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4] 梁伯嵩博士, 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 "IC運算平台趨勢 : 數位運算、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
“我們正處在當年數位運算發展時期,軟硬體蓬勃發展的量子時代”,自1936 turing, von neumann, shannon各自提出turing machine,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information theory,而至乎Transistor, IC, Mor’s Law,數位時代已經趨於成熟期,而摩爾定律也將要抵達瓶頸。
目前最新的數位技術正朝:6G發展,由上兆自駕車與iOT設備進行高頻通信,因而造就巨大市場;低軌道衛星通信,由特斯拉團隊推進,將超越海底電纜的傳輸速度,可望將全球範圍包覆,但其需要1000顆以上的衛星,未來若starship能將成本壓至20-30美元/kg,那將會贏來重大突破。
而AI技術也因為Mor’s Law的推波助瀾下,算力近年來的大幅提升,得以實現了前人所發想的各種演算法,如今Systolic Array改良成CGRA等更加於fit在演算法加速的晶片上,軟體發展和計算加速將會有重大突破。自2010 Alexnet到如今GPT3甚至Switch model,model已經從60M增長至175bn甚而1.6tn,其運算所消耗的電力將於2030年抵達瓶頸,如何降低耗電需求的情況下繼續提升model大小將會是未來一大挑戰。
而量子運算的出現將會為摩爾定律、AI瓶頸帶來解藥,目前量子電腦的實作方法亦是百家爭鳴,目前Google以及IBM最前瞻的超導體量子電腦仍只能有54Qubit,且需要及低溫的環境下以防能階躍動,多條傳導線交織又容易互傳熱能,因此由IC控制元件的介入也將會是量子電腦突破的要件。而此時正如同1970年代,硬體與演算法合作突破量子電腦瓶頸的時代,Shor’s Algorithm突破了RSA密碼學,那新一輪的後量子密碼學也需應運而生;2030年百萬Qubit實現時,其演算法更是一片未知藍海;衛星量子通訊演化至Quantum Teleportation更是需要Protocol與加密協定的介入。即使如今其仍有脆弱、錯誤率高、難以糾纏的物理限制,但是未來硬體的突破勢必將軟體帶至新一波熱潮!
## Note
### The note I write is totally summarized version of speaker with minor my opinion. The citation is described below.
## Citation
### Topic: IC運算平台趨勢 : 數位運算、人工智慧與量子運算
### Speaker: 梁伯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