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 G-Z347DYVN5J --- # 【114】【臺大資科/交大智能/其他臺交電資院系所落】【大一70%延畢推甄心得】 ::: success 本篇包含 - 大一 70% 延畢推甄的準備與心路歷程 - 臺大資科面試、找教授 - 對於推甄還是考研的想法 去年心得傳送門 [【113】【台大資管/交大資管】【推甄心得】](https://hackmd.io/@xxrjun/study) ::: ## 致謝 - 一直以來支持我的任何決定的老媽 No Doubt。 - 感謝女朋友一直以來的鼓勵與陪伴,甚至在我考前生病時馬上從台大搭車來照顧我,現在要去找妳了!也感謝女友的家人們,讓我在桃園感受到家的溫暖。 - 指導我資管專題的胡雅涵教授,一路上在專業上給予許多建議外,也提供了我許多機會以及鼓勵。以及我在資工實驗室做計劃的指導教授蔡宗翰教授、李宏毅教授。也非常感謝他們都願意幫我撰寫推薦信,涵蓋了所有我需要的共 25 份推薦信,真的非常感激他們的指導以及幫助。 - 資管專題成員 Carrie、Liyin、Elly、Zhliu、Lan,能與你們共事是件非常開心的事,也祝大家在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上能夠順利。 - 在 IISR Lab 的大家,實驗室的環境非常融洽,同儕間都非常願意分享經驗與歡樂,在計畫中以及我推甄時都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與建議。另外特別感謝帶我領進門的 Alvin、Winnie、Joey,以及在後續計畫中讓我感受到許多照顧的里長池兄、Andrew,還有我心目中的 Metor Nick 兄。 - 一起大岩壁的土木好猴密 Mizu,恭喜你推上交大資工,祝你在研究所順利。還有進點時請記得幫我下煙 謝謝 - 遊戲好夥伴們 - 最後感謝無數個提醒我睡覺的早晨陽光,以及體檢肝指數超標的我。 ## 一、推甄結果 | 學校 | 研究所 | 結果 | 備註 | | ---- | -------------------------------- | ---------- | ---- | | **臺大** | 資工、人工智慧、網媒<br>、電機丙、電信丙 | ❌ 未錄取 | | | | ==**資科學位學程**== | ✅ 備 9 | 11/01 複試<br>11/20 備 9<br>12/16 遞補上 | | **交大** | 資訊聯招 | ❌ 未錄取 | 天邊 24x、17x、17x | | | 電機聯招 | ❌ 未錄取 | AI 乙組天邊 4x<br> | | | 數據科學 | ❌ 未錄取 | 天邊 15x | | | ==**智能系統聯招**== | ✅ 甲組備 22<br>✅ 丁組備 9 | 甲組 01/03 遞補<br>丁組 12/04 遞補<br>皆已放棄 | | **中央** | ==**資工**== | ✅ 逕取 | 已放棄 | 中央資管系近幾年推臺大資科的已知資訊是 - 112 學年度 系排一 正取(臺大資管逕取、交大資甲正取) - 113 學年度 系排三 一階未過(臺大電信丙備上、資管逕取、交大資甲正取) - 今年 114 學年度 系排四 正取(很厲害的學弟,臺大資管、交大資聯也都有正取) 以系排 17% 能備上,真的蠻幸運的。該學程隸屬資電院,可以選擇應數、電機、資工,以及中研院的教授,選擇相當多。我最終選擇資工的教授,至於其他學程優缺點網路上有許多分析與討論,這篇蠻完整的 [內行人的(?)台大資料科學學程介紹](https://www.dcard.tw/f/graduate_school/p/253439647)(規則的部分都有可能變動,最好還是前往系所網站或是與系辦確認。例如今年中研院教授收學生沒有點數限制。) ::: spoiler 差點沒學校念的小故事 [我不知道] 一開始因為我不知道臺大資科學程,所以不存在我的欲推系所名單中。後來女友看到學程的海報,跟我說指導教授可以找我偶像,推薦我推看看。後來爬了資管江湖版才發現原來有前人推過,再爬了一下網路上的資訊便決定投了。很感謝女友的提醒與前人的資訊。 [我忘了..] 推甄資料繳交完之後就沉浸在計劃趕工以及期中考的準備,也不知道口試名單要自己查,基本上算是忘了這件事,當時也沒有滑 Dcard 的習慣。好家在 Mizu 有提醒我,非常感謝他讓我有學校念。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J2s0Jp81e.png) [備不上] 跟去年比臺大資科報名人數 128 → 199、錄取人數 13 → 10。12/4 遞補名單出來後我差兩名,跟預期的差不多,前面有幾位都有電信丙備取,然而今年電信丙備的相當前面,僅過往兩年的一半,因此已經當做沒這間了。後來資科有一位放棄、網媒所三位放棄,資科排在我前面的那位成為第三位遞補上網媒所的人,我才有現在的資科念。 ::: ## 二、考生資訊 - 校系:國立中央大學 資管系雙主修資工系(雙主修這學期結束完成 60/79 學分) - 推甄年度:114 [岩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QZtmmCdpg&feature=youtu.be)推甄 - 班排:10/59 (16.95%) - 系排:20/120 (16.67%) - 1111、1112、1121 書卷獎 - 111 管院院長獎 中央延畢後成績會與下一屆併計,我的系排從 11% 跑到 17%,建議有意延畢推甄的同學先確認下一屆的排名,評估是否有利。 書卷的部分小可惜大四下沒書卷獎,不過對於總體趴數劣勢感覺幫助不大。 ::: spoiler 四年排名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yhyp1nD1l.png) ::: ### 資訊科目成績 當時共修了 13 門資工必選修皆為 A+,其中 6 門 99 分以上。(延伸閱讀:[大學GPA分數該改?台大:成績通膨嚴重,高分不一定代表優秀](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8325)) ::: spoiler 重點科目成績 | **專業科目(\*代表碩博課程)** | | | | | --- | --- | --- | --- | | 資料結構 | 93 | 計算機結構* | 94 | | 演算法 | 90 | 軟體工程實務* | 97 | | 編譯器 | 100 | 物件導向分析與設計* | 99 | | 作業系統 | 99 | IM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 100 | | 程式語言 | 100 | IM 資料庫管理 | 100 | | 計算機組織 | 94 | IM 系統分析與設計 | 99 | | 組合語言與系統程式 | 99 | IM 網頁程式設計 | 99 | | **專題實驗科目** | | | | | IM 資訊系統發展專題 II | 96 | | | | IM 資訊系統發展專題 I | 95 | | | | 資工專題實驗 II | 95 | | | ::: ### 經歷 - 24/08 ~ 24/12 [TAIDE](https://taide.tw/index) 子計畫之資料組與模型組組員 - 24/02 ~ 24/08 台達電 LLM 產學合作計畫(與臺大李宏毅教授的實驗室合作,也是因此拿到老師的推薦信) - 23/02 ~ 24/02 國科會 112 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 嘉基醫院產學合作計畫 - 2023 資服競賽資訊應用組 佳作 - 2023 資服競賽聯新國際智慧照護與運動醫學組 最佳潛力獎 (4/98) - 112 中央資管畢業專題競賽 第一名 - 其他相對不重要 ## 三、推甄準備 ### 時程 去年沒推到中央,今年有提早準備 - 09/14 看簡章確認好各種時程以及所需資料、詢問推薦人意願 - 09/19 ~ 9/27 跟 Mizu 借模板開寫書審、印成績單、專題貢獻表請教授們簽名 - 09/27 ~ 10/14 開始報名與上傳書審資料 <!-- ::: spoiler 完整時程細節 當年度報名時間 - 臺大 10/03 ~ 10/10 - 交大 09/30 ~ 10/14 - 中央 09/27 ~ 10/03 放榜前 - 09/14 看簡章確認好各種時程以及所需資料、詢問推薦人意願 - 09/19 ~ 9/27 跟 Mizu 借模板開寫書審、印成績單、專題貢獻表請教授們簽名 - 09/27 ~ 10/14 開始報名與上傳書審資料 - 10/25 臺大資科公布口試名單 - 11/01 臺大資科口試 放榜後 - 11/26 ~ 11/28 臺大網路報到 - 12/04 臺大開始遞補、交大智能丁遞補上 - 12/09 前往交大找教授並為要 +365 做規劃 - 12/16 臺大資科成功遞補上 - 12/21 寄信找教授 - 12/27 確定第一指導教授 - 01/21 確定共同指導教授 ::: --> ### 書審資料 我的準備大綱如下,內容精簡扼要為主 - **簡歷**(在校排名、專業科目成績、獲獎榮譽、研究經驗、工讀經驗、個人專案) - **研究報告**(專題或計劃結案精簡報告) - **研讀計劃** - **獎狀與證書** - **附錄**(貢獻證明表、專題組員評語) 因為我參與的計劃都有簽 NDA,所以蠻綁手綁腳的,未來如果有同學要接計畫並準備推甄,可以斟酌看看,或提前與甲方確認相關規範。 ### 推薦信 詢問推薦者意願時提及 - 跟推薦人的 connection 有什麼,然後說需要推薦信。(很多教授很忙學生也很多,這時候主動向教授說明 connection 以及 credit 會讓教授方便很多) - 推薦信是要推什麼,要推哪些學校的哪些研究所 - 詢問是否願意協助撰寫推薦信,若願意能寫多少封,是否需要自行擬稿 - 附上CV或履歷 蠻多教授因繁忙需要學生擬推薦函草稿,因此整理一個表格是蠻常見的作法,我自己是用 Google Sheet 做了一個這樣的[模板](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_rIeHjs93W6HHbaDfa5B_kFZWIptNN7TIu4AsBUTkqM/edit?usp=sharing),獲得了李教授不錯的評價(老師人真的很好)。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yBNSUAU1e.png) 我在系統截止至少一至兩周前給推薦人,讓推薦人審閱或修改,寄出邀請時再主動提醒推薦人。 ## 四、臺大資科面試 ### 準備 10/25(周五)網站公告名單,隔週四中午前要交自由簡報,周五報告。面試共 6 分鐘(4 分鐘自由簡報 + 2 分鐘問問題)。我的投影片組成是 - 首頁簡介,包含畢業學校、獎項、參與過的計畫 - 一頁專業科目成績 - 一頁計畫總覽 - 每個計劃各兩頁簡短說明 - Backup 放貢獻度證明表 ### 口試問題 - 選一個計畫說明你的貢獻度以及你最主要的工作。 - 那另外兩個計畫的貢獻呢? - 醫院合作計畫中的實驗數據來源?SD 怎麼來的?Testing Data 怎麼來的? 我最後的口試成績跟前面提到正取的學弟一樣,連小數點都一樣,本來以為書審就決定了排名,不過很快就找到口試更高分的[分享文](https://blackwinged-kite.medium.com/%E5%8F%B0%E7%81%A3%E5%A4%A7%E5%AD%B8%E8%B7%A8%E9%A0%98%E5%9F%9F%E6%8E%A8%E7%94%84%E7%B6%93%E9%A9%97%E8%88%87%E5%BF%83%E5%BE%97%E5%88%86%E4%BA%AB-%E5%8F%B0%E5%A4%A7%E8%B3%87%E6%96%99%E7%A7%91%E5%AD%B8%E5%AD%B8%E7%A8%8B-%E9%9B%BB%E4%BF%A1%E4%B8%99-%E8%B3%87%E7%AE%A1-%E5%B7%A5%E6%A5%AD%E5%B7%A5%E7%A8%8B%E5%AD%B8-69eb3a1737bf) > 因為我那週一二三都有期中考,所以週三考完才開始準備投影片,周五面試前一直在社科院地下停車場練習五速嘴。[如何練習五速嘴](https://youtu.be/unwIuHdPpoc) ## 五、找指導教授 ::: spoiler **通用問題列表(主要是從 Mizu 那借來的再加一點自己的問題)** - 找教授時通常會問的問題 - 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是什麼,實驗室的同學會不會綁計畫 - 碩論的題目通常是自己想,還是會跟著計畫走(若有計畫的話) - 畢業要求與標準是什麼 - 怎麼挑學生,期望學生具備的能力與特質是甚麼 - 老師目前的名額還有多少 - 老師目前手上的計畫 - 對碩班生的規劃 - 進入實驗室前可先學習什麼 - 進入實驗室後有相關的Training嗎 - 對研究生的要求 - 會建議學生提早入學嗎 - 中研院的教授是由學生自行尋找還是教授有合作的 - 去實驗室找學長姐時通常會問的問題 - 老師會怎麼挑學生 - 老師的脾氣大概如何 - 實驗室的薪水大概是多少 - 跟老師meeting大約會是什麼型態 - 實驗室的學長姐大概都多久畢業 - 畢業後大概都到哪裡工作 - 實驗室會不會需要天天報到 - 研究題目會是跟實驗室同學合作還是自己做呢(計畫) ::: ::: spoiler **信件範例** - 主旨:`【臺灣大學 資料科學碩士學位學程】甄試錄取生拜訪詢問` - 內文: ``` <Name>教授您好: 我是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雙主修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鄒翔宇,近期錄取【臺灣大學 資料科學碩士學位學程】。 在瀏覽您的研究介紹與實驗室網站後,我對您的研究方向深感興趣(<Domains>),想請問教授是否有機會與您進行面談,進一步討論加入實驗室的可能,若教授因繁忙不便面談,也希望能提供一個線上面談的機會。因這學期尚有期末考,除了以下列出的時間,我都可以配合您的安排。 12/23、12/24、12/31、1/8、1/10 以下列出我的精選專業課目成績,附件中包含我的簡歷與歷年成績單,懇請教授過目。如果教授有任何問題請聯繫我,我會盡速回覆,謝謝您。此外,我在附件中提供了 CV 與歷年成績單,並摘錄了部分專業課目成績於下方表格,懇請教授參閱。若有任何問題或需要補充資訊,請隨時聯繫我,我將盡快回覆。 感謝教授撥冗閱讀此信,期待有機會與您交流! 祝平安順心 學生 鄒翔宇 敬上 ``` - 附件:歷年成績單、CV ::: <br> > 下面偏純心得 ### 交大智能丁組 > 實驗室介紹、對幾間學校的看法、要不要 +365 因為丁組比較少選擇,所以我最後只找了一位教授聊聊,討論過程中發現教授應該本來就沒有要收我,只是因為我寄了兩次信才跟我約時間 XD。教授很良心勸退我,因為教授認為我之前主要都做計劃,若進他們很純研究的實驗室會很痛苦等等。不過我們還是暢談了一個半小時,教授針對我的情況提供了我許多有用想法,還有他當年延畢的故事等等。真的非常感謝這位教授,這段談話對當時相當迷惘的我來說有很大的鼓勵與認知上的幫助。 ### 臺大資科 這個學程最晚第一指導教授第一學期結束前、共指第二學期結束前找好即可,能夠選擇的教授也很多,再考慮到我當時是最後一個遞補上的,所以我的步調才放得比較慢。確定遞補後,花了快一周的時間邊準備期末考邊研究有興趣的教授,才開始寄信找第一教授。 ::: spoiler 找教授時程紀錄 - 12/16 臺大資科成功遞補上 - 12/21 寄信找教授(共寄了五封信,有三位隔天回信同意面談) - 12/27 確定第一指導教授 - 01/11 寄信找指導教授(共寄一封信) - 01/21 確定共同指導教授 ::: 這個學程需要找**第一指導教授**跟**共同指導教授**,一位要是臺大的,另一位要是中研院的。目前爬文跟打聽到的情況是共同指導教授通常是掛名形式,有聽到少數案例是兩邊跑。主要還是看「自己要甚麼」以及「與兩邊教授的溝通與協調」 #### 第一指導教授 > 介紹實驗室、和教授一起遇到臺大怪人 NPC、是否要提早入學 我在做 LLM 計劃時,即便大部分情況下硬體資源充足(感恩蔡教授讚嘆國網),但對於運算效能提升、平行化還是有種癡迷,所以想跟大師學習,因此很希望能進在 Facebook 上追蹤許久的[洪士灝教授](https://www.facebook.com/shihhaohung?locale=zh_TW)的實驗室。教授人很和藹親切,我很開心的跟教授聊了一個小時左右,也參加後面的 group meeting,整體是個 good trip,很感謝教授願意收我。 #### 共同指導教授 > 閒聊帶點 OS Scheduling、學習的心法、參觀實驗室 我主要想找偏系統的,又對記憶體蠻感興趣的,因此找了[張原豪教授](https://homepage.iis.sinica.edu.tw/~johnson/index_c.php?SelectedItem=Main&SelectedGroup=Main)。教授人非常親切,我們一起聊了快一個小時。教授說他本來想說可以直接幫我簽名,以掛名形式就好,不過既然我願意來那就一起好好聊天 XD 然後會說不用太嚴謹,輕鬆一點,他跟學生平常都是像朋友聊天的形式。 教授說明他覺得掛名的原因是這只是學程規定,學生要顧好一邊就已經壓力很大了,如果兩邊跑有可能會變成雙頭馬車,所以他覺得共指掛名對學生比較好,他可以作為一個諮商管道,歡迎學生來找他聊天。而且對洪教授以及實驗室評價極高,認為我在洪教授底下好好學習就非常的充足!我在這時詢問教授最近困擾我一陣子的問題「所以學習上會比較偏向專精一個領域嗎?還是多方涉獵比較好呢?」教授的回應大概如下 > 我的想法是前者比較好,要分清楚 must have 跟 good to have,把 must have 做好做精,有時候還能 work-life balance,創意也會變好。很多時候 must have 已經學不完或做不完了,若過度考慮 good to have,還想要這邊一點那邊碰一點,反而損失到 must have,容易更混亂與焦慮。不論是學術業界還是生活都很適用。(延伸閱讀:[原豪的隨手雜記 -【豪豪老實說】](https://homepage.iis.sinica.edu.tw/~johnson/Notebook.php)) 教授的回答對我而言像是定心丸,提醒自己好好靜下心來專心學習一個領域、技術,避免 [FOMO](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4%99%E5%A4%B1%E6%81%90%E6%83%A7%E7%97%87)。 ## 六、心路歷程 ### 大學五年 - 大一 玩 - 大二 邊玩邊看身旁的人怎麼讀書(Turning Point) - 大三 修 25、29 學分拚成績拿書卷、做資管專題兼大專生研究計畫 - 大四 申請資工雙主修、資服競賽、進資工實驗室做計劃、緩慢修資工必選修 - 大五上 做計劃、推甄、養身 ### 延畢心情調適 以下為個人做法,加上自己很幸運,家人都給予支持。 - 用雙主修來增加延畢的正當性。 - 自己只是一般人,問自己憑甚麼只努力一、兩年就想超越國高中就在累積實力,甚至天賦比自己好的同學。 ::: spoiler 國民義務教育下的混子 我 > 🤡 高中時蠻常請假不去學校,成績也很差。因為請假次數偏多,上課時也常常在睡覺(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對老師非常抱歉),曾有老師問我是不是拒學,或是關切說晚上早點回家好好準備考試等等。還記得有老師發現我打耳洞後,用很不屑的語氣跟我說:「你就是把心思都放在這些東西上面,成績才這麼差」。我不懂之間的關聯,但我成績的確蠻差的,所以選擇笑笑回應老師。 不過我當時也遇到了幾位對我影響深遠的師長,特別是我的恩師班導。我們經常聊天,她教會我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至今,每年教師節我仍會向她祝福,她也會給我許多鼓勵。(BTW 這位老師是教物理的,而我的指考物理只有 37 分,加上化學共 78 分) 至於國中,有幾位老師知道我的會考成績後,表示他們看我上課的樣子原本以為我只會拿 C。 ::: ### 反省與檢討 - 大一顧好成績,至少不要這麼慘。後面拉分數投報超低,有時會覺得不如考研,至少不用負這破重前行。 - 參與更偏學術的研究計劃並培養更扎實的實作能力,一開始覺得有錢 + 有實際需求蠻好的,但少了從無到有生出一個有意義的專題的機會。研究所教授普遍比較看重 Research 能力與實作能力。 - 平常多花一點時間讀書與學習,把一些工讀、計劃跟娛樂時間延遲再做甚至捨棄。大部分的科目我只能考前一兩天開始看上課錄影、寫考古準備,導致許多科目的成績並不是很頂尖或是學的不是很精,這點讓我覺得有點可惜。 ## 七、(延畢)推甄還是考研? > 個人有限認知,以中央資管學生切入,加上年代可能不同,僅供參考。 有以下條件的話可以考慮(延畢)推甄,專注在在校成績以及經驗累積 - 不在意偏所 - (實務組可以不考慮這點)系排 20% 以內 - 有大專生研究計畫或相關研究計畫 - 實作能力強,其他經歷豐富,大推交大資工實務組,據說是不看成績的組。臺大資科感覺也比較看重經歷,不是單純成績主導 以下條件則比較推薦專心考研 - 只要正所 - 想要臺交資管所但高於 15% - 想要清交資電正所但高於 5 名(實務組除外)、臺大資電正所不討論 - 沒論文、豐富的競賽與研究經驗 其他考慮的點 - 下一屆的成績自身是否有優勢。 - 考研找教授的選擇相對推甄少很多。 - 身體健康穩定度。親友真實案例,考研前破病直接+365。 ## 八、推薦閱讀 - [111-113資訊相關系所推甄報到情形與報名人數統整](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2pRU19giNQ8BcTlxlPsj_OXcjorKP8Y3IVUQ9hDo8MU/edit?usp=sharing) - 感謝好心人,很可惜要停更了 SAD。 - [給『站在人生重要的路口』的同學的一些話](https://hungsh-ntucsie.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html) - 洪士灝教授十年前寫的文章,至今閱讀依然給我帶來很多啟發。 - [推甄資料 DOs and DON'Ts](https://www.threads.net/@shaohua0116/post/DBPvsC-y3os?xmt=AQGzY1Lx6ZcH72gasxoYLtZdzNBAtYyGoPMxCt1MKx7YEw) - 孫紹華教授審了近一百份甄試書審後分享的建議,非常實用。雖然推薦信的部分引起[激烈討論](https://www.dcard.tw/f/graduate_school/p/256995408),我也認為實務上有許多難處,不過我相當認同孫教授的理念。後續教授也有進一步說明他的[想法](https://www.threads.net/@shaohua0116/post/DBTeI9CSDYv?xmt=AQGzY1Lx6ZcH72gasxoYLtZdzNBAtYyGoPMxCt1MKx7YEw)。 - [NTU CSIE COUNCIL 2023](https://council.csie.ntu.edu.tw/index.html) - 裡面是採訪教授實驗室介紹以及對專題生的期望與想法,對於做專題的心態以及未來找指導教授時都是很好的參考。 - [有人推甄完後完全不想顧成績嗎?](https://www.dcard.tw/f/graduate_school/p/257334006) - 找同溫層降低罪惡感的好去處 --- 最後獻上李宏毅教授[**十年回顧**](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ZFguwKV8nGeHwoQ8/)的其中一段 > 在學校,無論是教學、研究、服務,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如果不想投機取巧,又要全部做好,作為一個沒有甚麼天生特長的死臭酸宅,光是認真是不夠的,只有賭上生命才行。 > > 最後,我想對過去十年的自己 (以及還在各種掙扎的年輕學者) 說:沒事的,就算是眼前有很多困難,終究有雨過天晴的一天! > > **—— 李宏毅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