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ula rasa === feat. [提姆・馬斯汀](https://www.plurk.com/heman33) </br> &emsp;&emsp;孵育一個生命需要付出什麼? ![](https://hackmd.io/_uploads/rJO-i-MXxl.png) &emsp;&emsp;高興或不高興的攜手。樂意或不樂意的委身。漫長得彷彿會持續到人生盡頭的負荷。產床上怵目驚心的血跡。分離心身的撕裂。終於響亮哭聲在逼近的死亡中滌出小心翼翼捧起的一朵無瑕。 &emsp;&emsp;傳說胎兒在母親肚腹浮沉時會夢見人世醜惡歷史,故滑進世間時因愁傷而啼泣。母親遂將初生的嬰孩擁在臂彎,像是拈起匣中僅存的微芒,為他哼唱搖籃曲。直至無知的憂心被安撫成一聲聲輕鼾。 &emsp;&emsp;若是胎兒在母親肚腹浮沉時就夢見人世醜惡歷史,那麼第一聲啼泣就已為靈魂著色。母親能做的,唯有將童年與青春隔絕在罪咎之外,令他們在不得不直面火宅前,輕信胎兒之夢僅僅是自己的錯覺。 &emsp;&emsp;她將嬰孩形塑成兒童,為他飾以酢醬草。幼苗依循方舟勉力的文明道途成長,澆灌出活潑可愛的笑靨,忘記羊水浮蕩的夢境。養育孩子是拂拭前世遺留的淚痕。令脆弱純淨的心靈不致因為降生在這煩惱三千的塵世中龜裂。 &emsp;&emsp;第一次生澀的呼喚在胸臆恆溫。像是她安撫孩子那般安撫她。風一樣難以捉摸的,擁著赤子之心的男人再也無法令她感到寂寞。她想目送成長的孩子興許與這別無二致。她想自己彼時愛上的僅僅是未曾敷渲疲憊,持恆漾著好奇心的靨容。~~*自己如今恨的也是。*~~ &emsp;&emsp;方舟看見那雙翠綠眼眸,要她將「母愛」遍及無親無故的孤兒時,她亦被胸中的鼓動驅策,披上永恆之神的徽紋。菲莉西亞聽見親生骨肉在身邊喊著媽媽要被分走了。菲莉西亞說是他將要擁有更多愛。 &emsp;&emsp;無親無故的幼童相依為命。將心平等地分給每個渴愛的靈魂是教會人員的課題。只有一個孩子的菲莉西亞不得不開始練習不偏心的技巧。幸虧在虔誠教育下成長的獨生子很快就和「手足」打成一片。她暗想一切總算上了軌道時,某位神父帶來新的邂逅。 &emsp;&emsp;「這群孩子要暫時待在教會。」 &emsp;&emsp;那是她第一次遇見真正的白紙。 --- ![](https://hackmd.io/_uploads/rkgBjWG7lx.png) &emsp;&emsp;「吃東西前要洗手哦。」 &emsp;&emsp;「洗手。」 &emsp;&emsp;少年重複了她發出的音節。看似早熟的眉眼連足以被稱為困惑的表情也無。這批孩子約七八人,年歲在六到十三之間。沒有此年紀孩子應有的靈動。面容缺少血色。在死亡邊緣遊蕩的幽靈。菲莉西亞望著他們時會不禁蹙眉,又立即意識到不應在孩子跟前呈露窘迫而換上笑臉。 &emsp;&emsp;故修女──母親──只傻愣一秒便笑了出來。她將少年帶到濕氣敷蓋的檯子旁,命僅存的人類文明為他灑出一地彩虹。沾濕未成熟的指掌時水珠閃爍。彷彿將太陽的溫度渡入灰白肌膚。 &emsp;&emsp;「洗手。」菲莉西亞亦重複了他發出的音節。白紙寫上生活的要訣。一個一個詞彙堆疊起來,就能成為人生。 &emsp;&emsp;17 號。人們總有一日會遺忘此數字。少年的名字是提姆。 --- ![](https://hackmd.io/_uploads/S1drsWzmlx.png) &emsp;&emsp;笑聲沁染後院。漸次濃綠的初夏枝葉過濾熱氣,捎來清風陣陣。適合乘涼的天氣。菲莉西亞喜歡坐在長椅觀看孩子戲耍打鬧,拋回滾到足邊的皮球。是日她讓女孩子坐在自己的懷抱,伸出手抹拭清風拂過的髮絲。 &emsp;&emsp;「你喜歡嗎?涼涼的。」 &emsp;&emsp;即使「白紙」之中,女孩的年紀也屬特別小的。就算與其他幼童一起遊玩也不至於不自然。但見她眨動目光收攝「母親」的影樣,和尋常孩子一樣天真無邪。 &emsp;&emsp;「這是『微風』。」白紙被吹動,像是一身柔軟洋裝。 &emsp;&emsp;「和希爾法一樣哦。」 &emsp;&emsp;41 號。時間總有一日會風化此數字。女孩的名字是希爾法。 --- ![](https://hackmd.io/_uploads/S1fLiWfQlg.png) &emsp;&emsp;他們沒有身為兒童的本能。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歡笑,甚至不懂得哭泣。多半聰穎過人。背負不應背負的才能──重擔。其中又有個異常敏銳的孩子。明明持恆注視世間卻像是什麼也沒看見。永晝般的少年。 &emsp;&emsp;世人都是喜愛太陽的。若然翻閱末日前的典籍,會發現詩作無不憧憬太陽,小說無不崇拜太陽。這座城鎮承襲此觀點──鍍上輝芒的酢醬草最為高貴。希望的象徵。卻未嘗有人憐惜其不得不收攝塵世悲傷。菲莉西亞提著紙袋進房。 &emsp;&emsp;一盒色鉛筆擱在桌面。沉默如掀動窗簾般搖晃一下,復又回到原樣。 &emsp;&emsp;「這是上次答應要買的。」 &emsp;&emsp;她迎視那雙眼睛──猶如冬季烘不暖大地的蒼白日光。 &emsp;&emsp;「我們說好了,不是嗎?」 &emsp;&emsp;其實不算「說好」。只是菲莉西亞發覺他經常盯著鉛筆瞧,遂單方面地提議買一盒新的作為禮物。她亦不知道簡單的遵守承諾能在少年心中激起多少漣漪。但就如她教導親生孩子,約定是告訴對方乃是重要之人的證據。當時少年沒有回應。可亦沒有抗拒。 &emsp;&emsp;因此菲莉西亞不懈地挨近他。如履薄冰地觀察他的表情。不曾為他的靜默氣餒。直到白紙終於畫出太陽。 &emsp;&emsp;16 號。世界總有一日會捨棄此數字。少年的名字是奧勒良。 --- &emsp;&emsp;菲莉西亞不寫日記,可偶爾也有抒發心情的興致。寫滿工作項目與禱詞的筆記本隅角,有時會落下幾行字。 &emsp;&emsp;日期是某個午後雨盡的晴天。頁上是孤兒院日用品的採買清單。畫冊。玩偶。棒球手套。繪本。球鞋。右下角簡單地寫著兩句話。 &emsp;&emsp;*「當初那些人大概不是抱著什麼良善意圖為他們命名吧。」* &emsp;&emsp;*「然而他們終究會與名字本身的美好寓意合而為一。」* ![](https://hackmd.io/_uploads/ByJGnGz7xg.png) ![](https://hackmd.io/_uploads/SkJfhMMmee.png) [→ Another Side](https://www.plurk.com/p/3hc7xknz5x) {%hackmd @mintcho/moss %} </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