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um流程 ###### tags:`體育聊天室` :::spoiler 目錄 > [TOC] ::: ## Redmine(每天下班前,或code review時) - 在站會開始之前,需開出以下幾則task: - 昨天完成的項目 - 昨天未完成的項目 - 今天接續要做的項目 - 今天開始要做的項目 - 調整百分比 - 調整狀態 - 完成時,請將百分比調整至100% - 狀態在開完早會時,改成“完成” - 開新的Task,請將父議題狀態從“待排程”->"開發中" ## Refinement(星期四早上10:30-11:30) - 再開會之前,請團隊先提供,現階段技術上因該有哪些項目(優先級需先討論過) - 開會結束後,必須定出下禮拜須交付的項目 - 參與人員:江江、冠智、sean ## Demo(星期五早上) - 這週sprint項目的展示 - 參與人員:all ## Retro(星期五下午2:00-3:00) - 感謝卡(好好告白吧!): - 在這週,我覺得應該謝謝“牠”(人),在我忙著找bug(物),找的抓狂時(事),“牠”的一句話幫我突破重圍(唔,有種寫情書的感覺,這就對了!!!) - 許願池(談自己的心): - 根據這週,有什麼是覺得特別有成就感的事,希望被長存的!? - 根據這週,有什麼是覺得特別不開心、不順心、鬱卒的事? - 拜包公(事事不順想開口說): - 在 Sprint 進展良好的是什麼? - 在 Sprint 可以改善的地方? - 在下一個 Sprint 團隊可以嘗試改善的是什麼? - 參與人員:all,但不含sean(不是排擠他,是他太忙了) ## 下週Planning討論(星期五下午3:00-4:00) - 團隊針對每個項目,提出相對應的task - 撰寫Task,簡單來說就是「拆解工作步驟」,把工作任務拆解小至0.5~2小時的單位(依據職業特性可能有所差異,但千萬別超過5小時)。而撰寫的大方向是: - 「當把這些Task完成後,就可以達到Story所寫的Criteria與目標。」 - 在寫task最好加入更多的「動作」與「細節」 - 後端將程式碼撰寫好 - 並將API文件完成,通知前端 - 前端需接撰寫好的API - 並進行測試,確定後端能接收到資料 - 簡單來說,就是寫完的TASK要感覺它會動一樣。不要怕把Task寫得太細,因為寫得細,代表你對Story的掌握度很高。 - 寫出動態感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當工作足夠小、足夠多、足夠明確,團隊就有互助的可能(因為別人可以很清楚知道,哪一部分可以順手幫忙) - 在事後回顧檢討時,也可以辨認出究竟是哪一個細節,使得Story遲遲無法完成。 - 3個問題,進行最後檢驗 - 1.為什麼這樣做,可以達到Criteria? - 2.為什麼這樣做,是否與目標一致? - 3.有沒有更快、更省、效果更好的方式? - 參與人員:all ## Daliy(每天早上10:00-10:10) - Scrum立會精髓是即時地「掌握現況」、「彈性調整」、「相互幫助」,而每日立會就是為了做到這三件事而生的。 - 它的原則是:要在每天的固定的時間(例如:10:00am)只花15分鐘、用相同的方式進行會議。 - 3個目的 這場會議十分重要,因為它就是為了Scrum的3個目的而生的,為了 - 讓PO可以「彈性調整」任務,決定是否繼續執行,或新增任務 - 讓團隊「掌握現況」並讓夥伴「相互幫助」 - 確保當前執行的任務「和目標保持一致」 - 3件事情 為了達到這三個目的,Scrum立會被設計由所有團隊成員,每天花15分鐘站在一起,輪口頭報告三件事: - 昨天我完成了哪些leangoo上的事 - 今天我打算做哪些leangoo上的事 - 昨天或今天,發生了哪些會阻礙團隊、個人執行任務的事 - 4種情境 但這場立會比較特別的是,所有人都是積極回應的一方,任何人在報告時,都可能會產生以下4種狀況: - 團隊成員對問題報告內容不清楚,會立刻提問 - 團隊成員聽到某個問題,而他有能力解決,會馬上說「我可以幫忙,等等我們來討論」 - PO、SM發現有人做錯了、不在軌道時,會即時說明、調整任務 - 如果有問題被留下,SM會負責記錄下來 - Scrum立會主要的功用在於「資訊交流」,是單純的發出訊息、吸收訊息而已。 - 既然Scrum立會主要的功用在於「資訊交流」,「解決問題」當然就不會出現在立會。但並不代表團隊不該相互幫助,立會上比較好的幫助方式是說: - 「好,這個問題我可以解決,我們等等處理」 -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難,立會後詳細跟我說明一下好嗎?」 - 每個人都該在立會前,充足地準備要報告的內容,並在會議進行時,專心理解他人目前的狀況、發生什麼樣的問題,並盡其所能提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