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台灣百年山林》第一部 tags: 讀書會, 台灣百年山林 date: 2021-01-14 author: TreeZi --- # 第一部:大伐木時代與森林保護運動(1912-2003) [TOC] ## 第一章:我所知道的大伐木時代 > 我所指稱的大伐木時代,是指從 **日治到國府治台期間,遊政府主導、大規模計劃性砍伐原始森林,取得木材的時代** 。從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到1991年國府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這導致了台灣原始森林的淪亡。(頁37) ### 日治時代,開啟大伐木事業(1912-1945) - 產業單位: 總督府轄下的殖產部、以及殖產部裡面的拓殖課(山林開墾與樟腦製造)與林務課(林業) - 產業調查:1903 - 1930 年 - 重要政策: - 1925年的森林計畫事業:限制原住民生活範圍、編定伐木事業區。 - 伐木場: -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 - 南邦株式會社:大元山、太魯閣林場 - 這些公司有總督府跟軍方支持,屬當時的「國策產業」。 **只需伐木、不需造林** 。 > 殖民思維。 - 採伐樹木的情況 - 主要以炭薪材為主,佔比在 50% - 80%之間 - 日治時期伐木的最高峰在1940-1943年間,因應太平洋戰爭與日本國內的需求 - 區分出 ***<u>要存置林野</u>*** (官方要用來經營的)、 ***<u>不要存置林野</u>*** (可以開放給民間的)、以及 **<u>*準要存置林野*</u>** (即原住民保留地的前身)。 - 同時也 **<u>劃設保安</u>** 、設立林業試驗所、大學試驗林等等,爾後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幾乎全面延續日治時期的制度。 ### 國民政府,耗竭式的森林砍伐(1945-1991) - 產業單位:林務局(或稱林產管理局) - 轄下的林場有六處: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含大雪山)、竹東、巒大山、太魯閣; - 此外還有紙業公司經營的 **林田山林場** 與花蓮縣政府經營的 **木瓜山林場** - 林業政策: - 多伐木、多造林、多繳庫(1956年) - 80年內清理完檜木、其他的林種40年,分期改造為優良之森林(1958年) - 提高 **<u>森林的經濟價值</u>** ,天然林儘速開發,改種植高經濟價值的森林(1959年的森林國策)。 - 林業機關的弊端: - 效率低落(頁45) - 貪瀆(頁45-6) - 濫伐,導致木材價格貶值(頁46) - 天災引發的水土保持議題 - 1959 年 87 水災 - 1960 年 81 水災 - 1963 年 葛樂禮颱風 - 87水災後,國民政府於1961年成立了山地農牧局( **<u>水土保持局前身</u>** ),但仍是以 <u>**山坡地農牧使用的規劃為主**</u> ,反而加劇了臺灣山坡地的問題。 > 一個歷史背景,這段期間正值反攻大陸的時期;1960年正好也是毛澤東大躍進運動的末期,國民政府當時的重心「可能」是放在反攻大陸的策略上,把台灣視為基地,並未做長期的打算。 - 1975年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指示 **應重視森林與臺灣水土保育之關連性** ,但大量的開伐情況仍未改善。 - 國民政府時期,採取「皆伐」,不分樹種都砍伐;這樣的政策(以及運作方式)導致後來的國土災難。 - 對於此, **<u>學界與政府部門甚少對此進行回顧</u>** 。 ### 林相變更,原始闊葉林淪為紙漿(1965-1989) - 林相變更到林相改良 - 汰除「無經濟價值」的原始林,改種植「有經濟價值」的人造林。 - 1965年開始第一期的 **林相變更計畫** 。 - 1983年改為 **林相改良** ,保留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其餘的砍除造林。 - 大量樹木落為紙漿原料,如1968年在花蓮吉安設立的 **<u>花蓮中華紙漿公司</u>** ,即購買了林相變更/改良計畫期間的原生林,用以作為紙漿原料。 - 此外,原先預計具「經濟價值」的樹種(柳杉、杉木),並未取得市場的歡迎,造成價格滑落。 ### 大伐木時代,究竟砍了多少樹 - 1922-1945年間日本政府的總伐木量在2596萬立方公尺左右;國民政府在1946-2016年間總伐木量在4667萬立方公尺左右。而在1991年國民政府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之後,總伐木量迅速下滑 - 但相關的統計資料,在官方的林業統計、林務局誌以及林業學者間並不一致[^1]。 ### 森林保護運動的初聲(1987-1991) - 1975年,臺灣林業產銷陷入困境,行政院開始修改林業政策,加強在水土保持上。也在此時,林務局的收支開始逐漸走向虧損[^2]。 - 至1987年,林務局因沒有伐木收益,而累積虧損30億元,開始改制成為 **<u>公務機關</u>** 。 - 原先的林務局是 **<u>國營企業</u>** ,職員的收入來自於 **<u>營業所得(也就是伐木營利)</u>** 。 - 1987年賴春標的〈丹大林區砍伐現場報告[^3]〉,揭露林務局底下的腐敗行徑。 - 1988年植樹節前夕,由學界與社運界等團體的關注,發佈了「1988搶救森林宣言」;隔年民間團體組成「搶救森林行動委員會」。 - 外圍民團的力量促使1989年林務局改制為公務機關,正式結束長達76年的伐木養人的政策。 ## 第二章:搶救棲蘭檜木林──雪山山脈殘餘的官營伐木 ### 退輔會森林開發處──政府特許的伐木事業 - 脈絡背景: - 退輔會森林開發處:1957年為安置退伍軍人劃定了部分區域給他們開發權利,1959年成立 **<u>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森林開發管理處</u>** (退輔會森開處),1993年更名為 **<u>森林保育管理處</u>** (森保處)。該單位管轄棲蘭山林區和大甲溪林區。 - 該單位主要的工作是處理 **枯立倒木** 相關的作業(頁80) - 1995年省議會組織專案小組對石門水庫上游進行調查,指出退輔會森開處有 **<u>砍活木</u>** 的疑慮。 - 1998年森開處為回應省議會的關切,辦理了「棲蘭杉生態之旅」,經參加者踢爆、揭露後,引起針對棲蘭檜木林的群眾運動。 ### 失焦的對話──保育和林業 - 枯立倒木該不該整理? - 森保處認為自己是在做「保育」。而臺灣林業學界進一步支持該論點,認為 **人工整理可以促進檜木更新** (郭寶章,1992;李國忠,1992) - 環運人士則認為,枯立倒木是天然森林的自然現象。 - 兩者的目標與作法並不相同: - 環保人士認為:大自然可以自力復育,減少人為干擾; - 森保處與林業學者則認為:透過人為經營的人工林,可以提高木材利用價值。 ### 催生棲蘭(馬告)檜木國家公園 - 反對設立馬告國家公園: - [誰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從抗爭符碼運用到在地參與認同?](https://hdl.handle.net/11296/3ga226)(孫銘燐,2002) ### 社會運動與改革之窗 ## 延伸資料(沒讀過) #### 洪廣冀 - [近代環境治理與地方知識](https://www.ith.sinica.edu.tw/quarterly_download.php?name=03洪廣冀3校稿0630.pdf&filename=159600634212.pdf) (2020) #### 鄭欽龍 *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資源政策與經濟學研究室](http://homepage.ntu.edu.tw/~kimzheng/) [^1]: 林務局的相關統計資料,可以在[官網](https://www.forest.gov.tw/statistics)上查到;可作為後續的整理與研究方向。此外,近年洪廣冀(2018)亦有撰寫[論文](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527936723.pdf)談論日治時期臺灣林業政策。 [^2]: 1973-4 年間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3]: 可以參考[故事](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un-hai/)做的整理。 --- ### 日本政府的調查 進行現代化管理 1. 資源調查 1. 要存置:沒有人開發,變成國有 2. 準要存置:有人在用,但沒有「墾令」。原保地前身,強制原住民定居。 4. 非要存置:有民眾在開發,有許可。 4. 國有林佔比例 臺灣很高90%,其他國家私有的比較多(因為發展開發較早) 5. 風險社會的不對等。 享受開發的人 vs 承受風險的人。 ### 林業的接續 礦業: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5422 ### 其他 1. 原住民保留地: 2. 台灣山地鄉平地人民權利促進會: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9488 3. 登記制,誰先去喊就誰的 4. 林業運動中的環境運動的脈絡累積等等(在此之前的李長榮化工、鹿港反杜邦) 5. 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是二選一嗎? 1. 國土計畫法,環境與發展如何兼顧? ### 經濟林 針葉樹:又大又直,可以做大用途。 闊葉樹:歪歪扭扭,不好做木工使用。 進口太便宜,整理人工林cp值不高。 國外的造林業,[神去村](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0134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