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個人申請心得】成功大學 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如題,我的面試心得。 # 關於我/備審下載 [**點我回到主頁,查看我的備審與個人經歷**](https://hackmd.io/@xTaiwanPingLord/113_application) # 規則 2 位同學一組,團體面試,分別要面兩間教室的教授,各 10 分鐘。 基本上教授會輪流問,不會只問一個人。 軟性時間限制,時間到了可以盡快回答完,不趕人。 # 面試場地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JNHSMvQR.png) # 題目與回答 :::warning **以下內容是隔天下午打的,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順序跟描述不太準確,僅供概念上的參考。** 面試時,教授不太看備審,直接根據自我介紹問問題。 ::: 根據旁邊的同學的自介,他是桃園復旦高中的,**我不認識。** ## 第一間 *\*教授要求兩人各 1 分鐘自介,我很簡短的講完自介+申請動機,我旁邊的同學沒講完**被打斷**\** 教授 B 問**我**: 我看你應該就走資工或電機,應該會分流,為什麼會想選擇不分系? > 我: 就是不分系選課比較自由,可以自己搭配資工跟電機的課程,我應該也會去修管理的課程。 教授 B 問**我**: 那你應該會分流到資工或電機吧?有打算大一的課程要怎麼修嗎? > 我: 我不打算分流,大一的課程大概就是修資工跟電機的基礎課程。 教授 B 問**我**: 你這樣其實可以直接選電機就好,你在資工或電機也能修管理的課。 > 我: (因為不是問句,我只點頭微笑) 教授 B 問**旁邊的同學**: 沒關係,那旁邊這位同學,你為什麼會想選不分系呢?我看你應該也是蠻清楚要去資工的。 > 同學: 我對資工跟金融都很有興趣,可以自由的選兩邊的課程。 教授 B 問**旁邊的同學**: 那你打算怎麼結合資工跟金融? > 同學: (我忘了,他講了什麼高中學過 Python 之類的,然後他說 Python 是數據分析用的語言 bla bla bla......) 教授 B 問**旁邊的同學**: 那你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 同學: (我也忘了,他講了什麼找某個教授做研究,然後碩士進他的實驗室) 教授 B 問**旁邊的同學**: 那你如何認識這個教授? > 同學: 網路上看到的。 教授 B 問**旁邊的同學**: 那你有跟他聯絡過嗎? > 同學: 沒有。 教授 A 問**我**: 你說你有在做網購,就是賣二手的零件嗎? > 我: 一開始資金不足的時候是,後面主要都賣全新的電腦配件了。 教授 A 問**我**: 那你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大學的課程? > 我: 其實不會,以目前的規模來說,每天一個小時能完成回復訊息出貨之類的。未來如果再擴大,應該就找朋友來幫忙。 教授 A 問**我**: 我想你家裡應該有能力給你錢,為什麼還要花時間自己賺? > 我: 有能力是有能力啦,但我們家不給零用錢的,買設備、工具都要錢。另一部分就是賣東西也算跟興趣有關,我對我賣的電腦配件都蠻有興趣,也會去實際測試這些產品。 還有一些問題,但想不起來了。 ## 第二間 *\*教授要求兩人各 1 分鐘自介,我一樣很簡短的講完自介+申請動機,我旁邊的同學講超過了**但沒被打斷**\** ### 前面忘了 QQ。 教授 D 問**我**: 目前還有在經營嗎? > 我: 有。 教授 D 問**我**: 就是跟別人買東西來賣這樣? > 我: 對,主要從中國大陸進貨。 教授 D 問**我**: 那別人為什麼不直接從對岸買,要跟我購買,有什麼優勢嗎? > 我: 我主要就是賣比較冷門的電腦配件,例如說高階的線材,網路上不是很好找。另一方面,高階線材可能會有相容性問題,並非每一台電腦都可以用,顧客可以買回去測試,有問題退貨比較方便。 教授 D 問**我**: 線材?電腦有什麼高階的線材嗎?不就 USB 3.0? > 我: USB 3.0 問題不大,但是更新的 USB4 的線,速度達到 40Gbps,並且可以同時充電,傳輸影像等等,並不是每一台電腦都能支援每一條線。這有點難解釋(\*苦笑\*),另一方面消費者也不懂這些複雜的傳輸協議,直接買回去用用看是最省事的方法。 (忘了一點內容) 教授 F 問**旁邊的同學**: 我們不分系會做專題,你打算做什麼? > 同學: 大概就是將資訊跟金融結合起來。(詳細內容,他又講了什麼高中學過 Python 之類的,然後他說什麼看過 FinTech 的,沒聽懂要說什麼。) 教授 F 問**旁邊的同學**: 能具體一點嗎? > 同學: (詳細內容,他又講了什麼高中學過 Python 之類的,可以找到股票之類的規律,然後再跟 AI 結合之類的) 教授 F 問**我**: 那你有什麼規劃嗎? > 我: 因為科技產業技術變化很快,每年都有新的技術推出,很難去規劃兩三年後的研究內容。如果真的要回答一個東西的話,大方向是資工部分,做跟深度學習有關的。(我看教授一臉矇,我又補了一句:就是人工智慧啦。) ### 後面也忘了 QQ。 算了,兩間重複率太高,想不起來,懶得寫了。直接看心得吧。 # 心得 1. **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不分系**,不分系不是給對未來迷茫的人讀的,反之,自己要規劃好如何利用不分系的優勢。 - **並且最好要有具體的事證說明**,不敢說我的事蹟有多豐富,但我覺得旁邊跟我面試的同學,講出來的東西都太空泛了。 2. 教授人都很好,對我來說只要不是針對專業問題刁難都算白臉。並且,教授也是人,放輕鬆用一般的口氣說話就好,不要冗言贅字或者輕浮不禮貌應該都沒問題。 - 我覺得除非平常不會說話,要不然別刻意去練習一種說話方式,我旁邊那位同學就是那種練出來的「優秀模範生」式說話,「過於禮貌」,加了一對沒有用的詞,會聽不懂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段是個人意見,我是覺得這樣說話有點虛偽。) 3. 面試過程中,另一個人在說話時稍微聽一下,並同時檢討剛才的回答有沒有更好的回答方式。 - 兩間教室問的問題很像,我在第二間回答的時候明顯有比第一間流暢,但新的問題還是答的不太好。 4. 第二間面試比較失敗,我覺得我的回答沒有戳到教授的點。(或者教授心態很穩,不會表現在表情上) - 我原本假設教授都懂技術,但很明顯不是的,第二間的教授比較偏文科。**我沒想好怎麼給一般人解釋這些技術細節**,對於一般顧客我有圖片可以輔助說明,可以慢慢思考怎麼回答,但對於面試,我應該要提前準備。(而且應該簡單帶一下物理層面的知識,高速線材對阻抗/延遲/干擾敏感之類的) - 專題部分我講得有點空,應該要實際舉證說明科技產業變化很快。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兩三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有 GPT 模型可以處理超大量的文字對話任務,Diffusion 模型可以很好的生成圖片甚至影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