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biography - Interview version ### 請介紹一下自己 - 我是柏軒,以前是自由接案的視覺設計師跟社群行銷人,有時也會進行文案與文字寫作。 - 因為跟工程師一起網路創業,萌生對產品的興趣。工商業設計經驗,覺得要學會東西的原理。 - 因為跟工程師合作切版、設計,漸漸熟悉程式碼,但缺乏全局展現與規劃的能力。 - 因為推廣過區塊鏈程式課程,了解如何跟外行人聊程式等技術與觀念。 - (因為對網路創業、O2O 平台與區塊鏈產業的經驗,了解技術的廣袤以及可以反過來影響金融,就像設計影響人們的生活。) - 因為想試試看親手做出產品,也透過這次轉職機會執行以前的想法。 ### 在開發專案的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 TypeScript 型別認知 - 狀態的管理 ### 對未來的職涯想像是什麼? - 學習技術以外管理技術的方法,學會管理一定規模的產品 - 用技術解決有趣的問題 - 用技術創造美好體驗 ### 說明 Git Flow 的概念?你實際上如何在開發過程中使用 Git 做版本控制? - 開新 feature 進行新功能開發跟實驗,merge 到 develop - 開 hotfix 進行緊急修改,merge 到 main - 整合開發在 develop - metadata, 極小修改才會使用 main ### 1. 兩百字內的個人簡介。 各位好,我是鄒柏軒 (Steward Tsou),我是一名自由設計師與社群行銷工作者,有豐富的接案合作經驗。想申請第四屆的 WeHelp!由於身邊一直有些工程師朋友,以及在學與出社會網路創業的經驗(私廚共享經濟、集點App等),還有介面設計經驗,很熟悉與工程師在技術面、產品行銷面合作,但缺乏完整的機會好好自主建構技術學習路徑與職涯,希望能藉這次機會好好全職換跑道。 ### 2. 為了成為軟體工程師,曾做過什麼努力?若有具體專案作品請分享給我們 在過去以設計師/行銷身份與工程師合作幾次網路創業,許多也是自學成才,希望能跟他們合作更順利,進而試著進入相關的研究所「政大數位內容所」就讀,學習一些程式基礎。並在隨後的接案人生中,接觸到包含介面設計乃至切版的案子,與工程師通力合作。當時還打算繼續做自由接案設計師,因此這幾年不斷學習線上課程 ,增加基礎切版能力,並參與彭彭老師的課程,也與工程師老朋友相處請教。 - 租租狗 Git 貢獻 - 切版作品 - 其他⋯⋯ - dsp 資料科學營隊、Rails 課程、Solidity 區塊鏈營隊 ### 3. 如果參與這個計畫,會怎麼安排學習時間? 我將全身心投入這個計畫。因為有先前創業與投資的少許餘錢,基本上我並不會接案,而是全職投入學習與作品的實作。 - 準備期:在營隊開始前以 udemy 溫習 Js 基礎、Node.js,以 Codecademy 學習 Typescript/Python,以先前購入的六角課程溫習切版與學習 JS、React 基礎等。且目前也與朋友進行。 - 交流:營隊開始後,會將一部分時間花在與同儕交流,與工程師朋友多加相處交換技能,了解跟熟悉各種工具的使用等等。 - 實作:完整完成範例網站,並與學員、朋友合作專案,最終產生自己的作品。目前預計跟迷因、創作有關,但結合各類主流應用(聊天室、地圖等),或是投資加密相關也在考慮之列。 - 作品:藉由專案機會辛勤耕耘 GitHub,卡關時做小作品與開源練手 - 紀錄:寫 Medium 跟技術部落格紀錄學習過程、技術學習 ~參考 ### 4. 是否有想要加入的軟體公司?為什麼想加入該公司? 目前沒有挑選特定的公司,但有相關的方向。一種是偏向設計文化產品、電商類的公司,因為可以發揮過去整合的經驗,像是「汪喵星球」這間公司文化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以這間公司的 Junior 前端為例,需要一年左右的前端能力,也要深刻了解各種JS特性,以及一年以上React.js經驗,我會以彭彭課程、營隊,個人以及跟朋友合作的專案去補足,並發揮先前翻譯的經驗與外文背景,以國外線上課程做加強。此外,這種重視團隊精神,搭配專業數據分析的工作環境,也與我之前做社群與接案的經驗相符。 另一種是偏向全端方向、作整套系統的公司,這類公司擅長適宜各種產業的產品,例如金流、CRM 等等,即使是前端或後端也能了解整個產品的運作,建立全局思考,能讓我放下視覺腦,用邏輯腦好好梳理,例如「OakMega 大橡科技」,專注於合作溝通、解決問題的思維,是我個人也很重視自己能培養的大方向能力。 https://www.yourator.co/companies/dogcatstar https://www.yourator.co/companies/OakMega/jobs/4202 - 中期覺得 Web3 公司 / 社群工程師不錯 - 短期覺得新創產品公司文化不錯 (如 Hahow) 或中型以上的產品公司人力有餘裕帶人(技術外包公司) ### 5. 請描述一件讓你產生明顯負面情緒的事情,你如何處理該情緒? 先前在設計跟社群接案事業遇到瓶頸,沒辦法提供收入上的增長,客戶也難以維持,必須持續性想到新創意,因此暫時休息,甚至收起了公司。與其身陷在難受的情緒中,我選擇找尋下一個目標,並整合我過去的能力。先覆盤過去的失敗,找尋下一個關注的重心(當時是區塊鏈,並擔任顧問),也給自己修養生息的時間,且不封閉自己,多與信任的朋友交流談論,讓自己找到新的希望與目標。 ### 6. 關於這份申請網頁,請分享一個你開發時的技術心得。 雖然題目是靜態網站,但還是簡單使用了一些輕量的小工具如打包的 Parcel,算是第一次使用。在 Git 方面,這次比較沒有那麼精細的 log,希望下次能遵守 functional programming 的慣例。切版方面,希望達成瀑布流的效果,因此參考網路上的程式碼作改動。Copilot 與 chatGPT,以及在 HackMD、區塊鏈錢包公司擔任前端的朋友都幫助我許多。 ### 7. 其他想要對我們說的事情? 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申請彭彭老師的營隊,我對自己未來的期許是整合我過去的經驗,從希望藉由這次機會能整合好資料庫、後端、前端,到設計等等。由於過去作設計師、翻譯、社群圖文作家、寫手與網路創業、BD的多工經驗,勢必使我成為非典型,我會努力讓這份非典型成為養分,成為一個有彈性、善溝通且有整合能力的人。 - 從資料庫、後端技術運用到前端,成為一個整合力不錯的人 - 與其他技術社群的人教學相長 - 與非技術人交流 - - 補充:設計作品 - https://www.behance.net/taps ## 影片介紹 ### 表達你申請加入 WeHelp 的想法 大家好,我是鄒柏軒,之前是一名自由接案的設計師與社群主,曾就讀臺灣科技大學設計與應用外語系,肄業於政治大學數位內容所,我有一個非典型的職涯。在大學就讀時,參與特殊的創新創業管理學程,要與理工、商管背景的朋友合作,取得EMBA學長的投資,因此開始與夥伴參加比賽甚至真槍實彈網路創業,以設計行銷身份做過酷集點App、與 Epson 合作 JustPrint 列印服務、Triptrip 小旅行計畫,也進了Appworks Accelerator 加速器#9,參與另一個新創共享私廚平台 Guest What 的創立。當時合作時跟工程師交流密切,也萌生自己來做做看的想法,遂報名政大研究所上相關的課程,但在偶然機緣下奠基最初與工程師的朋友關係、視覺設計與出版合作經驗,開始了自己的設計小事業,並給自己兩年時間試試看回去做作品替代畢業論文。最後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回去,仍然持續與工程師合作網站,從設計到行銷,算是參與了一部分網站設計、網路創業時代過渡到介面設計大時代的過程。 在網路創業、後來自由接案的過程中,我秉持的思路是「放大格局」,試著用更大規格解決問題的思維來打造產品或滿足客戶,無論是商業問題、能解決的設計技術問題,都試圖去用更高維度的方法去解決,也是我個人工作室的命名由來。在最後幾年,我也將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提升為行銷公司,直接跟工程師朋友合作,除了網站也接觸群眾募資的案子等等,並善用圖文寫手的 Medium、粉絲團經營經驗與各種專家合作。 與客戶合作、與夥伴創業的過程讓我了解到溝通整合的重要,也累積了與工程師的合作經驗以及網站或介面的初階經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卻始終有個遺憾,就是缺乏完整建立程式邏輯腦的機會,導致片段學習技術的經驗無法延續,雖然也有接過切版的案子,但只要面對有技術難度、脫離範例的挑戰,往往會陷入以往的敘事與做事方式。但接案生活多年後來上了彭彭老師的 Node.Js,JS、React課程,以及一些英文課程的輔助,跟幫朋友的專案打打雜,也許是這幾年創業跳脫純粹執行提升到解決問題的思維進展,又或許是老師講的概念清晰,似乎讓我有一點進展,可以舉一反三,對基礎概念的拿捏也更踏實,有自信在提點跟協助下,脫離手把手的情境,挑戰 WeHelp 營隊,做出有機會讓人滿意的作品與練習。 有興趣的營隊是後端工程,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基礎的全端打造產品,能跟彭彭老師、助教與學員們ㄧ起成長,請給我一個機會加入 WeHelp 營隊。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