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做完之後才發現字太多目錄被搞爛,雖然也是可以自己進F12改啦,但怕碰到程式大家就反彈,就做了個跳轉 - [引用文獻介紹](#引用文獻) - [引用文獻嚴謹度](#引用文獻嚴謹度) - [引用格式介紹](#引用格式) - [APA友善網站介紹](#APA友善網站介紹) - [APA介紹](#APA介紹) - [APA一般注意事項](#一般注意事項) - [APA6與7的差別](#APA6與7的差別) - [一些在寫APA前要懂的專有學名](#專有學名) - [開始內文引用說明](#內文引用) - [不同作者數表示方法](#不同作者數表示方法) - [單一作者](#單一作者) - [兩位作者](#兩位作者) - [三位以上(含)作者](#三位以上(含)作者) - [其他特殊狀況-作者同性但出版年不同](#其他特殊狀況-作者同性但出版年不同) - [機構、學校、政府單位為作者](#機構、學校、政府單位為作者) - [機構或團體為作者](#機構或團體為作者) - [學校名稱為作者](#學校名稱為作者) - [未標明作者](#未標明作者) - [引用多篇文獻](#引用多篇文獻) - [引用多篇文獻(中英文混合)](#引用多篇文獻(中英文混合)) - [引用文獻中特定的章節:在出版年後加頁碼、章別、表或圖](#引用文獻中特定的章節:在出版年後加頁碼、章別、表或圖) - [翻譯書籍內文引用](#翻譯書籍內文引用) - [圖](#圖) - [表](#表) - [參考文獻引用說明](#參考文獻引用) - [期刊](#期刊) - [中文期刊](#中文期刊) - [英文期刊](#英文期刊) - [雜誌與報導](#雜誌與報導) - [紙本雜誌](#紙本雜誌) - [線上雜誌](#線上雜誌) - [報紙](#報紙) - [書籍](#書籍) - [一般書籍](#一般書籍) - [特定章節](#特定章節) - [編輯書](#編輯書) - [翻譯書](#翻譯書) - [技術與專案的報告](#技術與專案的報告) - [會議與研討會](#會議與研討會) - [無主持的場次(一般長/短篇論文、海報論文)](#無主持的場次(一般長/短篇論文、海報論文)) - [有主持的場次(一般專題研討會)](#有主持的場次(一般專題研討會)) - [學位論文(碩/博士論文)](#學位論文(碩/博士論文)) - [測驗與量表](#測驗與量表) - [其他引用文獻(如:法律、維基百科、FB、IG、YT、APP等)](#其他引用文獻(如:法律、維基百科、FB、IG、YT、APP等)) # 前言 大家好,我是歷劫歸來的操勞菸酒生,消失的這段期間去出差的同時順便搞定研究、發表、數據分析、教學、專案計畫書還有寫了一些程式跟看了一下學弟的升學書審(累死) 我這幾個月不是在出差就是在搞統計不然就是在寫計劃的路上(;´д`)ゞ 現在應該很多人在準備趕畢業論文了,我欠人的APA跟統計教學也要更新了(但我paper還沒寫嗚嗚) 積欠太多文章現在要慢慢償還了,首先先償還引用格式(這個真的很大工程) 關於文獻引用跟引用格式這是兩件事情,而本篇文章只會寫APA引用格式(因為我只用APA) 引用文獻其實從小到大我們都沒有被教好 正常來說課堂報告查了哪裡的資料,其時都要準確的說明引用的來源是什麼 > [!Note]引用為什麼很重要?講好笑的是自己說的不算數,要就拉一個去墊背,讓專家幫你背書,所以才會說要引用嚴謹的文獻(例如期刊) 舉例來說: 從小吃滷肉飯智商會破150 **上述這段話有甚麼根據?哪個專家說的?哪個研究證實的?還是你自己講的? 引用講白話就在強調這個內容不是自己空口說白話,是有一些專家證實的,也交代了自己的研究發想的脈絡 所以不要為了充文獻量去引用跟自己研究的內容沒有相關的文獻** 什麼情況下要引用呢? * 使用別人的文章佐證自己假設或文章,例如:王小明(2001)研究提到... * 強調過去相關文獻的貢獻,例如:過去有許多研究證實OO對XX有效(王小名,1999;王二明,2001)。 * 轉述或改寫原文獻,以自己的角度換句話說,例如:王小明(2001)定義出OO理論,並將其用在XX領域上... ### 引用文獻嚴謹度 再次科普一下引用嚴謹程度如下: >[!Important]**寫論文時,盡量引用以下文獻、出版書籍或政府公開資料(嚴謹度佳),不要引用網路文章(維基百科)(最不嚴謹的內容)** #### ▶期刊介紹(SCI、SSCI、TSSCI) 非常嚴謹的文獻,建議撰寫論文時多引用期刊,較不會被質疑內容 大概10年內的期刊都能引用,超過10年的除非是高引用期刊、理論很重要的或是你的研究一定需要的,不然盡量少引用(因為可能研究內容被推翻了)。 ##### 什麼是SCI、SSCI、TSSCI?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學術界中的高等級期刊指標,底下的期刊IF都非常高,投稿的審查也非常嚴格。 是走學術的人投稿的第一目標~ * 什麼是SCI? SCI(科學引文索引):涵蓋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廣泛引文數據庫,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個學科。 * 什麼是SSCI?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涵蓋社會科學領域,包括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政治學等。 * 什麼是TSSCI? TSSCI(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台灣自行創立專注於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期刊指標。 TSSCI有分三級(一級是最好的),定期會重審等級確保期刊文章的品質。 要知道哪個領域期刊等級可以到這裡查看 TSSCI學門列表: https://www.hss.ntu.edu.tw/zh-tw/thcitssci/50 TSSCI評比結果暨核心期刊名單(2016年以後)(可以看到全部TSSCI期刊的等級): https://www.hss.ntu.edu.tw/zh-tw/thcitssci/48 #### ▶國內外一般期刊 嚴謹程度可能不像上面系列的文獻,但跟其他的相比,還是算嚴謹的。 也是10年左右的可以用~ 超過10年的就評估一下~ #### ▶研討會 有些研討會審查很嚴格,有些就是投了就會上,所以文章的內容參差不齊。但基本上大型研討會的品質比較有保證XD 如果要引用研討會的話,大概5年內都可以引用。 因為研討會論文撰寫上比較沒那麼深入,可能只是淺淺的提,技術也可能很快就被推翻掉,超過5年的就自行評估一下~ #### ▶碩博論 碩士論文大概只能參考架構,博士論文可以引用,但都是能少用就盡量少用,除非真的提到非常重要的東西,不然都還是引用期刊居多。 最多引用1~3年的碩博論,除非超級必要,不然超過時間就盡量少用~ --- ## 引用格式 引用格式是有些領域在撰寫學術文章時有規定引用的格式規範(如:社會科學領域大部分都是APA格式) 在寫論文時,除注意引用文獻支撐論點之外 >[!Note]一定要注意引用格式!!!! >**引用格式沒寫好,第一關就被指導教授噴爛 之前學弟畢業論文口試當天被口委噴APA噴了5分鐘** # APA友善網站介紹 可以從哪裡看APA呢? 1. google學術點選引用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kO95chvke.png)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yxnqqnvkx.png) 從引用中可以看到MLA、APA跟ISO 690引用格式,這裡的格式是參考文獻格式,內文引用不長這樣,你可以透過下載Endnote進行書目管理 2. [APA參考文獻格式產生器(免費)](https://wordvice.com.tw/apa-citation-generator) 我們的好朋友Wordvice除了推出[學術英文修編服務](https://wordvice.com.tw/services/academic-editing/)之外,我認識他們是因為APA參考文獻格式產生器,寫論文一大福音 他們人很好還推出其他引用格式的產生器,有需要都可以去用用看,雖然只有英文的網站、書籍、期刊哈哈哈哈 但已經很夠用了,因為通常也只會引用這幾個哈哈哈(但希望他們可以新增研討會,有時候還是會引用到研討會去) 而且他們還有提供多元引用的指南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yjG6cnD1e.png) 這些真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引用方式(我自己不太會引用這些資料,我自己覺得不太嚴謹就比較不會用),但有需要就自己看看吧xd 3. [普渡大學線上APA實驗室](https://owl.purdue.edu/owl/research_and_citation/apa_style/apa_formatting_and_style_guide/apa_tables_and_figures.html#) 我所有的APA原文資料都是從這裡來的,不確定到底格式怎麼寫或是格式正不正確我都來這裡看原文 4.[台大-準備寫論文了沒?認識學術引用格式與工具(第21頁開始)](https://www.lib.ntu.edu.tw/img/tulblog/HELP/HELP_20230323_citation_format.pdf) 台大的文章跟吳清山老師、林雍智老師的書簡直造福研究生(可能只有造福我) 真的需要搞懂這個,或是想要一個可以翻閱的書 我很推薦吳老師跟林老師的書!! # APA介紹 不是每個期刊、研討會或是碩博論都是APA或MLA,像IEEE就有自己的引用格式。 而APA會一直改版,目前最新版是APA 7版 所以在開始寫文章前,還是先去跟老師或學長姐確認一下引用格式(到底要寫哪個版本也要確認一下) 發研討會或期刊的話,先去看相關的投稿說明(一定會說要用什麼引用格式) 想知道更多關於引用格式的內容,可以看台大的這份簡報 * [學術引用格式](https://www.lib.ntu.edu.tw/img/tulblog/HELP/Master_20191219_Citation.pdf) ## 一般注意事項 :::info **中文所有標點符號都要全形,英文都是半形** ::: * 通常中文用標楷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 內文引用與參考文獻的出版年,以西元年呈現。 * 在內文引用中,中文作者均以全名 (例如:王小明) 書寫,而英文作者只寫姓(例如:Wang)。 * 內文引用中文用全形();英文用半形() * 內文引用哪裡需要空格,請留意下面的不同情況的說明!! * 文中呈現包含小數的數值時,全文統一採小數點後兩位呈現,但p值需顯示到小數點後三位,若 *p* 值小於.001(如.000),則以 *p* < .001 呈現。 * 如某數值最大值不超過 1 (如:相關係數),當數值小於 1 時,小數點前不寫 0, 若該數值最大值會超過 1 (如:*t* 值),當該值小於 1 時,小數點前需寫 0。 * 量化研究需呈現樣本數、組與總平均數、標準差以及效果量 (effect size)(註:APA 7版原文書中有提到,統計都要放上效果量,但還是許多研究沒有放上去,所以就看自己教授怎麼說吧~)。 * 統計符號要斜線(*t、p、d*等等) ,希臘符號則不用斜線 ## APA6與7的差別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期刊編輯組](https://hackmd.io/_uploads/Skr7hCjHyl.png)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期刊編輯組,2021.11.27 修改版) ## 專有學名 * 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代表「文章的身分證」與「不失連的網址」,每個文章、書本、影音或是一些數位典藏品都會有屬於自己的doi 不確定有沒有doi可以從這裡查:https://pansci.asia/archives/69322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kdb20TOyl.png) 貼上文章名稱按查詢就可以找到囉!有的話就會顯示,沒有的話就沒有。如果出現很多筆資料就要確定到底是哪一篇~~ *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就是那串網址 # 內文引用 文章裡面寫到的引用寫法,APA中多以()表示,分為兩種引用方法 * 開頭引用(敘述引用):句子開頭就提到引用文獻的人,例如:王小明(2001)研究提到.../Wang(2001) * 結尾引用(夾注引用):句子結束後才提到引用的文獻,例如:過去有許多研究證實OO對XX有效(王小名,1999;王二明,2001)。 ## 不同作者數表示方法 ### 單一作者 作者(年)/ Author空格(Year)或(作者,年)/ (Author,空格Year) **敘述引用中文作者跟(年)中間不用空格,英文作者跟(year)中間需要空格** :::info 範例: 中文論文: 王小明(2021)指出 Wang (2021) 指出 (王小明,2021) (Wang, 2021) 英文論文: Wang (2021) (Wang, 2021) ::: ### 兩位作者 * 敘述引用:A作者與B作者(出版年) (中英文皆用「與」)<中文寫法/英文就是A and B空格(出版年)。 * 夾注引用:(A作者、B作者,出版年) (中文用「、」,英文用「&」,&前後要空格)。 :::info 範例: 中文論文: 王小明與王小花(2021)發現 Hung 與 Wang (2021) 發現 (王小明、王小花,2021) (Hung & Chi, 2021) 英文論文: Klein and Gold (2016) (Klein & Gold, 2016) ::: ### 三位以上(含)作者 內文中不管第幾次引用都採用「第一作者 et al./第一作者等人」 * 敘述引用:A作者等人(出版年)/A作者 et al.空格(出版年)。 * 夾注引用:(A作者等人,出版年)/(A作者 et al.,空格出版年) :::info 範例: 中文論文: 吳清山等人(1990) Wasserstein 等人(1994)<這個比較特別,這個()要用全形 (吳清山等人,1990) (Eriyanti et al., 2022) 英文論文: Eriyanti et al. (2022) (Eriyanti et al., 2022) ::: ### 其他特殊狀況-作者同性但出版年不同 如果多位作者文獻中,有兩篇作者同姓且文獻出版年也一樣,要把文獻作者比到不同姓為止 舉例來說: A文獻:Wang 等人(2017) B文獻:Wang 等人(2017) 要變成: A文獻:Wang、Chen、Wu 等人(2017) B文獻:Wang、Chen、Huang 等人(2017) ## 機構、學校、政府單位為作者 ### 機構或團體為作者 正常我們講到某機構或某計畫,第一次提到都會以全名稱呼,後面才會代稱 * 敘述引用:機構/團體名稱(出版年) * 夾注引用:(機構/團體名稱[簡稱],出版年) :::info 例如: 台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2020)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MOE)(2020)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MOE,2020) ::: 第二次提到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打代稱了 例如: 國科會(2020)/(國科會,2020) MOE(2020)/(MOE,2020) :::info 範例: 中文論文: 台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2020) 台灣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MOE)(2020)<國外機構或團體就是翻譯成中文,或是上面舉例的英文直接貼上 (台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1990)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MOE], 2022) 英文論文: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MOE)(2020)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MOE], 2022) ::: ### 學校名稱為作者 * 敘述引用:學校全名(出版年)提出 * 夾注引用:(學校全名,出版年) :::info 範例: 中文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2020)提出 (國立臺灣大學,2020) 英文論文: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2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2) ::: ## 未標明作者 有些法令、文章或作者署名無名氏(anonymous),應該要以法令名稱、文章標題(或文章的篇名、章名或是自訂標題)跟無名氏標示 :::danger **特別注意!!!上述名稱在文中英文用斜體(中文用粗體)顯示,在括弧中用雙引號(中文用「」)** ::: * 敘述引用:法令/文章標題/文章篇名or章名/自訂文章標題(出版年)提出 * 夾注引用:(法令/文章標題/文章篇名or章名/自訂文章標題/無名氏,出版年) :::info 範例: 中文論文: **個人資料保護法**(2012)提到 (「個人資料保護法」,2012) (無名氏,2012) 英文論文: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2016)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2022) (Anonymous, 1998) ::: ## 引用多篇文獻 同作者不同出版年:依出版年從最早到近期依序排列,以逗號分開。(中文採全型,英文採半型) * 敘述引用:王小明(2000,2010,2020) 指出 * 夾注引用:Chen 與 Lin (2009, 2010, 2021) 指出 不同作者:通常只會用夾注引用,中文依筆劃(少至多)排序,英文依作者姓氏字母(A到Z)排序。每篇文獻以分號(;)分開(中文全形;英文半形)。 * 敘述引用:(王小明,2000;林小明,2010;陳小明,2020) 指出 * 夾注引用:(Apple, 2009; Bear & Fisher, 2010; Wang, 2021; Smith et al., 2003) <特別注意,這裡的,跟;後面都要空一格!!!! ## 引用多篇文獻(中英文混合) 通常只會出現在夾注引用,同時有中文、英文文獻,則先列中文文獻。另外,中文文獻以中式符號呈現,英文文獻則以英式符號呈現。 範例:(張育愷等,2021;Chang et al., 2021) ()部分在寫中文論文時就全形,英文就半形 ## 引用文獻中特定的章節:在出版年後加頁碼、章別、表或圖 * 敘述引用:作者(出版年,頁數/章節/圖1/表1)提出 * 夾注引用:(作者,出版年,頁數/章節/圖1/表1) :::info 中文論文: 王小明等 (2013,圖 1) 提到 (陳小華,2020,頁 10) (陳小明,2024,第 1 章) Apple 與 Fisher (2003, Table 1) 指出 英文論文: Apple & Fisher (2019, Table 1) (Apple & Fisher, 2019, Table 1) ::: ## 翻譯書籍內文引用 僅列原文作者跟出版年 # 圖 APA 7版的圖都要以下列方式呈現 標號(就是圖1、圖2...)英文粗體,中文正常 *圖的標題*(中文粗體,英文斜體) 圖片本身 註記(有在放,例如引用別人的圖,或是有規定要寫相關資料由作者整理<這種話也是放在註記,中文粗體,英文斜體)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yFOLq2Pkg.png) (Purdue Online Writing Lab,APA Formatting and Style Guide (7th Edition) Tables and Figures) >[!Tip]如果圖片是引用他人的,在註記的部分寫上:取自〈文獻名稱〉,王小名,2017。期刊名稱,62(1),頁 155。 /取自後面的文獻引用寫法是用參考文獻中的寫法,所以有doi也要把doi列上去,但要注意一定要把圖片出現的頁數標示上去!!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1Cj21APyx.png)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學刊格式規範(APA 第七版)111.10.22 修) # 表 APA 7版的表都要以下列方式呈現 表1 *表的標題* 表格&內容 註記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JkNiToLyx.png) (Purdue Online Writing Lab,APA Formatting and Style Guide (7th Edition) Tables and Figures) * 表的標號:英文很正常就用**Table 1**(這個記得要粗體,中文不用粗體,英文才要),中文就用表1,然後不要用3a、3b這種 * 表的標題:中文粗體,英文以斜體字呈現,原文書提到序號跟標題中間應該要有個空白行(我是沒有空白啦,但也許可以用下面這個調整) *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1SPTpiI1g.png) * 表的內容: 細格標題:中間表格,一格一格的我們會稱為細格,每個表中的細格標題應為置中;細格中的內容(數據)我通常也都是用置中 **跨頁表格需在續頁再一次呈現「欄位標題」,再接著表格後續的內容(為了方便人閱讀,不用再翻回去看這個欄位是什麼,有些統計內容很長真的會翻到死)** * 表中的統計內容: 斜體:英文的統計符號(如:*n(個數), M(平均數), SD(標準差),t/z值,p(顯著值)*) 正體:中文的統計符號、希臘字母(如 α、β、λ、η、θ、χ、ψ、ω)、ANOVA(變異數分析)、ANCOVA(共變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的適切指標縮寫(如 AIC、RMSEA)。 * 表的格線:只使用水平線,最上面標題上下各一條橫線,每個面向也用橫線隔開(如上圖)<這是我的理解,但原文書沒有寫說線的粗細,可能要問問教授或看學長姊論文,每個期刊會有不同的規定,模仿就對了 * 表的註解:中文用註(粗體);英文用note.(斜體) 所有的註解都寫在這,通常分成三種 1. 一般註解:對表格中有一些專有名詞去描述(通常表格內的標題不會放太長,可能會有英文或是縮寫,後續會在註解中補充說明) 2. 特定註解:通常會用上標的abc或123表示,比較是要詳細描述那個細格的內容會這樣使用 3. 統計註解(機率註解):大部分都稱為機率註解,但就是描述p值**跟單尾/雙尾檢定的意思, 例如: *p < .05, two-tailed. **pp < .01, two-tailed. ***p < .001, two-tailed. >[!Tip]**後續統計相關文章,會詳細說明每個統計表應該需要的內容與表格樣式,可以等我的統計文章(應該會有一段時間,哭)** 詳細的表的介紹與說明,請看這篇文章 https://pjchender.blogspot.com/2014/10/blog-post_14.html # 參考文獻引用 1. 全部列舉正文中引用過之文獻,不得列出未引用之文獻,也不能漏列。(所以會檢查到瘋掉) 2. 文獻順序以中文文獻在先,外文文獻在後。 3.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外文文獻則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4. 中文文獻多位作者中間用、連接 5. 英文文獻多位作者中間用,+空格,最後一位作者用, & 7. **中文書名、期刊名稱與期刊卷數採粗體字。外文書名、期刊名稱與卷數採斜體字(不加粗)。** 8. 文獻一定要放 DOI,若無 DOI,則於文獻後列出查詢到的網站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並於投稿前測試 URL 是否正常運作。若該文獻僅有印刷版或因其他因素而無 DOI 也沒有 URL,就不用放了。 9. 整段複製起來設定凸排,中文凸排2字元,英文凸排1.27公分 10. 陳列英文文獻作者名與翻譯中文作者名時,當作者名包含連字號「-」,如連字號後名字字首為大寫,則需保留作者姓、連字號與連字號前、後名稱首字大寫字母,若連字號後為小寫,僅需保留作者姓及連字號前首字大寫字母 如「Ai-Jun Xu」寫為「Xu, A.-I.」,「Lee-ann Raboso」則寫為「Raboso, L.」。 11. 引用文獻中的頁碼間以連接號「–」連接,前後不空格。 ## 期刊 ### 中文期刊 * 作者(出版年分)。題目。**期刊名稱**<粗體,**卷**<粗體(期) * 第一行凸排2字元(整段複製起來設定凸排)、標點符號都要全型、期刊名稱粗體 :::info 範例: 靳知勤(2007)。科學教育應如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台灣學術精英的看法。**科學教育學刊**,**15**(6),627-646。https://doi.org/10.6173/CJSE.2007.1506.02 凸排舉例: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yYO1eCwke.png) (準備寫論文了沒?認識學術引用格式與工具,https://www.lib.ntu.edu.tw/img/tulblog/HELP/HELP_20230323_citation_format.pdf) ::: ### 英文期刊 * 作者姓氏, 作者名縮寫. (出版年分). 題目. *期刊名稱*<斜體, *卷*<斜體(期), 頁碼, doi * 英文參考文獻作者姓名的寫法:王小名WANG,XIAO-MING>Wang, X. M. * 如果有多位作者就變成:Wang, X. M., Wang, X. M., & Wang, X. M.<最後一個作者用&連結,其他都用, * 每個標點符號前面都空一格,也就是每個物件前面都要空格,其他的如出版年份、題目、期刊名稱等等前面都要空一格 * 第一行凸排1.27公分(整段複製起來設定凸排)、期刊名稱斜體 :::info 範例: Martin, A. (2006). A European framework for digital literacy. Nordic Journal of Digital Literacy, 1(2), 151-161. https://doi.org/10.18261/ISSN1891-943X-2006-02-06 凸排舉例: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JNCu7kd1g.png) ::: ## 雜誌與報導 * 如果雜誌沒有卷或期,就不一定要放(通常應該會有卷,期不一定會有) * 線上雜誌要寫年月日,但有些文章不會有日,就寫年月就好(通常線上的應該會有日) ### 紙本雜誌 * 姓名(出版年+月)。題目。**雜誌名稱**<中文粗體/英文斜體,卷<中文粗體/英文斜體,頁碼 :::info 範例: 中文雜誌:王力行(2001年2月)。落在世界隊伍的後面?**遠見雜誌**,**6**,14-16。 英文雜誌:Kandel, E. R., & Squire, L. R. (2000, November). Neuroscience: Breaking down scientific barriers to the study of brain and mind. *Science*, *290*, 1113-1120. ::: ### 線上雜誌 * 姓名(出版年+月+日)。題目。**雜誌名稱**<中文粗體/英文斜體,卷<中文粗體/英文斜體,網路來源 :::info 範例: 中文雜誌:蘇明進(2021 年 3 月 17 日)。伸出溫暖的手 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079 英文雜誌:Clay, R. (2008, June). Science vs. ideology: Psychologists fight back about the misuse of research. *Monitor on Psychology*, *39*(6). http://www.apa.org/monitor ::: ### 報紙 #### 紙本/電子(線上)報紙 * 一般新聞報導者視為作者,若沒有作者或匿名報導,就把新聞標題當作姓名! * 中文報紙:姓名(出版年+月+日)。題目。**報紙名稱**<粗體,版別 * 英文報紙:姓名(出版年+月+日)。題目。**報紙名稱**<粗體,頁碼 * 電子/線上報紙就是把版本或頁碼的地方換成網址就好 :::info 範例: 中文報導:教育基本法三讀教育權中央下放地方(1999年6月5日)。**中國時報**,2版。 英文報導:Schwartz, J. (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p. 1. 李孟珊(2021 年 4 月 9 日)。十銓首季營收達 19.13 億元 創同期新高。*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376876?from=edn_breaknewstab_index ::: ## 書籍 書是指一般出版的書、線上版的電子書、百科全書、字典、特殊學科參考書等,在APA格式中還分為一般原著、編輯書(有主編的)以及翻譯書(中譯) **原則上有doi就要放上doi(線上查看的電子書要放上URL),但許多書可能是實體出版不見得有doi,那就不用放,但如果查閱出版商發現該書有doi還是要放上去!!** **中文書名粗體;英文書名斜體** ### 一般書籍 * 作者(年代)。**書名(版次<如果有的話)**。出版商名稱。DOI或URL(如果有的話) :::info 範例: 中文書籍:吳清山、林雍智(2023)。**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第二版)**。心理出版社。 英文書籍: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 Routledge. ::: ### 特定章節 * 作者 (出版年)。篇或章名。載於□□□ (主編),書名 (版別,頁碼)。出版者。DOI或URL(如果有的話)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kTNshpu1g.png) 取自林雍智(2021)https://www.lib.ntu.edu.tw/img/tulblog/HELP/HELP_20230323_citation_format.pdf ### 編輯書 * 作者 (出版年)。**書名 (□□□主編;版別)**。出版者。DOI或URL(如果有的話) :::info 範例: 中文書籍:楊思偉(2002)。學校制度。輯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 335-368)。學富文化。 英文書籍:Berry, D. M. (2012). 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 Berry, D.M. (Eds.), *Understanding digital humanities* (pp. 1-20). Palgrave Macmillan UK. https://doi.org/10.1057/9780230371934_1 ::: ### 翻譯書 * 原作者(原作出版年)。翻譯書名[翻譯者譯,版本]。譯本出版商名稱。DOI或URL(如果有的話)(原著出版於西元年) * 如果為其他外文翻成英文,則在譯者那邊加上Trans. * 翻譯內容屬中文,那放在中文文獻,若翻譯內容是英文則放在英文文獻(其他語言如韓文西班牙文日文等,我不確定,因為我沒碰過英文以外的XD) :::info 範例: 中文書籍:Luey, B.(2013)。**學術寫作與出版:從期刊文章、專書、教科書到大眾書**(陳玉苹譯)。群學。(原著出版於2009年) 英文書籍:Bourdieu, P. (1990). *Homo academicus* (P. Collier, Tran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8) ::: ## 技術與專案的報告 有的時候會引用到教授們的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的部分可以上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查詢喔! 國家報告引用時也只要提到國家組織名稱就好 * 主持人 (出版年)。計畫名稱 (計畫編號) [補助]。補助單位。URL(從網路上找的一定會有URL<就是那個網址) * 國家組織 (出版年)。報告名稱。組織名稱。 :::info 範例: 中文計劃:張炳煌(主持人)(2018-2020)。高級中等學校的競爭壓力與因應策略(計畫編號 MOST107-2410-H017-006-SS2)〔補助〕。 科技部。 https://www.grb. 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830232 英文計劃: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skills systems: Lessons from six OECD countries. OECD Publishing. https://doi.org/10.1787/3a4bb6ea-en ::: ## 會議與研討會 一般研討會的呈現方式 * 研討會:姓名(舉辦年+月+日<研討會日期通常會用整個舉辦的日期寫,辦一天就寫一天辦五天就寫日期-日期)。**題目**<中文粗體;英文斜體[發表形式]。研討會名稱(頁數<有再放),發表地點縣市,發表國家。doi或URL 有些研討會手冊名為「論文集」(如GCCCE,https://www.gcsce.net/ct/proceedings_ct.php),若有 ISBN,則用期刊或書的格式,否則視為會議與研討會。在研討會中發表的文章,因發表的形式不同,可分為:口頭發表、書面與海報 :::danger APA 7板其實沒有特定規範會議論文集的格式,他只有提到只要類似於這樣即可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1w7sWCd1l.png) ::: 常見的發表形式有: * 如果是主會議發表,發表形式為[Conference session]或[會議場次] * 如果是專題討論的現場,發表形式為[Symposium]或[專題討論] * 書面發表跟海報發表為[Paper presentation]、[書面發表]或[Poster presentation]、[海報發表] :::info 中文研討會:李蕙卉(2018年7月23日)。**木作玩具與遊戲場規劃**〔海報發表〕。歡喜生、快樂養、2018年幼托公共化的創新與實踐研討會,新北市,臺灣。 英文研討會:Huang, Yung-Shan. (2017, August 7-11). *Aesthetic education matters: The discourses and experimental project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35thWorld Congress, Daegu, South Korea. 有論文集的寫法: 中文論文集:Yin, C. J., Wong, L. H., Chen, W., & Jiang, P. (2020). 亚洲学习分析 (LA) 以及人工智能 (AI) 教育的发展动向 (Asia Learning Analysis (LA)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ducation). In *The 24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英文論文集:Wang, Y., Li, W., Cai, Y., Wu, W., Liu, T., Yang, L., Liang, Yuansheng., & Li, Y. (2023, July). Power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for Flexible Interconnected Three-Phase Four-Wire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Area. In *2023 IEEE/IA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Power System Asia (I&CPS Asia)* (pp. 2085-2090). IEEE. ::: ### 無主持的場次(一般長/短篇論文、海報論文) 基本來說長短篇論文通常都會有主持人啦,海報論文不會有主持人在現場主持,但難保出現沒有主持人的現場 通常沒有主持人的引用格式長這樣 * 作者(年,月日<中文正常標OOOO年OO月OO日;英文用年,月 日)。標題[會議場次]。會議名稱,,舉行縣市,舉行國家。doi或URL :::info 中文研討會:洪振洲、安東平、馬德偉、張伯雍、林靜慧(2018 年 12 月 18-21 日)。**中古佛教寫本資料庫數位編碼**〔海報發表〕。2018 第九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新北市,臺灣。 英文研討會:Peters, I. (2019, September 24-26).*What is quality in open science?* 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Copenhagen, Denmark. https://oaspavideos.org/conference/videos-2019 ::: ### 有主持的場次(一般專題研討會) 我真的沒怎麼寫過這個,但可以從大會議程的網站上找,基本上都會提供詳細的議程,會有每個子會議的主持人 還是提供一下APA 7寫的格式 * 作者(年,月日<中文正常標OOOO年OO月OO日;英文用年,月 日)。標題。載於OOO(主持人),研討會子會議名稱。總會譯名稱,舉行縣市,舉行國家。doi或URL 一場大型研討會底下會有很多子會議(通常會跟著主辦學會的SIG走) 舉例來說,HCI是大型會議,HCI是總會議名稱,在2023年舉辦HCI研討會時包含了這些SIG(紅框) 下面的是主持人名稱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JXLuzAOJl.png) 想確認一下可以參考一下HCI的網站看看,大部分研討會的議程都大同小異 https://2023.hci.international/sunday 通常這些都是長/短篇論文的發表,海報論文通常不會有上面那個~ ## 學位論文(碩/博士論文) 我老闆曾跟我說盡量不要引用碩士論文,他一定知道高品質的碩士論文幾乎不太存在(~~不要用我的學術垃圾~~ 博士論文倒是可以引用,博士要畢業比起碩士難度高蠻多,論文嚴謹度也比較高 碩博論的引用格式通常分未出版跟已出版 差別在已出版已經刊載於資料庫上(如華藝),屬公開論文 那如果還在不公開年限裡,屬於你學校自己看的到的或是去國圖看,那都屬於未出版 * 作者(出版年分)。**題目**[未出版的博士/碩士論文]。畢業學校名字。 * 作者(出版年分)。**題目**[博士/碩士論文,畢業學校名字]。論文出處(來源資料庫)。doi或URL :::info 未出版: 王小明(2025)。**滷肉飯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滷肉飯大學。 已出版: 李世淳(2013)。**輕小說讀者閱讀行為模式之研究–兼論租借損益問題**〔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v9u49z ::: ## 測驗與量表 教育相關科系比較會用到別人做好的測驗與量表,比較有信效度(也不用再自己重跑一次信效度),如果有些測驗或量表是發在期刊,那就用期刊的格式引用就好 如果是引用別人碩博論理的測驗/量表,那就用碩博論的引用方式 但如果是一般出版社出版的量表,或是翻譯量表那就要用下面的格式 * 作者(出版年分)。**測驗/量表名稱(英文簡稱<有的話)**。出版商。 * 作者(出版年分)。**測驗/量表名稱(英文簡稱<有的話)**中文版[翻譯者]。出版商。 :::info Wechsler.D.(2018)。**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五版(WISC–V)**中文版〔陳心怡等人譯〕。中國行為科學社。 吳昭容、曾建銘、陳柏熹(2020)。**國民中學學業性向測驗七至九年級**。心理。 ::: ## 其他引用文獻(如:法律、維基百科、FB、IG、YT、APP等) 以下圖片取自於台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中《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一文 該文內容取自吳清山老師與林雍智老師的《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JLohY1YJe.png)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k-0ht1Yye.png)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kZJaKJK1x.png)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JaHGsktke.png) :::warning 💬 我寫這個真的寫到頭很昏XD 所以如果哪裡有寫錯,請告訴我,我再去查證與修改QQ 說認真的口試都會聽到口委說APA有問題,他們根本APA檢查機器人 這東西真的每次給三個人檢查,到最後還是可以錯...(我的論文被檢查三次,照樣被口委從第一章挑APA問題挑到參考文獻 就算用了書目管理也都會錯(我老闆就是都不相信書目管理,都是自己寫APA引用,根本鬼) 明明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中文英文格式都搞得自己很亂(我可能能力很爛才會覺得混亂XD) 總之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方便大家確認自己的APA ~~(希望我未來帶的學弟妹可以先看到這篇文章,別讓我看你的APA看到頭痛(? 至於他改版之後我會不會翻新? 不曉得ㄏㄏ 下一篇來寫T檢定啦😭 再不寫我就會看學弟妹的統計看到瘋掉😭 ::: 參考文獻: * [APA 格式中文書寫與圖表製作之指引(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期刊編輯組,2021.11.27 修改版)](https://crrusc.pccu.edu.tw/var/file/245/1245/img/2454/618758308.pdf) * [APA 格式第七版 參考文獻(reference)規範](http://joemls.dils.tk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0/08/APA-7th-ed-0710.pdf) * [論文撰稿格式與APA第七版常用格式](https://www.namr.gov.tw/filedownload?file=bulletin/202402260954040.pdf&filedisplay=%E8%AB%96%E6%96%87%E6%92%B0%E7%A8%BF%E6%A0%BC%E5%BC%8F%E8%88%87APA%E7%AC%AC%E4%B8%83%E7%89%88%E5%B8%B8%E7%94%A8%E6%A0%BC%E5%BC%8F.pdf&flag=doc) * [APA Formatting and Style Guide(7th Edition)](https://owl.purdue.edu/owl/research_and_citation/apa_style/apa_formatting_and_style_guide/index.html) * [表的介紹](https://pjchender.blogspot.com/2014/10/blog-post_14.html) * [吳清山博士與林雍智博士撰寫之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2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