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調大語言模型的三種方法  ## 🔍 圖示解讀 1. **Feature‑based**:Transformer 全部凍結,只利用 embedding 訓練 classifier。 2. **Fine‑tuning I**:Transformer 凍結,僅新增的 Fully Connected 層可更新。 3. **Fine‑tuning II**:整個模型包含所有 Transformer 層均可更新。 --- ## 三種預訓練 Transformer 使用方式比較 ### 1. Feature‑based approach(特徵提取方式) - **流程**: 1. 使用預訓練好的 Transformer 處理已標註的訓練資料,取得 embedding(通常是某一層 hidden state)。 2. 凍結整個 Transformer 權重。 3. 僅訓練一個新的分類器層(classifier)。 - **優點**: - 資源消耗低、訓練速度快。 - 適合資料量小、計算資源有限的場景。 - **缺點**: - Transformer 模型無法根據下游任務調整,性能較受限。 --- ### 2. Fine‑tuning I(微調 I) - **流程**: 1. 使用預訓練 Transformer 處理資料。 2. 凍結 Transformer 權重。 3. 新增一層或多層 Fully Connected 層作為任務頭。 4. 僅更新新增的這些層。 - **優點**: - 比 feature‑based 更能針對任務調整。 - 更新參數量少,資源消耗低到中等。 - **缺點**: - 無法微調 Transformer 本體,受限於預訓練特徵。 --- ### 3. Fine‑tuning II(完整微調) - **流程**: 1. 載入預訓練 Transformer。 2. 解凍所有 Transformer 層+新增的任務頭。 3. 同時更新全部參數。 - **優點**: - 最大程度調整模型以符合下游任務。 - 通常能帶來最佳性能。 - **缺點**: - 訓練成本高(記憶體與運算量大)。 - 若資料量不足,容易過擬合。 --- ### 📊 綜合比較表 | 方法 | 可訓練的 Transformer 層 | 計算資源 | 表現潛力 | 適用情境 | |-------------------|:----------------------:|:--------:|:--------:|:--------:| | Feature‑based | 0(全部凍結) | 低 | 低 | 資料少、資源/預算有限、快速試驗 | | Fine‑tuning I | 僅新增的任務頭層 | 低–中 | 中–高 | 保留預訓練知識 + 局部微調 | | Fine‑tuning II | 全部層可更新 | 高 | 高 | 有足夠資料與資源,追求高性能 | --- ### ✅ 選擇建議 - **Feature‑based**:適合訓練資源/資料受限時使用,快速部署。 - **Fine‑tuning I**:想保留預訓練知識,同時做局部微調。 - **Fine‑tuning II**:有足夠資料與算力,可全面微調以追求最佳性能。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