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講座 提問 Panel === * 本文件內容的創用 CC 授權為:![](https://i.imgur.com/EZzs2SN.png) * CC by: Ya-wei Chou、史凱文、Jason、Singing Li、Leah Lin、開放文化基金會 ## 共筆連結 Session Note ### 國際數位結盟 - 如何與國際合作,共同因應跨境數位威脅? ####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 - 林文亮(Host) [亞洲公民未來協會](https://www.acfa.tw/) #### [Freedom House 自由之家](https://freedomhouse.org/) - Kevin Slaten - 關注數位自由與威權問題,我們會以「指數」呈現 - 跨國壓迫報告 - [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2022 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https://freedomhouse.org/zh-hant/report/beijing-global-media-influence/2022/authoritarian-expansion-power-democratic-resilience) - 世界網路自由度連續下降12年 - 網路分散化、審查、司法迫害活動家(activist) - 獨裁政府騷擾境外網路 - 造假資訊與資訊操作 - 公民社會去曝光、透明化數位威權 - 針對某國境內數位威權的調查:[異言網](https://chinadissent.net/zhhttps://chinadissent.net/zh) - 針對跨國數位威權的調查 - 媒體培訓 - 安全培訓 - 維護自由與民主權利 - 泰國:網路言論入罪化 - 新加坡一黨執政 #### [FNF 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https://www.freiheit.org/zh/taiwan) - 周雅薇 - FNF - 為民主而創新 Innovation for Democracy:發掘用科技、創新的方式促進民主、人權、自由的方法、想像一個理想的科技藍圖 - 科技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如何讓公民團體在使用科技上,盡量追上威權政府的程度 - [開源星手村](https://openstartervillage.ocf.tw/)(桌遊):FNF & OCF 合作的專案 - [Public Money? Public Code!](https://publiccode.eu/zh-tw/) 指南 - 人民如何能監督用稅金打造的政府數位公共設施? - 並不是每一種數位公共建設都要這樣做,而是給人民或政府多一種選擇 - 對抗威權政府視數位公共設施為控制人民工具的正當性 - [民主創新咖啡館](https://www.freiheit.org/southeast-and-east-asia/innovation-democracy-cafe-conversations-how-technology-can-be-force) - 邀請 NGO 實務工作者,分享他們或新方法促進民主人權 - [給民主人權倡議者的資料處理訓練工作坊](https://www.freiheit.org/zh/taiwan/geiminzhurenquanchangyizhedeziliaochulixunliangongzuofang) - 資料處理與日常工作 - 建立資料處理基本概念,對資料的正確認識 - 增進 excel 技能 - 建立使用 ChatGPT 的正確概念: 注意隱私與智慧財產權 - 錯假訊息、數位與科技國際局勢等等 :::success 雅薇的個人觀點: - 維護公民社會資安、強化數位能力、支持保護網路自由的工具創新,需要穩定而持續的資源挹注 - 民主需要強化整體的數位能力不只是資安 - 多一點人扮演科技圈與民主人權倡議者之間的橋樑 - 資安教育要普及到全民 - 推薦 [FOSStering Democracy](https://www.ndi.org/publications/fosstering-democracy-threats-and-successes-counter-authoritarian-software-development)、[報告本文](https://www.ndi.org/sites/default/files/FOSStering%20Democracy_1.pdf) ::: #### [NDI](https://www.ndi.org) - 劉致昕 - 亞太區資訊健全計畫 - 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NDI) 作為 INGO 可以做的事情 - 以研究去理解區域發生狀況 - 支持倡議、培力、國際交流 - 跨國交流後的專案合作 - 人才培育 - 跨層級、跨領域對談的促成 - 國際合作、國際結盟 -> NDI 各地據點的交流 - [New Belarus](https://newbelarus.com/):白羅斯境內異議人士受到壓迫的同時,他們開發出串連彼此的 app 作為回應方式 - 可能會是越南、緬甸可以參考的方式 - 近期工作: - 開放國會論壇:[2023 國會開放與監督論壇](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z3QF_NqmSq-IqzzszdUIDM7e-YgmYVE/view) - 區域青年培力 - 會談/工作坊:華語錯假訊息在亞太地區的變形、傳播與影響([新聞報導](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3230393.aspx)) ####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開放文化基金會](https://ocf.tw/) - 李欣穎 - 開放科技 - 開放資料 - [開放政府](https://ocf.tw/p/issues/twogp) - 開放原始碼 - 數位人權 - 網路自由 - 數位科技改變生活,也擴張數位威權的影響 - 政府監督與倡議 - 數位意識的提升 - [網路自由小聚](https://hackmd.io/75rmGtgfRe2UhKCYpIRc3Q?view) - 防禦能力 - [公民團體資安隱私交流計畫(CSCS)](https://ocf.tw/p/cscs/) - 科技與公民跨界培力 - HandBook - 國際合作:因應跨境數位威脅 - 政策借鏡 - 翻譯轉譯 - 意識提升 - 研究調查 - 國際串聯 --- ### QA --- **Q1:** 國際組織來台灣設點都有一定的目的,可能是基於推動組織所相信的價值,但也不排除帶有該組織所在國(例如美國、德國)的利益。請問,INGO 除了以一個「協助者」的姿態來協助台灣本土 NGO 之外,還可以以什麼樣的論述來說服台灣的公民組織願意與 INGO 合作? **周雅薇:** 諾曼基金會和德國自由民主黨雖然關係密切,但無法代表他們,基金會當然也不能代表德國(國家/政府)。基金會有自己的立場與價值,以我們而言是「自由主義」。我們不會自視為協助者,我們與在地NGO的關係是夥伴關係,而不是申請 grant 的關係。我們共享資源,協助與幫助是雙向的。 **Kevin Slaten:** 呼應前面講者,我們自由之家也不代表美國政府。其實我們有一大部分資金來自他們,但美國的官僚機制與政黨利益分隔得滿清楚,所以並沒有受制,且保有獨立性。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評分)給美國的自由指數也一直在下降。這確實反映出我們無需考慮美國的利益。 過去兩年在台灣建立基地以來,我並沒有尋找合作夥伴的問題,沒有需要說服的問題;大家認同我們的價值後,好像都滿願意與我們合作。當然有些機構比較不喜歡我們,但這也可以接受,總之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劉致昕:** 首先也一樣,(即使組織名字中有「美國」)我們並不代表美國政府,也是無黨無派的非政府組織。 的確我們也有特別關注的議題,如邊緣化族群,例如性別、鄉村地區、視障聽障者等等,當我們在做不實資訊的議題時,我們會在這樣的基礎考量上來培力。 我們也會找到議題對應的在地夥伴,以夥伴關係及多元的方式來支持對方。 **林文亮:** 我認為在地組織也要保有自己的能動性和 agenda。 --- **Q2** 我想請教,現在世界潮流在講 ESDG(=[ESD](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vironmental,_social,_and_corporate_governance)+[SDG](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stainable_Development_Goals))我們該如何營運、運用? **李欣穎:** 現在使用的聯網產品基本都有使用OpenSource,希望企業可以做到公開,透明。 --- **Q3** 如果非科技背景的一般公民、公民團體,想要監督或參與數位政策立法,應該要學那些技能?或是那些知識? **李欣穎:** 我本身非資訊背景的人,建議可以從「大家都是使用者」這樣的角度去思考自身如何提供協助。 --- **Q4** 如何強化數位能力,尤其是年長者容易接收各方假訊息甚至被詐騙,有何具體建議? **劉致昕:** 回應莫乃光的演講。有一些族群的資源和知識是很受限的,比其他人離技術更遠、也更陌生。破碎化的進程中,有些脆弱族群會接收到針對他們的攻擊,他們迫切的需要為他們客製化的協助。 他們都是數位空間的受害者,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跨國串連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 **Q5** 自由的網路後來被威權國家用於擴大影響力(例如傳遞假訊息),但要底抗數位威權,似乎無可必免要強化網路的監管,同樣影響網路自由。請問這兩者之間如何權衡? **Kevin Slaten:** - 自由之家不反對民主國家建立相關法律 - 如何與公民隱私權平衡? -> 透明 --- **Q6** 面對數位威權,跨國串連怎麼做? **周雅薇:** FNF 支持過 [RightsCon](https://www.rightscon.org/),大家也可以關注 [Access Now](https://www.accessnow.org/)。 盡可能去跟台灣以外的朋友分享這邊遭遇到甚麼樣的網路威脅,外部的人很難理解這邊的脈絡;同理,我們也離其他國家的脈絡很遠。 我認為,要去做甚麼之前得去先理解他們面臨的危機。 **林文亮:** 我想我們在台灣有機會去發揮更多的想像力,在數位人權上有更多更好的角度。舉例來說,緬甸政變期間,NCC 官員和緬甸軍政府的代表在同樣的會議上討論保護公民與權利(指場面諷刺)。 第二個例子是 data center 對在地環保(環境)和弱勢群體的侵害,的確我們需要 data center,但是平衡也很重要。 我們在這裡,一如極權政府相互學習,我們也彼此分享串連。我想就是我們抵禦的一個方法,也是我們今天在這裡的精神。 ---- 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