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 | 錄取人數 | 申請人數 | 錄取率 |
---|---|---|---|
台大電機所甲組 | 20 | 110 | 18.1% |
台大電子所丁組 | 24 | 77 | 31.2% |
台大機械所(控制組) | 26 | 無資料 | 無資料 |
台大工海所丙組 | 27 | 80 | 33.75% |
清大電機所乙A | 39 | 204 | 19.1% |
清大動機所乙組 | 14 | 112 | 12.5% |
交大電控所乙A組 | 38 | 247 | 15.4% |
系所 | 錄取人數 | 申請人數 | 錄取率 |
---|---|---|---|
台大電機所甲組 | 20 | 124 | 16.1% (-2%) |
台大電子所丁組 | 23 | 109 | 21.1% (-10.1%) |
台大機械所(控制組) | 31 | 無資料 | 無資料 |
台大工海所丙組 | 29 | 101 | 28.7% (-5.05%) |
清大電機所乙A | 37 | 200 | 18.5% (-0.6%) |
清大動機所乙組 | 11 | 94 | 11.7% (-0.8%) |
交大電控所乙A組 | 21 | 254 | 8.3% (-7.1%) |
資料來源 : 台大教務處、大碩補習班
需準備的資料
推甄資料繳交時間差不多會在每年的10月初左右,原本我預期在8月中結束系上專題並開始全心全力準備做備審資料。然而專題忙到9月初,導致我備審只剩3個禮拜就要趕出來,那時候真的蠻慌的,每天都睡不太好。因此建議學弟妹們要提早做準備資料!
在我的準備資料過程中,遇到最麻煩的是有利推薦資料,裡面放了自己的專題論文與一些修課成果。專題論文由於老師想投國外學術期刊,因此一直有在撰寫,然而修課成果因為之前上完課就沒保留下來,導致缺東缺西的。好在程式方面的成果我有放在Github,但之前如微處理機、機電整合技術等有硬體方面的成果就比較少。如果有要準備推甄的學弟妹,趁現在還來得及,期末專題、實驗課的成果或者參加活動的證書,要記得保留下來!
在這裡也建議學弟妹們,有時間多訓練自己的英文能力,在大學期間去考一些英文檢定,由於我大學期間有空總是埋頭寫程式,沒什麼準備英文,因此在資料中也只能放高中時考過的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雖然英文能力不是推甄時必要附的資料,但仍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雖然有部分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強者不出國選擇留下的人也在多數。推甄後思考了一下自己可能不足的部分,首先是備審資料的部分,由於操之過急,為了一份多用,導致沒有特別去強調各系所重視的部分,再來是修課成果保留不多,硬體與電路設計方面十分缺乏,因此很多都是軟體方面。
不過仔細想想,考取電類相關的領域真的是我的興趣嗎?
推甄後,專題也結束了,較多空餘的時間能讓我思考自己的初衷,回想起那時候雙主修電機系時的面試,教授問我說:「那你為什麼不要乾脆轉系,而是選擇雙主修?」也思考指考結束後填的志願,我為什麼選擇機電系而不是電機系?
原來,我真正想做的其實是機械硬體方面、電機電路設計方面並結合軟體編程,當一個創客。會一直糾結電類可能是受到PTT或者一些社群影響,總說電機>>>>>機械,機械出來只能GG輪班等。台大機械所控制組或許也不錯!
推甄結果出來後,許多人總問我雙主修電機有幫助嗎?
若你已經是確定要往電類方向走的學弟妹,那我會建議你轉電機系,在大學間花時間多修一些電機領域的課程,對你研究所推電類會比較有幫助。若你和我一樣想兼顧兩邊的課業,那我建議你要慎重思考並評估自己的能力,兼顧兩邊主科不是那麼容易,而且真的很孤單,有時候期末專題可能還會一個人一組。不過好在我有認識到一些不錯的電機系朋友,讓我走在這條路上不是那麼的孤獨。
或許你現在是個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學弟妹,但仍要好好慎重思考自己的將來,趁早做出選擇,不論你是因為興趣還是就業取向而讀研究所。許多人總會告訴我研究所不就是刷個學歷,或許也是,但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比較有動力且持之以恆,當然我也不否認為了學歷而讀研的人,他們能使用這份學歷來培養自己其他的興趣,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再來我要感謝機電系的朋友,謝謝你們一路上的幫助,減輕我兼顧兩份課業的負擔,也讓我大學生活十分充實與瘋狂。
也謝謝電機系的朋友們,幫助我得以在你們系存活,讓我上課不再感到孤單。
對我一些資工的朋友說聲抱歉,說好一起打CTF,參加AIS3,而我總是缺席,真的很抱歉。明年我會努力的。
走在這條路上,曾經迷失與徬徨,但我不後悔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