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倫理 筆記 [TOC] > 2018/10/12 ## 總說 ### 倫理的必要性與存在的意義 - 社會存在的核心本質 - 過往經驗的累績 -> 不一樣可能會造成衝突 - 不要把時代潮流當理所當然 - 每個人都在選擇或追求一些有價值的生活方式 >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if it not subject to reexamination > 未經檢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 如何分析倫理議題 :::info 為什麼別人想的跟我不一樣? ::: 人格、動機(善惡、中性) -> 行為(對錯、選擇、義務) -> 結果 - 許多電影都是拿像人類的東西(Ai, 猩猩)來描述人類、人性 ### (回顧)倫理是什麼 - 心中有他人,`以人為價值意義的目的`而非手段 - 設身處地為他人想 -> 就會排除成見 ### 倫理學三層分類 - 後設倫理學(折學系):研究道德語言的意義 & 道德事實的形上學 - 規範倫理學(學期重點):研究行為對錯的標準 - 效益主義:行為結果 - 義務論:行為特質 - 德行論:行為本身 - 應用倫理學:如何應用倫理到現實世界(不同專業領域) ### 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 > 你推下把手可以拯救五個人卻要犧牲一個人,你會推下嗎? ### 重視行為的對象與目的 - 享樂主義(Hedonism): 喜樂的最大化與痛苦的最小化 - 犬儒主義:將美德從被世俗價值的束縛解放,快樂立即滿足,不該考量未來 - 伊比鳩魯主義 (Epicureanism): 認為短暫的快樂是有害的,明智帶來的寧靜自由&和平才是最大的善,提倡節慾。 --- > 2018/10/19 筆記 - 國家結果主義(State consequentialism): 以國家總體好處來判斷個人行為對錯 -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 提升自身利益是道德上該做的事 ### 總結: 結果論/目的論 ##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 重視行為追求的對象與目的 -> 結果 - 定義:以行為產生的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 (最大化效益:最大量的善、最小量的惡) > 只要結果好,行為就是對的。 > 只要好處大於壞處,就會主動鼓勵去做。 :::success 優點: 判斷原則明確(誰效益大就選誰) ::: :::danger 問題: 1. 善惡是否可量化? -> 少比較,因為難以量化 2. 所謂『結果』(有複雜的因果關係),除了直覺外該如何判斷? 3. 如果倫理只重視結果,不重視主因行為者的道德責任,容易造成消極責任的謬誤 4. 過度重視結果而犧牲少數人的利益 5. 過於簡化倫理議題、大部分人也不太在乎結果好壞的行為性質,嚴重時會合理化種族歧視、奴隸制度、不扶助老弱。 6. 只重視效益,最終生命沒啥價值。間接助長虛無主義。 (無法賦予自己生命道德關懷的價值意義) ::: ### 問題討論 #### I.善惡是否可量化? - 是用成績評判一個人的價值? - 給學生用不同標準來鼓勵進步(3 stars, 5 rabbits):只要自己有進步才是重點 - 能拿兩人行為做比較,來判斷他人價值與好壞嗎? #### II. 所謂『結果』(有複雜的因果關係),除了直覺外該如何判斷? - 結果可以用眼前所看到的來定義是好還是壞嗎? -> 塞翁失馬 - 眼前的的結果也許牽扯很多看不見得因果關係,很難對結果下好壞的判斷 #### III. 如果倫理只重視結果,不重視主因行為者的道德責任,容易造成消極責任的謬誤 - 海盜逼你殺一人,救全船 - 效益主義會贊同 - 主因行為者是海盜 - 電車問題好像不在乎是誰把人綁在火車軌上,在乎的是路過的你直接影響結果 #### IV. 過度重視結果而犧牲少數人的利益 - 為了大量群體的利益,放棄自己與少數人的利益 ## 義務論 (Deontology) - 重視行為本身的動機與意義 - 事情本身是對的,就應該去做。 - 做該做的事情本身就有價值(如果天人交戰就更有價值) - 是效益論的反論 - 康德(Immanul Kant) 為代表 - 道德應該是絕對、無條件、必然的 - 義務論的義務核心:普遍的道德要求 - 理性的命令,『應該做的』即使不必然要做,也要做。 - 用理性去壓抑感性,影響行為 - 定義: - 人的尊嚴來自於理性能力,以理性能力思考、選擇自律,才能保障人普遍的自由與正義。 - 理性聽從心中內心的良知(即善意志),遵從客觀道德命令法則 - 對的行為特質是該去做的義務 :::success 優點: 合乎道德直覺易學習。人依循義務動機行為的本身就有價值。(該做的就應該去做) ::: :::danger 1. 情感上認同感低,便難以內化 2. 近似法律主義,過於在乎避惡,較忽略勸人為善的道德情感。 3. 似乎義務論中的『應該』因是理性發現,所以提供了人要絕對去行動的理由。 ::: 問題討論 #### 情感上認同感低,便難以內化 - 在別人沒看到的時候,還是會違反。 - 如果自己沒有想過背後道理,會變為他律,不會想要遵守。 義務論中的道德,有什麼根本理由該是種絕對命令。 :::info 效益主義: 以我為主(我的利益) 義務論: 以理性為判斷標準(理性壓抑感性) ::: --- > 2018/11/01 - 人為什麼會自欺,因為想要避免衝突。 ## 考點 ### 倫理行為跟一般行為那裡不同? **一般行為**:行為者(人) --(行為)--> 結果(世界) **倫理行為** 多了“應該”,有個期望值(有限制的。分成自律、他律) 倫理要講的是應然。 ### 效益主義 vs. 義務論 vs. 德性論 ####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https://hackmd.io/s/r1uJ8265Q#%E6%95%88%E7%9B%8A%E4%B8%BB%E7%BE%A9Utilitarianism) - 別名:功利主義 - 總結: - 好的結果就是倫理道德上應該去做的事。 - 倫理是相對的。(誰結果好就選誰) - 好壞先於對錯。 - 特性: - 與動物差不多。 - 在乎結果(結果的好壞) - 忽略少數人的權益(以量為主要的考量角度) - **倫理上** 的應該 #### [義務論 (Deontology)](https://hackmd.io/s/r1uJ8265Q#%E7%BE%A9%E5%8B%99%E8%AB%96-Deontology) - 總結: - 人會用 **理性** 做 **對** 的事情,這就是人的價值。 - 道德是絕對的。 - 對錯先於好壞。 - 特性: - 倫理道德應該看事情的本質(對錯) - 以理性、客觀的角度判斷 - 重視理性(與動物作區別) - 理性壓抑感性 - 注重重要的價值(事情本質的好壞) #### 德行論 前兩個像是規則,但都為他律(沒人限制),那便不會遵守。 :::info 前兩個沒做到要求,就是違反倫理道德。(以規則判斷) 德行論沒那麼硬,重點是行善的習慣。(偶爾錯沒關係) ::: 清楚自己的動機,才會覺得是重要的,而重要的才會想做。(關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特性: - (起心動念)自然為善 - 善惡為標準(捫心自問) - 行善是個習慣 - 明智(不會一再再犯) ## 考試題目 ### 第一大題 資源有限,分配正義,一直都是社會爭議議題內很重要的討論。黃牛票問題展露出**市場經濟**與**排隊倫理**之間的衝突。 黃牛的定義是指:在正式合法管道之外,參與資源交易銷售的中間人。有時黃牛行為泛指獲取資源的特殊方法,其經手的資源與交易的形式多樣。 例如: - 娛樂票證類商品:音樂演唱會、遊樂園票卷等。 - 限量商品:限量版球鞋、最新款電子產品。 - 限時限地等社會資源:火車票、行政輪候號碼資格、醫療掛號先後等。 其獲利範圍也十分多樣:有時僅是代購車馬費、手續費。有時利潤可達商品數倍。 請利用課堂所學基礎理論,探討分析其各式不同的黃牛案例中,**倫理道德上行為**的是非對錯(可廣義探討黃牛行為,亦可視案例特殊性質,不同行為者行為結果等,舉出不同判准)請回答以下問題: :::success 1. 黃牛行為(社會資源交易ㄈ的非正式仲介)的議題中,受影響的關係人可能有哪些?5% 2. 請簡述,三大規範倫理學基本倫理(效益主義、義務論、德性論)的基本倫理價值的判斷標準為何?30% 3. 在其各自標準下,三理論會如何看待黃牛票議題的價值選擇。30% (各主義對此議題的意見是什麼...) 4. 說明自己認同的觀點,或可補充對此事件其他面向的分析。10% ::: >建議與提醒: >倫理案例應用分析,除了判斷對錯以外,請著重於說明判斷背後的理由與標準。 ### 第二大題 15% 簡易寫出延伸閱讀 ---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倫理學第八卷第三~四章** 中的**摘要**,亦可說明**簡單的心得感想**。(摘要、感想至少寫一種) ### 第三大題 10% 簡單說明 經六週的課程後與未修習此課前比較,學到什麼新事物,也可對這堂課提出建議、問題或感想。 ## 試題參考資料 ### 關鍵字 Google & 閱讀並選擇觀點 - 分配正義 - 市場經濟 - 排隊倫理 - 黃牛票 ### 受影響的關係人: - 經濟上: 賣方、買方 - 賣方:原賣家、賣黃牛的人。 - 買方:買黃牛票的人、買不到票的人、原來的買家。 - 倫理道德:還會影響影響社會大眾。(經濟厲害關係會受影響) ### 第一大題第三小題: :::success - 效益主義:黃牛是對的。 - 義務論:黃牛就是錯的。 - 德行論:舉廢死解釋。 ::: #### 廢死: - 效益論:贊成 - 嚇阻犯罪 - 無生產力(花費資源) - 罪大惡極 - 義務論:不應該存在(重視重要的價值) - 人權:人類生命的權力(國家哪有權力得剝奪人的生命的權力) - 死刑本身就不是正義的事。 - 德性論: - 死刑的存廢不是重點。 - 解決問題從根本處理起。(找出成因) - 還是會利用前兩個理論分析、做判斷與行動。 - 死刑存廢與否只是規則上的問題,根本不是事情的關鍵點。事情的關鍵點還是教育、還是社會的結構。 - 從結構看事情、較重視教育。找什麼方式可以從結構上改變事情,而不是制度該存在還是不該存在。 ##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倫理學第八卷第三~四章 ![](https://i.imgur.com/etIr8vT.png) ![](https://i.imgur.com/109hTB8.png) ![](https://i.imgur.com/X9ZaPou.png) ![](https://i.imgur.com/qHg8lCr.png) ###### tags: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