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wei-y

@yuwei-y

Joined on Feb 14, 2022

  • 3D模型制作上的免費資源 現今3D繪圖軟體和技術十分普及,為了提高製作效率,有許多網站提供了許多材質及模型供人參考與使用,以下是我這幾年經常使用的網站,在此分享給大家,其中免費模型的網站裡也有很多材質能夠使用,在使用上也提醒讀者要尊重作者、看清楚作者的使用規範及操作說明。 Blender Market插件 BlenderMarket 材質、HDRI、光源 材質製作 3D 材質 POLY HEVEN
     Like  Bookmark
  • 1. 關於Arduino Uno控制板 2. Arduino 程式基礎 :::success 2-1 setup和loop函式 Arduino程式都是由setup和loop所組成,而這兩者正式名稱為<span class=red>函式(funtion)</span>(函式就是一段程式碼的集合。)以下是最基本的Arduino程式: void setup(){ //函式名稱前面void代表沒有傳回值 函式名稱後面跟者小括號
     Like  Bookmark
  • 本學期以「生活中某個無用的、能因應環境變化的節律之物」作為期末專題,同學需於課後安排討論與實作時間以完成每週進度,包含設計提案、技術實作、進度報告、專案調整以及最後的期末作品展演,也需每週將進度更新至個人自造履歷以及作品介紹網頁。 Shimmering Dusk
     Like  Bookmark
  • 學期末成果 禪心鐘 - 伍恩輝, 蔡曜隆 毛球怪獸 ! - 陳又寧, 黃之儀 感知變奏之旅 - 黃韻文, 王羽柔 ㄋㄧㄚˊ - 劉又瑜, 周昱雯 黑盒子 - 黃鈺晴, 林柔劭 仿生海兔會夢到大海嗎 - 周俊丞, 潘宇光 Jelly Fish Music Live - 蕭琮翰, 張弘達 Shimmering Dusk - 賴竹原, 顏士容 [ - 謝東穎, 廖亭柔]
     Like  Bookmark
  • 資料源: https://blog.jmaker.com.tw/l9110s/ 基本知識: #define A_1A 8 // A_1A控制A馬達的前進(HIGH)、後退(LOW) #define A_1B 9 // A_1B控制A馬達的速度 0~255 ,LOW表示停止 #define B_1A 10 // B_1A控制B馬達的前進(HIGH)、後退(LOW) #define B_1B 11 // B_1B控制B馬達的速度 0~255,LOW表示停止 我現在希望監視鍵盤 按下"1"順時鐘 啟動馬達 在5秒內從最高速255至0 按下"2"逆時鐘轉動馬達 在5秒內從最高速255至0
     Like  Bookmark
  • 自我介紹 台大創新領域學士學位 台大實作中心管理員 Maker 特殊興趣 喜歡製作各種東西,自從接觸Blender 3D之後,開啟創作之旅,從3D圖、動畫2l43D列印 對課程期待
     Like  Bookmark
  • 創新原型全紀錄 入門、廢柴機器人大戰 第一週 自我介紹 第二週 玩具拆解 第三週 焊接入門 第四週 電焊實作&器材認識 第五週 廢柴機器人製作發表 第六週 呆腦獸爆桿型完整記錄 第七週 廢柴機器人參賽紀念文
     Like  Bookmark
  • 作品介紹 賴床到鬧鐘叫不起來的時候,就交給鐘犬小叭吵你起來吧。保證你在關掉鬧鐘前,睡意全消。 簡報連結 {%youtube JCkhitfX6H8 %} 作品進度 2022.05.22 上傳影片與作品專頁的 deadline 由於過程中經常因為馬達轉速及出力不足,不得已只好重新製作(超傷心的),當日下午買了PP瓦楞板、快乾、鹼性電池,為了保留原本的設計,新的小叭有很多地方來自原型機,由0.3及0.5mm的PP瓦楞紙板製作,由於非常時期,僅搭載兩座1.5v電池、3座9v電池,非常的耗能。
     Like  Bookmark
  • 李沁柔&楊祐維 簡報連結 回饋:閃光燈 光敏感測手機閃光燈 聽障手機鬧鐘
     Like  Bookmark
  • 個人作業 紅外線搖控馬達-利用紅外線遙控馬達正轉、反轉、暫停 接線方面 馬達驅動板:A1-B接D9、A1-A接D8、GND、VCC 紅外線接收器:OUTPUT接紅外線PIN腳D2或 GND VCC關於數位訊號區跟類比訊號區,數位及類比訊號這邊有簡單的介紹兩者間的差別,數位概念如同0跟1、有或沒有一樣,類比訊訊號則是可高可低、可大可小(舉例如上禮拜光敏電阻即為類比,從環境中得到光照度數值)。 這周作業在實作上有點難度,首先是接線上,我們這組非常可惜無法跟少林足球的汽車維修員一樣隨身攜帶板手跟螺絲起子(上次忘記把課堂上的螺絲起子拿回來),所以只能憑蠻力跟筆刀連接驅動版到馬達上,基本上有大致接完線,但因為無法拴緊馬達跟驅動板,只能跟禮拜一一樣,聽馬達有沒有聲音。 程式方面 程式主要是由沁柔的電腦操作(我的電腦17吋太大,光插上板子就佔滿整個桌面),根據組員分析加上從 source code 發現是因為裡面按照不同的板子分配 timer,但是沒有寫到我們用的。因為對板子的硬體架構不太確定,便不確定怎麼改,就沒有試了。
     Like  Bookmark
  • 操作 LED接線 只有一顆LED 燈的接線方式很簡單,首先,LED 燈有「長短腳」之分,長腳接「高電位」( 帶有數字的腳位),短腳接「低電位」( GND、接地),因此我們只要直接將LED 插到腳位上即可,或使用麵包板與麵包線外接出來,在這裡長腳接10,短腳接GND。 正負極使用 VCC代表正极,GND代表负极。 VCC:C=circuit 表示电路的意思, 即接入电路的电压, 在普通的电子电路中,一般Vcc>Vdd,像題主接觸的單片機控制電路,接觸到的GND一般都是信號地,VCC也一般都是3.3V或5V,使用電源或者電池供電。所有的GND都是連在一起的,最終回到電源的負極。所有的VCC也一樣,回到電池的正極。 HACKMD插入簡報 https://hackmd.io/s/how-to-create-slide-deck-tw
     Like  Bookmark
  • 光控馬達-利用光敏電阻控制伺服馬達 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所帶的雙接頭杜邦線好像壞掉,在紅燈測試中,單接頭杜邦線測試沒有問題,但當想延伸到麵包版時卻又無法量,除此之外製作光敏電阻控制馬達時,發現馬達無法轉動,但單接線的光敏電阻卻能夠使用。 :::info 程式碼:有將servo前加上ameba,除此之外如前面所說在上傳重啟板子後,光敏電阻能夠反映光讀取數據,因此我和組員推測為: 前提: 為避免程式及接線有誤,先完全按照簡報操作。 上傳過程以確認沒有出現所謂錯誤訊息。
     Like  Bookmark
  • 本週個人提案與互相觀摩的心得 個人提案-自動折衣板及阿!要起床救手機移動裝置 在經過發表後,首先覺得啊!要起床救手機移動裝置的可行性最高但創意性低,經過查資料發現過去好像也有人做過相似的裝置,不過如同教授所說該裝置最重要的是其啟動源自手機,將原本起床梳洗、準備變成起床、追逐鬧鐘、梳洗、準備,變得更麻煩,倘若手機十分重要那有人不小心踩到之類都會時時刻刻的警覺使用者。 再來是自動折衣板,由於是經過網路查詢的東西,其實自己原本也不知道有這種東西,特別的是教授提到該裝置也需是給行動不便的人使用,重新提醒我好像沒有花太多時間在了解發明的資料,在完全找尋後才了解到,市面上自動折衣機跟根據折衣製作的的機器有些許差異,雖然兩者都能夠解決折衣所費時間但體積龐大,首先市面上售價可能為 3000 美金,約新台幣 10 萬元並非一般人所能負擔再來是兩者原理不相同,前者能夠塞進各種不同形式的衣物通過電腦偵測處理,後者無法且使用前還必須花很多時間對齊衣物,倘若沒對齊好,機器使用後只會折的更亂。 互相觀摩的心得 在聽過同學報告後,看到了許多具有創意且無用的發明,其中有幾個是比較令自己印象深刻。 立場傘:這設計不知為何讓我想到1991年F91的光束軍刀(我好老喔),藉由高速旋轉完全遮擋與落下,但實際上可能會面對到雨滴過小且速度過快導致可能偵測不到,感覺還蠻好笑的,就跟雨傘是幾乎每人身上必備的防雨器具,但遇到大雨根本還是檔不住,有時甚至明明稱了傘回到家還是全濕一樣,一種能將該情境實現的設計。 拍手機器:拍手是許多表演或演講後都須遵循的禮儀,除了基於對表演者的尊重外也是表達自身對內容的認同及讚賞,不過一旦時機錯誤就會造成尷尬、不禮貌的情況發生,所以當我看到同學的拍手機器就想到如果該機器在開啟後拍手時間無法估計,例如當一場表演結束大家都在鼓掌,基於禮貌你開啟機器,結果掌聲結束好幾秒後你的機器才開始拍手,整場焦點頓時從堂上轉自你,也就是說一旦機器使用時機不動就會變成無用甚至還會延伸出很多麻煩的問題,我想這樣也是無用的改造發明方式。
     Like  Bookmark
  • 主題:某個日常瑣事的無用再改造 方案一 自動折衣板 過去有人發明過折衣板,沒過多久又有人將其改造成自動化的機器,但是從圖及影片都能看到,機器因須具備折好及收納的功能都非常的大台,一般人其實是很難取得,或者說其實只要能自動折就可以,因此將其簡化,只有上部自動折的部分即可,且為方便量產包裝,也希望該裝置能夠具簡易拆裝的功能。 方案二 起床救手機 現在手機非常方便,尤其觸控面板在使用及閱讀都非常的方便,但有許多人在設鬧鐘時都會遇到,因為鬧鐘延後、關閉僅須往左or右滑動即可,很容易在不清醒的狀態就把鬧鐘關了,因此將鬧鐘裝進可移動木箱內,內部裝設聲音感測器,一旦鬧鐘就會到處亂跑,不得已只好下床追逐手機,放錯的話也有可能連自高處往下墜,保證使用者能夠在驚嚇或與手機追逐中快速清醒。 概念草圖 方案一
     Like  Bookmark
  • 調查無用之用之案例(可以記錄有趣的發現或點子) 睡眠起床系列 人類のために永久スヌーズマシーンを作ったわ | 無駄づくり 該發明本身是很矛盾的設計,鬧鐘本來是用來設計能夠叫醒人,但永遠賴床裝置會在每一次響鈴關掉,還蠻搞笑的,又或者會一直滑到延後五分鐘之類的,根本著急無用的。 this invention makes getting out of bed so much easier 本人我超會賴床的,當我看到這個拉桿起床裝置真的感觸很深,除了感覺搞不好真的很實用外,那個拉桿常常讓我聯想到捷運,想到要通勤需要時間搞不好就更會起床。 {%youtube Tx6xxPa2Drw?feature=share %}
     Like  Bookmark
  • 廢柴機器人大賽參賽與紀念文 第一場 第一場的比賽是我的呆腦獸爆肝型對上同學的廢得像條狗,當鈴聲響起,對方快速朝呆腦獸前進,但中途停下來,這時我才發現,我的呆腦獸移動速度十分的慢,在時間結束前如果不多移動一兩步或把對手推下台的話必定會輸,好家在有再比一場,這次同學將氣球吹得比低前次更大,不到十秒,就跑到台下。 第二場 進階到第二場,幸運女神也就隨之消失,我遇上了這次比賽最高科技,號稱「藍綠惡魔」的綠豆兵鯊,該機擁有前中後全方位移動以及嘴巴快速開合的技術,僅用一瞬間,就以一般機器人三倍的速度向我方呆腦獸移動,並咬住使呆腦獸無法移動,按照兩方無人離場根據大賽規則由距離遠的綠豆冰鯊獲勝,雖然比賽結束,但我仍無法忘卻綠豆冰鯊所帶給的恐懼。 印象深刻的事(技術、外觀) 除了綠豆冰鯊外,迴旋海莉(一個能夠實現上下旋轉的機器人,而且最特別的是還會自動撥放音樂,超級酷的,基本上幾乎每場都贏,驗證的有配樂的都是主角的傳說。)跟Robo Jr.(全場最無情,前面跟掃地機器人一樣,上方能發射武器,雖然沒有特別攻擊性,但羞辱性極強,把對手推倒的同時還會發射武器鞭屍。)也都很厲害,能從這兩件作品中看出作者的用心,特別是Robo Jr.把玩具裁切做成各部位裝飾,真的很好看,感覺真的很像可以販售的商品一樣。
     Like  Bookmark
  • 呆腦獸 爆肝型 呆腦獸 爆肝型 機體編號:MADS-01 R2 機體高:23cm 寬:14cm 長:43cm 從MADS-01的數據中修補而來,R代表repair,由於原本四腳的呆腦獸輕量型受限於當時科技技術的關係無法實現,因此將原本躺者改成站立,原本的四腳也改成了兩腳,其步行方式如同前天熬夜爆肝的可憐社畜一樣,故稱為爆肝型。 :::info 製作過程、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 零件蒐集
     Like  Bookmark
  • 柴機器⼈人設計-呆腦獸輕量型(MADS-01) 無用小知識補充: Mobile Armor or Mobile Armour,簡稱MA,機動堡壘,和機動戰士(MS)原理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於MS以人型為主,而MA較少人型。 "C:\Users\USER\Downloads\VID_20220318_123220.mp4" 由於馬達無法驅動呆腦獸的身體,於是決定將其輕量化,保留呆腦獸的手及尾巴,主要材料改成紙箱,除此之外目前已有益智組裝玩具、馬達、呆腦獸,僅差田貼用的膠帶跟熱熔膠,其中熱熔膠可於實作中心使用,除此之外也重新繪出新的設計圖,途中解構以百分百還原網路上製作。改用紙箱還可改善原本身體前後寬度不同的缺點,每個可移動連接軸皆使用益智玩具連接短軸代替。 實作進度 目前有實際作過,不過失敗,於是採用新設計圖,並且於這禮拜先將零件都切割好,21號零件切割、23號上午組裝測試、禮拜五上午作最終調整。目前有把內部的可動骨架作出,只差外部的紙箱及頭、尾、腿部。
     Like  Bookmark
  • 本週自學筆記 實作中心器材 本周課堂介紹了實作中心的器具: 帶鋸機 以環狀無端的帶鋸條為鋸具,繞在兩個鋸輪上作單向連續的直線運動來鋸切木材的鋸機。 主要工作為鋸割曲線或不規則形狀之木竹類材料,也可以做直線切割木竹材料。 可以裁切較長的木材。 線鋸機
     Like  Bookmark
  • 本週自學筆記 恐龍(呆腦獸)拆解紀錄 在未拆開玩具前,原本想像恐龍是能夠在裝電池後移動及發聲,覺得只要能夠看清楚內部哪個零件壞掉就可以,首先恐龍是用兩種不同的螺絲組裝而成,分別於內(較大的螺絲)外(較小的),再拆完外面所有螺絲以後,最難的就是將恐龍的身體一分為二,多半是用蠻力拆開的,拆開以後,映入眼簾的是身體複雜的發聲結構與前端的龍頭,其中為了瞭解龍頭是連動,因此必須將龍頭外皮分離。 ![image alt](https://i.imgur.com/ZwsVjr4.jpg "title" =500x350) 分離中,由於內部塗滿了油,手不由自主的超想迴避,但又必須解開結構的秘密,應該說整個拆解過程就這部分最不喜歡,初估油是為了讓外部皮套在連動時能夠不易損毀及增加連動性,如同有些玩具關節過緊會塗矽油的道理一樣。 ![image alt2](https://i.imgur.com/h9dF7xs.jpg "title" =500x600) 經過最終也是最噁心的油之後,終於拆到了龍頭內部,由於是用鉚釘固定,為了不破壞,故選擇用觀察的方式查看,能發現該玩具最重要的開啟機構在手部,通過首部方形軸連動內部彈簧,彈簧會帶動脖子兩個支桿,最終將嘴巴打開,除此之外為了能夠發聲,在手部連動後,除了嘴巴外,內部發生機構前的金屬片也會被撥動,藉此達到嘴巴與聲響連動的效果。
     Like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