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4 「潛在」成長模型,或一種線性混合模型 {%hackmd @yukai/medium-theme %} - [name=JW Tsai] - [time=Aug 22, 2023] 諸君: **今天來講:「潛在」成長模型(*latent* growth modeling, LGM)。**(2023-08-23) 什麼是「潛在」成長模型? 關於潛在成長模型的明確定義,這不是今天要講的重點,你可以去 google 上搜尋到非常多的內容。會用這個詞的人可能大多是來自心理統計學領域。但是基於種種理由,我會更傾向用「成長曲線模型」(growth curve modeling) 、或更「線性混合模型」來講今天這個主題。 今天的主要工作有幾項: 1. 用 r-cran-lavaan 示範路徑方式的模型建立。 2. 用 r-cran-openmx 示範矩陣形式的模型建立。 https://openmx.ssri.psu.edu/ 3. 用 r-cran-nimble 示範貝氏觀點的模型建立。 今天使用的資料是 r-openmx 裡面的 `myLongitudinalData`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內容。 現在我們來想幾件事: 為什麼要把特別把「潛在」兩個字標記起來? 你可以把她想成是結構方程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SEM)的一種。但是,當你仔細想清楚其中的參數設計之後,你會發現 LGM 到底「潛在」在哪裡?**截距** (intercept)、和**斜率** (slope) 這種東西,也算是「潛在變項」嗎?? 如果你可以想到這一步,那表示你的統計方法讀得非常好,你可以再想看看**潛在變項和參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等到講貝氏資料分析的時候,再去詳細解釋。 Oravecz, Z., Muth, C. (2018). Fitting growth curve models in the Bayesian framework.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5, 235–255. https://doi.org/10.3758/s13423-017-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