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題目 嘉的味道!感受手傳匠人藝 。 提案背景 : 嘉義古名諸羅,嘉義開墾到日本統治後一直是人文薈萃的城市,但因政府早期重北輕南,導致城鄉發展提升有限,目前觀察到的現狀是傳統產業人口外移及地方以農業為主要的生產因素,造成城鄉就業人口外移為社會現狀,也因此在文化美學漸漸消失。本團隊希望藉由此際會對於嘉義的人文與傳統技藝可以讓大家更瞭解嘉義的手作文化及找回家鄉味道。 第一步從嘉義「文化面」我們看到了老一輩職人對於技藝的堅持而感動,而堅守在木造老屋內以傳統縫製工藝及手繪燈籠為主要,我們想利用團隊蹲點挖掘出的寶藏傳統文化為文化技藝推廣並用手及互動紀影像計畫,串連嘉義地方社區及協助地方發展文化藝術培育推廣,期許創造地方文化產業引起青年人接棒。 第二步由於嘉義主要產業茶葉及林業為主要生產,從歷史日治時到今目前大眾對於茶葉第一印象就是阿里山茶,嘉義雖推廣阿里山茶但是城市裡面販售茶品沒有看到製作及文創相關商品延伸,我們認為城市應利用自主優勢,因此團隊想打造行動茶席方式運用在地特色開發茶商品,同時用行動為地方注入青銀共創的機會提供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欲解決什麼問題: 嘉義市是臺灣第一個建城的城市,至今市區內還多處古蹟保存良好。嘉義市也是第一個以棋盤式路線規劃街道的城市,曾經擁有一座東南亞第一大的製材所,目前最有名的就是玉山旅社,檜意森活村及嘉義文創園區等文創匯流地,但目前發現參與文化交流的人是有限,對於地方產業經濟推動缺少互動及網絡的串連,外加嘉義其實目前很多鄉,仍依照村里長統籌為主要來推動地方發展。 所以改善需要從青年及家庭著手建立漸互聯網發展,我們根據其他城市發展也發現青年農民有部份運用後成為時下網紅地方曝光量增加與經濟效益。雖然目前政府在推廣地方觀光都已單位的公眾號為宣傳,整體較為單一官方,實質上對村落的生活圈與創新發展宣傳缺少特色,無法落實吸引地方人參與,進入地方來認識村落及發展地方觀光。計畫想以村里為核心去帶動文化傳遞,更想運用社區互聯平台,讓市民透過觀察跟互動。 同時團隊在計畫中看到嘉義以本身保有的特色亮點『手作文化』為開端,並藉此結合在地文史工作團隊,開發出老屋文結合VR跟AR結合遊程成為嘉義文化科技運用的新亮點,同時串連地方的特色農特產品開發行動工作站,將本身嘉義的傳產手技術套用於行動工作推車方式,巡迴嘉義幾個觀光景點地,推廣傳統手做文化,達到偏鄉走訪老人與親子互動提升參與度,讓城市文化與歷史優勢,達到民眾參與共鳴,團隊相信嘉義市的美將越來越清晰,也將越來越能展現自己的特色增加有系統城市與地方導覽做互聯。 整體計畫,我們希望加入社會創新關心議題及福址永續推廣,本身嘉義市傳統產業的發展與轉型,長期以來因為城市特色不夠鮮明,而缺乏觀光產業的經濟效益,加上 工業區產業外移,青年就業人口逐漸外流,各項產業也隨之漸漸失去活力,我們關心如下: 1. 城市高齡化互助與青年互聯共創及共享建置友善平台。 2. 農、茶特產結合科技控管及環保循環利用。 3. 嘉義匠人文化在造及傳承推廣,永續城鄉。 想主要推動嘉義地區人口調查及活動,參與目標群體: 10 歲以下孩童,這階段參與活動及會多,間接也會影響到家中的大人。 30 ~ 40歲有壯年思想的觀念,這一階段年青年希望地方繁榮,目前工作幾乎已臨近地方工廠為主要,但對於地方舉辦活動已假日或平日晚上參與度較高。 50歲以上長者,目前處於熱情與對於外來人會親切相待,平日時間以下午閒暇多,基本上都有手做技藝,需要開發。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會希望參與跟接受,但主要要多以關懷心來協助,居民參與意願高。 ![](https://i.imgur.com/A6D0ql7.png) 創新方案 執行目標: 一、打造行動手作染紡工具車,巡迴培力推廣: 由於在地農特生產容易過量,往往丟棄很不環保,團隊希望透過資源環保永續概念,例如:茶葉結合衣服,將運用台灣高山族種植的有機桑麻布結合地方傳統阿里山有機茶及中埔鄉盛產柿子跟鳳梨,開發手工皂品及茶染織品。並結合當地文創師團隊共同開發出具嘉義特色的紋樣、顏色與圖飾,並創造地方傳統技術跟地方社群連結,而此手創品牌將會用於地方景點販售及網路平台推廣。 二、嘉義文化知識累積,運用科技結合城市導覽: 嘉義創生之誘因就是老屋活化,走嘉義每一條路你會發現有好幾間老屋比你的年紀還大,更有歷史的建築痕跡,都是每個時代歲月的積累,團隊希望透過影像製作將老屋的故事及典故運用AR/VR科技製作一系列導覽的解說來增加小朋友對老屋的互動感及認識城市文化與歷史優勢,相信更能獲得民眾家庭共鳴外,也更能喚起深度認識城市的意識。 同時也讓培育市民有智慧科技結合家鄉故事,展現嘉義獨有特色,有故事的城市相信能促進城市深度旅遊,同時培育地方居民參與導覽志工一起宣傳地方及提升城市活化及居民參與感並與線上城市導覽做連結,重新認識城市旅遊全面貌。 三、匠職人與數位影像建構雲端資料庫: 目前據觀察嘉義文化仍有老職人用匠人精神在地製作傳統文化,例如:職人手繪燈籠及手縫傳統神明衣服及木雕等手作工藝,但唯一擔心的是傳承問題,由於嘉義工作有限,城鄉發展問題導致嘉義外移人口是城鄉發展及文化斷層等問題的衍伸之一,團隊執行想運用目前科技的數位化導入手作培力工坊,將傳統手作技藝拍攝結合數位媒體方法,製作成數位互動書籍及影像來保存技法讓文化有跡可循,也規劃將產出規劃辦理時光系列走廊展。 四、建構銀髮族及青年互動網絡系統: 目前因為互聯網時代line網絡是大多互動機器,但是對於嘉義來說長輩很多都不會使用網絡連結,在計劃中我們發現聊天機器人可以省人力也可以提供多工互動,我們希望徵求懂基礎模組來重組一套人工AI系統除了線上茶文創加工開發生產數據,能掌握客群,也想增加互聯功能提供長輩有外居地家庭互動可以隨時掌握地方的與科技的結合,拉近彼此間的互動同時串連地方組織。 上述我們希望提高建立機制如下: 1.民眾對於嘉義市整體的認識,提高民眾對地方農特產的興趣認識地方。 2.創造地方機會:運用在地產業特色及人,地,物 結合地方特色行銷包裝,並邀請地方文創創作工作者與地方里長合作作為地方專業培訓培育,運用在地串聯共同開發地方茶文化為素材的文創產品。 3 .影響社會:改善地方貧富差距「SDG10 減少不平等」,城市高齡化對於地方培育「SDG3 良好健康與福祉」,增加斜槓人生。運用環保概念,提供有機產品的生態循環及在地文化的「SDG11 永續城鄉」永續福祉。 ![](https://i.imgur.com/uzxcOPy.png) 其他: 「團隊介紹」本團隊的2位女孩來自不同城市,其中一位因為到嘉義工作而認識這座城市;另一位是一半的嘉義人,人生有一半時間在嘉義市渡過。 而彼此相同的是對於嘉義的人文與傳統技藝有著深厚的情感。我們這群文創夥伴共同組成了一個活潑有活力的文青團隊,也同時號召一群熱愛文化傳承的文創藝術家,串連嘉義地方社區及協助地方發展文化藝術培育推廣,期許創造地方文化產業再復甦。因此,更深一層探討嘉義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出了茶文化的發展潛力,計畫運用在地特色與資源,打造手作工作據點方式來串連社區合作深入地方推廣,同時用行動為地方注入青銀共創的機會跟一份力量。 ![](https://i.imgur.com/aBFz4Mo.png) &![](https://i.imgur.com/xy9zco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