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神經網路的 ReLU 及其常數時間複雜度實作 > 資料整理: [jserv](https://wiki.csie.ncku.edu.tw/User/jserv) ## 類神經網路的激勵函數 ReLU 全名為 Rectified Linear Unit,中譯為「修正線性單元」,是種類神經網路中激勵函數 (activation function,也可翻譯為活化函數)。所謂的激勵函數,用意是增加類神經網路裡頭的非線性特徵。早期尚未發展出深層網路時,時常被拿來做資料預測的演算法是[線性回歸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ear_regression) (linear regression),正如字面上的意義,線性回歸法只能用來預測呈線性分佈的資料,非線性的關係就難以用這樣的函數來描述。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現象都是非線性,例如[美國人的收入與年齡之間的關係呈曲線分佈](https://www.reddit.com/r/dataisbeautiful/comments/1dqsxn/us_total_money_income_distribution_by_age_2012/),這樣要給定一個年紀的人,去預測他的收入,就顯然難以利用線性回歸。因此,為解決更複雜的問題,人們就發展出了帶有非線性特徵的 [Logistic Regression](https://medium.com/@chih.sheng.huang821/%E6%A9%9F%E5%99%A8-%E7%B5%B1%E8%A8%88%E5%AD%B8%E7%BF%92-%E7%BE%85%E5%90%89%E6%96%AF%E5%9B%9E%E6%AD%B8-logistic-regression-aff7a830fb5d),開始可解決簡單的二分法問題。 然而一個 Logistic Regression 的能力還是有限,[即便是二分法都有無法正確分類的狀況](https://youtu.be/hSXFuypLukA?list=PLJV_el3uVTsPy9oCRY30oBPNLCo89yu49&t=3388),因此為了得到更強大的函數,數學家嘗試串接多個 Logistic Regression,形成初步的類神經網路。 > 對照參閱台大電機系[李宏毅](https://speech.ee.ntu.edu.tw/~tlkagk/)教授的[機器學習線上課程](https://www.youtube.com/c/HungyiLeeNTU/playlists)。 ReLU 定義如下: $$ ReLU(x) = \begin{cases} x & \text{if } x \geq 0 \newline 0 & \text{if } x \lt 0 \end{cases} $$ ReLU 計算量小,只要判斷輸入是否大於 `0`,沒有指數運算。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klF-64806.png) ## 常數時間度 ReLU 實作 思路:由於 ReLU 函數要判斷輸入數值的正負,但浮點數的操作成本較高,於是我們可引入 union,讓 float 和 int (有號整數) 共用同一段記憶體空間 (針對 LP64 data model): ```c float ReLU(float x) { union { float f; int32_t i; } out = { .f = x }; ... } ``` 首先我們回顧有號整數的表達方式,為了方便圖解,下列圖示以 8 位元的整數 (即對應到 C 語言的 `int8_t`,定義於 `<stdint.h>` 標頭檔)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yCfpNICp.png) > sign bit 為 `0` 時,表示該數值為「正」,數值為 $0 \times 2^0$ (最右邊的位元) + $0 \times 2^1$ (右邊數來第二個位元) + $1 \times 2^2$ (右邊數來第三個位元) = 4 (十進位)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kO7TELRp.png) > sign bit 為 `1` 時,表示該數值為「負」,右側 7 個位元表示數值 $2^7 - 4 = 124$,這編碼採用[二補數](https://hackmd.io/@sysprog/binary-representation) [二補數](https://hackmd.io/@sysprog/binary-representation)看似不直觀,但可縮減運算的成本。例如十進位的 $-4$ 和 $-1$ 相加,透過[二補數](https://hackmd.io/@sysprog/binary-representation)運作如下: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kINpEUAp.png) 從上圖右方起逐位元進行加法運算,連帶 sign bit 也可運算,超過 8 位元能表達的位元 (即上圖左下的 `1`) 就直接捨棄,這樣就讓電路設計變得單純。 另外,在[二補數](https://hackmd.io/@sysprog/binary-representation)系統中,對有號數的位移 (shift) 概念上也跟無號整數相同,但為了確保最終結果的正負號一致,需要額外的運算規則: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k9r6E80p.png) > 當你將有號整數右移,需要在左側填補一致的 sign bit 知曉[二補數](https://hackmd.io/@sysprog/binary-representation)系統及有號整數右移的規則後,我們考慮 `~(out.i >> 31)` 這個表示方式,其實相當於取參數 `x` 的 sign bit,分為以下兩種狀況: * 若 $x < 0$,則 `~(out.i >> 31)` 得到運算結果是 `000...00` (32-bits) * 若 $x >= 0$,則 `~(out.i >> 31)` 得到運算結果是 `111...11` (32-bits) 再將 `x` 和上述 `~(out.i >> 31)` 進行 AND 運算,即為 ReLU 函數的定義。 程式碼列表如下: ```c #include <stdint.h> // 當輸入 x 大於等於 0 時,回傳 x,否則回傳 0 float ReLU(float x) { /* 宣告一個 union,由兩個 field 組成 * 一個型態為 float,用以儲存原本的資料 * 一個型態為 int,用以進行位移運算 * 由於 union 中的所有欄位共用同一份記憶體 * 且 float 和 int32_t 都佔四個 byte * 因此對 i 操作時等同於在變更 f 的值 */ union { float f; int32_t i; } out = {.f = x}; /* 將資料存入 union */ /* 由於 int32_t 是有號數型態,因此位移時是採用算數位移(帶號) * 將此數向右位移 31 次,會使 4 個 byte 被 sign 值填滿 * (若非負則為 0,否則為 1) * 將其反相後,即成為 & 運算的遮罩 * 以此遮罩與原本的資料做 & 運算,若非負則內容不變 * 否則會全部變成 0 */ out.i &= ~(out.i >> 31); /* 將處理完的結果以 float 的型態回傳 */ return out.f; } ``` ## ReLU 與其他激勵函數的比較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B1nUa4URa.png) [Sigmoid func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gmoid_function) 作為 Logistic Regression 的激勵函數,是這個算式當中非線性特徵的由來。由於 Logistic Regression 的目的是做分類,其輸出是一個機率值,故其值域會介於 $[0, 1]$ 之間。在[反向傳播演算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JpTrp5mcE&list=PLJV_el3uVTsPy9oCRY30oBPNLCo89yu49&index=12) (Backpropagation) 發明後,人們發現在計算神經網路中每一層結點的參數時,由於 Sigmoid 會把 $(- \infty , \infty)$ 的輸入映射到 $[0, 1]$ 之間,會造成在反向傳播參數時每一層的數字愈算愈小,到最後幾層的數字全都是 0 的梯度消失 (Gradient Vanishing) 現象。後來出現的 [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 (tanh)](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perbolic_function)(長高了的 Sigmoid,其值域在 $[-1, 1]$ 之間)也有類似的問題。 因此,在[ Yoshua Bengio 的論文](http://proceedings.mlr.press/v15/glorot11a/glorot11a.pdf) (第 318 頁) 中,提到以 ReLU 取代其它激勵函數的好處: > The rectifier activation function allows a network to easily obtain sparse representations. > ...... > Apart from being more biologically plausible, sparsity also leads to mathematical advantages (see previous section). > ...... > Computations are also cheaper: there is no need for computing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in activations, and sparsity can be exploited. 統整論文的描述: * ReLU 較容易使得神經網路的結構變得稀疏,因為算出來參數為負的結點被視為沒有貢獻,因此輸出為 0,相當於是從神經網路中被拿掉了 * ReLU 的行為比較符合生物學當中觀察到的神經活化現象(全有全無律,也就是在刺激不夠大的時候,神經根本不會有反應回饋出現的現象) * ReLU 的計算量比較小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1UR1ndyR.png) > 在神經生理方面,當刺激未達一定的強度時,神經元不會興奮,因此不會產生神經衝動。如果超過某個強度,才會引起神經衝動。ReLU 較好捕捉這個生物神經元的特徵。 因此, ReLU 成為現代訓練類神經網路時,常用的激勵函數之一。 延伸閱讀: * [深度學習:使用激勵函數的目的、如何選擇激勵函數](https://mropengate.blogspot.com/2017/02/deep-learning-role-of-activation.html)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