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Python,Fast.ai author: Lai-Chun-Jing date: 2019/9/12 --- **<font color=Blue>【Fast.ai技巧分享(一)】</font>** # 從Colab上將檔案存放在gdrive **<font color=Black size=4>September, 18, 2019</font>** **<font color=Black size=4>Lai-Chun-Jing</font>** &ensp;&ensp;&ensp;&ensp;會寫這篇的啟發是來自於在**Slack**的群組上**Fast.ai-taiwan(general_中文版)** 的版主**Nick-chho1229**所提供存取**Fast.ai教材**的方法。我個人覺得這個方式不錯,所以想說放上來不僅可以提供給其他學習者,順便記錄起來自己以後忘記可以翻閱(記性很差)。本來是想直接插在[【入門文】Fast.ai學習筆記(一)建立環境](https://hackmd.io/@s97wzpzMREOn_q9CTUtCDg/HkQqzfrIr)裡面的,但是我後來覺得那篇的內容已經不少了,還是盡可能單純化讓文章可閱讀性高一點,這篇就讓另外有興趣的人自己嘗試看看吧。 ### <font color =Blue>1. 前置作業</font> &ensp;&ensp;&ensp;&ensp;很簡單,就是要更懶更方便的查閱Fast.ai教材。不然每次都一個一個的點,也是很麻煩,所以索性將整個**Github**上的教材直接**clone**到**Google drive**上,[Fast.ai也有教學](https://course.fast.ai/start_colab.html),不過步驟有點差別可以自行參考。要做這件事之前,我們要確認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Google drive(**※推薦可以如下圖,直接下載雲端硬碟串流,蠻方便的**)。 ![](https://i.imgur.com/VX3iyJF.png) &ensp;&ensp;&ensp;&ensp;有了Google drive以後,在Google drive目錄底下新增一個名字為Fastai的資料夾(可以自行命名,自己看得懂就好)。接下來就可以開啟**Colab**準備將檔案下載到自己的Google drive了。 ### <font color =Blue>2. 處理步驟</font> &ensp;&ensp;&ensp;&ensp;進入Colad環境以後,我們可以打開一個空白的Python3記事本,鍵入下列指令來讓Colab連結Google drive: ``` from google.colab import drive drive.mount('/content/gdrive', force_remount = True) ``` &ensp;&ensp;&ensp;&ensp;然後你會看到下面這個畫面,左邊那顆球一直在轉。第一次用的時候,我以為他會自己跑,所以就放在那邊30分鐘沒去理他(我怎麼這麼蠢!!)。 ![](https://i.imgur.com/4QRYVIB.png) &ensp;&ensp;&ensp;&ensp;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要進入那條藍色那URL,點選要連結的Google drive帳號,Google就會給你一組你自己的授權碼,把它貼在**Enter your authorization code:** 內就可以連結了。再來我們要透過下面的指令來建立存取路徑,**其中fastai是一開始自己所新增的資料夾名稱**: ``` root_dir = '/content/gdrive/My Drive/' fastai_dir = root_dir + '/fastai' ``` &ensp;&ensp;&ensp;&ensp;再來利用`cd`指令讀取路徑裡面的資料夾後,透過`git clone`輸入Fast.ai教材在Github上的位置就可以將Fast.ai的教材下載到自己的Google drive了: ``` %cd {fastai_dir}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fastai/course-v3.git ``` &ensp;&ensp;&ensp;&ensp;可以自行去Google drive上看看fastai資料夾裡面,是不是多出了**course-v3**資料夾,如果有就代表恭喜你完成了...簡單的下載。 ### <font color =Blue>3. 小結</font> &ensp;&ensp;&ensp;&ensp;老實說,這篇有點在灌水的成份在。內容其實很簡單,但我當初就是沒注意到要點進去URL...所以算是給自己警惕,順便給跟我依樣粗心的初學者參考。最近比較忙,但還是想強迫自己養成紀錄學習過程的習慣。每一篇的文章內容都不深,但我還是花了一點時間寫,希望多寫幾篇,訓練自己能夠更加快速地抓到重點。 ### <font color =Blue>4. 參考資料</font> [1]https://course.fast.ai/start_colab.html [2]https://medium.com/@snaily16/import-data-into-google-colaboratory-fe80b82e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