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論文-醫療類 --- # 臺灣中醫對於長期照顧患者的生活品質及心率變異之療效評估 > https://www.nricm.edu.tw/var/file/0/1000/attach/64/pta_2203_7653410_80276.pdf ## 資料蒐集 - 收案標準: (1) [巴氏量表](https://elderhealthcare.ntunhs.edu.tw/tab/540/id/280)小於60 分 (2) 年齡大於65 歲 (3) 有意願接受中醫輔助治療患者 (4) 生命徵象穩定者 - 記錄失能患者基本資料: (1) 性別 (2) 年齡 (3) 巴氏評量 (4) 身體質量指數 (5) 疾病種類 (6) 導管使用 (7) 臨床症狀等 (8)和收案期間使用的中藥、針刺、推拿、外用貼布或耳穴按摩(MAGRAIN 磁力穴位貼)等中醫介入方式及治療天數 - 療效評估指標(患者在中醫治療前後的改善情形): (1) 慢性便秘 (2) 關節疼痛 (3) 情志抑鬱 (4) 慢性失眠 (5) 心率變異分析 --->:heavy_check_mark: ## 心律變異分析 ### 心臟功能指數(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 Normal, SDNN) - 正常值≧ 30 - 小於30表示心臟調節能力下降,負荷質增加 ### 心臟負荷指數(Root Mean Square of the Successive Differences, RMSSD) - 正常值 ≧ 20 - 小於20 表示副交感神經對心臟調節能力之下降 ### 壓力指數(Physical Stress Index, PSI) - 身體所承受的壓力程度 - 正常值為20-50 之間 - 指數愈高則健康程度越差 ### 總能量(Total power, TP) - 生理能量指數 - 正常值為1000-2000 之間 - 過低容易疲勞,原因可能為睡眠不足或慢性疾病所致 ### 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 LF) - 中長期交感神經量值 - 正常值0.04-0.15Hz - 低於正常範圍為慢性疲勞虛弱現象,可能為長期壓力狀態或慢性疾病 ### 高頻功率(High Frequency power, HF) - 中長期副交感神經量值 - 正常值0.15-0.40Hz - 低於正常範圍可能為老化、心率穩定性下降、心臟問題、消化功能下降等問題 ### 低高頻功率比(LF/HF) - 自主神經的平衡狀態 - 正常值為0.5-2.0 之間 - 指數大於2 代表亢進、焦慮、急躁的現象 - 指數小於0.5可能有憂鬱、情緒低落的現象 ### 病患在中醫治療前後的心率變異分析之比較 ![](https://i.imgur.com/lE6FqIl.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