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CON開放式議程-行走在南部資訊沙漠的學生(feat.108課綱)表單內容共筆 [TOC] ## 須知&補充資料 - [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YTkJYY9qzyRi1v317) - [表單回應連結](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LgjQH86Ig_KRfQ2ZQ_z7XgtZ1pAqRX6DE0Gvug12FMI/edit?usp=sharing) - [NHD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HDK-四校聯合初學者程式設計練習賽-100900825156112) - [中學資訊討論群discord](https://discord.gg/khwh5An) - 大家可以在下面放入自己在表單內分享的經驗,以及和大家互相討論,並盡量遵守格式,感謝配合(登入即可編輯) --- # 南部 ## 大家對於南部資訊教育的印象 - 老師通常不會懂太新的東西例如觀念還停留在10年前/我們老師也跟上面一樣 我能說他觀念還停留在他在20年前師大所學 > 所以說國家要推動資訊教育,如何提升老師的能力還是個大問題,但看來要快速提升老師能力是一件有困難的事,如果說政府轉為投資線上資源,來彌補老師能力不足的空窗期呢[name=Koying] - CS 及演算法大眾;只會 C++ > 那北部的呢?[name=Koying] > 我高中是延平的,雖然不是南部但是資訊教育也不太樂觀。先就資訊課來看,基本上不太會有人去重視非考科的科目,所以資訊課都是打字練習。就算對資訊領域有了解也幾乎都是打競賽出身,很少有接觸其他領域的機會。[name=HNO2] > 了解,所以說這種情況並不是只有在南部發生,看來北部也有這種問題。所以說資源主要還是集中在那幾所學校之中嗎?[name=Koying] > 我覺得是,而且跟學長姐帶學弟妹的風氣也很有關係 [name=HNO2] > 推薦學 python, 自學也很輕鬆[name=Dim.splendid] > > 恩 我覺得PY是資訊教育普及的重要工具,只不過他真的就只是基本普及而已,許多能力的提升單靠py還是十分不足[name=Koying] > > > python 可不是"基本普及"而已。而是從基礎到深入各個方面都有。舉最近最熱的 AI, 用 python 就有許多套件可以馬上輕鬆實作。說十分不足不知道是指什麼。 > > > 反而 C++ 這種對於初學者實在過於不友善,且版本迭代太快,就算是老手也會很吃力。個人覺得從 C++ 開始不是個好選擇。 > > > [name=Dim.splendid] > > > 你的說法我同意,我的確有點思想不周,PY用來讓學生們碰觸到資訊領域的確是很好的工具,只不過像您說的AI,用PY幾個套件下去就可以了,但相對的,PY這樣一個依賴套件、方便的語言,是否會造成學生在學習底層知識較為不足呢?個人認為如果要深入到碰觸AI等其他領域,是不是還是讓學生們多接觸一些底層的知識會比較好呢?(個人對PY不是那麼的熟悉) [name=Koying] > > > > 首先我要說,沒有語言不依賴套件。再者,python 提供許多方便的數學實現。比方說 numpy 套件對於矩陣的支援,對於數學的學習也相當的方便。今天你知道 AI 用的方法,可否自己刻出來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學習其他科目,是可以一層層遞進的。 > > > > 底層的知識若是指硬體的話,其實也還好。有基本的程式邏輯,要學習其他語言是事半功倍。 > > > > [name=Dim.splendid] > > > 我這邊有看到其他人的看法,給你參考一下 !![](https://i.imgur.com/nIcVmGp.png)[name=Koying] > > > > 我反對毒蘋果的說法,你用 c++ print 東西也是要調用 stdio/iostream, 難道初學者可以去認知到 print/ cin cout 是多麼神奇的函數? > > > > 這點 python 也是一樣的。python 的 debug 介面還可以提供良好的 Track error message, 想要看到哪一層的錯誤可以說是相當容易。相比於 C 需要用 ddd 等工具來查找,學習成本低很多。 > > > > 效能當然是這類直譯式語言的問題,但 python 也可以編譯成執行檔,主要的效率差異還是在於演算法的不同。 > > > > 這裡的說法比較是 top-down 的來看,真的要底層我倒是推薦**From nand to tetris** 這門課/書,從 logic gate 一步步造出電腦和作業系統甚至應用程式。但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本來也不可能全部動手自己刻。 > > > > [name=Dim.splendid] > > > 恩,了解,我認為這個一部分是程度的問題,如果是初學或者是入門某個領域的話,py的確是很好的選項,但如果要往專業或是專精的方向走,或許就不能太過於依靠py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name=Koying] > > > Python 只是一種語言,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我不知道你對於專業專精是不是有什麼誤解。這可不是什麼小眾的玩具。而是連 MS, Google 等大公司都有在使用的工具。 > > > [name=Dim.splendid] > > > >或許我真的是有什麼誤解吧😅我會再去了解了解[name=Koying] > > > 說起來,有一個大概沒有人會用,但是相當程度說明圖靈機原理的語言 [brainfuck](https://zh.wikipedia.org/wiki/Brainfuck) > > > 僅用七種字元來寫程式,但說真的,不會有人用它@@ > > > [name=Dim.splendid] > > > > ~~在CTF裡~~ [name=Koying] > > > > > JS比Python簡單ㄅ 是說我遇過寫Python的,跟一般人寫code的風格差很多@@ (我只拿Python寫過爬蟲跟打CTF)[name=ShallowFeather] > > > > > 不過我覺得 python 比較好學 www,js 真的是...當然也好玩,但是數學方面真的有點麻煩。 > > > > > [name=Dim.splendid] > > > > > > > > > > `>` 每多一個就多一層而已, markdown 也好玩。 > > 不過如果撇除選擇哪一種程式語言的話,師資那些還是最需要探討的😥,再來就是提供討論空間的社群[name=Koying] > > > 考慮到這些,python 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網路上的資源很多,自學相當容易,所以我才推。另外使用的人多的話,發問找問題也比較容易。 > > > 相比於 C 各種不同的 undefined behavier 或是 JS 的各種神奇 type 轉換。 > > > [name=Dim.splendid] > > > > > > 同意,如果政府想要讓大家都可以接觸到程式教育,普遍來講py應該好好運用,不過據我所知,在一些排名較高的學校,因為資奧、能力競賽等,是以C++為主,不過這就是要看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規畫了[name=Koying] > > > 畢竟是資奧,需求的東西不一樣。像是物奧要會算量子力學,生奧要有基本的普生知識,這個需求就不一樣了。 > > > [name=Dim.splendid] > > > - 不只是0,還是負的,要打競賽還要跟學校吵架qq - 資源非常匱乏,學校也不太注重這方面 - 不如北部,但越來越好了 - 對於想要更增進自己技術的人,老師並不能幫助你什麼。但我覺得對於初學者,還是能有所幫助的。 > 恩對,我認為以目前的課綱編排,式有助於讓程式教育普及化的(當然是在有足夠師資的情況下),但事實上是,師資明顯不足,造成不但無法有效的普及,又無法讓較有興趣的學生得到更多應有的資源 [name=Koying] - 不同縣市民情大概不同。我先前在嘉義縣就讀國中小,國小沒有資訊課,國中的資訊課則是名存實亡(被拿去上正課)。高中時在嘉義市就讀,高一有一學期資訊課,二年級資訊課轉為多元選修選項。部分相關課程會要求我們自學資訊類內容。總之一路讀上來還真的沒遇到過很重視資訊教育的校方。 > 嘉義市也是...國小國中的資訊課加起來應該只有一年吧,而且國中的資訊老師看起來連win10都不是很熟,無言... [name=Koying] - 普遍來講沒在教,我覺得南一中應該是南部教最好的,然後以家齊來講他說傳統女校社會組傳統所以自然比較不重視這方面。 >總感覺南一中有點像是南部資訊教育的中心(嗎?),許多活動不管是發起,或者是資源,南一中都站了一個很重要的part,我有聽說雄中的資訊教育相對比較封閉,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分享相關經驗 [name=Koying] > > 不是很確定封閉的定義,但我認為雄中在資訊這方面,很明顯地學生的需求遠大於學校所能供給的,在我周遭其實有很多對這方面感興趣且有在著手自學的人,對,大部分都是自學而來的。學校在資訊課程的安排,高一有兩學分的資訊課程,但就我看來,很少人重視這兩堂課,包括我,當然一大部分的人認為這些東西對他來講沒有用,所以也就無須學習;然而一部分的人卻是十分感興趣,但由於課程內容實在太淺(C++最基礎最基礎,而且只講到陣列那種),導致上課的時候很少人在停課,而老師也無法增加上課內容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根本沒有想要接受的意思,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阿其實有選修課但我沒有選(聽說就上到BFS而已所以我就選其他的了)[name=Sean20405] > > > > >您是雄中的學生嗎? > > > > Y(但以上言論皆取材自我所看見的與我所認為的)[name=Sean20405] > > > > > > >原來雄中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個人是嘉中的學生,我覺得我們跟你們的情況挺雷同的,聽我普通班的朋友說,光是教到陣列的運用就死了絕大多數了,考試也是指能考簡單的筆試(迴圈之類的),就算是數資班,對資訊比較有興趣的也是一隻手數的出來,這樣有興趣或是有淺力的學生根本就無法獲得充足的教學與討論,感覺會因此失去很多資訊人才 [name=Koying] (怎麼一直遇到bug ww) > > > 你們是一個學期上到BFS還是一個學年? > > > > 應該算一學年(我們開兩班,進階班希望是有上過基礎班或是有一定基礎的人才選,阿BFS是我問進階班的人的進度)[name=Sean20405] > > > > 那這樣基礎班學到一半或是上完一學期可以去上進階班嗎?[name=Koying] > > > > > 抱歉忘了說我們選修是一學期選一堂,但其實也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先上基礎班,所以應該什麼時候都可以選,但聽不聽得懂是其次[name=Sean20405] > > > > 至少人數還有足夠多到可以開兩班(還是很多都是打混的?[name=Koying] > > > > > 我覺得一定有啦只是每學期比例多寡而已 > > > > > 喔對了明天我順便在下面108課綱那邊抱怨多元選修好了XD我覺得多元選修制度蠻有問題的[name=Sean20405] > > > > > 歡迎歡迎XDD [name=Koying] - 資源不太多,校方有時也不大重視,畢竟大家還是以成績為主,所以大多只是為了部定課程才排課 >目前許多學校對於現今資訊教育的編排反而比較像是在應付課綱,實際上校方的態度還是主要以學科成績為主,的確是個挺難過的點 [name=Koying] >>但是如果從多數人的利益來說的話,這其實是可以保護到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方法,只是我還是覺得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多重視一點資訊教育,畢竟還是某些人會需要[name=YJK0805] >>嗯對,需要的人還是不是佔多數,但是像自然科的必修選修的內容都已經那麼成熟完全,但資訊這方面卻只是因為不是考科就差那麼多,還是得再多多改進 - 普遍集中在大城市 - 只教表層的東西,也沒有詳細講解背後的原理 - 資源較不足,包括師資等 - 教學範圍簡單,但對於實務基本上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在校期間上課所教的資訊內容,有心想學的人,自己花假日大概一兩小時就能學會,我是指「一整學期的內容」,反而自學後想再更精進的人,在學校找不到資源來進步,導致許多淺在能力戶最終放棄資訊這一塊,繼續跟隨家中幫忙選擇的「未來的工作」,在我們學校甚至並沒有真正關於資訊的社團,唯一掛著資訊社名稱的,在組裝Lego ,而自主學習時間又覺得不夠,以程式設計為例,一個專案所需的時間,需要專注思考的空間,以及互相合作詢問的夥伴,只有夥伴是可以達成的,透過共學,而當我在製作專案時,大概進度才做一點,下課了,結束了,通常出現一個bug就必須查資料、做整理,在大型專案需要的時間又在翻倍,南部學校對於學生性向發展不只在資訊不夠重視,播出給予學生找尋發展方向的時間更是不夠,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老師就教我們填自主學習,導致自主學習教室充斥著玩手機,打傳說死掉時的叫聲,甚至有些人是直接把聲音放出來了,對於學生發展的方向,應該不是口口聲聲喊著自主學習,而是先確定自己的方向才去試著自學,並且應該提供更多時間,哪怕只是多一節課,都比中斷學生的思考來得好,並且希望學校盡可能提供資源,畢竟很多實作類型方向如電機、木工、資訊等等,要在一間普通教室內完成,顯然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 資源較少,要參加資訊相關營隊通常都需要跑到北部 - 師資足夠,網路上的學習資源更是足夠,但是問題在於學生不知道要學習什麼,大多眼巴巴的看著講者能夠灌輸怎麼樣的知識。 ## 目前有哪些資訊社群在為這樣的一個環境努力? - SCIST 台灣好厲駭也在往南部推 - 有,但不確定是誰。 - SCIST, NHDK ## 大家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改變這樣的環境 - 增加師資水準,學生能夠決定自己上的是什麼,而不是不斷學習沒有興趣的東西 - 召集有興趣的人進行學校教育外的資訊探索。 - 我自己是大學生,資源缺乏這部分不只是在高中端,大學也是,目前學了R, matlab, python,拿來教那些想要跨領域的人,未來有機會在成大擴大xdd - 創建線上課程,推廣給南部的學生 - 多多分享資源給校內想學習的同學們,盡量減緩資源匱乏的問題 - 以我自己一個人是辦不到的,但如果可以的話,或許可以透過一些線上平台互相交流,我知道SCIST有Discord的群組,NHDK好像也有,但貌似他們都沒有在網路上公開,或是討論區之類的東西 > 其實NHDK有自己的discord群組哦!然後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中學資訊討論群",這個discord群組就是一個線上平台,有興趣的話可以進來看看 [name=Koying] - 分組然後所有學到的東西整合起來,做成一個報告 > 這個想法是不是有點像是大家一起做一份共筆的筆記,供大家互相分享學習資源呢?[name=Koying] - 我認為這環境形成的主要推力仍是升學和家長,以我個人能力是無法改變什麼的 - 資訊教育程設列為必修,自然組學測考資訊,保證台灣資訊教育會變超強 >資訊教育程設列為必修這個已經被納入108課綱的部定必修了哦~ 自然組學測考資訊這件事,如果達成我應該會很高興啦(X 不過如果真要考,怎麼樣的內容才是最洽當的呢? - 多多推廣一些資訊社群組織給學校的人知道,這樣或許可以擴散學習資訊的人,也可以讓想學習但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人有個起點 - 還是需要有志願者願意投入資源在弱勢學校中,個人對資訊教育的延續頗有興趣 - 自己動手阿,我在大學社團教unity(但是沒啥人來聽 - 改變大環境太難了 自己能做的是尋求一個更好的環境 - 盡量先自學,如果同學有疑惑時,利用所學或介紹資源的方式回答他 - 努力爭取在校內創立社團,並且架設網站幫助想學習卻沒有資源的學生可以透過前輩和學長們的結晶學習 - 南部的大學開更多資訊相關課程,讓有想往這方面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 - 縣市提供更多「學生」研習(多數都為教師研習)然而多數教師仍不參與 浪費資源 - "增取教科書外的資源讓學生看到 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 開放較多時間給予學校資訊科技課程補強 - 幫助學弟妹,如果需要任何協助,請直接聯絡我。不管是實際教學、尋找學習資源、指點方向、技術解惑、幫忙連結其他人等等皆可 --- # 108課綱 ## 請問您覺得你的學校老師對於108課綱了解嗎? - 不了解,且老師思想都有問題,資訊科越來越爛,電腦也不懂得更換,老師只會要求死讀書,都不太會指導學生,java還念成爪哇,一個程式題目非要看解答才會解,這還是老師嗎 - 我覺得PJ是知道108課綱想要麼東西,他也有說我們利用solo learn拿到的證書可以上傳,但我覺得他心裡可能的想法就是學習歷程就是要傳東西ㄅ (我們電腦課也只有1學期我也不是很清楚他的想法) - 還不錯,不少老師都會有特別可以傳學習歷程的內容。但多元學習表現的部分,如果不是資優班或者很積極參加比賽,很多同學還是沒有什麼上傳。 - 他們只知道他們自己要怎麼操作老師的系統,而對於學生的系統,幾乎一無所知。 - 老師教學方式太過老舊 - 大致瞭解,但也有不少老師跟學生一樣茫然。 - 不太了解ㄅ 學校連資訊社也沒有 - 對於新的制度不夠了解,且有部分老師不同意新課綱依舊使用以往的資訊 - 大多不瞭解,甚至有的老師會拒教108課綱年段,而對於資訊教育這方面雖然資訊教育老師不多,不過都會盡力教學與通知得知的相關事宜,但他也說他自己未必瞭解全部,所以如果要瞭解得更透徹只能和其他學校的人交換相關意見 - 以我們學校來講,主要在推資訊教育的是林品杰老師,也看得出來他很努力想在這塊去發展,對於資訊教育他還是採比較開放的態度,學生對資訊有興趣他也很願意教導,他也有寫過題單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可惜除非是對資訊有興趣的人,不然願意自主學習的人還是偏少數 - 了解,有些甚至知道明白其內涵 - 不了解,感覺就是為了因應學校需求草草應付了事 - 老師對108課綱的了解,以自主學習的方向來說,只知道一直說很重要很重要,大學教授面試必看,但實際上,自主學習是希望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而不是為了給大學教授面試時,多一篇對自己的紀錄可以繳交,但卻又與自己的興趣相悖又或者毫不相干,甚至,心得政策已經導致很多學生藉著自主學習時間玩手機,讓這項原本可以充實自己的時間,變成了一個禮拜一次的,兩小時的下課時間,而老師只要看到學生選了自主學習就覺得夠好了,並沒有老師來關心各個學生的進度,透過這個,我希望教育部可以講自主學習計畫的通過率或者審核標準更改一下,又或者讓學生選曲自主學習必須找尋指導老師,在可以詢問問題之下,又可以有個外界因素監督進度,可以加強學生對於自主學習時間的利用 - 沒有,照樣填鴨,以八股文方式教學生寫非選題,完全沒有思考精神 - 還不錯,會解說跟學生聽 - "輔導老師應該還蠻了解的,大部分老師普通" - "不了解 多數仍照自己既有的知識教學,無明顯改變" - "不了解,普遍都覺得證書很重要" - 老師都沒特別說明不過感覺得出來老師也都不太喜歡 - 學校老師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學校歷程檔案以及如何編排版面 - 知道總共有什麼內容,但是分不清選修課程和一般課程的內容深度差異。 - 不是很了解,但他們似乎也沒很積極 - 至少會提醒我們要注意什麼樣的題型 - 了解吧,資訊科技至少要有基本的程式邏輯,有實作跟考試 - 有去逐條讀過 108 課綱,實際感受兩點: 1. 偏向演算法,資訊領域不是只有演算法。 2. 師資肯定不足(意思是單一學校內的資訊教師人數),這點偏鄉難解,但是如果是中間以上的學校,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生自己。 --- ## 大家覺得108課綱上(學習歷程、自主學習等等)存在著甚麼問題,或是看到了甚麼? - 太過理想化,有點想要把美式教育直接搬到台灣來的感覺,但現行教育制度依舊沒有跟美國做到相似的程度,導致同學們同時要處理台式的考試制度與美式的自由學習制度,這會使同學們產生更大的壓力,甚至不亞於幾十年前的時代。在此種壓力下,如若說要使用真的自己做好一個作品花的時間,同學們更寧願拿去讀學測科目,或許產生的效益對自己來說會更好,而這就已經完全違背的學習歷程檔案成立的目的,即希望同學們花時間發展學測科目以外的能力。再者學習歷程檔案又會給同學們加上一層勞累,在這種連續的"疲勞轟炸"之下,學習效果不管是在學測科目或是自學項目我相信都一定會打折且傷害身體健康。[name=Wen_0309] > 有道理欸,政府似乎常常看到別人家制度的優點,就想要效仿,這樣的想法不錯,但卻經常缺少規劃,到最後好的想法也會被弄爛掉 > 總歸來說,政府常常只看到其他種教育的優點卻沒有看到背後的的原因,只得盲從的把表面的方式加諸在同學們身上卻無適當的配套措施,且老師及家長們更無有施行此種教育國家的主流思想,種種原因下造成了看似將成功的教育系統搬到台灣來卻只是施加更多無謂的壓力在同學們身上 [name=Wen_0309] > 同意,不過這邊有一點我補充一下,因為我們的議程內容主要是以資訊教育為主,所以比較偏大方向的內容可能就不會拿出來討論哦,不過仍然可以在這邊交流或是到群組裡一同討論 - 太多老師將歷程視為一種“業務“不可不做 又給出限制 - 系統超爛;時間太急。 - 以一個畢業生來看,整體的教改大方向是對的,但在資本社會底下,階級複製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對於軍備競賽一說,個人覺得是假議題,畢竟自學管道真的多,也不少人有努力在做免費或低價格的活動,甚至教育部及科技部也有許許多多的活動可以參與,目前看到最可惜的弊端是,學校老師沒有好好引導學生,最後還是流於形式,而學生沒有真正了解何謂真正的公平與不公平(可以從政治哲學來教學),拿不公平當作自己失敗或是不努力的藉口,而資源不平等,對於極度偏鄉或窮苦的人來說,有幫助的必要性,但對於那種第一志願家裡家教不差,還每天滿嘴不公平,其實只是不努力去找資源的人,真的是不用幫他們了。以上是我的淺見 - 我覺得存在的問題就是老師的思想,都不會多元學習就跟上面提到的一樣,搞的讀書才是唯一一條路,導致有些學生擅長其他東西功課不擅長,卻被老師一直澆熄對資訊科技的熱情 - 認為只是變相的金錢戰爭 - 學習歷程我覺得出發點是好的 讓學生可以記錄高中課外所學的東西 可是也變相增加學生的負擔,至於自主學習 我覺得這東西有點尷尬 對於已經有未來方向的人 一個禮拜一節太少了 但對於完全沒方向只想耍廢的 對他們來說就只是一節滑手機的課 也可以說是太多了 總之就是一個很尷尬的東西 像是做半套的感覺 - 許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鬼混。為了增加歷程檔案參與許多無意義活動。 - 沒時間ww 雖然說在學期中製作學習歷程高三學測後可以不用做備審,但運用學期中的時間反而會占用學生的讀書時間,另外,學習歷程只能夠上傳該學期有學分的科目,無法展現出利用閒暇時間自學的成果 - 自主學習場地與可用資源(師資、軟硬體)不足,地區差異大 - 讓科學班的優勢大大減少 - 學習歷程有點廢,多元學習還好 - 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了,就我第一屆108課綱白老鼠來看,最初沒人知道要怎麼做,然後問了也是獲得一些十分奇怪的答案,並且我覺得教育部和學校存在著一定的溝通問題。十分奇怪的是,我們學校的學習歷程系統上學期,結束時間十分奇怪,顯然就是我們學校這邊有理解錯誤,他最初設定系統為學期結束前兩個禮拜,但實際上應該為學期結束後兩個禮拜,害我做得要死,雖然最後有更正了,但這讓我對於108課綱產生了滿滿的疑問 (以及我們學校 - 有的老師會把它列入成績,有作就有分數,沒有就沒有分數 - 課綱改動大,各種事務變動很突然,校方、學生和家長都很難做好準備。 本校的各種電子系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非常容易突然當掉或崩潰,每次上傳東西都不順利,實在很令人困擾。此外,很多安排(如課程、課綱、自主學習等)不怎麼實際,不是上不完就是勉強上完但不知道到底懂不懂,再加上所謂「多元學習」一類要求,掛著減輕學習壓力的名義搞得學生更忙更累;希望我們發展個人興趣,卻反而讓個人興趣明確但不升學取向的學生更加沒有空間與時間發展個人興趣(學術型社團也擠滿了並不真正有熱情的人)。所謂「探索」的要求,讓學生們對搶營隊、講座名額感到焦慮,同時間接壓縮了家境不寬裕的學生被看見的機會。總而言之,作為一個興趣不入流且沒有經濟背景的學生,我很容易覺得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優勢,甚至是幾乎沒有與其他同學競爭的資格。這樣的迷茫感是很恐怖的。 - 不太會用 不知道要傳什麼 無法確實的讓我選我想上的課 - 存在著偏鄉資源不均的問題,但是我覺得只要有心還是會有出路,我在傳統文組學校還不是靠自學,然後用特殊選才上了不錯的學校,108課綱綜合來講我覺得真的很不錯,以實作為主才是良好的教育模式 - 學習歷程檔案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在資料的統整上缺乏彈性這些資料的收集和自我學習的培養應該是由學生方自行解決不該硬性規範,這是學生自己該做的不該間接影響到老師、家長及校方等人物。很多時候事情不如表面一樣簡單,當你深入探討的時候就會發現許多衍生的問題。例如:新的學測考試結果延後,雖然是為了讓高三生可以用心讀完應要讀完的內容,但是實質上多數的學生並不會因為這項政策而改變以往的作息,反而製造更多等待的壓力。在多元學習的方面,教育部在多個不同層面添加了許多內容,例如:情境題、應用題、食品科學、資訊科技教育(如人工智慧的發展及電腦工程等) 也針對未來雙語國家的目標 加強英文的能力等多種課程。想當然,有得必有捨 這中間將一些歷史和一些基礎的數學刪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原本大學的課程下放到高中,且部分的內容還是需要用到被"刪除的基礎"因此老師必須花一樣的時間但是教的內容更多。希望台灣的教育政策有一天能夠徹地改善。 - 學習歷程與自主學習學校感覺不太重視,但是又要求我們每學期要交出一定份量,不過矛盾的是每一天從7:30到校到17:30放學這中間除了每週會有2堂多元學習的課程和社團課,其他時間都是上正課,然後有些人甚至還有留校晚自習與假日自修,所以幾乎沒有時間可以製作這些東西 - 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家長觀念沒跟進,具體落實成效低 - 目前高中課綱還是存在著太多不必要的東西,反而讓學生認為課業沒有減少,但又多了學習歷程這東西(其實說白了就是把備審平方到三年去寫),自然大多還是對108課綱感到反感。個人看法是希望能夠在高中時就讓學生確定學群(如工程、資訊、語文、管理、財金、史學、教育等等),並專注學習深造,並且也不會像大學分系如此精細,讓學生能夠在高中時就能夠接觸較深的知識,且也不會浪費時間在讀了再深出社會也用不到的科目 - 老師或同學不認真可能最後淪為形式上的流程 - 就是ㄧ個垃圾,當我們學生很閒 - 我認為學習歷程檔案有點費時,而且很多都是假象 - 如果高中生並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方向,而是一昧的做學習歷程檔案或自主學習的話,學生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教授或老師也搞不清楚他的方向等 - 自主學習,指導老師規定是班導師,未必能達到成效,環境不夠 - 如果學校爛的話(比方我),你沒辦法在你的學校裡面找到不錯的人一起合作,只能向校外找隊友(然後就會在學校裡面變邊緣人) - 要求製作學習歷程,但其實大部分老師都不知道在幹嘛 - 1.自主學習時間被學生視為2小時的下課時間,滑手機,玩遊戲,看影片數不勝數 2.自主學習教室位置受限,遇到需要詢問老師的問題時無法及時獲得幫助,上網查詢又花費更多時間,再一次壓縮本就不多的時間,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計畫完成率普遍偏低 3.自主學習被老師們視為必須,導致學生為了有紀錄而選填,而並非自主學習的初衷,讓學生發展自我性向,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學習 - 1.自主學習並無專業人員指導 2.也許可以做課外活動的自主學習,卻只能待在令人煩悶的教室內 - 108課綱較難上手,學生除了學科外還需另外學習軟體應用以及編輯排版,造成一天24小時不夠用的窘境 - 學生本身課業繁重,卻還要花時間顧及學習歷程,根本沒時間 - 過於急躁 沒有做好相關配套 沒有太大的改變 - 檔案大小 重量不重質 沒有東西可以放 太多小東西可以放 不知道內容要寫什麼 - 學習歷程說明不清 多數教師放任學生自行解決問題並僅只是草草審核 - 範例不夠多 沒人引導,但是我覺得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中間還摻雜著很多的元素。我是一名高二新課綱的學生,讀書沒有說很厲害,在屏東讀高中但同時我也做了很多課業之外的事情。看到你們做這份問卷我還蠻感動的,我之前也一直很想做類似的事(在屏東讀高中錯了嗎?工作坊 發起人),但由於種種因素,我現在還是有用別的方式持續再做我想做的事情,相信你們也是在做你們想做的事情,希望你們能不忘初心,有一顆屹立不搖的心臟,最重要的是知道你們是誰,永遠不滅的靈魂。祝好。 - 我覺得學習歷程很沒有意義,因為只是逼我們做一個成品出來,還要加以猜想教授喜歡哪種類型,最後變成為了做而做, - 自主學習拿來玩手機的 - 讓學生忙不過來,不只是課業上的編排等等有很大的問題 - 提高自己喜歡科目增廣 - 學習歷程的相關東西推薦中山大學顏老師的說明[FB](https://www.facebook.com/shenhornyen) > [name=Dim.splendid] - 雖然我是支持多元選修的理念,但就學校而言,課程數量明顯不夠,這裡指的課程數量是有興趣的課程數量。講難聽一點,很多課根本沒有人想選,但由於課程數量不夠,導致能否上這門還須取決於機率(抽籤啦),因而有許多人被迫分發到他們不感興趣的課程,在那裡浪費一學期;而也是因為抽籤的關係,比較熱門的課還是會有那種隨便填然後就上的人,這些人根本不會認真上課卻占了名額,而讓真正想上課的人無法選上。我認為的多元選修,本意是讓人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課綱外的課程,並且在這之中學到東西或有啟發,但這樣的機制無法讓資源有效的被運用,也徒費了許多人的時間。[name=Sean20405] - 會需要我們做很多大學申請時用的歷程、報告,但是一學期的報告量大、而學校活動比賽都照辦,學生參與報告、活動的量確實上升許多,但質會不如專心在某幾個活動或報告。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ttuWdpt76aMUHw6gMltm2_oOzkk_kdC - 做學習歷程反而和想讓我們不要壓力那麼大的想法衝突。學生要顧課業又要弄學習歷程,根本沒有省到,而且還更累 - 影片容量那麼少鬼才能上傳不超出5mb > 其實雖然5MB很少,但事實上你傳了那麼多東西教授也不會看完吧 - 綜合來說,兩點: 1. 師資 2. 學生,前面重複好幾次了,現場要談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