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linux日常生活-3.硬體規劃 ###### tags: `我的linux日常生活` 自己組裝電腦,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與使用電腦目的。以下就會針對這次我組工作專用電腦的分析。我會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1. 使用需求分析 1. 使用目的 2. 硬體規劃 3. 現實分析 1. 現實與理想的取捨 ## 使用需求分析 ### 使用目的 我使用電腦的目的有以下: 1. 工作 1. 開發網站系統 2. 撰寫開發與分析文件 3. 維護網站系統運作 4. 到客戶的工作地點進行需求訪談 2. 娛樂 1. 聽音樂 ### 以前在電腦中會使用的軟體工具 在Windows中我會使用以下軟體,以及我自己習慣的軟體對硬體的配置 1. MS Office 2. Line 3. 開發工具 1. NetBeans 6.7 1. 最低硬體要求: 1. RAM: 4GB 2. Disk: 1GB 2. intelliJ IDEA 1. RAM: 建議 8 GB 2. CPU: 建議多核心 3. Disk: 5GB 起跳 3. Toad 4. 資料庫管理工具 1. Toad for DB2 Oracle 5. 系統規劃與雛型軟體 1. DrawIO 6. 注音輸入法 7. 板控制工具 1. Git 2. git tortose 8. NotePad ++ 9. VS code 10. EverNote ### 電腦操作習慣 * 我在開發系統時,有時後會需要開三個以上的專案,所以intelliJ IDEA 有時後會多開數個專案,對記憶體的要求至少需要16GB 以上。 * 會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中進行產品測試,對記憶體需求至少要16 GB以上。 * 會在同一時間很多軟體作業,如Toad、Toad、intelliJ IDEA、NetBeans 6.7。 總結以上我的操作習慣,記憶體越大越好最好可以到1024 GB。 ### 轉換到Linux 後軟體規劃 有些軟體有提供跨平台的,例如:Git、IntelliJ 等等,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跨平台的軟體大部分都是以程式開發才有提供跨平台(註1)。 沒有跨平台的軟體則另外尋找替代方案。通常有三種方案: **第一種**:尋找功能相似的軟體,例如:Liber Office。我覺的這是可遇不可求。 **第二種**:透過Wine 模擬Windows環境,來安裝可以在Windows上運作的軟體。在我的經驗中,這個選擇有一點不好。MS Office 還可以正常運作,如果是比較專業的軟體,有可能會無法正常運作,例如:Toad for DB2等。 **第三種**:在Linux 中透過虛擬機運行Windows,後就可以完完全全安裝以前使用的軟體。這個選項還蠻耗系統資源的,光Windows 10 作業系統就要至少需要下列的硬體需求: * 處理器:1 GHz 或更快的處理器或 SoC * RAM:1 GB (32 位元) 或 2 GB (64 位元) * 硬碟空間:16 GB (32 位元作業系統) 或 20 GB (64 位元作業系統) 替代軟體可以選擇,以MS office 來說,就有LiberOffice、Open Office等等。也有在Linux中難以替代的軟體,例如:Line。 1. Liber Office (替代:MS Office) 2. Line 有試過用wine 執行,最後決定還是在Windows中執行,因為時常Line會無故自動關閉。 3. 開發工具 1. NetBeans 6.7 (在Linux中有對應的版本) 2. intelliJ IDEA (在Linux中有對應的版本) 3. SOAP UI (在Linux中有對應的版本) 4. 資料庫管理工具 1. Toad for DB2 Oracle 有試過用wine 安裝,最後還是在Windows中執行,因為System32 元件在wine中會遇到不明的bug,而且裡面的功能在社群中可以自由使用的軟體沒有。 2. DBeaver Community 5. 系統規劃與雛型軟體 1. DrawIO (在Linux中有對應的版本) 6. 新酷音輸入法 (替代:注音輸入法) 7. 板控制工具 1. Git (在Linux中有對應的版本) 8. notepadqq (替代:NotePad ++) 9. VS code (在Linux中有對應的版本) 10. EverNote ## 硬體規劃 在硬體的規劃當中,前期我自己是直接買一台筆記型電腦處理,後期是自行組裝電腦。 筆記型電腦我選擇是用 Dell E7270,會選擇這台的主要原因是原廠就有支援 Linux ,在驅動軟體方面可以不用花費心思處理,畢竟別人都已經在市場上賣出了,而且都說明可以支援 Ubuntu ,自然我就可以好好無痛接觸 Linux。 組裝電腦的部份,以下是我這次的組裝菜單: * CPU : AMD Ryzen 5 3600 * RAM : 金士頓 32GB DDR4-3200 *2 * MB : Gigabyte B550M ARUS ELITE * GPU : Gigabyte N710D5-2GIL * 硬碟: ADATA XPG GAMMIX S50 Lite 1TB * 電源供應器: 振華LEADEX 550W * HDD: WD 藍標2TB(WD20EZAZ) 在配這個這份菜單時,我有擔心到時候會不會無法組裝 Debian 的問題。為了這個問題,我有特別上網一下,查查國外有沒有災情。更何況我選擇的 CPU 是 AMD 的,因為在分析 Linux 與硬體的相容性時,就有看過不少文章 AMD 有許多驅動程式的相關問題。不過當我看到「Linus Torvalds轉至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這篇報導時,增強我對AMD 平台的信心,所以就抱持著「頂多就安裝 windows」的心態試試。 為什麼我選擇AMD 平台而不使用 Intel 平台。因為我買電腦零件的時間點是 2021-02-01,在哪個時候 Intel 與 AMD 的 綜合性價比對於網站程式開發人員來說比較高。原因有CPU 核心數多、支援RAM 到128 GB、有 CPU原生支援 PCIE 4.0等等主要因素,剩下的在這邊就不多做贅述。 ## 註解 * 註1: **跨平台**: 這邊指的跨平台是:相同軟體廠商所開發的軟體,在不同作業系統中有提供對應的軟體且功能近乎相同,例如:Slack。不僅在手機(Android、IOS)、在桌面系統(Windows、Linux)中都有對應的軟體,而且功能近乎相同。 ## 參考資料 [Windows 10 系統需求](https://support.microsoft.com/zh-tw/windows/windows-10-%E7%B3%BB%E7%B5%B1%E9%9C%80%E6%B1%82-6d4e9a79-66bf-7950-467c-795cf0386715) [從Intel Inside切成AMD Inside,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轉至AMD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因為編譯快3倍!](http://www.pcdiy.com.tw/detail/16271) [IntelliJ IDEA System requirements](https://www.jetbrains.com/help/idea/installation-guide.html#requi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