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異數、標準差、相對標準差 [TOC] ## 一、變異數(Variance) ### **定義** 變異數是數據集各數值與其平均值之間差異的平方的平均值。用符號表示為 $\sigma^2$(母體變異數)或 $s^2$(樣本變異數)。 ### **公式** 對於樣本變異數: $$s^2 = \frac{1}{n-1} \sum_{i=1}^{n} (x_i -\overline{x})^2$$ 其中: - $n$ 為樣本數 - $_i$ 為每個觀測值 ### **在分析化學中的意義** 1. **數據分散程度的量化**:變異數提供了一個數值,表示數據點在平均值附近的分布情況。變異數越大,表示數據分布越分散,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可能越低。 2. **方法的精確度評估**:在方法驗證過程中,變異數用於評估分析方法的一致性。低變異數意味著分析方法具有高精確度。 3. **統計檢定基礎**:許多統計檢定(如t檢定、ANOVA)都依賴變異數來判斷不同樣本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 二、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SD) ### **定義** 標準差是變異數的平方根,表示數據點與平均值之間的平均距離。用符號表示為 $\sigma$(母體標準差)或 $s$(樣本標準差)。 ### **公式** $$s = \sqrt{s^2} = \sqrt{\frac{1}{n-1} \sum_{i=1}^{n} (x_i - \overline{x})^2}$$ ### **在分析化學中的意義** 1. **直觀的數據分散度量**:相比變異數,標準差的單位與原始數據相同,使其更易於理解和解釋。 2. **評估實驗重現性**:在多次重複實驗中,標準差用於評估結果的一致性。較小的標準差表示實驗結果較為集中,重現性較好。 3. **控制圖的應用**:在質量控制中,標準差用於繪製控制圖(如X-Bar圖、R圖),以監控製程穩定性,及時發現異常變異。 ## 三、相對標準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 **定義** 相對標準差是標準差與平均值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用於比較不同數據集之間的變異程度。 ### **公式** $$\text{RSD (%)} = \left( \frac{s}{\overline{x}} \right) \times 100\%$$ ### **在分析化學中的意義** 1. **無單位的變異度量**:由於RSD是無單位的百分比,便於在不同範圍或不同測量單位的數據之間進行比較。 2. **方法的相對精確度評估**:在方法驗證中,RSD用於評估方法的相對精確度。較低的RSD表示方法具有較高的精確度。 3. **標準化評估指標**:RSD常用於行業標準中作為評估分析方法性能的指標。例如,在藥品分析中,RSD通常要求在某一百分比範圍內,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4. **比較不同條件下的實驗結果**:RSD允許分析人員比較在不同實驗條件、不同操作人員或不同儀器下獲得的數據變異情況。 --- ## 四、實例應用 假設某分析化學實驗測量樣品中某成分的含量,重複測量5次得到以下數據(單位:mg/L): \[ 50.2, 49.8, 50.0, 50.1, 49.9 \] 1. **計算平均值 ($\overline{x}$)**: $\overline{x} = \frac{50.2 + 49.8 + 50.0 + 50.1 + 49.9}{5} = 50.0 \, \text{mg/L}$ 2. **計算變異數 ($s^2$)**: $s^2 = \frac{(50.2-50.0)^2 + (49.8-50.0)^2 + (50.0-50.0)^2 + (50.1-50.0)^2 + (49.9-50.0)^2}{5-1} = \frac{0.04 + 0.04 + 0 + 0.01 + 0.01}{4} = 0.025 \, (\text{mg/L})^2$ 3. **計算標準差 ($s$)**: $s = \sqrt{0.025} \approx 0.158 \, \text{mg/L}$ 4. **計算相對標準差 (RSD)**: $\text{RSD (\%)} = \left( \frac{0.158}{50.0} \right) \times 100\% \approx 0.316\%$ ### **解釋** - **變異數 0.025 $(\text{mg/L})^2$**:表示數據點相對於平均值的分散程度。 - **標準差 0.158 mg/L**:表示每次測量結果平均偏離平均值0.158 mg/L。 - **RSD 0.316\%**:表示數據的變異性相對於平均值僅為0.316%,顯示出實驗方法具有極高的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