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材]第七週筆記 :::info 此為105-1的修改版 ::: [105-1 第六週筆記](https://hackmd.io/s/H1qU_MRlx) [105-1 第七週筆記](https://hackmd.io/s/HkXmAMAgx) {%youtube JxUP9p2x1Cw %} # 機械性質 ## Creep Test濳變測試:高溫材料試驗 我們從拉伸試驗得知若施加外力在彈性限度以下,應變與應力成正比。然而這只有在常溫下才有的情況,隨著環境溫度越來越高,材料就算受同樣的外力,其變形量也非定值。生活中的例子有發電廠和飛機引擎的渦輪機。大概溫度大於熔點的一半時,才會有危險。 試驗時間:非常久(比fatigue test久) 詳細過程可以看課本。 ## Metallographic Test晶相測試 白話文:把金屬拋光,然後腐蝕他,再用顯微鏡看紋路。因為不同相之間會有不同程度的腐蝕,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紋路, 藉此就可以看到金屬的microstructure。常用的腐蝕液有<b>Nital</b>與<b>弗酸</b>。詳細過程可以看課本。 ## 非破壞性試驗 - 滲透探傷法 - 染色滲透法 - 螢光滲透法:用紫外光照 - 磁粉探傷法 - 超音波探傷法 - 反射式 - 穿透式 - 放射性探傷法:照x光 # 鋼與鐵(Iron and Steel) *生鐵(pig iron)* 和*鋼鐵(steel & iron)* 的製法: 一貫作業大鋼廠 * 煉鐵廠:高爐、鼓風爐 * 煉鋼法: * 平爐(Open hearth furnaces) * 轉爐(converter)(用氧由上往下吹) ![](https://i.imgur.com/Mn2nyHN.png) 轉爐是用由上往下把雜質吹掉。雖然雜質被除掉了,但是鋼裡面仍然會有很多氧氣。 * 電爐(Electric furnace) * 電弧爐(Electric arc furnace) ## 鋼錠(steel ingot) 經過精煉的熔鋼,尚有氧氣。如果只把氧氣還原一點點,凝固過程中就會產生劇烈火花,並且凝固時內部會殘留氣泡,這就是「淨面鋼錠」,或叫「未靜鋼錠」。但是表面會是非常光滑,像鏡子一樣(想像一下黑曜石): ![](https://i.imgur.com/0vxgTEZ.png) 如果把鋼鐵內的氧氣完全還原,凝固時就會很緩和,氣泡也會集中在鋼錠上方,而內部組成大致均勻,就叫「全靜鋼錠」(killed steel)。 補:半靜鋼錠(semi-killed steel) ![](https://i.imgur.com/aRyOQVa.png) 特徵是氣體會泡泡那樣集中在最上方,所以使用時會先把上面有縮管的部分截掉。 未靜鋼錠因為裡面有泡泡,所以很顯然不是很適合做成零件,但是可以做其他用途(比如說裝飾)。而全靜鋼就比較適合拿來做零件。 --- * 連續鑄造法(C.C., continuous casting) 把熔鋼連續地凝固成所需緞面形狀的大鋼片。(非鋼錠) ![](https://i.imgur.com/H9B5nCm.png) 機械廠:軋鋼條、鋼板、鋼球 ## 純鐵的變態 動機:觀察溫度上升時,純鐵長度的變化,可以得到下面這樣的圖: ![](https://i.imgur.com/8ytBjt0.png) 就發現在約910度時,長度有急遽變化,所以可以猜測有結構轉變。另外,如果繼續往上加溫,可以發現: ![](https://i.imgur.com/ggg59gt.png) 大約1400度時,長度變化性質又變回原來的樣子。另外,如果觀察磁化強度隨溫度上升的變化,可以發現: ![](https://i.imgur.com/fbHvtyz.png) 在大概810度時,磁性完全消失(幾乎為零),而910度時,經歷了跟長度變化一樣的drop,所以推測這裡真的發生了結構變化。把剛剛的結論整理一下, 性質變化的點大分四個區段: * ~ 800 : * 800 ~ 910: * 910 ~ 1400: * 1400 + : 這四個區段,由低溫到高溫分別標上α 到γ: * ~ 800 :α鐵, BCC * 800 ~ 910:β鐵, BCC * 910 ~ 1400:γ鐵, FCC * 1400 + :δ鐵, BCC 不過因為β鐵機械性質跟α差不多,所以工程上把他們視為同一種東西。 來取個名字好了 * ~ 800 :α鐵, BCC, 叫做「肥粒鐵」Ferrite * 800 ~ 910:β鐵, BCC, 沒特別名稱,不過這個溫度叫「磁氣變態點」 * 910 ~ 1400:γ鐵, FCC, 叫做「沃斯田鐵」Austenite * 1400 ~ 1536 :δ鐵, BCC, 沒特別名稱 > 對於鋼和純鐵來說,兩者的彈性限、彈性係數相近。 ## 鐵碳平衡圖 ### 鋼的分類 * 純鐵(C 少於 0.02%)、鋼(0.02% ~ 2%)、鑄鐵(2%~ 6.67%) * 鋼鐵另外也有分低碳鋼(0.02% ~ 0. 25%)、中碳鋼(0.25% ~ 0.6%)、高碳鋼(0.6% ~ 2.14%)。 * 還有「軟鋼」(比低碳鋼軟,含碳量比低碳鋼低)、極軟鋼(C 少於 0.1%) 、硬鋼、極硬鋼 | 按照碳的比例高低| 碳的比例(%) | 按照碳的比例高低 || | -------- | -------- | -------- |- | | 低碳鋼 | 0.02~0.25 | 極軟鋼(C<0.1%);軟鋼|好塑形,例如船板| | 中碳鋼 | 0.25~0.55 | 硬鋼 || | 高碳鋼 | >0.6 | 極硬鋼 |常用於工具、模具等(不能太硬、否則無法鑄造)| > 中碳鋼跟高碳鋼常用來熱處理(例:淬火、回火) ### 平衡圖 ![](https://i.imgur.com/yUaRUuD.png) 可以立刻發現這張圖上有一個共析反應,在723度,這裡剛好是A1變態的溫度。這個反應生出來的東西就是共析鋼 - <b>首先是Y,這裡是C = 0.8%的共析鋼。這個反應是:</b> 1. 冷到723度,行共析反應 $$C = 0.8\% \to \alpha - Fe(C = 0.02\%) + Fe_{3}C(C = 6.67\%)$$ 其中: $$\frac {\alpha鐵}{Fe_{3}C} = \frac {6.67 - 0.8}{0.8 - 0.02} = \frac {5.87}{0.78}$$ 可以發現這個反應中,變成一個含鐵量極少的物種 + 一個含鐵量極多的物種。其中$Fe_{3}C(C=6.67)$又叫作 「<b>雪明碳鐵(Cementite)</b>」。最後共析的結構大概長這個樣子: ![](https://i.imgur.com/JtrKCd0.png) 其中黑線是雪明碳鐵,白色區域是α鐵。另外,這種層狀Fe3C與波來鐵的混合物又有一種名字, 叫做「波來鐵」(Perlite)= Cementite+Ferrite。 2. 繼續冷卻:理論上要有二次晶的,但是如果用槓桿定律來看,會發現他的含量實在是少到太少了,所以通常忽略他。 - <b>再來看$X(C = 2.5\%)$。因為含碳量比共析鋼小,所以就叫「亞共析鋼」(Pre-eutectoid Steel; hypo-eutectoid)。產生的反應是:</b> ![](https://imgur.com/5oC9H0e.png) 1. 冷到$t_{2}$溫度: $$\frac {初析 \alpha鐵}{殘留\gamma 鐵} = \frac {t_{2}\gamma_{2}}{t_{2} \alpha_{2}}$$ 2. 冷到723度,尚未行共析反應: $$\frac {初析 \alpha鐵}{殘留\gamma 鐵} = \frac {t_{3}S}{t_{3}P}$$ 3. 冷卻到723度,行共析反應: $$\frac {初析 \alpha 鐵(proeutectid~ferrite)}{波來鐵} = \frac {t_{3}S}{t_{3}C} = \frac {0.8 - 0.25}{0.25 - 0.02}=\frac{0.35}{0.23}$$ $$\frac {\alpha 鐵}{Fe_3C} = \frac {t_{3}K}{t_{3}C} = \frac {6.67 - 0.25}{0.25 - 0.02}=\frac{6.42}{0.23}$$ 然後課本的圖至少有兩個錯誤:肥粒鐵跟波來鐵的比例不對(應該要肥粒鐵比較多)、單一肥粒鐵結晶應該會形成很多個波來鐵晶粒,而不是原地不動。 講義裡正確的圖 ![image alt](https://imgur.com/edkU1dB.jpg) - <b>最後看Z(c = 1.1%),也就是過共析鋼(Post-eutectoid; hyper-eutectoid)</b> 1. 當冷到723度,未產生共析反應之前 $$\frac {初析 Fe_{3}C}{殘留\gamma 鐵} = \frac {6S}{6K}$$ 2. 當冷到723度,產生共析反應: $$\frac {初析 Fe_{3}C}{殘留波來鐵} = \frac {6S}{6K} =\frac {1.1 - 0.8}{6.67 - 1.1}=\frac{0.3}{5.57}$$ 可以發現幾乎差了19倍。因為$Fe_{3}C$實在是太少了,少到沒辦法變一層一層,所以他會變成網狀的。 另外,因為過共析鋼的波來鐵晶粒實在是超大的,所以有的時候雪明碳鐵析出時不會乖乖在晶界析出,而是直接在晶粒裡面析出,所以雪明碳帖就會一片一片卡在波來鐵晶粒中,這種組織叫「[費德曼組織](https://www.tf.uni-kiel.de/matwis/amat/iss/kap_8/illustr/s8_4_2.html)」。 ![](https://i.imgur.com/gBtkIAu.gif) 不過費德曼組織對強度來說是不好的,所以要想辦法去除。 附上講義裡的圖 ![image alt](https://imgur.com/Oe5KICU.jpg) 這裡補充一個小八卦:實際上,可以只看圖就知道亞共析鋼成分,因為波來鐵很黑,肥粒鐵很白。大概的概念像這樣: ![](https://i.imgur.com/eGff0TJ.png) 最後,我們可以把這些反應的溫度標記到相圖上,像這樣: ![](https://i.imgur.com/7OXgva9.gif) 另外,你可能會納悶為什麼沒有$A_{2}$,其實是有的不過是條大約在768度的水平線(沒標出)。 $A_{cm}$是指「雪明碳鐵」的意思,因為往下他會產生雪明碳鐵嘛。 有一個小八卦是,其實有$A_{0}$變態的,在大約215度時,也是磁性會變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