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不到吧!玩具拆解也可以學習 STEAM ### 什麼是 STEAM ? 在 12 年國教的 108 課綱公佈後,關於什麼是 STEAM 教育引起很大的討論,透過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關心教育的父母與人們交流,大眾對於 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 的定義有更為清楚的認識,明白這名稱的意義是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跨學科教學方法,透過親身動手做的過程中用數學邏輯的基礎,建構工程與呈現藝術美學,來學習科學和技術的內在本質。所以在不同領域結合的教學架構下,對學生來說是在實踐跨學科領域的學習過程,以議題導向為重心而不被單一學科所侷限,練習用不同的觀點切入思考,在多元發展下培養出跨界溝通的能力。 ### 玩具拆解跟 STEAM 有什麼關係? 玩具拆解作為動手做教育的內容,是我參與美國舊金山探索館 Tinkering Studio 來台灣於科教館所舉辦的種子教師課程以及他們所出版的書籍《手工的藝術》所得到的啟發。Tinkering Studio 大方的將他們的課程資料與學習內容設計過程放在他們的官網上讓大家去觀摩與學習,持續數十年的努力一直在從事動手做與 STEAM 這方面的教育推廣。 在 Tinkering Studio 眾多公開分享的教案中,最吸引我的是這門玩具拆解 (Toy Take Apart)的課程,內容是引導學生戴上安全護目鏡並開始解剖舊毛絨動物、遙控車或唱歌聖誕老人等玩具,過程教導正確使用螺絲起子、剪刀和鋸子等工具把玩具的內部打開後,接下來進一步深入去檢查深藏其中的機械裝置、電路板、電子晶片和電線等等,經過自己動手做和探索,學生通常是興奮和驚訝的,因為這是不假他人之手,是由自己親自找出這些內部零件、發現其中的科學原理。解剖玩具後,繼續引導學生可以使用拆下的玩具零件,加上工具和想像力來創造新的玩具。例如將玩具中的一條電線剝開並將其焊接到新的地方時,這可能會引起一些故障,讓玩具汽車的前大閃爍,或是玩具泰迪熊由內而外縫合在一起,或是另一隻動物的一部分附著在上面,設計出一種獨特的毛絨動物。 這個活動確實激發學生在創作自己的獨特藝術作品時要進行科學思考,為了完成創作必須學習事物是如何運作的,以便創造新事物。因此為了完成目標他們會主動搞清楚電路是如何工作,探索物理原理的機制,並在玩具內部嘗試許多不同的改造技術,以全神貫注通過藝術的練習方式來創造和表達自己。如果你對這教學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此找到相關的資料:https://www.exploratorium.edu/tinkering/projects/toy-take-apart 除了這門課之外,世界各地不同的活動、組織與單位也有發展出類似的課程,以關鍵字:toy hack 、 franken toy 等等來做搜尋,可以找到相關的玩具拆解與改造的紀錄與課程規劃資料,這些資訊的存在也代表著思考著將玩具拆解作為跨領域動手做學習的方式不只是少數人的想法。就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門教創意的米契爾.瑞斯尼克教授,曾經在他的著作《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中,以《玩具總動員》電影劇中的阿薛(Sid Phillips)為例子,他的房間感覺比較像是發明家的工作室,裡面不是只有玩具,還有螺絲起子、榔頭和其他工具,他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拆解和重新組合他的玩具,他不是在玩玩具,而是在自造玩具。這個例子給予的啟發是應該提供孩子更多機會去創造自己的專案,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拆解的過程是一場屬於自己的科學探索與個人創作 自己在 Tinkering Studio 的種子教師課程後,持續與科教館合作製作更多將玩具改造成教具的計畫,透過這個寶貴的機會認識了玩具銀行,感謝他們提供了大量壞掉的玩具作為製作教具的材料,讓我順利完成任務。也因為這樣的過程明白為何有玩具銀行的成立以及今日玩具所帶來的環境負擔,問題的來源是大部分的玩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後,它們最後結局通常是走向垃圾場。也因為現代玩具本身就提供更多樂趣的動作行為、聲光效果等,這些功能的來源是內部藏有多元的機械結構以及電子電路等等。所以今日的玩具是結合不同材料的的成果,大量不同類型的玩具維修非常困難,而且要有效的分類回收必須仰賴大量的人力,在這玩具回收的議題還沒成為社會共識前,是無法達到有效分類回收的結果。 對於玩具回收的重視、關注在 STEAM 學習的動手做過程以及有效降低材料費支出等等動機,個人開始對如何將壞掉的玩具再次利用變成學習的引導過程設計非常感興趣。雖然 Tinkering Studio 的玩具拆解計畫給了我很多靈感,但是坦白說在台灣執行這樣的課程有它的難度,再加上在推廣這議題的課程初期必須要有所調整以及在地化,加上自己的養成背景是藝術系所,所以很自然的找出從事相關創作的藝術家作為課程設計上的引導參考,例如加拿大的藝術家兼攝影師 Todd McLellan 透過他的作品影像所呈現的是他拆開的物件中每一個零件,井然有序的方式安排、用他所明白的物件與物件的關係安置擺放。攝影拍下的是拆解也是爆炸,一個宇宙呈現在眼前,迷人且迷惑,在好奇心驅使下持續不斷的找出零件們之間的關係。 此外在 2019 年的時候,全球發起「#tetrischallenge」真人開箱大挑戰!以空拍的方式,展示自家單位(或個人)的設備和配置,有趣的畫面引來網友熱議,讓話題持續延燒。這活動其中一個元素是用有趣的議題讓大眾了解「專業日常」。 結合 Tinkering Studio 的玩具拆解計畫、藝術家兼攝影師 Todd McLellan 的創作形式與真人開箱大挑戰等元素,順利設計出一個容易入門的玩具拆解活動,保有科學與藝術、手作與探索。過程中將玩具有耐心的拆解後,繼續練習美感的排版練習,將所有的零件如同開箱後擺設,因為每個人拿到的回收玩具皆不同,所以每個參與活動的學員所到的問題、獲得的體驗是獨特的,當然所挖掘得到的科學原理與美感練習也是一樣特別。 我把這樣的課程稱為玩具拆拆樂,之後這個課程與玩具銀行長期合作,透過他們取壞掉的玩具,順利舉辦過好幾場工作坊,參與其中的成員從孩子到成人都有,每個人透過拆解與創作的過程中享受樂趣並且學到東西。 ### 玩具拆解的推廣問題 藉由之前的介紹,大家可以更清楚明白透過玩具拆解的學習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可以向玩具銀行申請,以非常容易的方式取得大量玩具來進行課程,但是還是有一些的問題等待解決。 從取得材料來看,每一次拿到的玩具會不一樣,導致學生在拆解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會完全不同,所以必須非常老師的經驗在旁引導解說。此外就是國內推行這課程的老師與單位很少,缺乏累積方面課程的經驗與參考資料,這需要時間去累積的。最後是拆解分類的後續,需要銜接其他的環保單位來回收,這部分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努力。因此這玩具拆解作為容易啟動執行的學習活動,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觀看這份共筆:https://hackmd.io/jdKCf_qhR32tAW06RqzdXA 我把推動玩具拆拆樂的想法、經驗與執行資料,都放在邊,希望以開源開放的方式找到更多有相同共識的夥伴。 在研究別人的教學之外,也加上自己所學的藝術。在藝術創作的領域有 有什麼藏在裡面,這是每個孩子都想知道的事情,因為這是與生俱來了好奇心。 今日的玩具互動豐富也結構複雜,為了提供更多樂趣的聲光效果,內部藏有多元的機械結構以及電子電路等等在裡面,因此每次的動手拆解進行探索所獲得的了解都是獨特的,是只屬於自己的科學旅程,體驗只有自己能敘述的精彩故事。 引導學生使用工具,用多次練習的機會來解構玩具,或是想製作一個新玩具,會發現使用剝線鉗和焊料來建立新的電氣連接,以及需要縫製任何東西時縫製針和線特別有用。 中感受到拆解的意義,其實是在釋放自己的好奇心,透過自己的好奇心推動自己的雙手好好用著工具探索在這玩具中奧妙的小宇宙,最後我們明白其中的運作道理、機構與運動原理,為什麼玩具能夠動起來。 這樣的好奇心從小就陪伴著我們,但是不知何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消逝。而保有這份好奇心的人大多在不同領域有所成就,並且留下他孩提時代的喜歡拆解、追根就底的故事啟發更多人。 今日的玩具越來越複雜,不管是遊玩互動的方式或是玩具本身的內在結構。在陪伴孩子成長後不是轉送就是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