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響關節活動度的因素 ###### tags: `物理治療` `基礎觀念介紹` `活動度` `ankle` `hip` `spine` ## 關節活動度 (Range of Motion, ROM) <font color="#1F5CAD">**關節活動度分為被動(僅受軟組織及關節限制),及主動(加上肌肉控制)**。</font> 所謂**被動的活動度**一般稱為**柔軟度(flexibility)**,關節受到外力作用,如重力或別人幫你拉,通常角度會比較大,但在最大角度時,肌肉是沒有辦法出力的,自身沒有辦法控制,只能依靠軟組織的被動張力來限制關節。 我們平常所說的活動度都是指**主動的活動度(mobility)**,指的是肌肉有參與出力,關節在我們自身可以控制的情況下所能夠運動的範圍,通常角度比較小。當我們在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時,要注意不是柔軟度好的人,活動度就很好,有許多筋很軟的人在做運動時仍有可能活動度不足,進而導致傷害。 <font color="#1F5CAD">**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在每個關節上有很好的活動度。**</font> 活動度是否足夠取決於個人的需求,就像小時候測坐姿體前彎時,有些人可能連碰起點都碰不到,但一般的運動還是可以做得很好,原因是因為很少動作跟坐姿體前彎有關。若你今天要去爬山、打球或是去健身房重訓,就需要根據接下來要做什麼訓練,準備好運動需要的相關活動度。 ``` 不是所有時間管理大師都真的會劈腿。 ```  ## 勁度(stiffness) 勁度(stiffness)指的是受外力作用下,抵抗形狀變化的能力。換句話說,勁度高的結構,比較不容易受外力拉開。而在我們人體中,踝、髖、胸椎都屬於勁度較高的關節。 擁有高勁度的好處是能夠**有效率的傳遞力量及承受體重**,但這些關節相對就會比較容易在運動的時候僵硬、活動度不夠。因此如果要從事一些需要較大活動度的動作,如蹲、跳、投擲等動作,就需要在熱身或日常生活中加入增加活動度的運動來避免傷害。 另外,勁度在理解肌肉的方面也扮演了非常大的角色,決定了我們做伸展的方式,這點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說明。 ``` 勁度越高,越,硬啦 ```  ## 踝(ankle) 踝關節的構造設計就像一個卡榫,上下卡得很緊,距骨(talus)在先天上的形狀則是前寬後窄,在踝關節做背屈(dorsiflexion)時前端寬的部分進入關節內,會變得更緊。當活動度不好時,做動作就常常會覺得踝關節前側緊繃不舒服,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背屈角度的就是走路,同時大部分的動作建議都要有10~20 度的背屈角度比較不會造成其他關節的代償傷害。 ``` 有穩的踝關節,吵架時才站的住腳 ```  ## 髖(hip) 髖關節的構造設計像一個球在碗內移動,但周圍韌帶非常強壯,大部分的情況下,勁度較高(stiff)。 **髖伸直(hip extension)是能讓髖關節變得較緊的動作**,但在日常生活中,對髖伸直角度的需求沒有很大,比較需要良好的力量傳遞,而蹲或跳時,需要足夠的髖屈曲(hip flexion)及旋轉,若角度不足是下背痛及薦髂關節(SI joint)疼痛的風險因子之一。 <font color="#1F5CAD">**然而,在膝關節的傷害中,髖關節的角色比較偏向於穩定而不是做活動度訓練。**</font> ``` 面對髖關節,要能放寬心 ```  ## 胸椎(thoracic spine) 胸椎和頸、腰椎不同的地方在於有連接肋骨,構成整個胸廓,整體屬於勁度較高(stiff)的結構,常見的圓肩姿勢又會使胸椎難產生動作。在舉手的過程中,胸椎都需要往同側旋轉及伸直(ipsilateral rotation and extension),大部分運動都需要肩膀的參與,事先做活動度的熱身有助於預防肩頸及背部的傷害。 ``` 增加胸椎活動度,擁有開闊的心胸 ``` 一般來說會把胸椎12節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 上胸椎(T1-T4)會比較強調旋轉(rotation)的活動度 * 中胸椎(T5-T8)是胸椎最僵硬的一段,會比較強調伸直(extension)的活動度 * 下胸椎(T9-T12)比較少做活動度的運動,因為此部分的胸椎的動作特性會比較像腰椎,活動度較高,常見有胸腰椎交界過度伸直(thoracolumbar junction hyperextension)的代償問題,取代腰椎做伸直的動作(extension)這時再做增加活動度的訓練是有害無益。 另外,整個胸廓上有連接很多的呼吸肌,因此若呼吸的模式沒有效率,次要呼吸肌緊繃也會導致胸椎的活動度下降。  >胸腰椎交界過度伸直,連帶前方肋骨翹起。 ## 小結 讀完這篇文章,你需要記得的是: * 活動度足夠於否取決於要從事什麼運動(有多少需求) * 柔軟度好,不代表在運動時有好的活動度 * 比較僵硬的關節需要在主要運動前有足夠熱身,避免其他關節代償而受傷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