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4功能】** :::info - 首頁 Home - 管理 Admin - 報表 Report - 探索 Explore - 廣告 Advertising - [示範帳戶 Demo account](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6367342?hl=en#zippy=%2Cin-this-article) - [官方文件](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13947485?hl=zh-Hant&sjid=1609289907990527542-AP&visit_id=638557407039396064-2246836700&ref_topic=13948007&rd=1#) ::: <br/> GA4 的全名是 Google Analysis,它主要以「事件」為核心,相較於舊版 Google Analytics,更能洞悉出客戶的行為和互動模式 如果沒有自己的帳戶,可以用Google提供的[示範帳戶](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6367342?hl=zh-Hant#zippy=%2C%E6%9C%AC%E6%96%87%E5%85%A7%E5%AE%B9)   <br/> # ▶ 首頁 Home 進來首頁可以看到一些基本指標,點箭頭可以更換指標   【事件】 >- 重要事件(Important Events):有特定商業價值或業務目標的事件,例如購買、註冊等 >- 事件計數(Event Count):每個事件被觸發的總次數 >- 每位使用者的事件計數(Event Count Per User):平均每位使用者觸發事件的次數,有助於了解使用者的參與度 >- 活動價值(Activity Value):與事件相關的貨幣,例如每次購買的金額 >- 每個工作階段的活動(Activity Per Session):平均每個使用者在每次訪問中的活動量 >- 初次開啟(First Open):記錄使用者首次開啟應用程式的次數,通常用來衡量新用戶的增加 >- 首次造訪(First Visit):記錄使用者首次訪問網站的次數,用來衡量新訪客的數量(GA4 設置的 cookie 的有效期是 2 年) 【使用者】 >- 使用者(Users):訪問網站或應用程式的唯一使用者數量 >- 平均每日購買者人數(Average Daily Buyers):每日進行購買的平均使用者數量 >- DAU/MAU(Daily Active Users / Monthly Active Users):日活躍使用者數/月活躍使用者數的比率 >- DAU/WAU(Daily Active Users / Weekly Active Users):日活躍使用者數/週活躍使用者數的比率 >- 初次購買者人數(First-time Purchasers):首次進行購買的使用者數量 >- 每位新使用者的初次購買(First-time Purchasers per New User):新使用者中首次進行購買的比例 >- 新使用者人數(New Users):首次訪問網站或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數量 >- 30天付費活躍使用者(30-day Paying Active Users):在過去30天內有進行購買的活躍使用者數量 >- 7天付費活躍使用者(7-day Paying Active Users):在過去7天內有進行購買的活躍使用者數量 >- 90天付費活躍使用者(90-day Paying Active Users):在過去90天內有進行購買的活躍使用者數量 >- PMAU/DAU(Paying Monthly Active Users / Daily Active Users):付費月活躍使用者數/日活躍使用者數的比率 >- PWAU/DAU(Paying Weekly Active Users / Daily Active Users):付費週活躍使用者數/日活躍使用者數的比率 >- 1天多次消費購買者人數(Users with Multiple Purchases in 1 Day):在一天內進行多次購買的使用者數量 2到7天多次消費購買者人數(Users with Multiple Purchases in 2-7 Days):在2到7天內進行多次購買的使用者數量 >- 8到30天多次消費購買者人數(Users with Multiple Purchases in 8-30 Days):在8到30天內進行多次購買的使用者數量 >- 31到90天多次消費購買者人數(Users with Multiple Purchases in 31-90 Days):在31到90天內進行多次購買的使用者數量 >- 回訪者(Returning Users):在一段時間內再次訪問網站或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數量 >- 購買者總人數(Total Buyers):進行過購買的所有使用者數量 >- 總人數(Total Users):所有訪問網站或應用程式的使用者總數 >- 使用者完成重要事件率(User Completion Rate for Important Events):使用者完成特定重要事件的比例 >- 平均單次工作階段參與時間(Average Engagement Time per Session):使用者在每次工作階段中停留的平均時間 >- WAU/MAU(Weekly Active Users / Monthly Active Users):週活躍使用者數/月活躍使用者數的比率 【工作階段】 >- 平均工作階段時間長度(Average Session Duration):測量每個工作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通常以秒或分鐘計算 >- 跳出率(Bounce Rate):僅查看一個頁面後就離開網站的工作階段佔總工作階段的比例 >- 互動工作階段(Engaged Sessions):定義為持續時間超過10秒、觸發至少一個轉換事件或至少查看兩個頁面的工作階段 >- 每位使用者互動工作階段(Engaged Sessions Per User):平均每位使用者參與的互動工作階段數量 >- 參與度(Engagement Rate):互動工作階段/總工作階段的比例 >- 工作階段重要事件發生率(Sessions with Important Events):重要事件/總工作階段的比例 >- 工作階段(Sessions):使用者在網站或應用程式上的訪問次數,每次訪問從進入到退出算作一個工作階段 >- 每位使用者的工作階段(Sessions Per User):平均每位使用者參與的工作階段數量 【收益】 >-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位使用者的總收入/總使用者數量,衡量每個使用者對總收入的貢獻 >- 平均每日收益(Average Daily Revenue):總收入 / 計算期內的天數,衡量短期財務表現 >- 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總收入 / 總付費使用者數量,付費使用者對總收入的貢獻 >- 每位使用者的平均購買收益(Average Purchase Revenue Per User):總購買收益 / 總使用者數,每個使用者平均在購買行為中的貢獻 >- 平均購買收益(Average Purchase Revenue):總購買收益 / 總購買次數,了解購買行為的平均價值,購買行為的平均價值 >- 總收益(Total Revenue):在特定期間內網站或應用程式產生的總收入,衡量整體財務表現 >- 最高每日收益(Highest Daily Revenue):特定期間內單日產生的最高收入,識別收益表現最佳的日子 >- 最低每日收益(Lowest Daily Revenue):特定期間內單日產生的最低收入,識別收益表現最差的日子 【網頁/畫面】 >- 瀏覽(Pageviews / Screenviews):網站上的網頁或應用程式中的畫面被查看的總次數,衡量頁面或畫面的受歡迎程度和使用頻率。 >- 每個工作階段的瀏覽次數(Pageviews Per Session / Screenviews Per Session):總瀏覽次數 / 總工作階段數,了解使用者在一次訪問中與多少內容進行互動 >- 每個使用者的觀看(Pageviews Per User / Screenviews Per User):總瀏覽次數 / 總使用者數,了解每位使用者的互動深度和參與程 【電子商務】 >- 加入購物車(Add to Cart):使用者將商品加入購物車的次數,衡量使用者對商品的興趣 >- 結帳(Checkout):使用者開始結帳流程的次數,衡量有多少使用者打算完成購買 >- 電子商務購買次數(Ecommerce Purchases):計算完成的購買次數,衡量實際發生的購買行為。 >- 電子商務數量(Ecommerce Quantity):計算購買的商品數量,解總共售出的商品數。 >- 購買收益(Purchase Revenue):計算所有購買交易的總收入 >- 數量(Quantity):通常與商品數量相關,表示銷售的總商品數 >- 購買(Purchases):計算完成的購買次數,類似電子商務購買次數 >- 退款金額(Refund Amount):已退款交易的總金額,了解退貨的影響 >- 退款(Refunds):計算發生的退款次數,衡量退貨和退款的頻率 >- 總購買收益(Total Purchase Revenue):計算所有購買交易的總收入,包括商品價格、運費和稅額 >- 運費(Shipping Revenue):計算購買交易中涉及的運費總額,衡量運費收入 >- 稅額(Tax Revenue):計算購買交易中涉及的稅款總額,衡量稅收收入 >- 交易(Transactions):計算完成的交易數量,衡量總交易活動 >- 每個購買者的交易(Transactions Per Purchaser):總交易數 / 總購買者數,了解購買者的購物頻率 <br/> 下面會有個人化建議,我的依序是 : 網頁標題與畫面類別、國家/地區 ID、工作階段主要管道群組(預設管道群組)。想看的沒在這裡也沒關係,後面 【▶ 報表】頁面都有  工作階段主要管道群組 (預設管道群組) 可以更換   <br/> # ▶ 管理 Admin 進來後點選左下角齒輪【管理 Admin】 #「我的偏好設定 My preferences」,可以啟用gmail收成效建議  #「設定輔助程式 Setup helper」,可以查看自己設過的一些指標  #「帳戶設定 Account settings」-「帳戶 Account」,可以查看一些基本的帳戶信息 -「帳戶詳情 Account details」 -「帳戶存取管理 Account access management」 -「所有篩選器 All filters」 -「所有篩選器 Account change history」 -「垃圾桶 Trash」  #「資源設定 Property settings」-「資源 Property」,可以查看一些基本的管理信息, -「資源詳情 Resource details」右上方,可以把資源刪除  -「資源存取管理 Resource access management」 -「資源變更記錄 Resource change record」 -「已排定傳送時間的電子郵件 Scheduled email」,可以回到左側的「▶ 報表」右上角按一下「共用這份報表」  -「傳送電子郵件」,最多設置50組  -「Analytics 情報快訊搜尋記錄 Anslytics Alert Search History」 #「資源設定 Property settings」-「資料收集與修改 Data collection and modification」, -「資料串流 Data streams」,可以看到所有連接過的資源; 點選串流好的網站,「查看代碼操作說明」,把代碼埋到網站< head >後面就可以了,或是直接給公司的後端工程師   >PS 「加強型評估 [加強型評估名詞解釋](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9216061?sjid=1609289907990527542-AP)」記得打開,GA4會自動偵測到網站上的事件,成立報表。他會主動蒐集的有:網頁瀏覽page_view、 捲動scroll、外連點擊click、站內搜尋view_search_results、影片參與video_start/video_progress10% 25% 50% 75%/video_complete、檔案下載file_downloa、表單互動form_start/form_submit > >PS 網址後的搜尋URL,也可以點「加強型評估」的齒輪進去更改 >  如果想要彈出式頁面(例如結帳頁面)流量可以算在一起,往下滑「進行代碼設定」- 「設定網域」,加入網址即可。或是「列出不適用的連結參照網址」排除某些網站    要確認是否串接成功,開個無痕,看即時瀏覽是否有資料   或是使用【Google Tag Assistant】 add domain 放置網址  會跳出一個測試頁面,如果左邊都有跳出動態步驟,代表有安裝成功  -「資料收集 Data collection」,記得把廣告個人化「啟用」  -「資料匯入 Data import」,可以外部匯入資料,後續結合GA數據做報表  -「資料保留 Data retention」最多設置14個月,之後可以再串接BIG QUERY之類的,讓資料留久一點;  -「資料篩選器 Data filters」,可以篩選掉內部同仁/開發人員流量  -「資料刪除要求 Data deletion request」 #「資源設定 Property settings」-「資料顯示 Data display」, -「事件 event [事件名詞解釋](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9234069?sjid=1609289907990527542-AP)」,查看一些基本的事件,標示為重要事件勾起來,會在「重要事件 import event」中出現,或是自己設定事件,用於追蹤特定的用戶行;    >PS 建議事件 [建議事件名詞解釋](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9267735?hl=zh-Hant&ref_topic=13367566&sjid=1609289907990527542-AP) -「目標對象 target」,可以用來分析和追蹤特定用戶群體  可以自己設定,查看不同條件的目標對象。點選新增目標對象   設好後回到報表,上方比較項目-新增     也可以設定到達特定頁面   從使用者屬性報表可以查看關聯性  -「Compare items」 -「自訂定義 Custom definition」,自訂維度(Custom Dimensions),用來描述事件或用戶的屬性。例如,會員等級、文章類別等、自訂指標(Custom Metrics),用來度量數據的數值。例如,追蹤用戶在網站上的點擊次數、購買金額等。例如我設置一個entrance,,事件和指標的名稱一致,在報告中能夠匹配並顯示數據  也可以當作事件加強版,一般的維度只能維持即時30分鐘,我從「報表」-「參與」-「事件」-「page_view」點進去,可以看到在「GTM 事件參數」中設置過的自訂維度(維持永久)  -「管道群組 Pipeline group」,將流量來源進行分類   -「歸因分析設定 Attribution analysis settings」 -「報表識別資訊 Repor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Debug View」 #「上方建立 Establish」, 選擇建立帳戶 account  設定帳戶名稱(通常是公司名稱)  設定資源 resource(通常是子品牌,後續可以設定不同的資源,查看不同子品牌的報表)  之後照步驟   放入要串流的網頁、應用程式    回到首頁後,數據不一定會馬上出現  再點選左下角齒輪「管理」,點開建立後,可以創建第二個資源  創建好後,點開上方  -設定歸因模式,預設以數據為準,會影響往後報表的重要事件歸因方式  #「產品連結 Product links」,可以串接自己其他有的平臺  <br/> # ▶ 報表 Report 報表數據匯報 #「即時 Realtime」 獲取新客,上方點「新增比較項目」 例如我有做某英文網站seo,我想知道在美國的自然流量     查看流量來源   #「獲客 Acquisition」 -「總覽 Overview」 下方查看@@@情形,可以查看詳細的「獲取新客 User acquisition」、「流量開發 Traffic acquisition」、「獲取新客同類群組 User acquisition cahorts」     #「參與 Engagement」 -「總覽 Overview」    下方查看@@@情形,可以查看詳細的「事件 event」、「網頁與畫面 Web pages and screens」、「到達網頁 landing page」   也可以點選單一事件、網頁與畫面、到達網頁進去查看參與度   有加購物車使用者的來源/媒介,高轉換平台可以增加行銷廣告、活動     #「營利 Monetization」 -「總覽 Overview」    -「電子商務購買 e-commerce purchase」  -「購物歷程 Shopping journey」  -「結帳流程 Checkout process」  -「促銷活動 Promotions」  #「回訪率 Retention」  #「Google Search Console」,可以當seo關鍵字、Ads的參考 -「查詢 Inquire」  -「谷哥自然搜尋流量 Google organic search traffic」  #「使用者屬性 User attributes」 -「總覽 Overview」  -「客層詳情 Demographic」    -「Audiences」  #「科技 Tech」 -「總覽 Overview」,可以查看作業系統、平台/裝置類別、瀏覽器等  -「技術詳情 Technical details」  可以改維度 <br/> # ▶ 探索 Explore  #「任意形式」 把要得區隔、指標、維度加到左邊,再拖拉到分頁設定    假設要追蹤不同的出站流量 可以先在ga4設置不同的事件,之後在篩選器選取【事件名稱 完全符合@@】+拖拉【事件名稱】到欄  #「漏斗探索」   #「路徑探索/訪客旅程圖」 正向路徑  反向路徑  #「訪客區隔」,篩選出來的人群,可以拿去投再行銷廣告  #「使用者生命週期」  <br/> # ▶ 廣告 Advertising #「歸因 Attribution」 -「歸因路徑 Attribution paths」  -「歸因模式 Attribution models」  #「規劃 Planning」 -「所有管道 All channels」  #「工具 tool」 -「廣告區隔 advertising segmentation」  <br/>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