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與韓國女權發展與比較 ###### tags: `History` `NTUE` ## 韓國女權發展 ### 古代 #### 露乳裝(李氏朝鮮) - 又名"赤古里" - 16至17世紀的赤古里是很長的,從肩部測量長度大約是78釐米 - 從1650年開始,衣服的下襬縮短、再縮短,到19世紀末只剩20厘米左右了 - 原因 - 方便哺乳 - 盡快哺乳,避免影響勞動 - 宣示已婚,並表示已生孩子 - 展現身材 - 女性地位低下,社會地位獲取由男性主導,身材好的女性可展現自己的優勢 - 此習俗在日本佔領朝鮮後,已消失 >[資料來源傳送門1](https://read01.com/zh-tw/L2KgmJP.html) >[資料來源傳送門2](https://kknews.cc/zh-tw/history/x4g2r.html) #### 貞節觀 - 新羅婦女貞節觀(西元前57年 - 935年) - 婚前交往、婚前性行為皆開放自由,且女性為自主的 - 守貞節觀念鬆散,對於婚前是否須保持性純潔並未有一致的規範 - 但婚前守貞節觀念已初步出現,並在形塑成為規範中 - 在婚姻關係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不需從一而終 - 高句麗婦女貞節觀(西元前37年 - 668年) - 保有婚前性關係自由與對貞節觀淡漠的傾向 - 當時女性除「夫妻之貞」外,婚前是性自由,婚後也不需從一而終 >「俗好淫穢,處女尤甚。將嫁之夕,方與淫者敘離,夫氏聞之,以多為貴。既嫁之後,頗亦防閑。有犯奸者,隨事懲罰。及兄弟死,皆納其妻。」 >[name=周書] - 百濟婦女貞節觀(西元前18年 - 660年) - 婦女必須單方面的、原則性的注意夫妻之貞 - 男性不會拒絕已婚婦女 - 社會沒有拒絕婦人再嫁的觀念 >[資料來源傳送門](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5632/1/05(p113-132).pdf) ### 現代(西元1950年南韓獨立後) #### 西元1970年前 - 婦女團體的出現 - 早期韓國婦女運動可以從朝鮮王朝末期大韓帝國期間算起,始於當時興起為爭取女性教育的婦女組織。這些婦女組織通過向女性提供正式教育去反對限制女性的官方儒家意識形態,爭取社會文化的現代化。在後來的日占時期,解放運動的女性領導人以及之後的新女性,大多受教育於這些女子學校。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日占時期),大量女性從農村轉移到工業所在地。為工廠女工爭取權益的女性團體開始形成,透過**罷工**來反抗壓迫,其包括: 1. 女工的低薪 2. 惡劣的工作環境 3. 男性工廠的管理者對女性工人的性騷擾 - 此時期運動的目標比起**性別議題**更屬於**民族獨立議題**。 #### 韓戰之後 - 婦女團體出現分化,**保守派**出現 - 保守派大多隸屬於李承晚政府下的「韓國女性團體協議會」,大多由社會上層女性組成,包括商界和專業女性 - 儘管以「提高女性地位」為目標,韓國女性團體協議會強調建設健康生活等目標,忽視大部分女性議題,對女性實質性的平等和權利**沒有特別貢獻**。 <!--嗨昶勳--> #### 西元1970 - 1990年(「民眾運動」時期的婦女運動:性別視角開始出現) - 新村運動 - 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及資金、材料,資助農村地區進行建設,事實上也的確為農村地區帶來好處。 - 但這些成果以剝削**廉價勞動力**作為代價,要求**農村女性**做為**犧牲**。 - 農村婦女被動員參與到各種政府推廣的**運動**中: - **每天攢下一碗飯** - 1977年婦女團體在推廣會上支持新村運動 - 經濟高速發展讓「韓國女性團體協議會」更加支持朴正熙,它的主要成員是來自商業及法律的專業人士,在經濟發展中獲利極大。 - **韓國女性團體協議會**採用 *「女性發展」* (*Women In Developement*)的策略,參與關於女性權益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很少關注**女工階層**的實際狀況,這也是後來女性團體認定其為**保守團體**的一個理由。 - 另一方面,儘管威權政府打壓加重,婦女運動反而隨著更多非官方的婦女團體的出現而得以發展起來,關注女工的各種團體開始出現。 - 1977年,韓國首個**女性研究/女性學**(*Women's Studies*)系部在梨花女子大學成立,這為後來的婦女運動提供了強大的力量。 > 不過,儘管民間婦女運動有所發展,但是婦女運動仍被理解為更大的社會運動的一部分。 >> 在婦女運動中,女性相關的特定議題通常會被所謂更大的社會運動所淹沒。一如獨立運動時期的婦女運動[name=Marian Lief Palley] > 可以說,這時候的婦女運動仍未形成 **「女性作為女性」** 的身分認同。 - [光州事件](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B7%9E%E6%B0%91%E4%B8%BB%E5%8C%96%E9%81%8B%E5%8B%95)後,全斗煥政權為了挽回政府形象,在1983年實施安撫政策,使得進步婦女團體得以公開組織活動。這些新成立的非政府組織來自社會各個階層,關注不同女性議題。 - 女性正義平等會(1983):主要關注女性工人階層議題 - 婦女熱線(1983):主要關注針對女性的暴力問題 - 又一個文化(1986):以出版書籍和組織教育項目來推動文化變遷 > 不過,這些婦女團體雖然關注特定的女性議題,但作為「民眾運動」的一部分,往往將女性議題放進民眾運動的語境中思考其行動,包括將「民眾運動」實現民主化的目標當做優先於特定女性議題。 >> 當時這些女性頗為願意將女性議題暫時擱置,直到民主化、人權、統一等更大的政治目標實現。[name=Palley] - 在實際行動中,此時的婦女運動並沒有明確形成 **「女性作為女性」** 的身份認同,用以處理女性面對的問題。例如,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年輕女工的收入卻只有男性的一半,但婦女團體通常只將此問題看做是*資本主義*和*威權統治*的問題,而非特定針對女性的問題。另一個著名例子是**性暴力**。除了女性每天需要承受的來自家庭的性暴力以外,在當時民主化運動越演越烈的情況下,越來愈多來自警方的性暴力事件發生。 - 1984年,2多名女大學生因抗議全斗煥訪問日本遭逮捕,警察不僅對女學生毆打,還對她們進行襲胸、強迫脫衣等。婦女團體為此組織抗議活動,反對警察使用的**性暴力**,但這些抗議活動更多地將這些事件定義為**侵犯人權**而非針對女性的**性侵**。 在她們看來,性侵只是警察和政府用於打壓民主化運動的手段。 - 1987年,坡州女子高中八名女學生抗議學校腐敗和非民主管理,結果遭到學校男性體育老師的**性攻擊**及**警察暴力**。 當她們將此事件告知「婦女熱線」,「婦女熱線」將這個問題當作是**教育問題**而非針對女性的**性暴力**,稱應交由教育相關團體處理。 - 1987年-權仁淑案 - 當時還是首爾大學學生的權仁淑(권인숙,Kwon Insook/In-suk)隱藏身份到工廠里工作和組織參與工人運動,後來被捕。在警察署中,權仁淑受到整整兩天的性暴力折磨。根據後來首爾高等法院決定將文貴童交付審判的文件內容描述,涉事警察文貴童掀起權仁淑的上衣,雙手觸摸她的乳房要求她供出學生運動其他成員。文貴童還將手伸進她的內褲多次撫摸她的陰部,甚至將生殖器掏出,觸摸她的陰部,在她無法反抗的情況下對她進行非禮。 當外界得知此事後,二十多個婦女團體聯合進行抗議,要求政府懲治相關警察。當時婦女團體組建聯合委員會反對警方的性暴力,得到大眾的支持,幾乎每天都有集會和抗議發生,韓國律師組織也出面聲援。金泳三也發起示威聲援權仁淑,最終被警方施放催淚彈鎮壓。入獄13個月後,權仁淑終於被釋放,並獲得政府賠償。不過,按照Jung的分析,儘管權仁淑案在性暴力議題上非常重要,但是當時包括權仁淑在內的女性運動者並沒有將性暴力看做特定針對女性的議題,而是一個民主議題,是政府壓迫民主運動的手段。 #### 西元1990年代(反性暴力運動:婦女團體推動特定的性別議題) - 權仁淑案在當時引起巨大反響,是引起後來1987年六月抗爭的導火線之一。在婦女運動方面,權仁淑案中組成聯盟的二十多個婦女團體於1987年成立了 **「韓國婦女團體聯合會」(한국여성단체연합, Korean Women’s Association United)**,以聯合婦女團體的力量共同推進婦女運動和社會民主化。作為民眾運動的一部分,韓國婦女團體聯合會成立之初將社會民主化視作**女性議題**解決的前提。不過,隨著民主化運動取得成功,婦女運動慢慢開始出現其獨立於其他社會運動的**自主性**,以**性別視角**推進女性議題。這裡面,除了民主化運動得到成功,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上開始出現對女性議題的新認識。 - 1977年梨花女大成立韓國首個女性研究系,以發展**女權理論**和*培養女性領導者*推進婦女運動為目標。組建之時,因缺乏資源,組建委員會向美國開設女性研究課程的150所大學發信請求相關課程材料和資源。80多所大學回信支持,寄來各種參考書目和課程大綱。這對於即將成立的女性研究系是巨大的鼓勵。新的女性研究系採用跨學科路線,教員的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學、政治學、人類學**等等。除了多樣的跨學科課程以外,女性研究系還會不時邀請運動的參與者來講課。在教學方法上,該系在韓國首次引入本科生團隊項目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實驗性課程中能夠參與到具體的討論之中。許多女性研究項目的學生和導師,後來成為婦女運動的領導者或者女性研究領域的專家。 - 在梨花女大的帶領下,韓國的其他大學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相繼成立各種女性研究課程。女性研究課程的受歡迎,直接推進在各個領域中以女性視角進行的研究。這些課程對於**新一代**男女大學生的性別意識的提升具有關鍵貢獻,同時對於婦女運動和當時更廣泛的社會文化對女性議題的認識的改變產生關鍵的影響。 - 影響結果之一是許多議題得到從**女性視角**出發的重新審視,新一輪反性暴力的運動便是明顯的例子。但是新的反性暴力運動開始將對女性的性暴力視作普通女性普遍面對的問題,而不再將其視作其他社會議題的從屬。 - 在梨花女大女性研究的影響下,「韓國性暴力救助中心」(한국성폭력상담소,Korea Sexual Violence Relief Center,或稱為韓國性暴力諮詢所,英譯名為官方譯名)於1991年成立,主要關注性暴力問題,為性暴力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通過運動方式推進社會文化變遷以及性暴力立法。在救助中心成立之初,**性暴力**一詞在當時韓國社會仍然陌生,**性**還是當時社會言論之禁忌。 - 在韓國主流**儒家**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性暴力問題一直被忽視,甚至連「性暴力」的名稱也不存在。**性侵犯**在儒家價值觀中被看做是對女性**貞潔**的侵犯,直到1994年修改以前,性暴力在韓國法律中被歸類為「貞潔犯罪」(Crimes concerning Chastity)。這意味著,強姦、性侵等性暴力犯罪所侵犯的並不是女性個人本身,而是女性的貞潔。所以獲得法律保護的並非女性作為女性本身,而是其貞潔,這象徵著女性對自己的身體**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權。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下,女性受害者也會遭受**雙重傷害**,不僅被性暴力侵害,而且女性還需要受到來自**社會文化**以及**自身的壓力**,失去貞潔的女性被認為「有瑕疵」,「不再純潔」,影響她們以後作為妻子、母親的身位。 - 推動改變這種儒家傳統觀念,並且讓反性暴力運動成為新一輪婦女運動核心的是1990年代初發生的兩個案件:金富男案和金甫垠案。 ### 金富男案 1991年1月, 30歲的金富男(김부남,Kim Bu-nam)在經歷過兩次婚姻後回到兒時的故鄉, 用刀殺死了她的鄰居。 該鄰居在金富男8歲時強姦了她,並且對她造成了長久的心理創傷, 但她從沒有說出這次事件。她最終決定殺死強姦者, 並稱自己殺死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動物。 (根據洛杉磯時報1991年的報導) ### 金甫垠案 1992年,在經歷其繼父長達13年的性侵, 並且在其男友金鎮寬(김진관,Kim Jin-kwan)求情未果後, 當時仍是大學生的金甫垠(김보은,Kim Bo-eun)和男友合謀殺死了她的繼父。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的報導) ### 影響 兩起案件在當時韓國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媒體也大力報導。性暴力在社會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其中關鍵原因是,兩起案件都涉及兒童受性侵,並且對受害者產生持續的巨大創傷。 這在某種程度上破除了對性暴力的一些迷思,譬如認為受害者本身肯定做了某些錯誤的行為,誘發了對方的犯罪。 同時,社會也見識到性暴力存在於普通人之間。在金富男案中,多個婦女團體,包括期間成立的「性暴力救助中心」,積極為金富男提供幫助,包括成立委員會為金富男提供法律援助,組織運動引起更多市民關注此案和性暴力本身。 在金甫垠中,除了婦女團體為金甫垠和金鎮寬提供法律援助以外,不少大學生團體組織起來,掀起校園裡的反性暴力運動,並且直指家庭內部的性暴力行為。 最終,金富男被判監禁兩年半,三年緩刑並進行心理治療。金鎮寬被判監禁五年,金甫垠被判監禁三年,五年緩刑。兩起案件的辯護都採用了自衛殺人的策略。 特別是金甫垠的審判中,獲得了韓國歷史是首個謀殺罪獲緩刑的先例,判罰理由之一是防衛過當。這都意味著,受害者得到承認,性暴力是對受害者本人的侵犯,而不僅僅只是其所謂的貞潔。 兩起案件使得社會開始改變對性暴力的認識,性暴力不再是不能談論的禁忌或者家庭瑣事,而是女性長期面臨的問題。而且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和學生運動使得社會開始意識到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支持的重要性。 反性暴力運動成為1990年代婦女運動的核心議題。反性暴力運動中,婦女團體在多個方面推動社會的改變。 正如在上述兩案中看到,很多婦女團體看到,使用法律為女性爭取權益和保護是有效的方法,所以不少婦女團體開始為女性提供更多的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 一方面,這讓更多性暴力受害者獲得救助和保護的機會。根據Jung的統計,從1991年成立之初到2010年,性暴力救助中心總共提供了44303宗法律諮詢和援助,共收到66868個求助電話。 另一方面,這也讓「性暴力」一詞得到認可,使得以往甚至無名可述的經歷有了名稱,受害者可以確認自己曾經受過的侵害。 除此之外,婦女團體還積極推動性暴力立法,修改以往不恰當的法律。在性暴力救助中心和韓國婦女熱線的共同呼籲和推動下, 韓國於1994年通過《性暴力犯罪處罰與受害者保護法案》,修改了以往將性犯罪定義為針對貞潔的犯罪,並且強調了對受害者的保護,以及提高庭審中對受害者證詞的信任等等。 在法律方面以外,反性暴力運動的各個婦女團體也通過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破除傳統思想中對性暴力的誤解, 例如破除將性暴力視作個人、私人事件。通過運動,婦女團體如性暴力救助中心旨在向社會指出,性暴力不僅僅只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女性普遍要面對的「我們的問題」。 在教育方面,婦女團體也與學術界合作,例如共同翻譯出國外關於性暴力的著作,出版許多討論如兒童性侵、約會強姦、性騷擾等議題的著作。 同時,婦女團體也開展一系列性教育項目,提高社會對性暴力和性的認識。 性暴力救助中心還在1994年開始組織起關於性暴力的面談會,讓女性性暴力受害者能夠獲得說出自身受害經歷的機會。 此後,在2003年,救助中心還舉辦了倖存者分享會(speak-out),使得倖存者不再只是私下對救助人員談論自身的經歷,還能在分享會中與其他倖存者進行交流。 這種互助會形式的分享在韓國婦女運動中是前所未見的,將性暴力作為女性之為女性所面對的問題變成需要關注的公共議題。 2004年,「韓國婦女團體聯合會」向24位倖存者頒發獎項,稱這些分享會是邁向性別平等的重要基石。 從1990年代開始,婦女運動以反性暴力運動為核心得到更進一步的推動。在這新一輪的婦女運動中,女性議題不再從屬於其他的社會議題。 同時,不同的婦女團體通過圍繞同一議題而合力推動運動的發展,在新顯形的性別視角下推動運動,是這時期婦女運動重要特徵。 同時期的女性議題也在此模式下得到關注和解決,例如女工問題、慰安婦問題、職場性別歧視問題等等。婦女團體的性別視角對於婦女運動作為婦女運動就有重要的意義。 #### 西元1995年(呼籲女性參與市政府選舉的活動) - #我也是(英語:#MeToo)是2017年10月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社會運動人士塔拉納·伯克在此之前數年便開始使用這一短語,後經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的傳播而廣為人知。米蘭諾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以使人們能認識到這些行為的普遍性。自此之後,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也包括許多知名人士。 - 此一標籤已在全球最少85個國家中使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法國則出現了這一短語的變種——「BalanceTonPorc」(直譯為「揭發你的色豬」),用以鼓勵用戶對外公開涉嫌性侵犯與性騷擾者的姓名。「#我也是」對應的西班牙語為「#YoTambién」;加拿大法語地區則以「#MoiAussi」這一標籤參與這場運動。以色列當地的同意標籤為以希伯來語寫成的「גםאנחנו#」(#我們也是),其在2017年10月18日因登上當地報紙《新新聞報》而開始流行。 - 在歐洲議會與歐盟布魯塞爾辦公室發生的騷擾行為被爆出後,歐洲議會召開了一次會議以回應「我也是」運動。歐盟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特別提到了該標籤是召開此次會議的原因。在英國,內閣辦公廳啟動了一項對保守黨籍下議院議員馬克·加尼爾的調查。加尼爾被指控讓其秘書幫他的妻子與情婦購買情趣用品。 #### #MeToo運動 >[資料來源傳送門1](https://kknews.cc/zh-tw/world/o992pl5.html) >[資料來源傳送門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F%BC%83MeToo) *** ## 台灣女權發展 回顧歷史,臺灣傳統女性終其一生多為依附於男性之下的附屬品。從清領到戰後,隨著外在政經環境的改變,女性漸漸能由閨房、廚房、廳堂等傳統領域中釋出,走向實現自我意志的人生,在社會各個領域多元發展,並取得不亞於男性的成就。 ### 荷西時期 - 鄭氏王朝 荷蘭與西班牙統治時期,臺灣人口以原住民為主,但已有少數漢人來台。 ![](https://i.imgur.com/GCqFoLV.jpg) 這張版畫是一張描繪他們居家的生活畫面。據書中描述,當時臺灣漢人以男性為主,女性稀少,因此許多海盜便從中國東南沿海擄掠女子來臺販賣。 (參考左上角的女子穿著) ![](https://i.imgur.com/tOPllOM.png) 可以發現此時期的女性**穿著輕便**,主要是為了**避免妨礙勞動**。 而**鄭氏王朝**時期所留下的資料過少,但應該可推測出女性穿著與**明朝**的中國女性的大致相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2681/4395893) ### 清領時期 臺灣位處清帝國疆域邊陲,**受到傳統禮教的束縛相對少於中國大陸**,女性可結伴看戲、盛裝出遊、打理生意、參與農地開墾等,遂有「臺灣舊俗,寬於婦責」(臺灣的傳統禮俗規範對婦女的要求較寬鬆)之說。但傳統對於女性的束縛仍然存在,並隨著文治(以文教禮樂治理國家)日盛而逐漸加強,使得女性生活較為活潑開放的社會特質**逐漸消失**。 - **待「估」而嫁** 清領初期的性別失衡所造成婚姻論財的社會現象,使嫁女需附上可觀的嫁妝,這對家庭經濟造成沉重負擔。但隨著西部平原的漸次開發以及人口的增長,女性不再「奇貨可居」。因此,處在父權社會及農業經濟的架構下,相對於男性子嗣,**未嫁的女性成員在家族中顯得無關緊要**,若遇家中經濟困頓或八字不合等原因,便如商品一般質押、買賣,成為他人的養女、隨嫁、媳婦仔,甚至為藝妲(藝妓)。 ![](https://i.imgur.com/1djDTvc.png) 日治初期於宴席中陪侍及彈奏琵琶助興的臺灣藝妲。藝妲的養成,除著重纏足、言談舉止外,老鴇(妓院的女性實際經營者)更聘請先生教曲、讀書識字,甚至作詩填詞 - **成為人婦** 臺灣女性在傳統社會中**依附男性而存在**,原生家庭為借居之所,必須透過婚姻才能取得在世及死後的永居之地,藉由**傳宗接代的生育能力決定在家族中的財產繼承與權力地位**。 - **嫁娶婚** 傳統上,婚姻的形成,是由父母尊長為其子女選擇婚配對象,以門當戶對為首,而後講求女子容貌端正、**纏足**、女家血統純正無惡疾。媒婆於男女雙方間來往撮合後,完成一系列的婚儀後,便進入夫家,取得妻的身份。 ![](https://i.imgur.com/h114cPM.png) 新郎、新娘行婚儀,跪拜天地的情景。 - **小娶** 由於傳統嫁娶婚講求複雜的婚禮儀式,對於貧困家庭而言,所需的聘金、嫁妝更是沉重負擔。除經濟因素外,在缺乏男性繼承宗祧,或寡婦無力養家等情況下,遂出現所謂的「小娶」,其型態有招婿、招夫、納妾、媳婦仔等。 **1.招婿、招夫** 缺乏男性子嗣的家庭,為宗祧延續與實際農作勞務需求,遂招贅婿入住女家(入贅)。婚後所生子嗣,部分繼承女方姓氏、香火。而已婚守寡的婦女,在經濟考量下「招夫養子」,男方入住女家,成為經濟支柱來撫養亡夫血脈、照顧年老公婆;或因亡夫無子,「招夫」以求生下可繼承亡夫香火的男丁。 **2.納妾** 傳統婚姻關係允許男子娶妾。妾的來源為聘娶或購買,或將家中女婢納為妾。 **3.媳婦仔** 女童自幼便入夫家,待成年後方與夫婚配,一來可節省婚禮費用,二來自幼生長於夫家,由公婆扶養長大,較能順應家中習性,並且增加家中的勞動力。 - **家庭生活** 臺灣傳統婦女一日的生活,需**上侍公婆、下撫子女、照料姑叔、農閒兼差貼補家計,打點家中大小事務**。當家中無男性尊長時,成年婦女才能代理家長治家、管理財產,並主持析產分家或典賣等事宜。當女性走向生命的尾聲,回顧婚姻最實質的意義,便是**透過婚姻取得列名神主牌,接受子孫香火的祭祀。** ![](https://i.imgur.com/bdltVbe.png) 養兒育女 ![](https://i.imgur.com/tgw0r3W.png) 洗滌衣物 ![](https://i.imgur.com/1X9dX7M.png) 織布 ![](https://i.imgur.com/gNqWqeU.png) 搗米 ### 日治時期 隨著臺灣進入**日治時期**,殖民政權因經濟及統治需求,對於婦女採取與清代臺灣社會不同的政策思維,再加上留學生引進西方思潮,**臺灣女性邁入轉變的階段。** ![](https://i.imgur.com/MuRmp2A.png) 日治初期「纏足閩族婦人」 - **身體解放** 19世紀末,總督府策略性地安排臺灣士紳至日本參觀,帶給臺灣士紳評斷女性的新基準。士紳們看到日本女性在職場獨當一面,並在工作、生意上輔助丈夫,反觀臺灣女性卻因纏足活動不便,無法外出及未受教育。因此,自日本觀光回臺後即著手改造家中女眷。官方後來則透過保甲制度,正式以公權力全面推動**放足斷髮運動**。 - **教育薰陶** 日治時期,總督府正式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招收臺人女子進入公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初期由於地方教育資源有限,再加上傳統觀念續存,女童進入公學校就學比率偏低。隨著官方宣導,以及社會領導階層的大力鼓吹,社會觀念逐漸改變,**入學比率遂日益提高**。 ![](https://i.imgur.com/o2KWbP9.png) 大正初期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教授造花的情形。 ![](https://i.imgur.com/G9yIndP.png) 突顯女性於家中照顧翁姑、子女與丈夫的「良妻賢母」形象,也是日治時期女子教育的目標。 1920年代,許多現代化事業與公共設施的發展與臺灣經濟結構轉變,刺激女性走入職場或參與社會活動。**官方或民間的婦女團體也紛紛成立**,主要目的在於傳授新知、培養技能,響應社會運動或國家動員等。女性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社會事務,建立新形象,不僅獲得大眾的肯定,也成為其他女性模仿的對象 - **職業婦女** 清末至日治初期,便有女性投入不需專業技能的勞力工作,如開港後興盛的製茶業,從事採茶、揀茶與包裝。隨著女性接受教育,就業領域也隨之擴展,有能力於公私機構擔任職員的女性亦不少見。此外,接受醫學、護理、教育、音樂、藝術等專業訓練的女性也逐漸增加,並且進入專業領域就業。走入職場的女性,甚至以開班講習等方式,貢獻心力服務他人,將關懷面擴及工作與社會。 ![](https://i.imgur.com/hz3Sgz8.png) 1930年總督府臺北醫院看護婦(護士)在婦產科照護產婦 ![](https://i.imgur.com/D2lrb1x.png) 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1899-1990) ![](https://i.imgur.com/dP7Y54b.png) 1934年清信醫院產婆講習所紀念合影 - **社會參與** 在臺灣知識分子倡導、殖民政府政策的影響下,各類社團應運而生,舉辦許多婦女可參加的活動,提供婦女在學校教育外,另一個學習新知、訓練自信及貢獻社會的管道。 1920年代後,民間自發性組成的團體中,吸納女性參加的大致可分為兩類: - 第一類是以男性為主的知識分子組成,如「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共產黨」、等,其中「臺灣農民組合」和「臺灣共產黨」中的女性,勇於挑戰體制,成為**政治運動的女性先鋒**,也為戰後女性的參政開啟源頭,建立新的女性形象 - 另一類則是由婦女自行組織而成,如「彰化婦女共勵會」等。此類由**婦女主導的團體,成立宗旨在於破除社會陋習、增加衛生常識、改革家庭及謀求婦女自立向上**等。 ![](https://i.imgur.com/lDHA0QS.png) **謝雪紅**(1901-1970)為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創始黨員之一 >[資料來源](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list_02.php?no=19) ### 戰後光復 - **1970年代 - 婦女運動的興起** - 1971 - **呂秀蓮** - 台灣戰後第一波婦女運動「新女性運動」 - 提倡「先做人再做男人、女人」,並呼籲女人走出廚房、參與社會 - 成立「拓荒者」出版社,出版婦女問題書籍 - 舉辦婚姻、夫妻財產制度、女工、娼妓等問題座談會 - 設立「保護妳專線」服務夜歸婦女 ![](https://i.imgur.com/2TVYkdx.png) - 1982 - **李元貞**與婦女們創辦《婦女新知》雜誌 - 介紹西方的女性主義思想 - 針對台灣社會的婦女問題發言,如「墮胎合法化」、「夫妻財產制的不公平」、「性騷擾的普遍現象」、「家庭主婦的社會參與」、「男女平等對話」等問題,並要求政府提出解決的辦法。 ![](https://i.imgur.com/EkBwqMI.jpg) - 1984後 - 台灣婦女組成的新興的民間婦女組織陸續出現 - 如離婚婦女組成的晚晴協會、家庭主婦組成的主婦聯盟、參加民主運動的進步婦盟 - 形成一股新興的婦女自主的社會力量 - 奠定日後台灣婦運的社會基礎 ![](https://i.imgur.com/2j4bl8T.png) - 1987~1988 - 多個婦女團體聯合發起「反對人口販賣、救援雛妓」的示威遊行 - 第一次有婦女議題走上街頭 - 引起政府的關心而開始執行「正風專案」 - 催生台灣婦女救援會繼續追蹤雛妓問題和監督政府的政策執行 - 參與遊行的婦女群眾中有許多大學女生,婦運新生代已經萌芽,是**婦運力量扎根的現象** ![](https://i.imgur.com/4wfHDUr.png) - **1990年代 - 婦運開花與結果** - 民法親屬編的修法運動 - 1996年修訂通過父母對子女的親權行使,包括離婚時孩子的監護權平等,並增訂在婚姻關係中,登記在妻名下的不動產,不論取得時間先後,都歸妻所有 - 1998年通過夫妻自由冠姓、改採夫妻共同約定住所原則等 - 性騷擾、強暴、家庭暴力觀念的改變 - 性騷擾防治法 - 目前台灣社會已視性騷擾與性強暴為性侵害事件,加上婚姻暴力,皆是危害婦女人身尊嚴與安全的大事,政府與社會不再漠視 - 婦女參政的逐步進展 - 困難重重的婦女工作權 - 性別工作平等法 - 女同志人權運動 - 性解放與公娼的爭議 - 「性工作」可否視為婦女的一種正當職業,仍繼續考驗台灣的社會與婦女運動 - 兩性平等教育與社區婦運 - 性別平等教育法 - 唯有在教科書裡有自由而多元的性別觀點出現,在教師的思想裡,也有自由而多元的性別觀點,才能引導學生,改進傳統性別歧視的文化。 >[資料來源1](https://www.awakening.org.tw/news/5110) >[資料來源2](https://udn.com/news/story/6848/4391341) *** ## 至今,真的性別平等了嗎? - **至今,台灣性別平等了嗎?** 回頭來看,婦女運動經歷多年的發展,原本是體制外的社會運動,在台灣已經逐漸轉為體制內的形式,推動婦女權益改由政府內部來運作。 我國在法律的修訂、性平機制的設立及性別主流化的推動,皆是世界前茅,根據聯合國性別平等調查,台灣的性別平等表現,位居亞洲之冠,在全世界則排名第九名,可見台灣在性別平等化有一定的成長。 台灣女性地位有達到實質的改善嗎?答案是:有的!從子女姓氏不再只限於父姓、夫妻財產制度可為共有財產、子女監護權以子女利益為優先考量,種種制度讓我國性別平等更向前邁進一步。 女性意識抬頭,權益逐年提升,不過,在職場上,仍有不少女性會遭遇挑戰。國際勞工組織統計,2019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相較日本、歐美國家,還是偏低。而2019年資料顯示,男女薪資仍同工不同酬,女性要比男性多工作52天,才能達到相同總薪資,雖然比起往年,已經有進步,但落差仍在。 ![](https://i.imgur.com/LOCt8ki.png) ![](https://i.imgur.com/u94LdvJ.png) ![](https://i.imgur.com/hF1iWmc.png) - **至今,南韓性別平等了嗎?** <br> 相對於西元2000年前,南韓的女權發展是有進步的,這時顯而易見且無可否認的。 但南韓現今依舊存在著許多性別問題,例如: - 女性 - 職場霸凌(如:**玻璃天花板**等。) - 性別歧視 - 網路厭女言論 - 散佈偷拍影像 - 對女性外貌及身材的嚴苛標準 > 截至220/12/16,南韓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達**612**人,但在2020年1月 ~ 9月間,每個月自殺人數約為此數字的**2**倍。 > > 且南韓20歲 ~ 29歲年輕女性的自殺人數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40%** > [傳送門](https://www.storm.mg/article/3299903?page=1) - 男性 - 認為女性主義有**雙重標準** - 女性主義根本是**性別歧視** - 南韓年輕男性**反女性主義** > 2017年11月,南韓中部大田廣域市(*Daejeon*)一名女子指控自己遭到一名39歲男子**襲臀**,該男子最終遭判6個月有期徒刑,此判決結果引起許多南韓男性憤怒,他們認為該女子未能提出任何證據,而法官僅憑她的證詞就判該男子有罪。 > 29歲的文成鎬成立團體「Dang Dang We」,聲稱要 **「為男性爭取正義」**。 > *"我們這個團體致力於法律正義,反對仇恨,爭取真正的性別平等......女性主義不再與性別平等有關,而是性別歧視,其方法充滿暴力與仇恨。"* > [name=文成鎬] - 反#MeToo運動 > 南韓20 ~ 30歲男性約76%反對女權運動,30~40歲男性也有約66%反對。 > *"如果女性穿暴露的服裝,(女性主義者說)那就是**性別暴力**與**性物化**(sexual objectification)。不過,相同的評論者卻欣賞男性的類似照片。女性主義者有**雙重標準**。"* > [name=大學剛畢業的金姓男學生] > *"我同意40多歲與50多歲(的南韓女性)有所犧牲,但我不認為20多歲與30多歲的女性受到歧視。"* > [name=朴姓商科學生] > *"父權制度與性別歧視是**老一輩**的問題,20多歲的南韓男性卻要**贖罪**。"* > [name=金姓學生] [傳送門](https://www.storm.mg/article/1746402) ## 結論 台灣跟南韓都在性別平等的道路上持續努力著,或許在這條道路上有許多的荊棘、障礙與迷惘,但相信人們會在不斷地摸索與爭執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