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製][OCW]Metal Extrusion and Drawing Ectrusion是「擠製」、Drawing是「抽線」(不過好像比較少聽到這種講法),兩個其實是差不多的製程,只是一個是擠過去,一個是拉過來。這兩種製程有一些共通的特性: 1. 是一種連續、分批的過程 2. 通常都是一次擠出或拉出很長的東西,最後再依照spec切出長度(像做壽司一樣!) 3. 都是做出「截面積相同」。 # Extrusion 擠製的構造大概長這樣: ![](https://i.imgur.com/RRcPBFJ.jpg) 1. pressing stem:推桿,負責把原料擠出去。有的時候會叫ram(~~衝撞車~~) ![](https://i.imgur.com/pueZtcU.jpg) 2. chamber:放原料的地方。 3. die:就模啊。控制斷面形狀。 4. dummy block:來坦各種壓力跟高溫的東西。之所以不直接用Pressimg Stem下去接觸的是因為++設備維護比較方便++: <br> * 擠製都在很高溫的狀況下進行,如果料胚直接跟pressing stem接觸的話,很快就會因為前端損壞而整根pressing stem都要換掉,這樣很麻煩。 <br> * 解法:在dummy stem前端多放一塊dummy block,改由dummy block承受壓力跟高溫,如果壞掉就換一塊dummy block就好。 整個過程大概就是「用pressing stem把裡面的billet往die擠,擠出去之後die是什麼形狀就是什麼形狀。」 可以做的東西比如: 1. 鋁門窗的邊邊:或是那種一次要做很長的東西 2. ~~吳錫侃的口頭禪~~黑板扶手 >Fun Fact:老師在開放式課程影片裡面一直cue到的同學,後來變成了吳錫侃的研究生:剛好就是上學期吳班工材的助教! 3. 齒輪:可以像切壽司一樣 ![](https://i.imgur.com/huswHla.png) ## 分類 1. 溫度來說,一樣是分Hot Extrusion跟Cold Extrusion。 2. 另外根據擠製的方向,有分Direct Extrusion(直接擠製)跟跟Indiresct Extrusion(間接擠製)。這兩種擠製方式為基礎,又有Laterial Extrusion跟Hydrostatic Extrusion兩種變形。 ## 溫度區分 ### Hot Extrusion ### Cold Extrusion 相較於熱作,好處有以下: 1. 因為有++加工硬化++,所以會比較硬 > 有的說法是說「機械性質會變好」,不過這樣講好像有點籠統。因為理論上來說韌性會變差。這樣韌性變差(冷擠)說機械性質變好,韌性變好(鍛造)也說機械性質變好,聽起來就有點怪。 2. 精密度比較高 3. 表面比較光滑:專業講法是improve surface finish 4. 生產速率比較快,價格比較低:因為不用加熱 & 冷卻,只要擠出去就好 ## 方向區分 ![](https://i.imgur.com/BYwVF1k.png) ![](https://i.imgur.com/D06yJ7K.png) ### Direct Extrusion 中文叫「直接擠製」,就是像擠牙膏一樣,把成品直接擠出來,成品跟擠壓方向相同。這種「成品輸出方向跟擠壓方向相同」的性質,又叫「向前擠製」(forward extrusion)。 直接擠製的模具如下: ![](https://i.imgur.com/BYwVF1k.png) 1. 首要考慮的就是Extrusion Ratio,就是進去的截面與出去的截面的比。兩個面積差異越大,需要的力量就越大。 2. 如果把出口的地方放大,可以發現他不是平的,而是先有一個平的Land, 然後有個relief angle。 3. 跟擠牙膏一樣,不管怎麼擠,最後一定有剩下一點點擠不出來,叫做++butt++。這時候就要從另外一邊戳下來,然後把它回收。 隨著pressing stem的進程,直接擠製在過程中需要的力,大概像下面這樣: ![](https://i.imgur.com/yvD4lXC.jpg) 不過為什麼是長這樣呢?首先想想在單一一次的擠製中,會受到哪些力: 1. 讓胚料形變的力:因為每一刻變形的胚料量都是那麼多,所以大致上是常數。 2. 胚料通過die的摩擦力:也是大致上是常數,因為每一瞬間經過die的金屬就是那麼多,die形狀又不會變。 3. chamber當中,胚料跟chamber之間的力:因為隨著胚料逐漸被擠出去,跟chamber的接處面積會越來越小,所以胚料跟管壁間的摩擦力就逐漸++因為接觸面積變小而減小++。 如果把這張圖畫條線: ![](https://i.imgur.com/wR2ho0Y.jpg) * 紅線的部分表示的就是「使胚料變形 + die處的摩擦力」,大致上是常數。 * 而剩下的部分,就是「胚料與chamber的摩擦力」,隨著胚料的推進而減少(因為接觸面積變小了) 其中可以明顯知道1跟2這兩個力應該沒辦法節省:因為就是要通過die、就是要變形,胚料才會變成需要的形狀啊~ 可是第3個力(也就是胚料跟chamber的摩擦力)是有機會省的,只要++胚料不要動++就好,像這樣的構造: ![](https://i.imgur.com/4GxGzrV.png) 淺藍色的是胚料,中間那個中空的圓筒才是die。 這樣胚料就不會動,就可以少一些摩擦力。這就是++間接擠製++(indirect extrusion) ### Indirect Extrusion 「間接擠製」。就是像這樣,工件出來的方向,跟擠壓胚料的方向相反。這種性質又會叫backward extrusion ![](https://i.imgur.com/D06yJ7K.png) 特徵就是推進的ram與die現在是一體的了。左邊的圖是剛剛就看過的。而把它做一點改變,像右邊一樣,就可以從把輸出的工件從實心變成空心。 雖然說這樣減少了摩擦力,但是多了一些事情需要擔心,比如: 1. ram變的比較脆弱:因為ram不是變細就是變成中空的,所以施加的力量不能太大。 2. ram的支撐:因為擠出來的東西跟ram在同一邊,兩個加起來重量就變重了。所以要想辦法做好支撐。 ### Lateral Extrusion 就是輸出方向跟擠壓方向垂直的擠製方法: ![](https://i.imgur.com/N4XgB6I.png) 不過前比較少用了。 ### Hydrostatic Extrusion 找不到特別的中文翻譯,有人翻作「靜液壓擠製」。是直接擠製的改良版,改良的地方是: 1. 使用比chamber小的胚料 2. 多出來的空間填入高壓液壓油(1700MPa, 大概17000大氣壓)(!),並用它作為推進的主力 兩個放在一起比較就會像是這樣: ![](https://i.imgur.com/1r5nVVJ.png) 左邊是一般的direct extrusion; 右邊是hydrostatic extrusion。可以發現本來應該充滿chamber的胚料被削減,多出來的空間填入了fluid。 到底為什麼沒事要這樣虐待自己呢?因為: 1. ++高壓之下,金屬延展性會變好++,所以這樣對加工來說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2. 衍伸出來的另一個優勢是:++需要擠製脆性比較高的金屬的場合++,可以考慮用它。 但是也有設計上的難處,比如: 1. 因為是高壓,所以整個構造要可以耐高壓。 2. 要可以密封:不然高壓液壓油會從縫縫噴出去(sealing design要做好)。 ### Impact Extrusion 在看這個之前先看看起來超超超紓壓的Hydraulic Press Channel {%youtube 4h2Ed3BBAAA %} (突然覺得小豬有點可憐 嗚嗚嗚) 然後再看看Impact Extrusion的示意圖: ![](https://i.imgur.com/iqWd0EK.jpg) 就會發現他其實跟Hydraulic Press有87%像啊啊啊! Impact Extrusion是一種cold extrusion,是在常溫之下進行加工的。加工方法就是把一個金屬billit用力打下去,然後瞬間高壓就會讓金屬往上噴,就做出需要的東西了。 很難歸類是在backward 或 forward extrusion,因為它兩個都可以做,像這樣: ![](https://i.imgur.com/0aYWN4w.jpg) ## 其他議題 ### 模具設計原則 主要的原則有下面幾個: 1. 盡量對稱 2. 避免尖銳的角:有角的地方盡量用圓角 3. 尺寸變化不要太大 ### Spider Die ![](https://i.imgur.com/Dvgroc8.png) 是針對「擠出中空管子」或是中空件做出的設計。 要做出中空的東西,以鑄造的想法來說就是中間要放砂心。不過就擠製的場合來說,因為阻力很大,所以要固定整根從頭貫穿到尾砂心是一件困難的事。 所以取而代之的是像這樣的構造: <br> ![](https://i.imgur.com/vNzH2Y8.jpg) <br> 也就是只在die的出口處「架」上一個圓。這樣就可以擠出管子。 一個可能的問題是:die上面的支架不是會讓擠出來的東西整個分離嗎?答案是不會。因為++die的支架後面有縮口,可以增加壓力,所以一出去之後,分流的熔融金屬就又融為一體++。就像是這樣: <br> ![](https://i.imgur.com/u61HnNh.png) <br> 而且中間沒不會有空氣進去,所以合起來的過程,幾乎就像是超完美的焊接。 注意事項是++不能用潤滑劑++。如果潤滑液摻進去,縫就會卡到潤滑液而留下痕跡。 ### 潤滑 主要是用++玻璃粉末++來潤滑。 ### Defect 最常見比如說管子擠出來有裂縫、表面有洞等等等 # Drawing Drawing在這裡是「抽線」的意思。順帶一提Drawing這個字在鈑金裡面也會出現,不過內涵不太一樣。總之之後就知道了。 ![](https://i.imgur.com/G9K0kqw.jpg) Drawing的過程大致上就是: 1. 胚料(比如說一個bar)過去 2. ++從另外一邊拉出來++ 可以把一根棒棒(bar)拉成一條線(wire)。 有一個小細節要注意的是,在Extrusion中,胚料通過die時受到的是壓力;在Drawing中,胚料受的力++仍然是壓力++(不然胚料後面就過不去die了嘛~)(我都把他想像成是胚料在die那邊撞車)。 然後因為整個過程跟Extrusion根本沒差多少,所以就連構造都一模模一樣樣: ![](https://i.imgur.com/Orz6p6G.jpg) 什麼land什麼relief angle都有。 相較於擠製,拉線可以避免一些擠製會帶來的問題,也有一些不一樣特點: 1. ++避免buckling跟folding++:用擠的有可能胚料在chamber裡面就產生缺陷;但是用拉的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2. 相應的,++產出速度會被材料的降伏應力限制++:因為至少不能把它拉斷嘛。 ## 分類 ### Bar Drawing 算是基本款的Drawing,把一根棒子拉過die讓他變細: ![](https://i.imgur.com/w29uszO.jpg) 後面的各種製程概念也都大同小異,目的都是把一跟棒子/棒材/線材拉細。 ### Tube Drawing 通常是一種++冷加工++,把管子拉成半徑更小的管子。在中間加一根mandrel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https://i.imgur.com/OFBMmqm.png) 因為是冷加工,所以會有冷加工的那些好處:尺寸可以精密控制、表面光滑度好、改變機械性質等等。 ### Tube Sinking 把Tube Drawing中間不加mandrel就直接拉。 ![](https://i.imgur.com/N3AkA2s.gif) 因為要固定中間的心軸畢竟也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所以乾脆直接把他去掉。好處是可以比較省力,缺點就是尺寸會稍微不精確。 在實際的設備上,可以用一種叫Draw Bench的機器作: {%youtube GZAtEGyTQMk %} 就是暴力把管子拉過一個比較小的洞。這裡是個簡單的手動Draw Bench,而工廠裡面當然就是用機器去拉。 ### Plug Drawing 把心軸換成浮動性的塞子,像這樣: ![](https://i.imgur.com/YH773nB.jpg) 有點像是浴缸的塞子,不過是有縫的塞子。設計成胚料「流」過去的時候會剛好維持在中間,就有die的效果了。 ### Wire Drawing 把棒材抽成線材~~抽一次不夠細,你有抽兩次嗎?~~。某些程度來說wire drawing跟bar drawing是同一回事,只是重複次數不一樣而已。 通常wire drawing是像這樣一次會拉很多道(multi-stage wire drawing)。下面的小方塊是die,所以一次可以拉出很多不同尺寸的線。只有最右邊的馬達負責傳動,其他都是負責被拉。 ![](https://i.imgur.com/H8lVlHs.png) 這樣還是很難懂這是什麼,所以這裡附了影片: {%youtube jkZuetCFnls %} 每經過一個輪子,就被拉伸一次。可以比較一下前後粗細的差異: |before|![](https://i.imgur.com/0ML3vot.jpg)| |---|---| |after|![](https://i.imgur.com/fZmKefk.jpg)| 如果是像空心管這種不能捲起來的話,可以用Draw Bench去拉(這個影片跟剛剛那個tube sinking的是同一個) {%youtube GZAtEGyTQMk %} ## 其他議題 ### 模具材料 * 碳化鎢:為了耐磨耗。聽起來好貴。 * Dimand Die:在die內部跟胚料接觸的地方鍍上一層鑽石。一樣是考量耐磨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