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原始碼生態研究 contributed by <`sherisea`> ## 目標 1. 藉由研讀開放原始碼與自由軟體的相關歷史,探討其生態變化。 2. 分析與討論紀錄片《Revolution OS》與《The Code》,了解時代背景與相關議題的演進。 ## 主題(一): Revolution OS * 簡介: Revolution OS (作業系統革命) 是一部探討自由軟體和開放原始碼發展的紀錄片,片中紀錄了 1980 年代左右的歷史背景與相關議題、後續發展。 在電腦誕生於世後,人們熱衷於交流軟體,甚至在[開放原始碼的歷史](http://ccckmit.wikidot.com/op:history)中我們能夠發現,1970 年代以前的原始碼僅是購買電腦的贈品,廠商甚至將其免費贈送給使用者方便其修改。由此可見,當時的原始碼較不受重視,卻也不受商業價值束縛,相當自由。 這樣自由開放的學術交流風氣卻在 1970 年代末期逐漸改變,這與微軟的 Windows 系統在市場中獨占鰲頭有關。微軟為當時支持軟體所有權的革命先鋒之一,他們質疑玩家取向的軟體開發能否發展出有品質的軟體、創作者付出心血卻無法獲取報酬的現象會阻礙發展,並且將原始碼視為重要的資產,不可修改也不可偷看,甚至控訴使用者的行為是「盜用」軟體。這樣的看法也引起了熱烈討論,也促使了一群熱愛開發、共享、交流軟體的人們推動「GNU 計畫」。 ![](https://i.imgur.com/mjwW3VI.png =600x400) > 圖為自由軟體基金會( FSF )介紹 GNU 專案的中文介面 ### GNU 計畫 GNU 計畫由自由軟體之父 Richard Stallman 提出,源起於他在 1971 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的 AI 實驗室這個活躍的駭客社群,他們熱愛編寫程式,甚至開發、改良作業系統;然而在 1980 年代初期,人們得到一台電腦後,還必須安裝一套有授權的作業系統,同時因為系統開發者不願分享原始碼,因此必須簽署協議,保證不分享給其他人使用,這對普通使用者而言或許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於充滿創作熱情、熱衷交流原始碼的他們而言,卻是一份逼迫他們背叛全世界的罪惡條款。 除此之外,著名的印表機事件亦是推動 GNU 計畫誕生的推力之一。 1970 年代時的印表機體積大得像一輛轎車,在 Richard 當時所處的 AI 實驗室中只有九樓有空間放置,因此發生卡紙等故障事故時,人們必須爬上爬下地處理。幸好當時的印表機公司 Xerox ,把裝置驅動程式的原始程式碼也隨機附上,使實驗室的人們得以修改,才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到了 1978 年, Xerox 公司已不願再附上原始碼,在沒有原始碼的情況下人們幾乎不可能了解驅動程式的二進位碼表達的內容,使他們在修復印表機故障問題的途中困難重重,也促使 Richard Stallman 於 1984 年 1 月辭去工作,開始研發 GNU 作業系統、展開 GNU 計畫,並於 1985 年發表 GNU 宣言與成立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FSF 自由軟體基金會),致力於開發更多的自由軟體。 ![](https://i.imgur.com/s02F9WE.jpg =360x300)![](https://i.imgur.com/5IIQ12Z.png =360x300) > 1970年代的 Xerox 9700 印表機 在原始的 GNU 聲明中,Richard Stallman 也提出了幾種自由軟體賺錢的方式 ( 或許是針對 Bill Gates 提倡軟體私有化的公開信中,控訴創作者付出心血卻無法獲取報酬之現象的一種回擊 ),他認為自由軟體的優勢便是開放、自由地提供技術支援的市場,如果使用者需要某項技術支援,能夠尋求各個不同擁有此技術之公司協助,與私有軟體制度中,技術被獨佔壟斷,僅能依靠單一公司提供支援,導致服務品質低下的現象完全不同。 這項運動持續到 1990 年,GNU 作業系統的工具套件開發完成,卻欠缺免費、自由流通的核心,十分剛好的是芬蘭的一名大學生 Linus Torvalds 發布了最初作為大學專案實作的 Linux 核心,填補了GNU計畫一直以來的缺口,並取代發展延滯的GNU Hurd成為GNU作業系統的核心,成為GNU/Linux作業系統。 ### Copyleft Richard Stallman 也提出 Copyleft 理念,代表著作權 (Copyright) 的相反,他提倡自由軟體受著作權保護,作者賦予使用者散佈複製、修改、添加的權力,但當使用者散播時也要遵守這些規範,自由不會受到剝削。 在GNU通用公眾授權條款中也提及: > 「大多數軟體授權是設計用以剝奪你的分享與修改軟體的自由。相反地,GNU通用公共授權則是要**保證您分享與修改自由軟體的自由**——確保軟體對所有的使用者而言都是自由的。」 點出 Copyleft 與一般軟體授權的不同之處。 ![](https://i.imgur.com/N6ePdCb.png =300x300) > Copyleft 的象徵圖標與 copyright 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是圓圈中的 C 朝左。 ### 自由軟體( Free Software )和開源軟體( Open Source ) 根據[《Revolution OS》與《The Code》心得(上):自由軟體 和 開源軟體 的歷史與展望](https://mropengate.blogspot.com/2016/02/revolution-osthe-code.html)的整理 自由軟體 ( Free Software ) 的定義為: 1. 使用者得以任何目的運行該程式 2. 使用者能取得軟體的代碼( source code )並學習程式的運作、修改為你想要的樣子 3. 使用者能隨意發佈軟體副本以幫助別人 4. 使用者能隨意分發你修改的版本(包括代碼)給別人。 而開源軟體( Open Source )根據 Bruce Perens 在《開放原始碼定義》中的定義則為: 1. 重新發佈的自由(Free Distribution) 2. 原始碼(Source Code) 3. 衍生寫作(Derived Works) 4. 保障作者完整的原始碼(Integrity of The Author's Source Code) 5. 不歧視任何個人或團體(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rsons or Groups) 6. 不歧視任何領域(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ields of Endeavor) 7. 散佈授權證(Distribution of License) 8. 授權條款不得專屬於特定產品(License Must Not Be Specific to a Product) 9. 授權條款不得限制其他軟體(License Must Not Restrict Other Software) 10. 授權條款必須技術中立(License Must Be Technology-Neutral) 由兩者間的嚴謹程度可看出,雖然開源軟體的定義較自由軟體複雜,但自由軟體的定義較為哲學且嚴格,也因此所有自由軟體都屬於開源軟體,但開源軟體不代表屬於自由軟體。 Richard Stallman 認為「開源」這個詞無法精準傳達自由軟體的涵意,容易讓人過於著重軟體的品質、流行與成功而忽視或拋棄自由軟體精神的道德觀和社會價值,力主自由軟體是一個道德底線,Bruce Perens 則認為自由軟體運動支持者對於軟體商業化過於保守,商業化是非常重要的。但兩方看法最大的差異在於非自由軟體存在與否,開源軟體的擁護者認為非自由軟體 (non-free software) 還算是湊合理想的替代案,是可以容忍的異己,但對自由軟體的支持者而言,則象徵著社會問題,甚至可說是自由遭到打壓的現象,這也使我認為 Richard Stallman 更像一個抱持理想、較為激進的哲學家,Bruce Perens 則像是嚴謹有條理的工程師。 ### 開放原始碼運動後續發展 1990年代,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開放原始碼運動的交流日益興盛,更多人願意於網路上交流討論軟體技術並開放原始碼,而軟體供應商的支持更是此一運動一大推力之一。 在軟體供應商倒戈之前,開放原始碼陣營也曾受人質疑,且受到 Microsoft 及其它封閉原始碼陣營基於商業立場的敵視,有了 Oracle, Sybase 及其他資料庫軟體供應商承諾移植應用軟體後產生滾雪球效應,開放原始碼陣營士氣大增,也讓更多人了解開放原始碼的概念。 ### 《教堂與市集》 著名駭客 Eric S. Raymond 於 1997 年發表《教堂與市集》一書,書中經由其個人觀察與人類學分析,研究開放原始碼 ( 在當時主要還是使用自由軟體這個說法 ) 世界如何運作,為何違反正常軟體工程規則,卻還能製作出水準極高的軟體? 他針對當時主流的開發風格,提出兩種開發類型 : | 風格 | 教堂風格 | 市集風格 | | -------- |:--------------------------------------:|:--------------------------------:| | 開發類型 | 封閉開發 | 開放開發 | | 開發結構 | 嚴謹的目標規劃 | 分散式點對點結構 | | 發佈間隔 | 長 | 短 | | 特色 | 小型專案團體運作於權力主義的階級制度下 | 需要非專案正式人員持續不斷的回饋 | 在書中,他寫道:「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對開放原始碼運動影響重大,這亦即是著名的**林納斯定律**。 書中針對兩種開發模式的研究與優劣勢討論,啟發許多開放原始碼及自由軟體的開發計畫採用市集模式,連同原來偏向教堂模式的 GNU Emacs 及 GCC 也做了轉變。 ### 自由軟體與社會主義、麥卡錫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主義被廣泛運用及討論,但在美國,由於麥卡錫主義的影響,談論馬克思基本上屬於禁忌。 * 麥卡錫主義: 在當時,若美國人被指控為共產黨人或共產主義擁護者,就會受到不恰當的調查及審問,甚至定罪,與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十分相似。 當時的慘況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即便到了 1980 年代,自由軟體仍會被扣上共產主義的帽子,但與共產主義不同,自由軟體並不強迫別人加入,而馬克思也不會發明東西來幫助我們的鄰居。 Richard Stallman 在 [《軟體為什麼應該是自由的》](https://www.gnu.org/philosophy/shouldbefree.zh-tw.html) 中明確指出各個軟體為什麼應該是自由的論點。 其中也針對自由軟體是否為共產主義一點作出反駁: > 蘇聯實行的共產主義是一個對所有活動實行嚴密的中央控制的體系,據說是為了共同利益, 但實際上是為了共產主義團體成員。在那裡嚴格保護印刷機,以防非法的印刷。 > 美國的軟體版權體系對程式的發布實行了中心控制,並且用 自動複製保護機制 來保護複製設備以防非法複製。 > 與之相反,***我正在為建立一個人們可以自由決定自己行為的體系而工作; 特別是,自由地幫助鄰居,自由地改變和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具。 是一個建立在志願合作和權力下放之上的體系***。 > 因此,如果我們要從與俄共產主義相似的角度出發來判斷的話, **軟體所有者就是共產主義者**。 ## 主題(二): The Code * 簡介:藉由採訪 Linus Torvalds 與其他相關人士,客觀描述 Linux 作業系統的起源與後續發展,以及開放原始碼社群的發展過程,並論述其哲學與訴求。 ### 食譜與程式碼 Richard Stallman 在影片開頭以食譜來舉例說明軟體開放的重要性,比如家庭主婦有好的食譜會互相分享,也會修改食譜以符合自己的口味或是加以改良成更好的食譜,再回饋給他們食譜的人,彼此互通有無。若有食譜是無法修改的,甚至做出與食譜類似的料理會被控告侵權抄襲,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但這樣的事卻發生在無法共享自由軟體的當時,人們習慣使用 Microsoft 的軟體,也接受他們軟體私有的想法,也因此 Richard Stallman 提出此一概念,希望大眾有更多選擇。 ### Linux 的起源 #### ◆ 1991年, Linus Torvalds 的大學專案 在《Revolution OS》的部份,我們曾提到 Richard Stallman 建立了 GNU 計畫,並開發 GNU 作業系統。當時開發的 GNU 的內核,GNU Mach 和 GNU Hurd 沒能夠充分吸引開發者,而當時就讀赫爾辛基大學的 Linus Torvalds 為了不讓其他計算機學生由於負擔不起昂貴的作業系統費用,而花費大量時間寫程式,導致來不及完成大學專案,同時因為當時沒有可用的 GNU 或者 386BSD 內核,因而開始了 Linux 內核的專案。 #### ◆ 1992年,Linus Torvalds 採用GNU GPL認證,產生第一個「Linux發行版本」 Linus 當時將 Linux 在網路上發行時,認為使用者的回饋與建議相當重要,因此最終以 GNU GPL 版權發布。 Jon Hall 表示 Linus 當時其實完全可以考慮收費,但 Alan Cox 也相當中肯地表示,若當初 Linus 選擇收費,Linux 作業系統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與發展,也會影響現今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碼的發展。 ![](https://i.imgur.com/RnpNbKL.png) > GNU 通用公眾授權條款的標誌,現今已來到第三版,Linus 當時採用的是第一版。 #### ◆ 1993年,開發小組努力讓 Linux 內核適應 GNU 環境 開發 Linux 內核是一項非常巨大的任務,也因此除了最大的功臣 Linus 以外,尚有 Alan Cox 、Linux 國際專業協會董事 Jon Hall、David Miller 等超過 100 人成立的開發小組一同努力, 其中 Alan Cox 在學校伺服器上安裝了早期的 Linux 版本,供學校使用,並負責維護 Linux 內核 2.2 版這個分支,在 2.4 版中也提供許多程式碼,擁有自己的分支版本,David Miller 則負責 Linux 核心網路功能以及 SPARC 平台的實作。 而後經過不斷的修正與改進,才有了越來越多的 Linux 版本。 ### Benevolent dictator ( 仁慈的獨裁者 ) 在《The Code》中由於有許多針對 Linus Torvalds 及其身邊夥伴的採訪,使我們得以瞭解這位影響重大的開發者的性格。 片中提到,開發 Linux 的方式相當特別,並非上對下的層級結構,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討論,對程式修改提出意見,也因此 Linus Torvalds 被稱為 Benevolent dictator ( 仁慈的獨裁者 )。 Linus Torvalds 認為當想要和眾人一起合力開發核心時,就不會想要有階級概念,這會產生許多紛爭與問題,並浪費許多時間,反而會偏向 web of trust ( 信任網 ) 的概念,你有你相信的人,我也有我相信的人。 Linus Torvalds 也表示自己比起當面溝通,更喜歡經由電子郵件交流,如此他才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並回覆。他在《Revolution OS》中也曾提到 > 「Linux 本來只是個作業系統核心名稱,起源於我的名字 “Linus”,結尾一定會有 “X”,就像 UNIX 是個不成文規定。事情是這樣的,一開始我並不想公開叫它 Linux,因為太老王賣瓜了,好像我是個自大狂。他們認為一整個結構,都是圍繞著 Linux,所以稱這一切為『 Linux 系統』,然後就傳開來了。結果是,現在有上千萬使用者用的是各種不同的 GNU 系統,GNU/Linux 作業系統,大多數人不知道而已」 可見其並不想獨攬一切功績,是一位謙虛理性的開發者。 不過這位仁慈的獨裁者也不是好欺負的弱者,由於 Linus 相當堅持開放原始碼的信念,自然將與其理念背道而馳的對手 Microsoft 視為眼中釘,更大力反對 Microsoft 的 FUD 戰略, * FUD: 指銷售人員對客戶灌輸其他競爭對手產品的負面觀念,在顧客的頭腦中注入疑惑與懼怕,使顧客誤以為除了該公司的產品外,他們別無其他選擇。例如現今的 Intel 在廣告中狂酸 MacBook 的幾大缺陷。 並在一封回應微軟資深副總裁 Craig Mundie 批評開放原始碼運動破壞智慧財產權的 e-mail 中怒嗆不知 Mundie 是否聽過牛頓,他寧願聽牛頓也不願聽 Mundie 說的話,因為牛頓雖然死了 300 年,卻也沒有像 Mundie 一樣把房間搞的臭氣薰天。 他在郵件論壇中也以火爆脾氣著稱,有一次與人爭論 Git 為何不使用 C++ 開發時與對方用「bullshit」互罵,更以「一群自慰的猴子」來稱呼 OpenBSD 團隊。 由此可見 Linus 對其同陣營的夥伴較為溫和,在採訪中也看得出對家人也相當照顧,處事方式也較為收斂避免爭執,除非有人踩到他的底線,他才會全力回擊。 ### Eric Raymond 針對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碼的看法 在《Revolution OS》中也曾出現的著名駭客、同時也是《教堂與市集》的作者 Eric Raymond 對自由軟體運動的分析結果是「沒有效果」,其中 Richard Stallman 和 FSF ( 自由軟體基金會 )激進的文章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 Richard Stallman 認為開放原始碼運動只考慮商業化帶來的好處,但刻意避免與道德相關的自由原則,不符合自由軟體的宗旨,他並不反對商業化,但商業不應該主宰生活。 這樣的想法並無對錯之分,Richard Stallman 本人也僅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但自由軟體運動卻不像開放原始碼運動一樣受到人們青睞,大多數的軟體開發商也傾向支持開放原始碼運動。 Eric Raymond 提到,在 1998 年初,開發者社群交流時開始使用開放原始碼來取代自由軟體,從此業界和商業媒體的反應和以往大相逕庭 ( 此處與主題(一)中開放原始碼運動後續發展的部份呼應 ),Raymond 舉例以往的商業媒體總是貶低自由軟體的價值,並以「穿涼鞋的怪胎」來暗諷 Richard Stallman ,如今卻大肆讚美開放原始碼帶來的美好願景,十分諷刺。 ### Linux 的後續發展 影片的尾聲主要描述 Linux 後續造成的商業影響與相關採訪,其中記者提到有許多人擔心商業化 Linux 的大型企業們日後將不會回饋資源到 Linux 社群裡,導致資源壟斷,對此 Linus 則回應: > 「人們總是期望他人能互相友好,承擔責任,事實上我不認為這是真的或應當的。Linux 的好處就是當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時,你還是有你自己的一份 Linux 和自己能隨心所欲使用他的權力。」 點出 Linux 是一項每個人能隨心所欲使用的工具,但不該因為免費而隨意要求更多的服務,若不能善加利用,只是要求免費為其更新更多的功能而毫無產出的話,就失去他公開 Linux 的意義了。 片中也採訪中國的孫玉芳 (中科紅旗 Linux 董事長),使我們了解到雖然中國對 Unix-Based 的操作系統做了許多的開發,但仍會受到市場管制,而 Linux 提供了許多第三世界、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一個能直接接觸並參與最先進的電腦科學技術的機會。即使身在不同國家,有志一同的開發者們仍然可以互相交流與開發系統,也真正地實踐了開放原始碼的理想。 ## 歷史演進與相關討論 ### 歷史演進 關於 Linux 系統一路以來的歷史演進,維基百科整理了相關的紀錄年表: | 年份 | 事件 | | ---- |:------------------------------------------------------------------------------------------------------------------------------------------------------------------------------------------------- | | 1983 | Richard Stallman 發起以建立一個自由的作業系統為目標的 GNU 計劃。 | | 1989 | Richard Stallman 撰寫第一版的GNU GPL。 | | 1991 | Linux 核心在8月25日由21歲的芬蘭學生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公開發布。 | | 1992 | 在 GNU GPL 下 Linux 核心被重新授權使用,產生第一個「Linux 發行版本」。 | | 1993 | 超過 100 個開發者致力於 Linux 核心開發。在他們的努力下,核心逐漸適應 GNU 的環境,這個為 Linux 創造巨大的應用空間的廣闊環境。Slackware 首次釋出。後來在同一年,Debian 專案設立,現已成為最大的社群釋出專案。 | | 1994 | 3月, Torvalds 認為核心的所有組件已經完全成熟,他放出了Linux 的 1.0 版本。XFree86 專案組提供了一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UI).同年 Red Hat 公司和 SUSE 發行他們各自的 Linux 1.0 分發版本。 | | 1995 | Linux 被移植到 DEC Alpha 和 Sun 公司的SPARC 平台上,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它又被廣泛地移植到更多的平台上。 | | 1996 | Linux 核心 2.0 版本釋出。此時核心已經支援多處理器,因而成為各大公司的絕佳選擇。 | | 1998 | 很多大公司,諸如 IBM、Compaq ,Oracle 表示支援 Linux 系統。另外,一部分程式設計師開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KDE 的開發。 | | 1999 | 一些程式設計師開始致力於開發圖形化環境 GNOME,它可以替代依靠 Qt 工具包才能工作的 KDE。在這一年裡IBM宣布一項支援 Linux 的浩大的工程。 | | 2004 | XFree86 小組分裂,同現有的 X Windows 標準組織 共同成立 X.Org 基金會,促使了 X Window ServerLinux 版本極其快速而迅猛的發展。 | Linux 從一個大學的專案演變成影響 21 世紀資訊系統的關鍵技術,一路上也經過許多改進與調整,集結了無數人的力量才有了今日版本豐富的 Linux,它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無非是開放原始碼,也如 Alan Cox 所說,若 Linus 當時選擇收費,Linux 就不會有現今的地位,甚至會於歷史洪流中銷聲匿跡,沒有收費以及開放自由的開發方式,引起更多人產生興趣,投身於開發的行列。 當然,開放原始碼的成功也需要追溯至自由軟體運動,若沒有自由軟體運動的鋪路,開放原始碼運動恐怕也不會受到社會大眾的青睞。雖然自由軟體的理想與開放原始碼不盡相同,卻勇於對抗當時由微軟主導的軟體私有化觀念,為所有開發者開闢另一條道路,因此成就了後來的開放原始碼運動。 ### 相關討論 #### 紅旗 Linux 由於在影片中特別提及中國對於 Linux 投入了許多資源開發,引起我產生興趣並查了相關資料。 1980 年代初期,中國也曾研製自主的電腦作業系統 COSIX,但由於投入不足及缺少應用軟體支援等原因並不成功。 到了 1980 年代末,個人電腦開始進入中國,當時中國普遍使用 MS-DOS 作業系統 * MS-DOS: 由微軟公司發展的作業系統,運行於Intel x86個人電腦上,是個人電腦中最普遍使用的 DOS 作業系統。 由於支援中文繪圖模式的 ETBASIC,在 1987 年成為當時臺灣學習 BASIC 語言的標準配備。 有趣的是,1992 的海灣戰爭和 1999 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戰勝國成功運用資訊戰癱瘓了對方幾乎所有通訊系統,而伊拉克和南聯盟各部門使用的電腦作業系統百分之百是微軟和其它外國公司的作業系統,雖然沒有證據說明美國的電腦軟體公司和通訊公司在這場資訊戰中向美國軍方提供了某些後門或電腦病毒,但這使中國政府認為若自己擁有獨立的電腦作業系統,在資訊戰中將比較不容易受到攻擊,於是開始了 Linux 作業系統的相關研發,並在 1999 年發布了紅旗Linux 1.0版,並用於關係國家安全的重要政府部門。 ![](https://i.imgur.com/5E2bDhs.png) > 紅旗 Linux 的標誌,特別讓 Linux 吉祥物 Tux 企鵝揮舞象徵中國國旗的紅旗。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指出使用外國的作業系統可能向外國提供後門與感染電腦病毒,但在這麼古早的時代、且中國尚處於開發中國家時期,就有如此先進的資訊意識,甚至相當警覺地投身於作業系統的開發並應用於國安方面,實在非常有遠見,我也認為中國一直對於資訊相關方面善於利用其優勢,總能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行為,例如現今兩岸如火如荼的資訊戰、使用中資產品回傳個人資料至中國......等等。 #### 現今 Linux 的發展現況 1. 應用範圍: Linux 從最初是作為支援 intel x86架構的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衍伸至今已可以運用於各種場合,從嵌入式系統 (例如:機上盒、行動電話及行動裝置 ) 到超級電腦都有其可發揮之處。 | 應用方面 | 說明 | | ---------------------- |:---------------------------------------------------------------------------------------------------------------------------------------------:| | 桌面系統 | 顯示伺服器、部件引擎、和一些更加廣為流傳的部件工具箱,例如: GNOME 、Openbox、Pantheon 等等,現今常見的 Ubuntu 系列亦是。 | | 小筆電 | 如 ASUS Eee PC 和 Acer Aspire One,銷售時安裝有訂製的 Linux 發行版 | | 伺服器、主機和超級電腦 | Linux 套件一直被用來作為伺服器的作業系統,並在該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也經常使用作為超級電腦的作業系統。 | | 智慧型行動裝置 | 知名的 Android 作業系統便是基於 Linux 核心開發的作業系統。 | | 嵌入式裝置 | 由於 Linux 低成本、強大的客製化功能以及良好的移植效能,使其在嵌入式系統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數位影片錄影機、合成器、舞檯燈光控制系統等等。 | 2. 眾多發行版: Linux 發行版指的就是通常所說的「Linux 作業系統」,它通常由一些組織、團體、公司或者個人製作並發行的,例如: * Debian(及其衍生版本 Ubuntu、Linux Mint)- 類 UNIX 作業系統,於 1993 年發行,由於對 GNU 和 UNIX 精神的堅持,而獲得開源社群和自由軟體或開源軟體信奉者的支援。 * openSUSE- 最早於 2005 年發行,最新版本於 2021 年仍有在發行。 * CentOS- 來自 Red Hat 公司,依照開放原始碼規定釋出的原始碼所編譯而成,初始版本為 2004 年發行。 * Arch Linux- 基於 x86-64 架構,系統主要由自由和開源軟體組成,最早為 2002 年發行。 ![](https://i.imgur.com/46mS6UE.png) > 各發行版的衍生與關係 3. 標誌 Linux 的標誌,同時也是吉祥物的企鵝 Tux 。由於 Linus 在澳洲時曾被一隻動物園裡的企鵝咬了一口,因此選擇企鵝作為Linux的標誌。 ![](https://i.imgur.com/eEcwVpI.png) > 由 Larry Ewing 設計的 Tux 圖案在最佳Linux圖示競賽中勝出,成為 Linux 的代表性標誌。 ## 結語 《Revolution OS》與《The Code》兩部紀錄片使我們了解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碼運動的歷史,以及 Linux 的起源與發展,雖然兩部紀錄片皆於 2001 年發布,距今已相當久遠,但卻清楚地記錄那些輝煌的歷史片段,使後人能夠一瞥當時的發展脈絡。 起初在查詢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碼相關的資料時,由於兩者的觀念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且中英文翻譯有時並不準確,導致難以分辨兩者的差別,甚至在某篇開放原始碼相關的中文論文中,也出現混淆開放原始碼和自由軟體的現象,使我花費許多時間嘗試理解兩者的差異,最終才理解它們各自表達的概念和理想。有趣的是,在查閱開放原始碼的歷史時,看到了 jserv 老師指出該篇有哪些謬誤,也讓我理解到網路上的資料不一定全然是正確的,需要多方查證。 在談論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碼之前,我想許多人都會想到與其相似的著作財產權,既然 Richard Stallman 提出了 copyleft,那也就表示 copyright 在那之前已經成形?查了資料後才發現智慧財產權始於 17 世紀中葉法國學者卡普佐夫的著作,而後更陸續簽訂許多國際條約,到了 1967 年已完全成形,但由於電腦較晚登場,顯然沒有受到相關的完善保護,也才產生一開始人們熱絡討論程式,而後軟體私有化觀念出現的改變。雖然《Revolution OS》較著重於 Richard Stallman 的描寫,似乎也較支持自由軟體運動,但我認為一個自由的市場應該同時存在付費與免費的軟體,人們各取所需,反倒是資源由單一一方壟斷才更令人擔憂,人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才是最重要的。雖然自由軟體的觀念時至今日已逐漸式微,並被開放原始碼替代,但它為後人所鋪的道路仍不會浪費,也正因為有 Richard Stallman 的貢獻,以及後人的努力,和各種時運的配合,才有了現今選擇豐富的市場,人們不再只有微軟這單一的選擇,也能夠在網路上取得許多資源,付費與免費取得良好的平衡,正好促進了有志者的開發與創作慾望,我想這是無論自由軟體或是開放原始碼運動的支持者,都喜聞樂見的現況,而這樣的情況也持續許久,未來或許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算是為自由軟體和開放原始碼運動畫下了句點。 ## 參考資料 1. [從 Revolution OS 看作業系統生態變化](https://hackmd.io/@sysprog/revolution-os-note#%E9%96%8B%E6%94%BE%E5%8E%9F%E5%A7%8B%E7%A2%BC%E5%B4%9B%E8%B5%B7%EF%BC%9A%E8%BB%9F%E9%AB%94%E4%BE%9B%E6%87%89%E5%95%86%E7%9A%84%E6%94%AF%E6%8C%81) 2. [《Revolution OS》與《The Code》心得(上):自由軟體 和 開源軟體 的歷史與展望](https://mropengate.blogspot.com/2016/02/revolution-osthe-code.html) 3. [《Revolution OS》與《The Code》心得(下):自由軟體與麥卡錫主義、駭客與女性主義](http://mropengate.blogspot.tw/2016/03/revolution-osthe-code.html) 4. [紀錄片《Revolution OS 作業系統革命》觀後心得](https://featherchung.wordpress.com/2018/02/26/%E7%B4%80%E9%8C%84%E7%89%87%E3%80%8Arevolution-os-%E4%BD%9C%E6%A5%AD%E7%B3%BB%E7%B5%B1%E9%9D%A9%E5%91%BD%E3%80%8B%E8%A7%80%E5%BE%8C%E5%BF%83%E5%BE%97/) 5. [開放原始碼的歷史](http://ccckmit.wikidot.com/op:history) 6. [從 Revolution OS 看作業系統生態變化](https://hackmd.io/@sysprog/revolution-os-note) 7. [開放原始碼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http://ccckmit.wdfiles.com/local--files/re%3Apaper/OpenSourcePastNowFuture.pdf) 8. [維基百科:作業系統革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3%8D%E4%BD%9C%E7%B3%BB%E7%BB%9F%E9%9D%A9%E5%91%BD) 9. [軟體為什麼應該是自由的](http://www.gnu.org/philosophy/shouldbefree.zh-tw.html) 10. [Linux - Linux 作業系統 歷史與發展簡介](https://mropengate.blogspot.com/2015/08/linux-linux.html) 11. [維基百科:林納斯·托瓦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7%BA%B3%E6%96%AF%C2%B7%E6%89%98%E7%93%A6%E5%85%B9) 12. [維基百科: FUD](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D) 13. [Linux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Linux%E5%8E%86%E5%8F%B2) 14. [紅旗Linux](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5%E6%97%97Linux) 15. [2015 年春季學生報告](https://paper.dropbox.com/doc/present/6pnUOG3QyctpQSu3p98oY?theme=d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