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網路角度看數位內容產業 [李士傑](http://work.ilyagram.org/docs/self),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執行長 2018.6.6,首次演講 2018.1.2 > 〈行路難〉 李白 > >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 內容大綱 - 自我介紹 - 前言:重新審視 - 第一部份 - 數位內容的多元反省檢討與可能性 - 網際網路的本質:去在地化,複製性 - 匯流環境下的新內容典範 - 結論:面對新世代媒體環境,我們需要問的問題 - 第二部分:朝向未來的政策規劃 - 數位內容地景 - 內容的生產、傳播與散佈(類型研究) - 具有策略發展意義的政策構想 - 實際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的困難 - 結語 - 討論 ---- ## 自我介紹 - [自介](http://work.ilyagram.org/docs/self) ## 前言:重新審視 > 數位典藏、數位學習到數位內容產業,該如何理解這些在數位匯流浪潮演進中,逐漸成型的數位文化? > > 數位內容跟傳統文化內容的差異又是什麼?他們又如何扣連到資訊社會的數位土壤? > > 我們怎麼理解那些閃亮放光,但是內裡本質已經截然不同的數位體驗?(例如「防彈少年團」在 73 個國家獲得排行榜榜首的現象) - 鬼怪,Boy In Luv,賀爾蒙戰爭與 mic drop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L14yPyG-dbU" frameborder="0" allow="autoplay; 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m8MfJg68oCs" frameborder="0" allow="autoplay; 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XQmpVHUi-0A" frameborder="0" allow="autoplay; 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kTlv5_Bs8aw" frameborder="0" allow="autoplay; 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 Netflix 與 Vox 合作推出 explained - [K-pop, explained,流行大百科:K-pop](https://www.netflix.com/watch/80216753) - 幕後花絮 [Vox’s Netflix show “Explained,” explained / Explainerception](https://www.vox.com/2018/5/23/17378322/vox-netflix-show-explained) - 假使全班同學一起來思考,有哪些分析的向度? ### 文化技術與技術文化 - [DHL 技術文化體系譜](https://hackmd.io/cOXl8JXeSEWsJE_oxyzvcw?view) ---- ## 數位內容「多歧路,今安在」 ### 哪些算作數位內容? #### 從形式來做區分 ##### 社群媒體之前 - 聊天通訊(e.g. WeChat) - 影音視訊 - 聲音 - 資料庫,大數據 - 入口網站 - 數位出版 ##### 社會媒體以降 - 部落格,網誌 - 微網誌 - (電腦對電腦)即時通訊系統:msn,icq - 搜尋引擎 - 社群媒體,雷達系統與自動帳號 - 行動社群媒體,行動即時通訊系統:微信 - 聊天機器人 - 擴增智能,延伸智能(MIT Media Lab) - 文化區塊鏈:獨特性驗證 - 文化區塊鏈:交易代幣與建構生態系統 - 社區貨幣(local currency) - 文化藝術與科技的募款平台 ##### 付費標的物 - 基本公式:媒體 = X 作者* Y 品牌* Z 通路 - 透過控制關鍵元素來獲得價值 #### 不同生產-流通-消費路徑的數位內容(接近產業的觀點) - 新聞媒體內容 - 文化遺產機構內容的數位化 - 影音內容的數位化 - 新媒體與網路原生(互動)內容 - 內容農場? - (聊天)機器人與人工智慧 - 虛擬偶像的創造 - 線上會員服務 - 還有人看傳統媒體內容嗎? - 你是經營數位內容,還是數位內容系統? - 單獨物件,智財權(IP):漫威系統與其世界觀 - 數位物件後設資料(metadata)的線上服務 - (虛擬)偶像數位經紀 ### 數位內容怎麼賺錢? - 下游:流量換廣告 - 在罐子裡頭開外掛,用數位工具來找(嗅)錢 - 每個內容工作者都需要安裝大隻高效能的內容農場! - 中游:創造更大的社會動能:鑲嵌在不同層的經濟活動中 - 授權產業 - 從罐子外面換糖吃 - 上游:數位貨幣系統的文化認同經濟 - 換新的罐子 - Nasdaq雜誌: [區塊鏈如何讓音樂家跟粉絲連結在一起,同時拿到錢](http://www.nasdaq.com/article/how-the-blockchain-lets-musicians-connect-with-fans-and-get-paid-cm755712):Tatiana Coin 與 Musicoin 的故事 - 「比特幣能夠幫忙平衡音樂產業裡的表演領域、解決收入、媒體發行與粉絲關係等問題...透過混合歌曲表演與自己的演講中的說故事,她描繪了數位貨幣的好處,讓聽眾更能夠參與這項創新。真實藝術自由與創造更公平、透明的經濟關係,同時讓相信藝術家作品的粉絲們創造更棒的存取,與回饋方式」 - 「音樂家(創作者)以往是產業裡面的奴隸。現在是改革的時刻了。」 - Musicoin:Pay Per Play 透過數位合約,經由具有流動性的 Musicoin 區塊鏈貨幣完成即時交易。因為超過八成的版稅都被中間人拿住。 ### 數位典藏的檢討與再出發 - 數位典藏計畫的脈絡 - 由上而下、涵括文化機構的國家科技部門 **提案獎助計畫**(grant) - 針對在教育機構與法人服務的博士身份 - 作為計畫主持人提案 - 透過科技部的審查機制與配額系統審查與控制 - **內容導向的想像:生產端補助計畫**(售價降低) - 數位內容擁有者,擁有機制,數位化,流通與消費使用 - 「開放資料」的三根樑柱:政府研考,**民眾賦權**,科學研究 - 缺乏使用者導向的想像與檢證機制 - 文化機構的困境:**預算,指標,與運作規模** - 文化機構既有預算與結構(固定低估預算) - 指標 KPI 的問題(固定僵化指標) - 不同的運作尺度與規模:慈善事業或社會教育事業? - 計畫成果的反省 - 目標群眾:篩選過的內容,提供給研究者運用 - 技術對作:全面性的、商業化的行動技術浪潮來襲(行動與社群媒體) - 介面設計、內容使用:民眾理解不易,使用不方便 - 商業模式:沒有動機與動力促成使用 - 永續內容與循環:維護的機制闕如,沒有常態化,預算結束等於計畫死亡 - 與原生網路文化相反:形塑單向傳播,而非雙向互動的文化 #### 範例:[國際數位文化論壇](http://forum.digitalculture.tw) --- 使用者端的內容 - 八月份剛舉行,台中數位文化中心建置計畫推動的國際數位文化論壇活動(forum.digitalculture.tw) - 從區域角度,建立帶動創新的數位文化引擎 - 傳統博物館網絡資源共享 - 流通關鍵知識與資源 - 美國 Cooper-Hewitt 國家設計博物館的創新努力 - 收錄 iPad 音樂播放軟體App:Planetary - 全新館內參觀民眾使用介面「筆計畫」 - 歐盟歐洲文化入口網站(Europeana) - 橫跨 27 個國家,數千個文化機構的串連與聯合入口 - 針對一般民眾、專業者、設計者分別提供輔助資源 - 開放連結資料(Linked Open Data):技術端的深化實踐 - 增加內容本身增加化學反應效能的「**微細顆粒化**」 - 內容轉化工作的權重思考 - 英國國家博物館入口網站與創新應用計畫 - VanGoYourself.com 視覺藝術的私領域挪用 - 愛上博物館 museumcrush.org(行動應用,針對使用者端的設計) - 博物館研究者對 5G 時代互動文化內容的洞察 - 複合型藝術教育展演形式 - 區塊鏈與文化藝術內容交易 - 獨立展覽與數位藝術團隊 TeamLab 的商業模式 - 技術投資與巡迴展演的商業模式回收 - 對文化的重新定義 ### 關注網路與系統原生內容 - 社群媒體 / 社交媒體內容 - 受歡迎的網紅與網路大大:自身成為媒體通路(怎麼紅?) - 爆料公社,PTT 八卦版;Reddit.com - 身份層的 hacking - 網路影音,輕量內容 - 部落格 / 網誌,播客,粉絲頁 - 各種 Video Essay,遊戲直播自製內容 - 輕量內容的快速流通:例如插畫家貼圖 - 網路原生內容:生態系統,創作與批判 - 社群實驗(活躍用戶 FB-CRM,「事件化」) - 線上互動社群 - 內容層的 hacking - 網路與系統原生內容的限制 - 經濟規模小,與連動的技術、內容投資 - 組織型態不確定,沒有適切的合作規則 ### 資料與內容 - 《數位時代》十月號專欄文章:[〈數位內容今安在?〉](http://work.ilyagram.org/docs/digitimes-201710)一文的結論: > 「....唯有對 **計算尺度,策略趨勢,與生態系統的確切認知** ,才有辦法想像國家數位內容政策的未來」 - 計算尺度(computation scale):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資料科學應用等透過技術發展得以突破的數量級內容;這意味著人類行為影響下的資料世界,正在以極度不均等的方式發展,同時也加速形塑著相關的社會結果。 > 「『最近兩年所創造的資料,佔據目前全世界資料量的 90%』這個大數據的陳述,是由挪威,也是北歐最大的研究機構 SINTEF 的社會心理學家 Petter Bae Brandtzaeg 2013 年所發表在 ScienceDaily 科學新聞上的一篇報導所指出。 > ![](http://www.baselinemag.com/imagesvr_ce/7547/SurpriseStat_1.jpg) > > ....(以此)估算國家資源投入資料處理的經濟效益,恐怕會得出一個令人害怕的趨勢:我們對於新型態資料增生速度夠快的領域,投注太少資源,以致於把新領域的主導權全然拱手讓人。以目前資料的增生速度,傳統領域倘若沒有進入「即時」領域來逐鹿中原,競逐資料增生量、資料處理工具的生產、資料產業的專業化、研究人員數量與品質的提升,恐怕在未來的十年內會被快速地邊緣化。」 - 策略趨勢 - 策略內容是將數位內容跟全球發展趨勢結合來思考,納入會動的、會跑的、快速增生的資料類型與其渠道。 - 生態系統 - 生態系統是要考量底層的資料科學基礎建設的廣度深度,計算所能夠支撐的人工智慧需求;同時也更關注對國家發展的應用,無論是農業、海洋、天文、火箭或者是更廣泛的氣候變遷、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或者貧窮、教育、勞動、影視娛樂、國家認同等人文社會問題與挑戰。 - 發展數位內容產業多層次的「工具」(例如網紅的「編輯台工具」) ---- ## 網際網路的互動本質 ### 網際網路:脫離在地內容產業,觀眾全球跑 - 文化工作者曾經一度在意好萊塢入侵國內影視產業 - 媒介帝國主義:[好萊塢與媒介帝國主義(紀文章)](http://blog.roodo.com/scott66/archives/2245611.html) - 國家管制的歷史:[汪朝光:〈好萊塢的沉浮--民國年間美國電影在華境遇研究〉](https://www.ptt.cc/bbs/movie/M.1369615867.A.4C2.html),美國研究 1998.2,中國網站《人文與社會》 - 國際貿易談判中的網際網路:全球舞台 - 該如何處理技術與內容的鑲嵌性? - 電子商務平台走向全球化 - 文化例外(cultural exception)有用嗎? - 1993 年全球關稅貿易協定談判中,法國帶頭提出文化因素的例外宣稱:「文化商品與服務不應該被視為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協定中的一般商品」 - 最近案例:加拿大外交部長在新一波北美貿易協定中主張「文化例外」("exception in the agreement to preserve Canadian culture.")[Chrystia Freeland to stress importance of cultural protections at NAFTA dinner](http://www.cbc.ca/news/freeland-nafta-dinner-focus-on-culture-arts-1.4306539) - W 雜誌:[Netflix 與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坎城醜聞事件](https://www.wmagazine.com/story/netflix-2017-cannes-film-festival) by Kyle Munzenrieder - 紐約時報:[Netflix 與坎城影展的衝突事件](https://www.nytimes.com/2017/05/16/movies/why-the-netflix-cannes-clash-couldnt-be-avoided.html) - [對法國文化例外的批判](http://www.worldpolicy.org/blog/2014/11/03/france-ending-cultural-exception)(2014):參考韓國經驗,過度保護有害 ### 複製 / 盜版:數位的本質 - 盜版與正版的鬥爭:自由軟體,版權軟體,盜版軟體 - 軟體文化的闕如 - 系統性地污名化複製等於偷竊 - 共生現象:提早進行職業訓練的版權軟體 - 正版服務的現實運作 - 市場問題 - 透過複製來擴大市場,訓練全球觀眾 - 不同文化不同使用者社群 - 在成為熱門之前,你必須要有人談論你 - 貪吃蛇的廉價寓言:一旦有更便宜的選擇,無論是另外一個台灣或是更便宜的他者,故事就自動 game-over - 混搭與吞食天地:文化層面的議題 - 巴西前食人族總統魯拉,與前音樂家部長 Giberto Gil 的故事:[《Remixofagia 愛吃混搭:一場革命的寓言》](https://vimeo.com/28667435) - 1922 年的巴西當代藝術食人族宣言 - 1970 年代的熱帶主義運動(tropicalism) - 2000 年的自由軟體文化運動 <iframe src="https://player.vimeo.com/video/28667435" width="640" height="360" frameborder="0" webkitallowfullscreen mozallowfullscreen allowfullscreen></iframe> - 諸眾之貌:[「不賣黑書就不是社會人文專業書店」:陳隆昊訪談 (三)](http://multitude.asia/archives/984),黃孫權 - 我們如何培養下一代知識份子? ---- ## 匯流環境下的新內容典範 ### Stephen Colbert 嘲諷角色人格脫口秀:網路流量製造機 - 十年前 Google Video 一戰成名:[Stephen Colbert 2006 年白宮記者晚宴](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Colbert_at_the_2006_White_House_Correspondents%27_Dinner)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CWqzLgDc03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 Medium: [Stephen Colbert, First Star of the Age of YouTube](https://medium.com/message/stephen-colbert-first-star-of-the-age-of-youtube-5f9ae243a3d) - 複雜的盜版-正版關係:Viacom 如何同時控告 YouTube 與秘密雇人上傳「偽外流影片」 > 「我們活在一個數位媒體的世界,企業匯流,無法切割地層層疊疊的聯繫與疏離、諷刺與真誠,那就是 Stephen Colbert 與 YouTube 所創造的世界。」 (Medium) - 我記得 2006 年 8 月 WIRED 雜誌的封面故事是 Stephen Colbert。標題叫做 [Be an Expert on Anything](https://www.wired.com/2006/08/colbert/),「如何當無所不知的專家」: ![](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51ogoyJKiXL._SL500_SX363_BO1,204,203,200_.jpg) > 「...Colbert 在 *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 時期扮演一個(在媒體上)對一切事物發表意見的分析師,關注領域從中東、總統美食烹飪一切應應俱全;他後來贏得了『資深專家新聞特派員』這個職位,不斷地磨練、打磨這項技能。他是即興喜劇的專家,工作部分一部分專責在『讓民眾相信你無所不知』。在喜劇星球(Comedy Central)的熱門脫口秀 *The Colbert Report* 中,他超越專家這個角色,進入了他稱為『反專家』(***anti-expert***)的領域。 >> 『我的節目是一場心智的運動練習,專注在蓄意地無知、情緒化地、非智性、毫無好奇心地對事物發展出熱情。舉例來說,誰讓大英百科全書可以告訴我,巴拿馬運河建造於 1914 年?如果我想要說它建造於 1941 年,這是我的權利!』 > > 千萬別跟他辯論。」 #### Colbert Nation:為期九年的文化現象 - New York Times: [Goodbye, Stephen Colbert | The New York Time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1X2KABJQQ) - MSNBC: 他所扮演的角色是 "A well-intentioned, poorly informed, high-status idiot." [The Colbert Report's Legacy | msnbc](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CJY-LgJMQ) - [Colbert's Epic Goodbye - "The Colbert Report" finale with Jake Tapper (December 19, 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a_t1CMtvE) #### Late Show 時代的開始 - The Atlantic: [Stephen Colbert Isn't the New Letterman—He's the New Charlie Rose](https://www.theatlantic.com/entertainment/archive/2015/09/stephen-colbert-late-show-cbs-letterman/404407/) (*CBS This Morning* 晨間新聞主持人) > ...*The Colbert Report*,總體來說,之所以值得關注不只是因為它很會諷刺,而是它的智性主義(intellectualism)特色:它介紹給它的觀眾書籍作者與思想家,這些人以前不會在深夜脫口秀時段有露出的機會。*The Late Show* 的開場設計顯示了 Colbert 也許會繼續這樣的傳統,將內容拓展到更大群的觀眾。它顯示了一個既荒謬又簡單的命題:深夜的喜劇、在大型的電視頻道,可以同時既有趣,又聰明。 - [Stephen Colbert Takes A Meeting](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Yt3-NcvGI):自我揭露脫口秀的過於忙碌生產過程 - 維基百科條目:[2017 年艾美獎主持:單挑美國總統川普](https://en.wikipedia.org/wiki/69th_Primetime_Emmy_Awards) > 2017年9月17日第 69 屆艾美獎在洛杉磯微軟中心舉行,由 CBS 負責轉播。節目由 Stephen Colbert 主持,以歌唱舞蹈開場,嘲諷在川普總統統治下的世界狀態,並且為接下來的節目做了反川普的定調。許多接下來的段落與主持評論持續以川普開玩笑,獲獎者的得獎感言也批評總統與支持電視節目更加多元。節目邀請川普總統的前白宮新聞秘書與發言人 Sean Spicer,出現在節目中並且嘲諷他自己。 - 主持人評論指出有無數個線上影音平台,光是 Netflix 就入圍了 92 個項目,影音平台 Hulu 今年以 The Handmaid's Tale 囊獲戲劇類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四項大獎。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zxR9lcNtUgk"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 John Oliver 從調查喜劇,到流量競逐內容網站的保護聖人 - John Oliver 主持的 [Last Week Tonight with John Oliv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st_Week_Tonight_with_John_Oliver)(HBO)獲得 Peabody Award 與再次獲得綜藝類艾美獎 - 創造了新的媒體生態系 - 消費地方與全國的新聞報導,重新組裝成深度議題 - 在全國層次上跟民眾建立關聯 - 每一集內容都訴諸某種行動展演,創造「奇觀」(spectacle) - 營造好的網路粉絲社群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00wQYmvfhn4"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UoVg2kNQL1U"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 Medium: [Watch This Insane Video of John Oliver As He Conquers The Internet And Eviscerates His Enemies!](https://medium.com/matter/watch-this-stupendous-video-of-john-oliver-as-he-conquers-the-internet-and-eviscerates-his-enemies-a42815daa29b): HBO’s fake news host became patron saint of traffic-chasing explainer websites in record time. Here’s why, by Jack Mirkinson > 「...當你一邊看著網站流量,另外一邊注意著臉書粉絲專頁的統計數據,很快你就會學會「珍惜與愛護」這些可以被信賴、穩定供貨的「角色人格」(those personalities):在我的上一個工作中,這意味著關注 Fox 新聞頻道節目所說的每一個蠢事,或者每週膜拜 John Oliver 越來越多采多姿的頭條。」 ### New Kids On The Block: BTS 防彈少年團 - 工業化的規格制定與操作 BTS Mic Drop (Steve Aoki Remix)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HQ3rIjlUnl4" frameborder="0" gesture="media" allow="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BTS Go + Mic Drop + DNA Stage Mix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NGSDprqiF70" frameborder="0" gesture="media" allow="encrypted-media" allowfullscreen></iframe> ---- ## 第一部分結語:面對新世代媒體環境,我們需要問的問題 - **認知剩餘(cognitive surplus)** 的真實意義 - 下班後拯救地球!「...(從傳統電視觀看行為中釋放出來的)個體空閒時間,投入參與新媒體中的集體活動」 - 移動裝置(手機)無意識地榨取空閒時間 - 人們需要尋求、參與更多的意義 - 目標觀眾(target audience)與他們的世界:今日的觀眾是如何被鑲嵌在網路服務平台中? - 如何救出人質? - 建立信任網絡,共享價值 - 規模經濟如何可以發生? - 散佈與流通的基礎建設:網路大大、網紅、社群媒體人際網絡 - 效能提升:柯P 在世大運跟7名網紅 YouTuber [合作宣傳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CQFhPanr4&list=PLnXr4KsuZ5Bg9zqEA0DlWLwuG2kLE6jvE) - 如何上中下游同時並進? - 認識台灣與世界 - 內容生產方式與生產機制 - 與平台合作 - 共享經濟 - 流動性與透明的認同經濟 - 網路協作平台:[RijksStudio](https://www.rijksmuseum.nl/en/rijksstudio),或者 Pubpub.org - 深度內容與表面張力 - 「爆米花的體驗,跟細思極恐的寓意」(引述自「速食電影」,[〈看懂《讓子彈飛》这个信仰與人性並行的社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Vy2pDLz1Y)) - 自由內容鑄造廠:內容基礎建設 - (能夠呈現世界觀的)技術性的重要 - 商業生態系統的設計 - 頂尖藝術家的重新組合 ### 參考資料 - 杭州中國美院授課講義:[Pragmatic Software+ Studies: A Seminar](https://s.ilyagram.org/2017hzen) - 東浩紀,[《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物化的後現代2》](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643):「利用語言的半透明性描寫現實,透過虛構才能描寫出的現實」 - 嶄新的自動敘事生產 - [〈記者快抄〉](http://news.ptt.cc):根據 40萬篇 PTT 文章所訓練的自動報導 - [Snapchat quietly revealed how it can put AI on your phone](https://qz.com/1005879/snapchat-quietly-revealed-how-it-can-put-ai-on-your-phone/) H/T 賴火旺 - 如果這種呈現方式是多顆 CPU 平行運算的處理,那麼應該要如何對傳統的單線敘事對話? - 媒介與語言性問題單獨處理 - 參考另外一堂課的講義: [〈藉由機器-人的關係重新型構數位文化〉](https://s.ilyagram.org/2017hz) - 下一次要提出解決方案與政策建議 ### 年輕團隊案例與討論 - [台灣吧 Taiwan Bar](https://taiwanbar.com) - 在 Value(Depth)與 Volume(Frequency)的「品牌」象限,往主流移動 - 製作收入為主(未來面臨規模化的問題),授權部分(目標主要) - 權力結構動盪之際,台灣成為數位內容燈塔(內容最肥的是 IP 品牌) - 新物種的滲透率比傳統來的更高! - [沃草](https://watchout.tw) - 根據所做來定義何謂新媒體:呈現方式求新求變 - 端傳媒、報導者、[Taiwan Bar](https://taiwanbar.cc) 的新媒體作品 - 慶祝戒嚴週年慶:[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https://musou.watchout.tw/role-play/terror-30/) > 「經過了數十年戒嚴,你雖然沒有活躍的校園生活,無法讀自己想讀的書,跟朋友交往也都戰戰兢兢,連兒女做什麼都要嚴加控管,以免惹禍上身,但你活下來了。你成為這個時代的倖存者。」 - 二二八事件紀念:[「聽說台北暴動了!打開收音機,傳出的卻不是熟悉的語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out.tw/videos/739001532924729/) - 自由時報:[〈狂新聞不報妙禪 老闆遭爆是信徒〉](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05170),[臉書 PTT 官方帳號討論](https://www.facebook.com/PttTW/posts/10154695721996364) - 立法院大法官審議:[【國會測速機】我的大法官哪有這麼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nVvRPDEvQ):許多內容都不行製作。 - 數位內容x社會企業:天下雜誌、換日線、端傳媒、圖文不符,美的好朋友(訂閱制) - 美國賣文創商品 - 案例討論與對話 - 要如何知道爭取哪一個作品的動畫授權?如何計算風險? - 團隊的營運 overhead 成本與效能計算 - 市場問題的技術投資與解答 - 國內資源如何搭建基礎服務與「做出實驗」? - 動畫製作與授權產業,與政治媒體產業的技術「含量」,與產業發展性評估(例如自動合成影片) - 如何跨向國際市場?玻璃天花板如何打破? ## 第二部分:朝向未來的政策規劃 - 我們所身處的是數位黑暗時代:格式混亂,資料缺乏互通 - 資源挹注在舊型態的人類活動 - 政策如何關注在資源如何「集少成多」,將困難「分而治之」 ### 數位內容地景 ![2016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Landscape](https://frankhiwang.files.wordpress.com/2016/08/digital-streaming-industry-1.png?w=810) ![內容飛輪](http://www.ndmr.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EASTWEST_Digital-Content-Flywheel-Cropped.png) - 2017-2018 E-Content 雜誌 [EContent 100 大公司](http://www.econtentmag.com/Articles/Editorial/Feature/The-Top-100-Companies-in-the-Digital-Content-Industry-The-2017-2018-EContent-100-121228.htm) - 基本分類架構:WCM 網站內容管理、行動內容、大數據、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線上影音服務、社交媒體、電子書、內容數據分析、內容全球化 > "Every year during the voting process, we see how the changing list reflects the way the larger industry is developing. In 2017, a couple of trends emerged. The first, is the import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hich is probably obvious to anyone in the content business. The second is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DAM)**. Next year, DAM will need its own category, but this year, we did our best to honor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industry within our existing framework." - Acquia 的最新[簡報](https://dri.es/files/acquia-engage-keynote-2017.pdf),談到未來的整合體驗 ![](https://dri.es/files/images/blog/digital-market-trends-aligning-2017.gif) ![](https://dri.es/files/images/acquia/2017-market-trends.jpg) - Acquiremedia 在做新聞創新(動新聞類) ### 內容的生產、傳播與散佈(類型研究) 知道生態系統中的相對角色、型態、區位,就能夠作政策性的資源挹注或結構補強。 - **內容生產**:本地的「初級生產者」及其支持環境的重要性(系統性觀點) - 傳統原創內容(國藝會) vs. 數位原生內容(鏡文學社群) - 內容轉譯:版權系統 - 非虛構文本書寫(端,觀察者網,黑鏡) - 在地內容的「重新發現」:「看不見」的框視,文化主體性的題材選擇 - 科學研究內容 - 傳統科學研究的資料轉型:資料科學 - 資料(服務)產業與原生資料科學:Yahoo! 辭典與輸入法 - 資料專家的角色(以 CODATA 為例):生涯導向的檢視 - 開放資料(政府公共服務資料,民間公益性質資料) - **內容協作**(關鍵節點) - 規格與協定(含效期) - LOD 開放連結資料,帶有「知識架構」的結構性內容 - localstudies 台中學,台灣學,具有主體性的地方研究 - 環境調查報告,整合不同領域的 - 標準格式的內容 - .fountain 劇本規格語言,可以估算預算(作業天數、情境複雜程度等) - protocol 協定,例如電子書(直排,台語,發音) - 平台 - virtual foundry: github, ossf - 維基百科集團(dbpedia + wikipedia + wikiX + wikimedia + wikia) - RijksStudio in RijksMuseum - 空間 - makerspace / hackerspace / fab lab - co-working space - e-hub, - 「轉接頭咖啡廳」(歷史記憶數位化設備社區共享,版權)vs. 當年的「無花果打字行」 - **內容的(系統化)發送,派送系統 delivery distribution** - 特定對象的遞送系統:簡訊軟體平台,email(電子報),app,OTT(機上盒),有線系統訂戶 - 數位時代文章:[〈富邦影視娛樂媒體王國全面解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6723/fubon-ott-momo) - 不特定對象的遞送系統:網站,部落格/網誌,臉書 - **內容的消費、使用與輔助系統** - 火車時刻表(管理階級的誕生) - tv guide(大眾傳播) - 維基百科,google(搜尋社會) - 內容串接 content aggregation(知識階級) - 社交媒體(關係菁英,人作為通路,網紅) - 版權平台,流通系統(電商交易平台) - 課程平台,線上課程與學習 - 治理系統,普查 - 獎勵系統與明星體系(stardom) - 示範應用:**介面(interface)**:被低估的瓶頸 - 援引自化學,數個「體」的邊界 - 介面五型學: - I/O(語音控制,聊天機器人:機器-使用者) - 匯流排/轉換器(鴻海起家的產業,硬體-硬體) - 驅動器(driver)/韌體(軟體-硬體) - APIs(軟體-軟體) - UI/UX(使用者) - 語言型態的運作(linquistic operation)與「抽象層」:計算機控制語言 - 這是為何要訓練新世代學習「程式設計語言」,但是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 在語言這個向度上失敗了 - 程式語言與使用者介面融為一體:Bret Victor 的「視覺控制環境」 - 不對稱權力的表演場 - 2004 年「數位鹿場」的繪本案例:藉由控制來點亮不同族群視角對各個階段的衝突(場景)的理解 - 返校:結合恐怖遊戲類型與文化探索 > "Interfaces describe, hide, and condition the asymmetry between the elements conjoined. The asymmetry of the powers of these bodies is what draws the elements together." 例如一套 gnu plot 系統,既揉和了高度運算、接合再現的計算量層,卻同時也是控制功能的語言(層)。 - alienness 殊異性:「誘惑計算」,理解其限制後消失魔力 - **加值應用** - [「記者快抄」](http://news.ptt.cc/):人工智慧語言系統 - 內容為基礎的預警系統:[Fast Alert](http://www.limitlessiq.com/news/post/view/id/2451/#.Wfh8LKDhU8U.facebook),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 進階應用) > 「米重社長也表示,媒體是一個非常勞累的產業,像這種搜尋推特資訊的單純工作,就交給機器來辦就可以了,記者、媒體不應該浪費時間在無聊的事物上;而是在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實地採訪警察、消防員等相關人物,取得一般民眾無法得知的訊息,深入探討事件緣由,這樣一來,除了減低人事負擔外,還能有更多具深度、有趣的新聞。」 - **垂直創新與突破** - 區塊鏈:Internet 2.0 的意義 - Medium: [New Blockchain Internet 2.0](https://medium.com/@rilcoin/new-blockchain-internet-2-0-684fe3a671b3) #### 產業化的實際意義 - 服務提供者與服務購買者 - 國發會的經驗 - 年鑑,統計數據 - 標準化(劇本的標準化,網站網頁的標準化) - 認證 - 批判研究(Critical Studies) - 國際化 #### 基礎服務範例 - 國家文化記憶庫:意識形態 + 民眾參與 + 技術應用 - 數位典藏的下一代,國家資源挹注 - Phase I:數位化 - Phase II:連結 - Phase III:加值 ### 具有策略發展意義的政策構想 - 國家投入資源一:調查研究 - 國家投入資源二:尋求長期機構化資源維護「基礎建設」與「核心設施」 - 中文化語意描述規格建立(Linked Open Data,DBpedia) - 政府施政相關語彙規格內容建立 - 鼓勵底層的內容生產,帶入創新元素 - 鼓勵垂直創新突破,水平跨產業配置資源,加快週期 #### 實際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的困難 - 讓金融(銀行)與數位內容產業結合 - 資產鑑價 - 貸款 > 「....銀行的創業貸款應該要有給 Kickstarter 自創產品的人吧」by @TsaiTungJen - 群募,與群募平台的信用資料 - 金融產業的技術創新(購併新創) - 實驗與跨域結合 - 何謂跨域結合?以 MIT Media Lab 的反學科(anti-disciplinary)說起 - 提供 credit endorsement 與 reference - 鼓勵 HR 人力資源 - 文化實驗,實驗文化與文化實驗室 - 國際化的突破 - 產品與服務,選用適切的國際化框架 - i18n / l10n: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 跨域情報產業 - 數位內容落地:外貿協會 ### 參考資料 - 微信:[〈中国互联网史就是一部流氓史〉](https://mp.weixin.qq.com/s/oJoki4oy4ZwDSsJdfrTU0g):綁架,抄襲,低俗,盜版,壟斷 > 「不知妻美刘强东,顺便挣钱丁三石; > 欠债不吹有罗敏,悔创阿里是马云……」 ### 第二部分結語 - 大環境的變遷本質 - Matthew Fuller(金匠學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我們正在處於一個從基於文本的文化系統,轉換到基於 **符碼與程序(控制)的文化系統** 的過渡階段」 - 跨域融合 - 加速生命週期循環 - 透過國家資本與金融資本介入 - 並且形成聚落 - 從巴拿馬文件到電影 - Candy Crush 的啟示:基礎建設投資 - 對部會的可能建議 - 科技部:對科學研究資料的低估需要改進 - 文化部:基礎工程 + 主體選擇 + 雙重軸線(研究發展 / 工具環境) - 通傳會:得處理「網路 + 數位內容」 ## 綜合討論 - 詹主委 - 台灣過去在 reg 著作權(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經濟部中央商檢局),合併成智財局,對於思維邏輯完全不一樣的著作權,完全無法處理 - 智財戰略綱領(日本 Cool Japan,韓國 Design),日本藝匠法,設計專利,體制立法很奇怪。經濟部技術處因為在工研院推專利,所以轉成質,專利高質化轉成「智財戰略綱領」 - 知識經濟時代完全沒有跟上 Internet 時代 - 2007 去做電影,還沒有海角七號,美國視聽服務業的 national treatment,文化例外抗辯,被接受?電影是可以主張外片配額(屏幕螢幕限制),韓國、中國都是用這個政策 - Domestic Market 不管,好萊塢被阻絕 - 2012 年外片增加,1997 跟香港簽 SEPA 香港導演北上,大陸電影沒有分類分級,省批,賀歲片古裝片:.... - OTT 不是用發照管理 - 重點:台灣 missed 內容完整化,留住人才,OTT 協會成立大會(影視音,整個在 infrastructure 上跑的都是 OTT,messenger line 也是 OTT,影視音也是 OTT,數位法介接實體世界的法律,跨國界 light touch 綁住自己的電信有線 deregulation),KKTV platform - 現在有線也是 酷 橘子 CHOCO 第二個 OTT - 付費機制:MOD 收視率未來 - 網路型態:中國是一個 23 個產業匯集再一起的.... - 後製:網際網路生態 supply chain 要做分析,eco sys 角色 - 智財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