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 # [零規則](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932) # 0 前言 - **Hastings:** Netflix 如何做到 百視達 做不到的 (適應新趨勢)? → 沒有規則 - **Meyer:** * 企業文化 華而不實 * Netflix 的文化 + 解雇平庸員工 ↔ 心理安全才有創新 + 無休假規定 ↔ 不敢休假 (損失規避) + 誠實 * 太顛覆卻很成功 + 郵寄 → 串流 + 舊片 → 新內容 + 版權 → 自製 + 美國 → 全球 - 文化缺乏彈性不利於創新 (Pure Software) * 犯錯時每每增加規定 * 循規蹈矩的員工升遷 (特立獨行的人跳槽) * 但生存就必須改變 - 靈活彈性、自由、創新的實踐 * 累積人才密度 * 倡行誠實敢言 (人才相互學習) * 減少控制 -- 自由與責任 (Freedom & Responsibility) - 由中立專家研究公司文化 -- Meyer * 受訪基本不吃匿名這套 - Always be connecting the dots (ABCD) # 1 累積人才密度 - 裁員危機的領悟 * 沒人特別差:前段員工留;後段員工走。 * 棘手是不好不壞的 * 預期:走的喪失誠信、留的接手工作 → 實際:更有熱情、鬥志 - 人才密度提升:與優秀同事工作愉快 * 勉強勝任的員工會 + 耗費主管心力 + 拉低整體智商 + 須以另一套方式共事 + 劣幣逐良幣 * 真正好的工作環境 -- 優秀同事 * 表現會傳染 + 懶鬼、討厭鬼、消極鬼 + 也許也有小群人造成不好的工作氣氛 - 「人才」是往後一切的基石 # 2 鼓勵誠實敢言 - 開發產品太花時間 * 害怕對方難過生氣,選擇迴避衝突。 → 背地說壞話 - 婚姻諮商說出怨言 * 透明化回饋幫助很大 * 立意良善,不是攻擊中傷。 - 好發脾氣的財務長 * 技巧:用財經語言、幽默感 * 相互提出回饋的正向感染 * **私下也只說當面會說的話** - 對客戶顯得不耐煩 * 即便是下對上 - 我該不該說? 把有益的意見悶在心裡是對公司不忠 - 誠實回饋的好處 * 鼓勵聽眾發言卻點舉手的人說話 * 請人重錄有聲書 * 信件結構太嚴謹 - 人腦本能地害怕負面評語 -- 但正確評語比正面稱讚更有助進步 - 建立誠實風氣 * 給駕駛人回饋車速 * 給予回饋但不傷感情 * 建議從此開始:員工對老闆回饋 - 位階越高越難收到回饋 (且更危險) * 國王的新衣 * 把回饋排入議程中 + 以行動表現出期待回饋 + 任何批評都要表示感激 - 歸屬感線索 * 給回饋是安全的 + 「會不會對我記仇?」「會不會危害前途?」 + 「意見讓你成為更重要的成員」 「不會危害我們的關係,你屬於這個團隊」 * 第一天上班撞見內容長坦然聽取回饋 + 表示期待收到回饋 + 歸屬感線索 (拍拍肩) * 公開說收到批評的高興 (失去耐心帶過主題、用自己觀點壓制別人) * 創意產品經理對執行長提出回饋 (語氣不恰當) + 不作聲形同不忠 + 寄出前一讀再讀一百遍 - 誠實不代表口無遮攔 * 給回饋 + 以協助為目的 -- 不是發洩、對公司好↔對自己好 + 可實際執行 -- 具體說明 * 收回饋 + 表達感謝 -- 對抗自我防禦、找藉口 + 採納或捨棄 -- 也不一定遵從 - 如果當下說出來幫助最大 * 爭取行銷認同時要冷靜聽取提問 - 除掉有能力的混蛋 * 語氣強硬、拍桌子、搶話的寶拉 * 讓對方失去動力的賈斯汀 (別在生氣時提出批評) # 3a 開始減少控制 -- 休假 - 創意工作不應以投入時間衡量 (重要是成果,不是勤奮) - 取消休假制度 * 好處 + 省去行政成本 + 吸引人才:信任、為自己負責 * 惡夢 + 在最忙的時候大家一起休假去了 + 沒有休假規定 → 「沒有休假」的規定 - 清空大腦更能發揮創意 - 主管帶頭休假 * 沒有規定只好觀察別人行為 (尤其主管) * 只要維持良好的表現… + 可以用任何方式安排生活 + 是應得的 - 溝通變得重要 * 也有些人會以為獲得完全自由 * 討論哪些行為可接受、不適當 - 也許休假方式最終沒有不同,但換來員工滿意。 - 給予自由,換來負責。 # 3b 開始減少控制 -- 差旅和費用 - 小公司總有人發現與提醒;大公司多半擬定許多規則。 * 不再浪費時間商量:租車能否再搭計程車? * 如同廢除休假規定:只要有好員工 + 主管以身作則 + 充分溝通 - 分際不易拿捏 * 但是,盜用公司財產就該解雇! - 原則 * ❌ 像在花自己的錢 -- 每個人用錢習慣天差地遠 + 頭等艙 vs 經濟艙 * ⭕ 以公司最大利益考量 + 許多人不介意謀取更多好處 -- 誠實商店實驗 - 前有溝通:想像可能要當面解釋原因 - 後有檢查:兩種方式 * 主管逐一檢查與提醒 + 開好酒:員工聚餐 vs 請客戶吃飯 * 由財務部門抽查:亂花 → 立刻解雇 (濫用自由) + 趕時間搭商務艙 vs 早一天搭夜間經濟艙附住宿 - 投機取巧難免,但利大於弊。 * 出差安插奢華假期 * 巨額飲食費 * 約高出 10%,相比好處只是小錢。 - 自由/效率/省錢 * 4k 電視 * 需要 20 個簽名的採購 vs 簽好傳真給窗口 * 反而省錢的飯局 - 相信員工會做正確的事 → 負責任 --- - 繁多的規定讓工作無趣 (呆子才想待在「防呆」的工作環境) - 更少管控、更多自由 * 提升人才密度 ← 拿出薪資福利 * 員工自主判斷 ← 組織高度透明 # 4 強化人才密度 - 《怪奇物語》的成功 -- 小團隊搞定大難題 (高人才密度) - 搖滾巨星法則 * 優秀軟體工程師的價值百倍 * 操作型:績效差異有限 → 中位數薪資 * 創意型:表現容易超過平均十倍 → 極優渥的酬勞 - 人力精簡減輕管理負擔 * 管理平庸員工尤其辛苦 - 人們主要為了更好的薪水而離職 - Netflix 不用獎金制度 * 錯誤的評比方向 -- 既定目標不一定對公司最好 (難以與時俱進) * 高績效工作者不為錢多少而努力或不努力 * 論文:績效獎金只對例行工作有用,而減損創意工作表現。 (即使是最基本的認知能力) * 藉此開出更高的底薪,留住能力強的員工。 - 他能有重大貢獻,但這麼高的薪水合理嗎? * 能接替他嗎?三位員工有他等同的貢獻嗎?願意用手下交換嗎? * 不只說服他跳槽,也保證不會很快又被挖走。 * 付剛好高於市場最高水準的薪資 - 多數公司的薪資制度,反而鼓勵員工出去找工作。 * 利用資訊不足,以低薪請到好員工。 → 只會很快跳走 * 調薪總額、薪資等級 的侷限 - 依據市場身價,付更高的薪水,並至少每年調整。 * 對應市場變化快速 (或市場變化不大) * 盡量避免市場薪資下跌而減薪,以免人才密度下降。(不如放棄部份員工) * 薪資調查並不容易,但重新徵人代價更高。 * 徵才專員最瞭解行情 - 接受面試是種背叛? * 瞭解自己的身價是自己的責任 * 偷偷來連挽留的機會都沒有 → 鼓勵公開面試並回報數據 * 被別人錄用之前先替他們加薪 # 5 增進誠實敢言 - 保守祕密帶來不信任 ↔ 如果這都肯告訴我,那一定對我無話不說。 * 氛圍恐怖的祕密會議 * 室友常能坦然說出心情、害怕、過錯 - 隱藏祕密… * 造成心理負擔 * 佔用腦空間 - 可能需要隱暪的事情 (Stuff of Secrets) * 組織重整 → 有人因此失業 * 開除員工的原因 → 傷害名譽 * 祕密配方 → 競爭對手 * 自己犯錯 → 傷害個人名譽、事業 * 主管間的嫌隙 → 引起更多紛爭 * 財務資訊 → 犯罪風險 - 透明化 * 任何上鎖的都象徵祕密 → 不信任彼此 * 帶頭示範透明化 (晒訊息) + 把初稿寄給所有人 ## 四個情境 1. 上市後公司的當季損益 -- 仍在公告前向員工分享,但警告洩漏的後果。 * 為員工撐起保護傘 (替公司做事) ↔ 教導大家看懂損益表 (公司的一份子) * 員工更聰明 (自己判斷)、效率也更快 (無需許可) * Netflix 的透明程度:每位員工都能看到訂閱人數 * 把信任濫用當個案處理 2. 部門可能改組 * 還不確定時就告知,會引起焦慮、分心,讓員工想轉職。 * 但是堅持透明,等塵埃落定後,員工會更信任你。 * 以成年人方式對待,讓你有充份資訊做決定。 3. 該位員工認真、待人和善也符合績效,但不擅言詞而累積太多麻煩… 請他走人時,希望說是自願離職。 * 編造謊言是最常見的信任耗損 * 說明離職原因也要小心過於直白 (要能心安理得地給當事人看) * 酒癮的案例:事關個人 → 由本人決定是否開誠布公 4. 如果犯錯的是自己 * 小聲慶祝勝利,大聲承認犯錯。 * 心情輕鬆許多 * 引領別人主動認錯 * 鼓勵把犯錯當正常 -- 在不確定時敢於冒險 * 出醜效應:好學生認錯獲得好感;壞學生認錯失去好感。 # 6 放寬更多控制 - 不必討好上司,盡力去做對公司好的事。 * DVD 的採購數量 -- 老闆不一定是決策的最佳人選 * 核准或否決員工的決定 → 限制創新 + 以主管少做決策為傲 + 放權讓員工做主 → 越有動力做出成績 - 覺得部屬的發想會失敗 -- 解雇他,或由他自己決定。 * 是不是優秀的員工? * 有良好的判斷力嗎? * 有能力正面貢獻嗎? * 能力足以待在團隊? - 首重安全的產業 vs 創新產業 * 最大威脅不是失敗,而是缺乏創新。 * 墨西哥宣傳活動 -- 訓練員工挑戰主管 - 不過下注前可先確保 (避免不當判斷) * 充份掌握資訊 * 旁人從不同觀點的回饋 * 知悉所有選項 ## Netflix 創新循環 - 將串流與郵寄業務分開的教訓 * 人們有合群與追隨領導的天性 * 有不同意見卻不表達就是不忠誠 - **積極詢問各方意見** * 提案並廣邀大家給予正反意見 (評分 ±10) * 鼓勵公開表達異議 - **為想法廣求支持** * 較不看重反方意見;比較強調多方詢問。 * 因此對「是否製作兒童節目」改變想法 - **先調查清楚** * 下載功能其實很多人使用 - **成為掌握全盤的領袖** * ❌ 建立共識/團體決策 * ⭕ 收集意見/自行判斷 → 負起全責 * 不找主管簽名,請自己簽名。 * 伴隨自由而來的責任 → 令人格外努力 - **成功/失敗** * 成功:讓員工知道,和上司意見抵觸沒關係。 * 失敗:避免「不必討好上司」淪為笑話 - 學到什麼? * 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 有賺有賠是必然 - 不要小題大作 * 陽春的介面比複雜的受歡迎 * 大膽嘗試,就算不成功也不會丟工作。 - 亮出失敗 * 時常耳聞他人失敗 → 鼓勵他人下注 + 第二螢幕企劃 * 所有人都得利 + 自己:大家知道你說實話,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別人:能從中學到教訓 + 公司:不怕失敗而能創新 * 公開承認錯誤才會獲得原諒 + 至少前幾次 + 掩飾錯誤、一再重犯,會更嚴重。 + 瓦爾多陰森行銷 - 大膽發想、檢驗想法,與主管意見不同,也能勇敢下注。 # 7 人才密度最大化 - 頂尖的人又再選擇頂尖的人 * 不免用人有誤 * 為了更優秀的人選,解雇還不錯的員工。 - 家人無論表現 * 雖然代表歸屬感、相互支持 * 但只能饒恕與忍受彼此 - 高人才密度像球隊 * 確保每個位置都隨時是最佳人選 * 相互誠實回饋以求改進 * 表現不佳則感謝付出,換上其他球員。 - 留任測試:換個人會不會更好? * 包括自己 * 離開不用難堪 * 努力保住職位 → 動力更強 - 會不會太冷血? * 高薪資 固然 高風險 * 豐厚的資遣費 * 績效改善計劃 (PIP) 成本也很高 * 誠實文化:解雇前早已歷經 回饋/改進 - 內部惡性競爭? * 避免強制排名 * 人才沒有限額 - 害怕被解雇? * 越是擔心反而落入險境 * 反向留任測試:會不會挽留? + 優:能夠放心 + 普:趁機改進 + 劣:心裡有數 * 讓人先有心理準備 - 流動率沒比較高 # 8 誠實敢言最大化 - 只說敢當面說的話 * 減少負面八卦,擺脫辦公室政治的爾虞我詐。 * 比想像中困難 - 需要工具來鼓勵誠實回饋 - 績效評量的問題 * 只有來自主管的單向回饋 * 違反「不必討好上司」 * 市場決定薪資,而非 KPI。 - 署名 360° 評量 * 開始/停止/繼續 (做某事):(相互加油打氣之外) 給予具體可行的建議 * 匿名/署名 + 依循「誠實」文化 + 匿名:怕被認出導致評語描述含糊,又無從找人查證。 + 署名:述事更加具體,也可以進一步聊聊。 + 評語也會被視為工作表現 * 捨棄評分:幫助大家進步,而非決定加薪/升等/開除。 * 不限回饋人數與範圍 * 向大家分享領導者收到的評價 -- 其實沒那麼可怕 - 現場 360° 評量 * 並非強制,但可試試。 * 時間:8 人 3 小時;12 人 5 小時。 * 地點:建議可選晚餐場合 * 方法:所有人相互提出和接受回饋 + 遵守四大原則 + 要可實際執行 + 客套讚美要即時制止 + 25% 正面回饋;75% 建設性回饋。 * 開場會決定走向,要選擇合適的人。 + 能接受不重聽回饋,且不吝表示感謝的人。 + 能說出逆耳忠言,並遵守四大原則的人。 * 如果有人越線,主持人必須及時介入。 * 雖不自在但很值得 # 9 去除大部份控制 - 我們付錢請你做選擇 * 自行車賽興奮劑記錄片的議價 - 加以管控/給予資訊 * 給予團隊充份資訊、建立共識,鍛鍊其決策能力。 * 省去核准流程、監督行動 * 需要高人才密度 - 依目標而定 * 防錯:管控 * 創新:資訊 - 耦合:部門間是否相互依賴與影響 * 緊密耦合:管控 * 鬆散耦合:資訊 - 組織認同一致? * 想給廚師自由發揮,認知必須一致。 * 高階主管與季度會議:確保「北極星」認同一致 * 一對一面談:觀察實際一致程度 * 部下做蠢事,檢討自己… + 資訊提供是否充份? + 傳達目標與策略是否明確? + 夠不夠鼓勵人? * 例:研擬五年人員增減計劃,來決定合適的辦公室。→ 寧以金錢換取更大的彈性 - 資訊式領導實例 * 兩個比喻 + 管控 -- 金字塔:層層向上級請示 + 創新 -- 樹:決策者是掌握全盤的領袖 * 樹根:耕耘全球 (重點國家) * 樹幹:敢冒險,多 (從失敗) 學習。 * 大樹枝:向異地推廣異文化 (不只本國與美國) * 中樹枝:動畫能夠配上各國配音 (不需字幕) * 小樹枝:從小頑童認識大市場 * 逐層領導者給定資訊以供參考,最終員工自行做出採購決定。 - 伊卡洛斯 的賭注最終逆轉 - 高人才密度 是前提 # 10 走向全世界 - 文化大致可推行至各國,但也不一定適用。 - [文化地圖](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rin+meyer+culture+map):分析各國不同行為的差異 * 集體 (荷蘭/日本) -- 領袖 (Netflix) 不適應掌握全盤的領袖模式 * 平等 (荷蘭/Netflix) -- 階級 (新加坡) 做不同意見的決定需要鼓勵 * 任務 (Netflix) -- 關係 (巴西) 一起午餐 - 誠實直言:各國傳達批評的方式相差甚異 * 日本最不直接 * 安排正式回饋的議程,便於及早準備、多多練習。 - 相互調適 * 友善一點 * 去除責怪 * 建議而非命令 * 潤飾 (如笑臉符號) * 先請教同國家的同事 - 第五原則:考慮對方文化背景,調整表達與反應。 # 結語 - 白泥湖、交響樂 (規定/程序) vs 凱旋門圓環、爵士樂 (自由/責任) - 防範錯誤 > 創新 → 規定/程序;反之 → 地圖已在你手中。 {%hackmd @yipo/style %}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