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資工所考試心得(應屆、跨考、有補習) ### 前言 今年有幸應屆上資工所,然後在ptt跟dcard等地方拿到不少資源,因此來發文分享一下心得。文章主要會分成幾個大部分,背景、考試成績、時間規劃、各科準備方式、找教授等 <br></br> ### 背景 112農院應屆。入學前就對資工有興趣但學測成績只能勾到台大農院,就來台大念書ㄌ。在這期間還是有修一些程式的通識課,在大三大四也有去修一些電資學院的課。然後在去年7月初決定要考資工所,接下來便開始準備跟找補習。 <br></br> ### 考試成績 總共報了台大、交大、清大、中央、台科五所學校,考試成績如下圖。 最後只有台大正取,交大非正所備取和中央備取。 | 學校 | 數學(線代+離散) |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軟體) |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硬體) | 英文(台大)、資訊概論(台科) | 總分(加權) | 錄取結果 | | ---------------------- | --------------- | ---------------------- | ---------------------- | -------------------------- | ---------- | -------------------------------- | | 台大資工 | 80 | 34 | 57 | 44 | 175.4 | 正取2X(前段) | | 交大資訊聯招(資安乙) | 24 | 46 | 20 | | 90 | 備取198 | | 交大資訊聯招(數據科學) | 24 | 46 | | | 74.8 | 備取195 | | 清華資工 | 62 | 40 | 34 | | 136 | 不錄取 | | 中央資訊聯招 | 49 | 53 | 65 | | 167 | 資工備取82、軟體備取66、AI備取63 | | 台科資工 | 78 | | | 55 | 64.2 | 備取189(274名) | <br></br> ### 時間規劃 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區間 : 7-8月、9-11月、12-1月 讀書基本上會輪著讀,讓進度同時往前推。 上課也是,像是在排學校課程一樣,一天上一科。然後盡量不重複。 一樣採Round Robin讀法 #### 7-8月 這段時間比較主要在研究ppt和dcard上的心得文和各種資源,以及補習班的選擇。因為朋友之前有旁聽台大資工的DSA,有跟他借上課影片來看。那同時在大約7月中(有點忘記是月底還月中)時決定好要補大X的全科,基本上以數位學堂為主,只有計組是雲端課。(補 : 8/1購買完成課程) 因為剛好要回家過節,所以就在家裡先聽雲端課,一天4-6小時上課,剩下的時間就是複習跟休息,基本上都是以1.25或1.5倍速在看。原速很容易睡著而且太慢了。後來回台北後就以數位學堂為主,這段時間基本上是每天去聽個兩到三節課,然後回家把課本的題目寫一寫,有時間就打開雲端的課程來繼續上課。 也開始慢慢把作息調正,大概是8點多起床,然後聽課到4點或6點,之後吃個飯後回家寫題目,大約在1-2點間會睡覺。 8月底時參加了中研院辦的FLOLAC暑期研習營,有兩周的時間在上這個,沒有在上課。 #### 9-11月 這段時間開始有大四上的課業要處理,把修課的學分控制在有過門檻的11學分,同時也去資工系修呂學一教授的ADA還有線性代數,以及去電機系旁聽陳和麟教授的資料結構。課餘時間基本上能去數位學堂聽課的時間就去,然後周五六會去一整天,週日作為休息日還有複習,不去聽新的課。 這個時間的作息大概接近8點多起床、9點出門上課、一天的課程結束後就去數位學堂聽課、最晚9點半回到宿舍,複習到11點洗澡、1-2點間休息然後睡覺。那如果有課餘時間就拿來寫習題,慢慢的把題目寫完。 #### 12-1月 到了12月還剩下一點課程還沒聽完,最後在十二月第一周聽完所有基礎課程。開始寫題目,然後到了1月後開始寫考古題,最後兩周前都在寫考古題,最後寫了10年份台大、3-5年分交大。而中央是過年後考,所以刷考古就留到過年時刷,寫了約10年分 <br></br> ### 各科準備方式 這邊會一科一科說明我用的教材還有使用到的原文書及常考的範圍 #### 線性代數 這一科我是上黃子嘉老師的版本,我覺得老師用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我。透過證明去推得各項性質和定理,比較能夠去了解它在為什麼會有這個性質。同時也有上呂學一的線性代數,教授也是以證明為主,我作為複習以及加深重要觀念,期考作的大抄也有助於複習跟記憶。 這科我只有使用Linear Algebra, 4th Edition, Stephen H. Friedberg, Arnold J. Insel,Lawrence E. Spence 這本書,主要是來來確認定理的性質和證明用。我覺得英文寫的蠻好懂的可以作為參考書用。 那在常考科目方面 : * 向量空間、子空間 * 線性轉換、座標轉換 * 對角化、Jorden form * 內積空間、內積空間算子 * SVD(台大常出現) 不外乎基本的向量空間的定義還有矩陣的運算跟性質要弄熟,還有子空間相關的各種基本性質、四大子空間要弄熟,這邊是接下來的基礎,不熟的話會之後比較難念。接著的線性轉換跟座標轉換也是基本盤,內積空間也都還算常出建議是要會。對角化跟另一個沒提的jorden form很接近,但會考純jorden form的學校不多,大部分還是搭配極小多項式等等的應用出題。 我是課本後面的習題寫到medium停手,然後只寫比較常考的章節,內積的最後來不及寫只靠考古來彌補 #### 離散數學 同上一樣是黃老師的課,那門科目我覺得跟線代不一樣,比較重思考跟邏輯。我覺得離散多練習比較重要,用很多不同的題目下去釐清應該用要怎麼去解這題,或者是這題要用甚麼看法來想會就可解決。 我只用了補習班課本,沒其他參考書跟原文書 常考科目方面 : * 各種排列組合 * 遞迴+生成函數 * 圖論 * 關係 * 邏輯、數論(偏少) 排組一定要會,包含基本的排列、組合和有後續的、重複物、空箱or不空箱、排容原理、亂序、禁位等都有出過,然後遞迴也要懂得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求close form。生成函數比較特殊,同時可以用在排組跟遞迴上,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出法,建議是也要搞懂怎麼寫跟運算方式。像是中央跟台大都有出過使用生成函數解遞迴,以及使用生成函數求排列組合。圖論也是一大重點,不同的名詞、定義、和不同圖的性質都要盡可能地分清楚,很少有學校離散不考圖論的,而且可以跟前面混著一起出題,這個也要盡可能精熟。關係這個比較少一點,但是可以跟前面的排組一起出題,建議還是要知道基本的性質。邏輯跟數論真的就比較少見一點,但有出的通常不會到太難,頂多計算量很大,像是CRT、或者解的邏輯命題等等,阿什麼有限自動機(已經很久沒看到但今年清大出了)、編解碼、樹、演算法分析、通訊網路之類的基本上可以聽聽就好。更多時候會在演算法中出現(但中央是真的會出在數學中),以資結演算法的版本為主。 我是課本後面的習題全部寫完,然後只寫比較常考的章節,上課全寫,下冊只寫圖論 #### 資料結構 我是上洪逸的課,老師的板書很多,常常要停下來抄,書不用看,講義比較重要。有時候老師會有很長一串的講古(經驗談)建議可以直接跳過,或者要當休息也行。我還有額外聽陳和麟教授的資料結構,建議是112的學生都可以去旁聽,老師很會教,板書很漂亮,我覺得講得比補習班好多了,只是補習班講到的範圍涵蓋比較廣,講比較多實作的部分,還是要去上一下課。 這邊的原文書就是CLRS,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這本大名鼎鼎的書。演算法和資結都可以使用。另外我看Fundemental C/C++ data structure這本書也有人會使用。 常考科目方面 : * stack、queue * 各種binary tree * red-black tree、b-tree * 排序演算法 * hashing * disjiont set、binomial heap、Fibnacci heap stack跟queue是基本盤,在演算法也會很常用到,然後常見的樹也都要會,都是基本題。紅黑樹跟Btree比較少考,但是建議還是要會。排序也是必考題,每個演算法的複雜度分析、執行方式、還有stable等等建議記熟,都很常出。hashing 4大都有考,基本的hashing都要會。最後主要幾個結構比較難一點,但是在圖論演算法會用到,各種操作的複雜度要知道,演算法部分的分析會比較容易上手。 建議所有的性質都要記熟,很多容易搞混。 題目我是把發的題目本寫一寫就差不多了,剩下都是刷考古 #### 演算法 我是上林立宇的課,林立宇真的很厲害,演算法常考的部分都在8堂課內上完了,然後演算法這個東西的變化性很高,高到不能在高了,建議多練習加多聽幾次。讓觀念更為扎實。那我也有上呂學一的課,那基本上都是正確性的證明,我覺得對我蠻有幫助的,讓演算法的印象比較深刻。 這邊的原文書基本上就是CLRS。很好用 常考科目方面 : * asymtotic notation * divide-and-conquer * dynamic programming * graph * NP-problem 複雜度分析一定要會,必考題,然後後續幾個幾乎是必考題,都要理解在做甚麼,然後知名的演算法一定要知道要怎麼寫,怎麼trace跟分析。圖論演算法的範圍很大,但也很常考,這邊也是都要會。DP跟divide-and-conquer是大題庫,可以出的東西太多了,多練習以了解解法跟寫演算法的概念。NP-Problem考得不多,但是建議reduce跟基本觀念要會,這樣應該就能把握一些分數。像是近似演算法等等的,有機會考但考得不多,念不完可以考慮先放掉。 這邊也是寫講義的習題,然後寫錯了要弄懂,建議多寫幾次釐清觀念 #### 計算機組機與結構 我是上張凡的課,不得不說凡哥真的神,教得真的很好。還有額外補課可以看,基本上跟著上完計組就有很夠用的基本功了。 原文書可以使用白算盤比較多學校會考這本、台大比較特殊會用RISC-V,但我覺得用不太到 常考科目方面 : * pipeline、single clock、multi clock * memory * storage * 計算機運算 MIPS計算機的各種結構pipeline、single clock、multi clock等要會,是不用到會畫但是要知道哪個部分在做什麼,相關的計算、問題的處理、比較等建議都要會,蠻常考的。memory跟storage也都是必考題,像是paging、記憶體位址計算index tag offset、cache等等等都要會,這些都很常考。RAID0-6跟1+0 0+1要記一下也是很算常出現。那運算方面主要是要了解一下乘法跟除法,還有浮點數的運算,浮點數的運算比較常出現。那MIPS指令必須要會,因為在題目會常使用指令來出題。 題目只有寫張凡的課本習題,寫完我覺得應該就基本觀念有了。剩下寫考古題掌握各校出題方向,像交大就很常考很多奇怪的東西。像今年考x86。台大則是閱讀+開放式問答居多 #### 作業系統 我是上洪逸的課,老師的板書很多,常常要停下來抄,書不用看,講義比較重要。但老師整理得很詳細,有時候也會講一些實用的讀書方法。 這邊原文書是參考恐龍本,這本很好用。 常考科目方面 : * memory * storage * thread * 排班 * 同步問題 * deadlock memory、storage跟計組類似,只是OS會多一些硬碟排班還有檔案系統以及存取權限,有些名詞跟看法跟計組不一樣,要分清楚。記得計組歸計組,OS歸OS。thread的產生跟父子thread的關係跟執行要會trace。那排班演算法也是常考建議各個演算法都要會trace跟計算。deadlock 4大條件、banker algorithm要會,這幾個也是常出。同步問題主要是要懂得semophare、moniter的使用方式,以及題目的重點是什麼。多去思考會對了解這些工具的使用有很大的幫助。 題目我是寫補習班課本的題目,後面就靠刷考古。但是發的題目本是建議寫一寫,應該更貼近近年的考題 <br></br> ### 各校考試方向 #### 台大 台大今年有種108課綱的即視感,題目長。資演在資結方面跟考古很接近,演算法我覺得相較於歷屆有比較難的感覺,尤其這次手寫有出近似演算法的證明和線性規劃,以前沒看過。硬體就跟109以前的硬體一樣,計組題目多、而且有題幹閱讀,今年是LLM的相關資料,OS則是跟某年的考古幾乎一樣,然後我寫起來跟以前的題目很像,都是比較開放式的問題+手寫。數學的部分,離散跟考古很接近,都是簡單問題,而線代比較難一點,而且有幾題題意不清,最後還是沒有送分,整體來看還是重點區,畢竟一題10分,錯了可能就下去了。 雖然常會看到說台大不搞考古題這套,但是我覺得有寫有差,至少練習寫開放式的問題,習慣出題方向,考試的時候不會被題目嚇到,我從102寫到112,我覺得幫助很大。 #### 交大 基本上就是題目多又不好寫,配分機車,很多題組全對才給分這種的,導致分數不怎麼好看。多寫考古把速度練起來應該有幫助。我只寫了3-5份,然後考試的位置也小小的不好坐,數學跟資結演算法沒寫完,計組很多不會,考了很多補習班不會講的東西,建議是從考古下手慢慢邊寫邊學。(但今年考x86真的機車 然後數學計算要練,今年的4階反矩陣很醜又難算。 #### 清大 比交大好寫一點,但是也是不好寫,還有今年改考科,我是沒寫考古,所以不是很確定題目跟考古間的差異。但是也是建議要練練速度,數學差點寫不完。還有出現有限自動機。 #### 中央 中央就是考古大學,有寫有分那種,計組會有重複的題目一直出,阿數學跟資演比較不會重複,但是都有固定的考試方向,應該準備起來不會太困難。我覺得考古好好寫應該分數就會很高了。 #### 台科 台科比較特殊,軟硬體一起考,所以題目變少了,我有看了近兩年考古,我覺得題目難度不大,應該是沒寫考古熟悉題型,導致成績超差。數學是真的有難到,有出沒看過的東西,還有不少機率。 <br></br> ### 找教授 待補 <br></br> ### 後記&心得 這次放榜等的蠻緊張的,因為一開始的幾間都是無緣的備取和沒上,只有中央有穩定的備取。但是學校環境也沒到很吸引我。還好最後台大有上,真的很開心。也很感謝DC群幫了我很多忙,雖然加入的時間很晚了,但是也是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然後支持我的家人跟女友也超感謝,願意讓我嘗試一次。 那關於讀書跟心態,我覺得要保持平常心,然後只需要跟自己比,跟別人比一定比不完,只要看到自己有在進步就應該感到高興。然後考試時出來就不要在意上一科考得如何了,畢竟成績已定再想也不會比較好,不如準備下一科。以及建議考前把寫考古的發現的出題方向整理在小筆記上,帶去考場讀,同時可以解決小藍本很重,然後再最後整理也能幫助複習跟記憶。 另外建議去拜學校的土地公,我台大的有提早去跟土地公打招呼,考試當天也有去。 我相信土地公有好好保佑我,之後要去還願了 <br></br> ### 資源分享 待補 : 之後會把各種手上有的資源整理一下,還有之前使用過的資源連結 [資工所資源](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2ZReqLJrsmyiByLmPOdsdZBHFbjs4Imh?usp=sharing) [PTT考古題](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NQhFl1McPTHrxF0QjnvPdh6Hg6L9G4-k?usp=drive_link) [: 原文連結](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55839677.A.218.html) [PTT台大政大參考解答](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3Q85hXe9BEHgw1L_DJbSqlPXIO_V2F?usp=drive_link)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