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議程] 09:30-10:15 Panel Session: FinTech 後浪來襲創新對談 {%hackmd vPTbHhyMQM68hnw6ml05PA %} ## 簡介 當法規與創新並行,FinTech 的產品經理如何在限制中突圍? 將帶你從加密貨幣、電子支付到虛實整合,看見新興金融服務的機會與風險平衡。 透過在第一線打滾的實戰經驗,揭開創新金融服務背後的決策邏輯與產業觀察。 > 🔍 你將收穫: > ✔ 了解 FinTech 與傳統金融的根本差異 > ✔ 看懂法規限制下的創新應對策略 > ✔ 剖析 FinTech 新創實戰的產品挑戰 > ✔ 洞察產業未來趨勢,發現你的切入點 ### 講者 - 主持人|Emily Chiu – Product Manager, 全支付 - 一個熱愛新技術和金融科技創新的產品經理,喜愛與人交流和分享產業新知,認為交流有助於打造產品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常出沒在各類學習性社群,正往更資深的產品經理邁進中。 - 與談者| - Darren Fan – Lead Product Manager, BTSE - Kenneth Yu – 總經理, 全支付 ## 共筆區 ::: success - 以下歡迎圖文筆記,若簡報截圖+文字會協助讓筆記更好懂,歡迎截圖紀錄~ - 點擊標題右上角的 Edit 按鈕,即可開始共筆。 ::: ### Q1. Fintech 跟傳統金融,有什麼差異?台灣 Fintech 現階段的產業發展?機會與挑戰在哪? 傳統金融建築在經濟面,包含信貸、儲蓄等等。 資本 Fintech建築在科技面。 包含使用者體驗、商業價值的創新 在傳統金融上,信用貸款,DDR(負債比) 22倍。 Fintech 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跟方法,再借消費者錢會希望他有償還的能力 可以嘗試從消費者習慣來改變,從消費來判斷他有償還的能力,去提供他小額貸款等服務。 商業模式的改變。 ex.信用卡的場景是被限制的。行動支付可以有不同的突破。 卡機被QRcode取代 信用卡機本身的成本與規格限制了使用情境 電子支付上的改變 改變卡機的使用,擴展更多的商業場景 2018 之後開始打好行動支付的基礎建設,包含網路、行動化的發展,再加上近期 AI 的應用 台灣市場規模相對小,對比日本規模只有1/5 ### Q2. 怎麼看待海外市場 Fintech 的差異? 喵 * 2000年:紙本流程的數位化 * 2010年:數據上雲 * 2020~2030年:除了 AI 之外,會有產業生態等發展 | 美國 | 歐洲 | 東南亞 | | --------------------------------------------------------------------------------------------- | ------------------------------------------------------------------------------ | ------------------------------------------------------------------------------------------------------------------------------ | | stripe 擁有跟 MS、Google 有競爭力的 pay,他們在商業上擁有模組化的功能,可以對應各個國家的需求 | Revolut 主打 GenZ ,所有銀行服務皆可以透過 mobile 完成 https://www.revolut.com/ | Grab 除了叫車服務之外,也建構了金融服務,儲值之後也會自動推薦相關的金融服物,將自家產品打造成一個 SuperAPP,擁有完整的生態系。 | ### Q3. Fintech 對於傳統銀行在商業模式上的影響? 未來合作模式將如何演進,對市場與消費者會帶來哪些影響 Fintech 與銀行不是競爭,而是競合關係 效率與流程的提升 身份跟風險的整合 針對對個人的理解,去判斷要提供給他什麼服務 BNPL,銀行或信用卡沒辦法服務的客戶。 klarna | Buy now Pay later 服務,已經有 Pinterest 之類公司的價值 https://www.klarna.com 這類公司接觸到的受眾是更比起傳統金融服務更擴張的 國家主權層級協議,以國家等級來發展支付服務 過往需要多天跟高手續費,現在透過協議可以在數分鐘內,且一美元以下的費用完成 資本額不再是決勝點,如何協作以及提升用戶體驗和合規性會是未來的戰場 >[name=Kenneth] 金融是提供更多相對性的服務給消費者 當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接觸點會從信用卡轉移到行動支付,銀行端反而需要跟支付端才能接觸到消費者a 普惠金融 傳統金融都是大的資本在做操作。 更早讓更多人接觸理財是必要的,而 Fintech 的發展有助於這一點 可以更快地帶來效益 ### Q4. 評估新產品時,如何判斷市場需求與商業可行性? >[name=Kenneth] 是否具有市場價值與良好商業模式 跨境支付案例 觀察到日本是現金使用佔比高的地方 評估使用者的真實需求 評估跨境行動支付的商業模式 ### Q5.1 分享過往產品 0 到 1 的經驗 from Kenneth :::info 講者簡報:[點我前往](https://www.canva.com/design/DAGnliLia0M/MXoJzxtJPz1Lk9eE88Nv4w/edit) ::: 從跨境支付看,為何從0到1這麼難? > 90%的創新不是死在技術,而是死在沒人用、賺不到錢、推不動組織 > [name=Kenneth] 從 0-1 的過程中,難的是怎麼知道這個功能有人用,也會遇到組織異動,團隊爭執等等。 探索商模會先定義生態鏈 跨境支付是指資金在不同國家或貨幣體系之間的轉移。通常包含**付款人**、**收款人**、**各自國家的金融機構**、**中介清算/結算系統** 跨境支付不只是「把錢匯出去」,而是在「如何在不同法幣、監理規則與技術標準下,快速、安全且低成本地完成資金的移轉。」 ### 跨境支付新挑戰:五大阻力點 1. 需求模糊:產品好像很創新,但用戶沒有「非用不可」的理由 3. 雙邊市場啟動困難:跨境服務要同時取得「用戶」、「商家」的接受度,難以同步打開兩端 4. 法規限制與合規壓力:跨經金流、KYC、資料出境、資金池設置等監管問題複雜。 5. 商業模式不清晰:雖然看起來有市場,但無法明確定義營收來源與成本結構 6. 組織內部協作困難:技術、產品、商務、法遵節奏不一,無法有效整合前進 ### 跨境支付新挑戰:對應與解法 1. 需求模糊:用戶訪談找出用戶需求及痛點、設計 MVP驗證使用意願、瞭解跨境合作國家市場狀況 2. 雙邊市場啟動困難:與當地大型支付平台合作,借力擴點 3. 法規限制與合規壓力:法遵前置設計,找出內部共識法源依據及與主管機關溝通、與合法持牌單位合作代清算 4. 商業模式不清晰:設計多元收益來源(手續費+回饋導流+數據價值+....) 5. 組織內部協作困難:組跨部門小組,依照專案重要度指定不同PO層級 ### 全支付 X paypay 跨境支付 1. 需求模糊:日本是現金支付佔比高的國家,以往旅客遊日時只能使用現金及信用卡 2. 雙邊市場啟動困難:日本paypay為日本市佔第一APP,通路數量達百萬 級,且含蓋原信用卡及現金店家 3. 法規限制與合規壓力:起動雙邊會議,由雙邊針對法規議題深入確認合規性,並向主管機關提出業務申請或說明 4. 商業模式不清晰:手續費收入、匯差利潤、用戶黏著度都有有效提升 ``` *新戶效益:2024 年全支付新戶有 4 成用戶首筆交易於日本,且有 8 成用戶回台後續繼使用。 ``` 5. 組織內部協作困難:本案 PO 由營運長擔任,並籌組專案小組,本案為公司重點專案 >[name=Kenneth] 創新 0 到 1,下一步就是 A 到 A+ ### Q5.2 分享過往產品 0 到 1 的經驗 from Darren 從產品團隊角度切入,看創新如何被確實推動與落地 :::info 講者簡報:[點我前往](https://www.canva.com/design/DAGpAny7Ric/U5k9ric6GGU9d-gWwhSWyg/edit) ::: >[name=Darren] 產品創新不只在技術,更在於理解市場與用戶、管理風險與制度 #### 印尼加密貨幣市場案例 為什麼是印尼? - 60% 人有銀行帳號,其餘持有法幣現金,消費力會受通膨影響,導致資產縮水 印尼盾過去十年 * 對美元貶值超過 30 % * 通膨率>4% 金融識字率偏低 * 僅 50% 的人口擁有銀行帳戶 * 不足 60% 的人口曾使用過金融服務 * 美元 x 黃金 x 股票 2.8M人持有加密貨幣,占總人口10.3% #### GenZ 新世代的投資趨勢 * GenZ 族群熟悉手機與交易 APP * 用社群群找 KOL、朋友推薦 * 喜歡高報酬 / 短週期的產品 ### 合規監管與進場挑戰 - 印尼Bappebti加密監管 資本與外匯管制 金流與風險管理 只能提供印尼盾法幣交易 ex:BTC/IDR - 對產品與服務的影響 #在地化 AML/KYC 成本提升 除IDR 資金池外,須額外建立 USD 資金池 理財觀念與商品的#教育成本 偏高 ### 如何打造符合本地的創新產品? - 跟在地廠商合作 - 針對本地上報流程、風險重新評估 - 簡易投資產品:從本地存款 + 利息的方式進行導流 - 建立品牌黏著度:referral & influencer > 活躍且投入資金的用戶達到預期,轉化率與留存顯現逐步上升的趨勢 >[name=Darren] Lesson Learn: 1. 理解當地市場的 #金融現實與信任機制 更為優先 2. 與其推銷創新,不如 #翻譯創新 為熟悉的語言與行為 3. 建立 #localHero 合作關係 ### 未來 3-5 年內,Fintech 產業的關鍵發展趨勢?又是如何影響市場與企業競爭? >[name=Kenneth] 從行動支付的角度: 與傳統金融的整合、融合,希望提供給更多服務給使用者,而這些服務的來源是傳統的銀行 > [name=Darren] 兩個方向: >* AI agent * 執行力:因應市場變動,例如川普關稅、戰爭開打 * 自主決策:因應市場變動的能力判斷 * 持續迭代:因應模型改變、市場持續更新 >* RWA(Real-World Assets):現實資產上鍊 * 實體買賣會有營業時間、手續費、信任與驗證、流通性問題、24 小時 ### 作為公司決策者、部門 leader,看重哪些技能? > [name=Darren] 除了產品經理的本職學能:Growth、Data analysis、User Research 進入領域重要的兩個點 >- 認知到合規的重要性:像 RD 與 Design 一樣,要樂於與政府合規相關部門合作。 >- 流動性金流:作為投資跟金融商品,背後有否足夠的資源,會影響你的產品是否好用 (ref:https://darrentechtalk.substack.com/p/de6) >[name=Kenneth] 持續學習、改變 跨領域學習,例如哲學可以幫助心理更有深度 學習不光是吸收,要嘗試應用在生活上,嘗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