報告到底好在哪? 多數台灣政府機構談網路和數位經濟,目前脫離不出三條路線: 1. 趕搭單一「新興」數位領域,例如數位金融、跨境電商 不自覺從單一國際主要業者角度來鎖定單一領域,例如從臉書、谷歌的資料中心來想招商,或是 Uber, Airbnb 的角度來談「分享經濟」 2. 彙整本地數位、網路經濟業者所自陳的「成功學」路徑來擬定政策和後續的資源分配計劃 不過政府機構本來就不是業者,再加上台灣政府機構在跨境議題的參與多半沒有「主權」作為後盾的說法(如:數位國家),因此近日所看到流行的談法,包含來自一些流行的專業媒體等,通常缺乏更為全面從經濟體、國家或是區域來創造數位紅利 (digital divident) 的論述深度和高度。 世行的成立精神本以扶貧(貧弱扶助)為主,因此在數位紅利的任何政策,必須有更為「包容」的核心要素。比如說: 1. 數位科技的轉型力量如何更為包容、效率和創新? 2. 過去數位科技在促進轉型(在社會、治理、經濟、產業、扶貧等)的影響不足,為什麼? 3. 數位溝通能力的差距非常巨大,如何彌補? 4. 世行在這份報告提出了一個理解的架構,我們若抓提昇紅利的視角來看,可以歸納為這句話:「數字科技在數位發展策略的配套機制下,如何普及收益,並且降低控制、不平等和集中的風險?」 若是更深一層來看,我們看到幾個關鍵的概念: 1. 最大的障礙不在技術 2. 數位革命帶來利益,也帶來風險 3. 數位革命需要堅實的非數位基礎,例如法規、技能和體制 整份報告有三個版本: 1. 只有十分鐘,看摘要(4頁) 2. 有一個小時的人,看簡短報告(58頁) 3. 有兩三天的人,看全本報告(359頁) 報告最主要想要傳遞的訊息是:_**數位發展戰略需要比資通訊 (ICT) 戰略更為廣大**_。根據過去各種不怎麼成功的經驗,那麼未來相關之配套措施(教育環境、經商環境、加強問責、非數位基礎設施、更安全開放的網路等)應該要如何建立,而世行的看法又是什麼。 我們在稍微探索上述報告的背景之後,才有辦法討論下一個階段。而目前行政院所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數位項目,不只是大幅錯解原意,根本連功課都沒做清楚。 ### 框架級的計畫,幼幼級的治理框架 #### 為什麼「框架」很重要,而在數位建設部分我們只看到資源分配的框架? 推動數位社會發展的框架有很多,而聯合國的貿發會議 (UNCTAD) 的框架,不失為我們藉以來檢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一個比較完整的框架。 表格:https://taipei.lol/2ooZLzz 我和幾位朋友整理這份原始資料來自於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料庫表單(累積到2014年中旬)的第一個目的,是盤點以聯合國角度來看過去十年來國際上各種和網際網路有關的談判、溝通、協調的各種機制 (mechanism)。目前累積約有六百多個,但我只摘要三百多個。不過國際網路政策牽涉的範圍實在是非常廣泛,雖然在這邊提到了一些概念,但若要說能摸到入門磚,我想沒三五年是不可能的。網路數位政策或是歐盟談的 “Digital Agenda“,不但包含網際網路,更牽涉到目前政院所強力推動的 IoT 和 Industry 4.0。不過國內目前的談法仍落於扶植和拉抬業者的單一角度,嚴重缺乏了解國際現實的基本功夫。不同的國際合作架構,是需要長期參與才能培育出基本理解的。 整理這份文件的第二個目的,是找出每個國際或區域的機制是否能順利的對應到相應的國內政府機構或法人,以及目前的被執行的現況是什麼。我舉一例,例如電商跨境課稅(財稅面)有渥太華稅務框架條件可以援引,網路犯罪在亞太地區有 ARF 的一些機制能協助各國互相支援跨境追蹤,而台灣對應的機制是 TWCERT 或是剛轉型的行政院資安會報。在網路和國家安全這一部分有 NATO 的對應機構 CCDCOE 等,以愛沙尼亞為中心,東南亞國協 (ASEAN) 也常常參考他們的作法。而搭在這作法之上的就是如 FireEye 等業者積極提供各國政要安全解決方案,前次台灣大選也可以看到他們的公關身影。或是對於 5G 電信技術,ITU 的態度是什麼等等。 此表格的第三個目的,是希望喚起台灣對於相關議題接觸方式的新作為。目前台灣政府對於數位和網路議題的處置仍屬於散彈打鳥,非常缺乏先有基本全局綜觀然後再行其事的意識。而部會之間對於跨境議題如何分工和協作,其作法也非常的有「古早的文書味」。聯合國是全世界最為精密和官僚的組織,其顢頇程度眾口鑠金,但該做的還是會做,有不少好的資料庫和出版物。在這方面台灣政府雖然不需全盤移植,但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是非常急迫的。我在觀察三年多來行政院和國發會的全國能源會議、「婉君訓練營」和智慧台灣白皮書,乃至於新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何實質改善政府內部了解國際和跨境數位議題的作法,只有認真是不行的,要得其法,而且要認真。 第四個目的是在提醒一件事:目前政府駐外單位部份在跨境、數位、網路和浮現 (emerging) 的主流議題缺乏以政府本位出發的基本必要作為。駐外單位乃政府意志延展,若無現代化推進國際政務的精神和作為,那麼反而是落得尾大不掉,阻礙拖累多於促事成局。目前駐外機構似乎分屬外交部、交通部、文化部、經濟部、部分國營公司(如台銀、台電等)和法人(如貿協、工研院等)等管轄,對於如何在外事場域 (foreign affairs) 推進軟性基建(如世行談數位紅利的提高),進而帶動本地和區域協作,很不巧的我聽到實際案例絕大部分是偏向負面的。也有一線國際業者常言「政府還是別來管事」之語,但我想實際上是因為台灣政府在外事領域缺乏經驗,反而常常幫了倒忙導致,而並不是「政府」概念股幫不上忙。 ## 426 進一步的想法 試試看從五個 frameworks 來回看《前瞻》的數位建設各項目,進而發掘哪些值得繼續討論,哪些完全不該列入。然後一起進一步推演。 這五個 frameworks 分別是來自: 1. Internet Society x 2 (access, open and trusted) 2. World Bank x 1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dividend) 3. OECD x 1 (policy principles) 4. The White House x 1 (prosperity, security and openness) Internet Society 可能對多數人來說最陌生,但由這個組織是幾乎所有聯合國體系、WEF、OECD, G7, G20 諮詢的當然對象,在聯合國的 ECOSOC 也有一席,擁有正式的諮詢地位 ( consultative status)。 文件在: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68UoPKOjA4c4XUzpSS5l_Ukmr5a54xeNRCbfAaCYcM/edit?usp=sharing ## 附錄一 資料來源: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本) 下載連結:https://taipei.lol/2pTsA7D ### (四)數位建設 #### 1.定位與目的 「數位建設」以「超寬頻網路社會發展」為核心,除了寬頻建設外,同時推動網路安全、數位內容、數位服務、人才培育等基礎建設,以完備臺灣發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碁石,契合蔡總統「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發展願景的重要策略之一。 「數位建設」以未來數位藍海為策略思維,為人工智慧(AI)、AR/VR、智慧機器人、無人載具等前瞻應用奠定良好基礎,也累積我國在數位4.0時代的國家競爭力。 「寬頻建設暨網路安全」期望在寬頻網路科技快速發展下,能達到先進國家兆位元(Gbps)等級寬頻網路建設水準;並藉由寬頻普及率之提升,有效促進臺灣GDP的成長。根據世界銀行2016世界發展報告,寬頻普及率每提高10%其GDP可増加約1.21%。另為提供安全又安心的數位服務,將全國公教體系機房整併與雲端化,提供可信賴的政府服務,並落實縣市資安區域聯防,強化通訊系統高抗災能力,使防救災不當機,以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寬頻建設」另一核心價值就是要落實「數位平權」,保障人民在資訊網路化社會的機會和頻寬人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網路整備度(WEF/NRI)評比,我國基礎建設在全球與挪威並列第一。但城鄉資訊建設仍有落差,甚至部分衛生室頻寬僅有512Kbps,有礙政府落實強化偏鄕地區資訊普及應用暨長期照護、健康社區等政策。 「服務建設」將運用智慧聯網科技,以數位創新帶動服務創新方式,有效改善臺灣國民生活暨政府運作的效率和品質。根據2016年資策會資通訊應用對民眾生活品質(QoL)的調查,數位建設對民眾生活品質滿意度影響關聯度高達約0.6。且民眾對於未來生活環境品質、安心安全、健康照顧與終身學習等議題特別關心。數位建設將積極推動空氣品質監測、水資源管理、防救災等智慧環境保護服務,提昇國民生活空間品質,建構智慧政府、城鄉、校園等智慧服務,促使國民生活進入數位4.0時代。 「內容建設」是臺灣數位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基礎工程。2016年WEF/NRI 年度報告主題:「數位經濟再創新」定義數位經濟為透過數位科技帶動的經濟活動,包括數位科技驅動的新的商業模式。近年來政府推動產業轉型,除了強調產業服務化、高值化外,也特別加強軟硬整合暨服務生態體系的建立。但從經濟發展與環境共存共榮的角度而言,臺灣需要更多的軟實力和創意,發展低碳量、低耗能、高創意、高價值的新興產業,數位媒體、文化創意等產業將是臺灣在這一波創新經濟浪潮中加以扶植、強化的重點。 「人才建設」是孕育跨域「數位人才」與研究發展「數位科技」之基礎建設。打造國內校園智慧學習環境,結合AR/VR技術及高品質之數位學習內容,可提升學生學習品質,讓下世代贏在起跑點。另建置自主設計之AI高速運算平臺,有利產學研進行智慧科技與大數據前瞻研發,孕育具國際卓越水準的智財及技術團隊,進而創造知識經濟價值。透過提升智慧學習環境及完備基礎科研環境,可提昇國民在面對數位4.0時代所必須擁有的競爭力。 #### 2.願景與目標 「數位建設」期望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與普及下,積極推動臺灣數位經濟發展,讓每個人都能夠不受教育、所得、區域、身心等因素限制,透過多元管道享受經濟、方便、安全又貼心的優質數位服務,達成「實現超寬頻網路社會生活、營造智慧國土國際典範、成為全球數位科技標竿國家」之願景。 「數位建設」針對我國邁入超寬頻網路社會必要之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以「數位基礎建設」就是公共建設之創新觀念,規劃「推動資安基礎建設,提供網路安心服務」、「完備數位包容,保障寬頻人權」、「發展數位文創,普及高畫質服務」、「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及「建設下世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等五大推動主軸、19項重點建設項目。 #### 主軸一【寬頻建設暨網路安全】推動資安基礎建設,提供網路安心服務 以「提升全國資訊與資安環境,保障國家及人民安全」為目標,提升政府部門資訊與資安環境,保障國家及人民安全,並提供國民享有10倍速寬頻網路服務,從100Mbps邁向1Gbps時代。 #### 主軸二【寬頻建設】完備數位包容,保障寬頻人權 以「保障弱勢擁有基本網路頻寬及雲端資源」為目標,普及偏鄉寬頻建設與民眾數位創新培訓場域,全民享有平等的數位創新發展機會。 #### 主軸三【內容建設】發展數位文創,普及高畫質服務 以「帶動數位文創成為兆元產業」為目標,建立國家文化記憶庫,豐富4K超髙畫質內容,國民享受新媒體多螢匯流服務。 #### 主軸四【服務建設】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 以「國民普遍使用智慧服務,改善生活品質」為目標,中央與地方協同發展智慧城鄉及服務型政府,國民生活進入數位4.0網路社會型態。 #### 主軸五【人才建設】建設下世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 以「國民享有數位創新學習環境」為目標,推動「校園光纖化,學習智慧化」,創新國民教育環境,並發展我國自主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平臺及科研儀器,支持產學研開拓前瞻科技領域。 ### 3.建設主軸 4.1 推動資安基礎建設 提供網路安心服務 4.1.1 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 4.1.2 強化政府基層機關資安防護及區域聯防 4.1.3 強化防救災行動通訊基礎建置 4.1.4 強化國家資安基礎建設 4.2 完備數位包容 保障寬頻人權 4.2.1 提升偏鄉衛生室及巡迴醫療點網路品質 4.2.2 普及偏鄉寬頻接取環境 4.2.3 普及國民寬頻上網環境 4.3 發展數位文創 普及高畫質服務 4.3.1 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 4.3.2 推動超高畫質電視內容升級前瞻計畫 4.3.3 新媒體跨平台內容產製計畫 4.4 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 4.4.1 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 4.4.2 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 4.4.3 體感科技基地 -體感園區計畫 4.5 建設下世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 4.5.1 校園智慧網路 4.5.2 強化數位教學暨習資訊應用環境 4.5.3 高中職學術連網全面優化頻寬提升 4.5.4 建構雲端服務及大數據運算平台 4.5.5 自研製高階儀器設備與服務平台 4.5.6 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 ## 附錄二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