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的下一個十年準備】
在面試新人時,我第一問題都會是:「十年後,你想過什麼生活,是管理職,還是專業職,希望收入大約有多少?」
一般來說,能馬上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不多,因此我都會請他們回去想想,有答案之後,會再約他們到咖啡廳聊,聽著剛出社會的人聊理想是一件很有趣且舒服的事。
當聽完他們天馬行空(或是很有條理)地說完自己的夢之後,我就會拿出電腦,跟著他們一起,從十年後的自己,往前推算:
<< 十年後你想要當上處長,這中間大約還會經過副理、經理,一般來說經理升處長會需要5年,所以,你要在5內升上經理,結論是,你要2年升副理,再三年升經理,順利的話,再5年你可以當上處長>
<<處長年薪大約〇〇,高於你的期望,但是到經理時的年薪大約會是〇〇,可能會比你的期望低,但我們可以… 來補這塊>>
<<我們再回來看,你如何可以當上副理、經理,我們這領域需要的專業證照、能力有〇〇〇,因此,我們可以幫助你,提供訓練,讓你在第一年考上〇〇…等證照,不過,當中你自己的努力不夠,我們就必需重新來談你的規劃>>
…
<<這些是我們公司可以提供給你的,和你的理想的落差有… ,可以高於你的夢想的部分是…>>
通常這樣聊過之後,大致可以決定工作是否符合來面試人的需求,雙方有共識,就可以進一步談工作內容了,如此來應試的人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和我共事,是否能看得到將來,以及如何達成。
這是從第二工作老闆身上學到的,但同時,我也會去問我的老闆「跟著你,我能學到什麼,我的將來是什麼」
反過來,當我找新工作時,談的也是類似的問題,只是反過來看。
人生當然有太多不可預期的事,但一般來說,大約每3年可以好好的去審視一下自己當初的夢,有多少達成了,有多少落差,再修訂下一個十年。
如果你得到第一份工作之後,如何整理未來的方向與藍圖?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剛成為軟體工程師的新鮮人,恭喜你,希望你喜歡你的工作。促使我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除了開頭提到的能夠抵抗薪資高牆、便於轉型遠距離工作之外,就是我熱愛學習新事物。
一但成為軟體工程師,你要將這句話放在心上:軟體工程師之路,就是永無止盡的學習。
你我都有太多東西沒有學會,所以保持謙虛、持續學習就是未來方向與藍圖的核心指標。基於這個理念,我希望你不要讓公司剝奪太多下班時間,更不要自己剝奪自己的學習時間。養成每天下班都要學習30分鐘的習慣(當然你可以加長或縮短),周末到咖啡廳假裝自己已經是成熟的工作者,找些新題目來玩玩、寫寫(想不到題目?跟指導你的前輩要吧)。
首先,再次開啟人力銀行,開始找些薪水更高、技術更加刁鑽的職位(判斷標準就是你下一份希望躍遷的職位),先別管年資,將公司開出來的技術條件列下來。這是我們在公司工作之餘,還要努力學習的技術。
因為不同公司、不同職位用到的技術不相同,工作提升技術,卻可能只學習到更高薪水的職位需要的技術的 30%,該怎麼辦?利用老方法,列出需要但是目前公司用不到的技術,利用學習時間研究並做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你的薪資成長幅度來自於你技術的不可取代性。越難學習、越難找到人才的職位,薪水就越高。透過人力銀行了解現在最缺的技術是什麼,然後成為那樣的技術人才。
這是以薪水為導向的準備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找不到就職期間的提升目標,就找一個開放原始碼 (公司有在用那非常好,公司沒在用就強迫自己還是要抽空學)研究,然後不斷寫作品,屆時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更棒的是,這個能力還是業界渴望追逐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