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論 ## 問題陳述 * 清楚地陳述問題的存在 * 提供問題存在的證據 * 提出導致這個問題存在的其他原因 * 定義主要(你要用的)概念或詞語:說清楚那些是什麼東西 * 清楚地描述你的環境 * 列出所有跟這個問題有關的原因 **陳述問題的存在:** 近年來,社會工作存在著低薪、工時長和薪資回捐等問題,造成流動率高和社工系學生畢業後不想從事這份工作。根據從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新聞媒體及與學校老師的對談中發現社工系的學生畢業後,有一些人不想從事社工這份職業,且因為社工流動率高,可能造成個案與社工之間缺乏信任感,再加上社工人力不足,導致工作量過多。從上面的問題陳述中,我們認為實習後的學生從事社工的意願會較未實習的低。而希望透過研究,以了解東吳社工系的學生是否從事社工的意願和原因。因此,以「東吳社工系學生實習前、後對未來從事社工意願的差別」作為主題。 **問題存在的證據:** * 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 * 社會工作系畢業學生投入社工的比例平均大約50%左右,就業之後,三年內有將近30%的流失率,最後留任的人又大約有30%考慮離開社工專業。(許祖維,2007) * 社工相關科系畢業生投入社福領域工作的比率偏低,現職人員流動率卻偏高,導致實務經驗未能傳承。(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2016) * 潛藏的社工殺手和社福危機:政府33K定價政策(報導者,2018) * 高工時低薪資 社工流動頻繁(PeoPo公民新聞網,2019) **定義主要概念或詞語:** 流動率:人力資源在一段時間內人力資源變動如離職或新進,與人力總人數的比率。 **跟這個問題有關的原因:** 低薪、工時長、薪資回捐、工作有一定危險性 探討研究主題的原因目的 **Introduction** * 研究目的(包含研究利基、研究問題、研究價值): 社會工作從一開始的慈善志工活動逐漸形成一門專精的職業,也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社會工作面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檯面。許祖維(2007)指出社會工作系畢業生投入社工領域的比例平均只有50%左右,而最後留下來的又有三成考慮離開社工界。2025衛生福利白皮書上也提到目前工作者的平均薪資低、工時長且福利較不足,為了使工作者繼續投注心力在該領域,希望能夠提升未來社工的待遇。 近年來,社會工作存在著低薪、工時長和薪資回捐等問題,造成流動率高和社工系學生畢業後不想從事這份工作。從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新聞媒體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社工系的學生畢業後,有一些人不想從事這份職業,且因為社工流動率高,可能造成個案與社工之間缺乏信任感,再加上社工人力不足,導致工作量過多。我們希望透過研究,以了解東吳社工系的學生是否從事社工的意願和原因。因為我們的能力不足以蒐集多間大學社工系學生的問卷資料,所以研究利基定在東吳大學,希望透過隨機抽樣的方式了解,並把主題訂為「東吳社工系學生實習前、後對未來從事社工意願的差別」。 * 文獻探討、定義概念: 一、社工的工作價值觀 根據程姿螢、張詠婷、宋曜廷(2016)的定義,工作價值觀是指個人透過工作來追尋自己所認為的重要價值,同時也會影響到自己對於工作的態度、表現和認同感。而使命感、社會貢獻、經濟報酬、自我探索和人際關係等也是影響工作價值觀的因素。對工作者來說,社工是一份辛苦卻仍然會想為社會大眾勞心勞力的工作,並以「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榮(洪育蓁,2017)。雖然這份職業被社會賦予了許多期待,但是在實務上,從政策、機構到案主都常讓工作者產生無力感,同時社會聲望也偏低。 二、社會大眾對社工的看法 社會大眾通常認為社工該有的特質是溫暖、有愛心、同情心且充滿熱忱的,同時一些人認為社工並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聲望也較低,也不像醫生、律師等職業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蘇福明,2018)而在學校或其他相關網絡對社工的期待裡,學校常認為只要把案件轉介給社工,社工就能一手包辦,但社工並不是萬能的,如此容易造成社工心理莫大的壓力。(鄭涵栩,2016) 三、影響社會工作投入意願與心理感受的原因 根據找到的相關文獻我們了解到,影響社工對社會工作的投入意願與心理感受的來源共分為社工本身的個人生活、直接實務工作造成的壓力、工作團隊成員以及與雇主、機構間的互動。(鄭涵栩,2016) 當社工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獲得社會認同,會促進社工的工作熱忱,且讓他們對專業價值及倫理有認同感(吳庭葦,2019),讓其更願意積極的投入在工作中。(吳茹燕,2020)因為社工的工作滿足感與角色期待都是從工作經驗中才能得到的,因此他們是否能持續工作而不離職,與工作經驗中的工作滿足感、角色期待是有緊密的關聯性的。(江振亨,2003) 當因為某些原因使負責某案主的社工時常變更,會影響到工作調配及個案的信任(莊惠絜,2014),這也是影響社會工作投入意願與心理感受的原因之一。 當因為雇主或上司與社工專業不同,看待案主的觀點也不同,且沒有用心去了解過社工的專業以及能做的事,因此照著自己的想法要求社工該做什麼,而社工用專業去完成的事情也不見得會支持(江振亨,2003),這會使社工的心理感受不佳。 當對機構的環境與文化不熟悉時,如戒治所,會需要花時間去適應,有些社工工作的熱忱會被陌生的環境磨損掉(江振亨,2003),另外社工人力不足、工作負擔過重、人力流動嚴重、在危險環境工作安全卻沒有足夠的保障(黑羊、金鎮、天睿,2010)、福利、薪資條件、工作環境(楊庭維,2011)、工時、督導、升遷、工作保障(王永慈、劉一龍、邱湘婷、吳庭葦,2017)等,也都是原因之一。 而社工系學生若得到其家人對讀社會工作學系的支持,以及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識,將會使期增加對社會工作專業生涯的認同。社會工作專業生涯認同包括對社工專業的訓練、社會工作專業生涯的認識程度與期許,並有投入、接受與堅持社會工作的想法。當個人認同某個專業生涯後,就較能投入工作並從中獲得成就感,且不易產生職業倦怠。(陳金英、湯誌龍,2006) 四、政府對社工的保障 因為經濟報酬低、工作危險性高和工時長等問題,造成社工流動率高、工作量增加,進而造成工作銜接困難和個案之間缺乏信任。為了解決此情形,政府在2025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中表示,會重視工作環境的安全並增加福利保障,為了讓工作者能專職久任,也提高了社工薪資。 五、社工員的困境 社會工作早期起源於慈善救濟(林萬億,2016),有此歷史足跡前提下,社會工作者被賦予有愛心與慈善的刻板印象下。因此社工難以為自身勞動條件與待遇作爭取或倡議,造成現今社會工作者低薪酬、高工時及高工作量的不利勞動條件。而面對社會日益不穩定的環境,王琇蘭(1996)指出社會工作者提供的服務,服務面積廣,服務人數多,業務量日益增加,而且有二十四小時服勤待命的壓力,平均一周工時均在40小時以上(柯玉珊,2019)。故此,造成社會工作者工作壓力過大,而整體對工作滿意度偏低,同時形成了現今社會工作者各領域的離職行動力與流動率遠高於其他行業。 六、大學社工系和職場的銜接問題及建議 社會工作學系的教育和實務有脫節的地方,因此造成學生專業能力不足、不夠嚴謹等問題。(周月清,2002)(曾華源,2004)在實務界裡經常認為剛畢業的學生不會做事,且專業度不夠。(陳麗欣,2009) 七、社會工作人力質量需求與專業、人力資源養成制度之省思 為了讓社會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除了工作者的自我進修之外,雇主應給予社工適當的工作量、減壓跟諮商的服務、定期的健康檢查、改善勞動條件等,而政府也要給予人事費用的補助並提高福利保障。(王永慈、劉一龍、邱湘婷、吳庭葦,2017) * 論文章節概述: 在此研究中,我們會運用網路問卷來對東吳大學一到四年級社工系學生做調查,透過問卷來分析受訪者的想法,並使用統計軟體RStudio進行分析。最後再根據統計資料的結果提出具體意見、事實,以達到研究東吳社工系學生進入社工系前、後對未來從事社工意願的差別並解釋以得出最終的結論。 **Method** 研究設計: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資料蒐集程序: 資料分析 **Results** 研究發現: 圖表與研究結果所在: **Discussion** 研究結論 回顧研究發現: 解釋結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比較研究,別人的研究怎麼說? 研究價值,這樣的發現可以應用在那? 研究限制: 建議未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