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校資工113推甄心得分享** 老實說我認為我這次推甄推得不好,但推甄過程中還是受Dcard上很多文章的幫助,同時也十分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朋友以及被我狂問問題的學長姐,故發文分享推甄心得作為學弟妹們的未來參考。 近幾年資工所推甄越來越卷,若把前幾名大學的所有研究所報名人數攤開來,可以發現報名人數最多的系所幾乎都是資工所。 <font color=red>**這次推甄體感技術總結:**</font> **先看校名元智,再看大頭貼長得不怎麼樣(欸?),然後看成績10%以後,就丟旁邊了。**(特別是成大) <font color=red>**更新:**</font>**交大產創學院智能所二推心得** ## 背景 > <font size=4>**在校成績**</font><br> * 校系:元智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 班排:6/50 (**12%**) * 系排:21/156 (**13**%) * 平均成績:87.67 * CPE:4題 * 元智勤問獎*1 > <font size=4>**研究經歷**</font><br> * 大專生計畫:**通過 (但由組員申請,備審會附貢獻證明並請專題指導教授簽名)** * 會議/研討會論文:**IEEE ICCE-TW 2023、第三十三屆全國資訊安全會議、ICNC 2024<font color=red>(國際會議,推甄後才被accepted,故僅用於二推)</font>** * **與南交大實驗室共同研究經驗1年** (研究成果成為專題與大專生計畫題目,並另有參與其產學合作) * **元智與集保結算所的產學合作** (雲端相關) > <font size=4>**競賽經歷**</font><br> * 第十三屆全國私立大專院校程式競賽(PUPC):**銅牌** * 2023 數據驅動創新應用大賽:**決賽經驗** * 2023 AI GOOD實戰場域人才選拔競賽:**推甄前:通過審查、推甄後:評審肯定獎** > <font size=4>**證照**</font><br> * Amazon AWS Cloud Practitioner * Microsoft Azure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Azure AI Fundamentals * Microsoft Azure Data Fundamentals ## 推甄落榜 | 學校 | 系所 | | --- | ------------------------------------------------------------------------------------------------------ | | 台大 | 資工所、AI所、網媒所 | | 清大 | 資甲、資丙、資應所 | | 交大 | 資聯、數據所、產創學院智能所、<br/>電機乙(人工智慧與計算機工程組)、電機AI學位學程、<br/>**南交綠能所(備8x/9x/8x,形同落榜)** | | 成大 | 電機己(資訊工程組)、資工所、AI學位學程 | ## 推甄過一階or上榜 | 學校 | 系所 | | ---- |------------------------------------------------------------------------------------------------- | | 中央 | **<font color=red>資工所(正取,去這間)</font>**<br/>AI所(**備取前5**)<br/>軟工(**撞資工所面試,二階筆試放棄**) | ## 二推結果 | 學校 | 系所 | | ---------- |----------------------------------------------------------- | | 交大智能聯招 | **<font color=red>甲組(備1x,有備上)</font>、<font color=red>乙組(正取)</font>**、丙組(不分發) | ## 面試&筆試分享 > <font size=4>**中央資工所**</font><br> * **面試需做簡報**,不收紙本,共6分鐘(**簡報3分鐘,3位教授共問3分鐘**) * 我的簡報編排如下(頁數與內容不一定要照這樣的編排,可視個人情況不同調整): 1. ==履歷表==1頁(把備審的履歷改成橫的並稍做修剪,**以面試教授能一眼明瞭你的所有經歷為原則**) 2. ==專題介紹==4頁(報告重點,**含研究動機、方法、系統流程/架構圖、實驗、結論、成果**。內容以**列點式呈現為主**) 3. ==論文發表==1頁(列出會議與題目,放上會議報告圖片或IEEE Xplore截圖等,口頭簡單帶過) 4. ==產學合作==1頁(投影片編排概念同論文發表,亦可改放其他比賽經歷,口頭簡單帶過) 5. ==專業證照==1頁(圖放上去講1、2句快速帶過即可) 6. ==讀書計畫與研究方向==1頁(研究方向為面試系所要求,可放讀書計畫甘特圖,並簡單敘述你的研究方向或有興趣之領域即可) * 每位教授各問一題,**問題不會太刁難,要準備的基本上著重於專題即可** **Q1**:==專題內容問題== (略帶有質疑態度,感覺像扮黑臉?也是這裡我花最多時間回答) **Ans**:努力解釋問題。這部分**你必須對於你的專題內容十分了解**,由於基本上都是根據你的簡報中的內容進行詢問,因此<font color=red>**面試前你可以想好你的專題中哪些重點容易被問到**</font>,對於該重點在簡報與報告中進行**強調or輕輕帶過(畢竟只有3分鐘自介與介紹專題)**,以<font color=red>**試著引導教授問專題的方向**</font>。<br> **Q2**:==專題哪裡可以再精進?== **Ans**:由於清大資甲需要寫1頁的proposal,我寫的就是根據我的專題可以再加什麼技術,所以就講proposal的大致內容。<br> **Q3**:==你現在還有在和你的專題教授做專題嗎?== **Ans**:應該是看到我投影片的內容而問的問題,據實回答即可。 > <font size=4>**中央AI所**</font><br> * **筆試只考30分鐘**,滿分100,英文出題,含問答與選擇題 * 內容大致包括<font color=red>**訓練集相關問題</font>(如資料不平衡的解決方法)**、<font color=red>**ROC與AUC曲線問題</font>(問答,約佔30分左右)**、<font color=red>**基本AI觀念**</font>、<font color=red>**混淆矩陣相關**</font>**(選擇,約佔33分)**。不過每年出題方向不同,明年不見得是此出題模式與範圍,但以今年來說似乎比以往難(小弟我也才考4x分而已QAQ) ## 找教授流程與準備 > <font size=4>**中央資工所**</font><br> * 以中央而言,我認為教授比較容易找到你想要的,因為**絕大多數的教授都是2年畢業之外(因為實驗室的位置沒有多到能讓你岩壁),很多教授人也很好**,Dcard上逛一圈我想你大概就知道哪些是熱門教授了,因此會<font color=red>**建議在確定能2年畢業,且和教授互動、實驗室風氣良好的前提下,選擇你喜歡的研究領域為主。**</font> * 以我的情況,當天週五早上放榜,中午我列出我初步想找的教授名單並分別寄信約面談後,下週一和朋友們去我有約面談的教授實驗室敲門,詢問學長姊教授和實驗室的狀況(**包含是否能2年畢業、研究計畫方向、實驗室學長姐畢業出入、平時教授和實驗室的相處情形等等。一般會問的問題通常有哪些,同樣逛一圈Dcard就大概知道了**)。另外也**建議上**[**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查詢該教授過往指導的學生論文題目,以了解未來若在該教授的指導下,可能的碩論方向參考**。當時我預計要面談4個教授,但我週四面談完第3個教授後我就確定要選他並且當晚寄信給教授說確定要加入了。不過基於對已預約教授的尊重,隔天我還是和最後一個教授面談了(教授很好聊,也跟我分享一些想法,收穫很多~)。<font color=red>**由於找教授期間,熱門教授是有可能會在一週內收滿學生的,因此if你心中已經確定,請馬上和你想跟的教授聯絡,else猶豫就會敗北!**</font>最後就只要再和教授約時間簽指導同意單即可。 > <font size=4>**交大智能聯招(New)**</font><br> * **找教授過程如同中央**,但先講結論,我最後還是選擇回中央。原因是因為教授不好找,除了選擇不如資工所多樣之外,**幾乎所有熱門教授在推甄階段都已經被選走了**,剩下的教授不是研究領域我沒有興趣,或是可能無法準時2年。當然我相信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各大網友,答案肯定是3秒交,不過考慮到我實際想做的領域,以及實際能選的教授等等,就讓我感覺到這恐怕不能那麼果斷地做決定,也因此中央和交大的選擇也讓我思考了一個月。當然也有些人說過不管研究領域、教授和實驗室環境等等,只要有校名就好,但詢問身邊的每個朋友,和在校徵時詢問一些企業的經理,還有爬各大文章及資料,都讓我覺得研究領域和教授之類還是蠻重要的,因此才在一個月後決定繼續留在中央。不過這只是我的想法,**假如你跟我有類似情況,且智能所剛好有你想跟的教授**,那肯定還是3秒交的。 ## 心得與建議(文長慎入) 我知道以我的成績,去推清大甚至台大看起來很蠢,但還是要先**感謝幫我寫推薦信的教授能夠接受我的任性幫我寫了18封推薦信**。這波推甄我想各頂大也十分感謝我這個盤子的報名費捐款,即使我知道有些系所幾乎不會上,但我還是覺得在這種人生的重要時刻錢不能省,所以才會連台大都投,看看能不能中個樂透。**至於中山以下不填則是因為中央是我設的底線,強迫自己中央沒上就沒有後路只能+366,畢竟進入一個我不想去的學校就讀,我想我恐怕也不會有熱情專注在研究上**。不過通常還是會建議中字輩和2科都要投看看會比較好就是了。 **推甄是個十分重視<font color=red>校名</font>與<font color=red>成績單(特別是資工6科)</font>,以及需要些許運氣的升學管道**。當你趴數越頂就越容易上;而<font color=red>**趴數不夠高,盡可能提升課外經歷就是你的義務**</font>。但即便如此,除非經歷超頂(如版上一些文章分享,經歷神到要跪了orz),不然都仍可能有一定的落榜機會,因此請極度重視你的在校成績! 另外,**建議可以的話至少要發一篇論文**,不論是區域或是國際的都行,當然如果是國際會議論文的話更是大加分。畢竟不是每個審查教授都能夠了解你的研究領域在做什麼,但如果<font color=red>**你有發過論文,就能向審查教授證明你有研究能力,且你的研究內容有一定程度的客觀認證**</font>。不過如果真的沒有論文機會的話,也可以<font color=red>**多去參加比賽,靠大量比賽得獎經歷推上頂大的也是大有人在!**</font> **對於現在煩惱推甄的學弟妹們,如果你是:** 1. <font color=red>**大二以下**</font>:你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衝好成績,不過同時建議有什麼比賽都去參加。 2. <font color=red>**大三**</font>:雖然會比較辛苦但不要灰心也還有救,除了這一年要<font color=red>**大量修課衝高分數來彌補之外(請盡可能修到接近學分上限,1學期當作1.5學期來用)**</font>,也要**盡可能找一些課外經歷**。像我就是這類型的人,特別是我在大二下時由於都抽不到涼課,並且作死繼續跟基哥演算法(成績只有76,相較於另一班不好看,也是推甄劣勢),導致該學期總平均比以往掉10分外,趴數也一度掉至20%,到了大三才想盡辦法衝成績彌補,以及發paper和參與一些競賽來多少充實自己的經歷,最後才有挽救的機會。 以上是我對於推甄的一些心得感想,希望能藉此鼓勵學弟妹別因成績爛就放棄。其實原先我是要打算考試的,不過幸運的是我大二時遇到一個的室友兼資工學長大佬,被他開導後我才漸漸重視推甄。<font color=red>**但請切記,二下是元智資工的關鍵期,因為資工6大科中,3大科(OS、計組、演算法)就是在這個時候,請妥善做好選課與學分安排**</font>,若真的抽不到課,可以考慮大三再修,或是可以找找看有沒有幫助你選課的神奇小工具(?。在這個時期,只要維持分數,趴數是容易大幅超前的;反之我就是因為在這時期大幅掉分,導致推甄相較於其他大佬不易許多。 順帶一提,**若你現在是元智大一生,真心建議選基哥的程設與大二資料結構**,我知道基哥的課有些人會覺得很難,但<font color=red>**若能徹底理解並好好把每一份作業寫完,除了上機考容易滿分外,對於程式能力是可以大幅進步的,甚至CPE不用準備也能夠輕易3題以上**</font>。不過到了二下的演算法,除非你有絕對的把握可以顧好其他科目,否則為了未來的推甄成績,就請各位學弟妹三思了。 感謝你看到最後,**推甄是一條長期抗戰且艱難的路**,過程中的負面情緒或許都能夠生出特級咒靈(?。若本文能為你的未來推甄規劃幫上一點忙那是再好不過了,我甚至也有遇過一個學期拉10幾趴的同學,所以還是鼓勵學弟妹們千萬不要放棄拉分數,也祝各位未來都能夠順利上岸! 最後,在此再次感謝所有曾經幫助並給予我資源的指導教授、同學和學長姐們,沒有教授您給的那麼多資源以及同儕們的鼓勵與幫助,我想我每天就只能在大碩中度過了(Qv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