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週週記 ###### tags:`創新原型實作` `第二週` ## 本週自學筆記 ### 恐龍(呆腦獸)拆解紀錄 在未拆開玩具前,原本想像恐龍是能夠在裝電池後移動及發聲,覺得只要能夠看清楚內部哪個零件壞掉就可以,首先恐龍是用兩種不同的螺絲組裝而成,分別於內(較大的螺絲)外(較小的),再拆完外面所有螺絲以後,最難的就是將恐龍的身體一分為二,多半是用蠻力拆開的,拆開以後,映入眼簾的是身體複雜的發聲結構與前端的龍頭,其中為了瞭解龍頭是連動,因此必須將龍頭外皮分離。  >分離中,由於內部塗滿了油,手不由自主的超想迴避,但又必須解開結構的秘密,應該說整個拆解過程就這部分最不喜歡,初估油是為了讓外部皮套在連動時能夠不易損毀及增加連動性,如同有些玩具關節過緊會塗矽油的道理一樣。 >  >經過最終也是最噁心的油之後,終於拆到了龍頭內部,由於是用鉚釘固定,為了不破壞,故選擇用觀察的方式查看,能發現該玩具最重要的開啟機構在手部,通過首部方形軸連動內部彈簧,彈簧會帶動脖子兩個支桿,最終將嘴巴打開,除此之外為了能夠發聲,在手部連動後,除了嘴巴外,內部發生機構前的金屬片也會被撥動,藉此達到嘴巴與聲響連動的效果。 >   ### 參考資料-連桿機構 [10種連桿機構](https://kknews.cc/zh-tw/news/5o8arll.html) 拆解完恐龍頭部後,二話不說馬上就去查詢連桿機構,雖然該介紹文只有動畫沒有介紹,但是能大概想像出連桿機構運作形式,比較困難的是,連桿機構除了種類樣式多外,每個連接感的長度與運作方式都要通過縝密的思考與計算,也常常出現在蠻多動物或機器人的遙控或聲光可動玩具內。  ### 延伸閱讀-仿生獸 [自造筆記 雷切六足仿生獸](https://vmaker.tw/archives/37678) [荷蘭男子創仿生獸 藉風力便可自行走動](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4/14/n10302845.htm) 另外在搜尋連桿機構時也常常看到「仿生獸」出現在建議搜尋,其中台灣自造者官網內也有對仿生獸的介紹,簡單介紹,仿生獸是由荷蘭藝術家 Theo Jansen 所設計。以水管、木頭、帆布為組件,構成出近似生物行動的大型模型,其主要由風力來進行前進後退轉彎等動作,因此動作會很像足節生物。 該設計一般人很難實現,比較常見的是通過馬達、齒輪與連桿結構去達到動作的效果,比較早期的是林啟政老師設計的吸管仿生獸,將吸管作為腳步與支幹,在用3d列印將連接處做出,最後的成品啟動後,從馬達帶動齒輪到連桿,當然還是要於製作之前,將設計圖繪出,不過該設計對於我的計畫個人認為是非常的適合的。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AOB3h21PWeo"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其他問題(非必要)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