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rials
大家好,這是由Hahow兩個老師:林協霆與吳哲宇共同發起的線上課程紀錄與討論,以相同的問題形式探討線上課程選擇與製作的眉眉角角,將分別來從幾個面向著手,協霆的版本&哲宇的版本:
期待這篇文章可以讓更多人加入線上課程製作的行列,也能給與大家選擇線上課程時的參考基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當我們勇於教學與分享、我們可以打破教育的彊界。
協霆信箱: hsieh.ting.lin@gmail.com
哲宇信箱: frank890417@gmail.com
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你們跟線上課程的淵源嗎?
我是一個看線上課程長大的人,我透過線上課程學會的軟體,從Adobe系列、Office系列、Sketch、C4D、使用過的平台有Youtube、Lynda.com、Udemy.com、Skillshare.com、LearnSquared、Gumroad.com、Hahow.in。去年與今年,我分別在Hahow上開設了兩門課程 《Photoshop練功坊》、《丟掉 Word,進入 InDesign 的排版世界》這兩課程,
雖然課程購買人數的多寡其實還跟這項技能的市場需求有關,但Hahow也有其他老師開過相關的課程,人數上卻有蠻大的差距。這也是我一開始開課時擔憂的點,讓我認為這方面的市場好像不是很大\。因此當我一言不合就開課時,我就盡力去想要怎麼去讓課程更好。
依其內容分類,主要可以分為三種
其本上這些課程已經預錄好的影片,由老師上傳到平台上,學生購買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觀看,而課程影片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四種
實體錄影類
畫圖解說類
軟體操作螢幕類
投影片類
以你們教學以及學習的經驗來看,線上課程有哪些限制?
線上課程的限制要從三個層面來看:
首先是在教學當下,學生面對的,不是老師,而是電腦,因此老師的舞台魅力變得不再重要,這對於某些很享受舞台的名師可能很難受,相對的,備課時需要思考的難題變成:如何確保學生看完這些影片後真的能吸收到這些知識,因此呈現方式就變得很重要。
第二個層面是學生觀看的過程,因為開著網頁,很容易聽一聽就跑去看FB、另外就是完課率低的問題,我自己也有很多沒有完成的課程。因此要如何確保學生能完整地學習課程,也是一個挑戰。
最後一個層面就是問題解答:學生對於課程提出疑問時,沒辦法得到即時回饋,就算老師很勤地開回信,往往也是半天過去。因此,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的能力很重要,如果沒辦法有這樣的能力,常常學到一半卡關,挫折感上升,對於學習的慾望也會跟著降低。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接觸線上課程時,會有一種迷思:好像買了課就等於學到了,但實則不然,大家如果是回想一下自己在學校修的任何一門課,以兩學分的課為例,時數都有36小時,至少有這樣的時間你才會覺得自己真的有學到東西。而線上課程一般來說,能超過12個小時(720分鐘)以上的課程都非常的稀少,因此自學的能力非常重要,線上課程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大家還是要學會自己找資源的能力
這些問題,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案呢?
上面提到的最主要的問題,總括來說就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不足。我自己看過一些不錯的解決方案:School of Motion的課程並不是購課後一次放給你,而是在一個月間兩三天一部、並且有密集的作業,讓學生能更加投入課程、或是LearnSquared報名的學員可以跟Tutor線上視訊的機會以及Tutor線上直播的題問時間。
每個人的吸收速度、方法不同,因此對於線上課程的評價也不一定,請問該如何選擇一門好的線上課程呢?
可以看一下Hahow各課程的評論,就會發現一個課程的正負評論變化非常大:有些人覺得太深、有些人覺得太淺、講得清楚或不夠清楚。
但好的線上課程還是有一些共通點:
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你們製作線上課程的流程嗎,包含動機、選題、課程單元安排、內容設計等?
其實我的動機蠻俗的XD,就是想賺點錢,從小被唸說興趣不能當飯吃,總是覺得有些不服氣,線上課程在國外流行已經很久了,台灣最近幾年才剛開始興起這樣的風氣,不過要能搭上這班車,也跟自己的自學能力有關,因為看過足夠多的線上課程,也對線上課程的呈現、籌備有了較多的理解。
我國高中時主要玩的是Photoshop,上大學因為在新聞部的關係,所以Indesign用得比較熟練,當初好像是Hahow的嘉慧一個死纏爛打盧我來開課,雖然當初比較想開Photoshop,但自己畢竟還是個線上課程新手村老師,不要馬上攻頂,所以就先選了Indesign。在規畫的初期想說講講軟體就好,結果募資期間各種許願池加一加,字體排版、印刷等相關知識都被加進來了,所以就讓我學到一個教訓:所有可能有關聯的東西都要在一開始規畫時好好考慮,能寫進課綱就儘量寫,你不寫,人家還是會寫給你。因此在Photoshop準備的過程中,我直接去爬官網的說明書,用他的目錄架構來設計課程,然後早一點開始錄課程,讓整個製作的節奏穩很多。
設計一門課程最主要的考量就是:今天這個學生如果把課程都看完的話,可以得到哪些能力,又或者:萬一他沒有看完,有哪些東西是一定要讓他帶走的?由於Photoshop是一個很多功能的軟體,每一個人使用的目的不一樣,我在設計這門課程時,也沒有要求學員要把所有影片看完,但我在課程一開始時有準備一個RoadMap,告訴學生該如何學習這們課程,有哪些單元是必看,有哪些是視需求來作調整。
而課程內容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類型:理論、操作、練習,以下就分項討論:
參考來源
其實就準備的難易上,理論是最難的,因為他需要額外準備很多講議,並且在備課程的過程中,對於自己講出的每一個字,都要小心查證,因此建議能以書籍作為參考資料,網路上部落格作家寫的東西,有些不一定完全正確,而書籍(最好是原文)通常都會由一些業界第一的大師們寫的,比較不會有錯,以Indesign的課程為例,我的主要參考籍是《書設計》這本書,它算是排版的一本百科全書,再視需要調整安排內容。
講義製作
跟哲宇的想法相同,儘量簡單、明確,不要有太多裝飾性的元素在簡報中,由於學員主要是使用電腦觀看,所以字級可以稍微小一點,換頁不要太頻繁。我知道有些學員會把講義印出來在上面做筆記,所以一頁的知識含量要高,內容要多,儘量不要有那種一頁只有一句話,像是"So what?"這類沒什麼知識含量的句子,這不是簡報力。
操作型單元的幾個基本要求
這也是學員們最常要求的部分,練習的份量,就是越多越好,而且要好看、能用,而在練習單元中,最好能反覆地複習之前教到的內容,例如:「這是某某單單元提過的功能,在這個練習我們可以運用他達成某某目的。」假如學員在觀看的同時產生疑惑的話,能即時回想起自己曾經學過這個方法。
製作練習單元時幾個比較需要注意的點:
對於一個同樣想開課的人,假如他已經對於課程有所規畫了,那接下來他需要做什麼準備?像是器材設備、軟體等
主要會用的到的設備有:攝影機、麥克風、電腦、軟體
我用的是lumix的Gx85,搭配olympus12mm廣角定,影片要看起來有質感,一定要要高畫質、大光圈,1080p是基本配備,通常光圈夠大的話,比較不會有曝光不足的問題。之後可能會再買一些LED燈來補光。
有一台CPU夠好的電腦非常重要,因為在後期趕課的時候,常常需要大量輸出很多影片,最好能Intel i7以上多核心。
另外由於個人的偏好,我是使用黑蘋果系統
你們的課程都Hahow的銷量都很高,請問你們對於課程行銷方面有什麼看法或建議呢?
宣傳方式:作品集、Youtube Channel、Google Plus社團
因為我開的兩門課,都是以做出作品為終極目標,因此累積一定數量的作品很重要。以Photoshop來說,會教Photoshop的老師何其多,但在學生購買課程之前,看得到的,主要就是老師的作品集,如果能在課程預告中提到:會在單元練習中教大家如何操作,會讓大家更有意願修習這堂課。
目前為我Photoshop創立了一個Youtube Channel:粒線TV所有Hahow學員的提問,如果比較難用文字表達的,我就會以影片的方式上傳到頻道裡,也可以順便達到宣傳的效果。
跟哲宇不一樣的是我並不是一個很常滑FB,甚至裝了一個外掛把所有Newsfeed都ban掉,所以我也不太希望創立FB社團後天天被洗版,一不小心可能有醫學系相關的重要訊息被洗掉。因此我把重心轉移到Google plus上,另外它也支援貼文分類,這樣也較容易管理貼文。
身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醫學生,隨著醫學系的課業越來越重,將來的重心可能也不在這一方面,會想做這些事,或多或少是想鼓勵一些想嘗試一些不一樣事情的人,興趣還是可以當飯吃的。我不太會說自己是設計師,我只是一個喜歡玩影像的人而已,因為玩出一些心得,所以與大家分享。
請問你們未來對於線上課程方面有什麼規畫呢?還會不會想再開設線上課程,如果會,會以什麼樣的形式製作呢?
有想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這樣分享知識比較沒有壓力,不用去管銷售量或是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