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律神經失調-身心平衡與睡眠管理學習 ### 認識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相當容易遭遇但又因為以往沒有機緣學習,因此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棘手問題。 例如: - 總是容易胃食道逆流一直吃藥都好不了? - 晚上睡不著精神特別好,早上起來卻精神委靡? - 總覺得口乾喉嚨有異物感? - 時常心悸胸悶肩頸肌肉緊繃? - 害怕就醫要開始吃精神科藥物會上癮? - 擔心自己得了癌症、心臟病永遠不會好? - 沒原因的就突然無法呼吸,擔心會心肌梗塞? - 不時頭暈耳鳴或是飯後總是很想睡覺? - 同時又有人際創傷雖然知道可以諮商但是沒有錢負擔? 其實自律神經失調它並不是一個正式疾病名稱,而源自「精神官能症」,屬於神經症範疇,但還不是精神病程度。可是總有明顯的生理症狀讓我們有諸多的不舒服,我們很常能在腸胃科或心臟科門診檢查後被醫師告知器官沒有問題,你可能是得了「自律神經失調」,所以建議你要看身心科/精神科或是就直接給你抗焦慮類的藥物,不僅感覺疑惑,也會害怕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是精神出了狀況,是不是要一輩子吃藥?反而更恐懼焦慮甚至想到失眠了... 這樣的生理失調現象,許多短暫或持續性的各種症狀(症候群)與心理持續焦慮困擾如果沒有得到關鍵治療指引,長期累積更容易形成慮病症、憂鬱症、恐慌症...。 當然我們不希望發生遭遇這種事情,因此希望可以透過這份資訊整理,讓大家有一些基本觀念來幫助自己學習身心平衡、促進恢復健康有一個方向。 先說結論:請不要只依賴藥物治療 : ) ![](https://i.imgur.com/q71DfNu.jpg) **認識神經系統** 我們的人體神經系統可以分為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和周邊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兩大類。 這兩個神經系統由複雜的神經纖維連結,讓我們的身體與器官能夠因應外界的環境變化而產生適當的身體反應,並且讓大腦具有智慧思考、記憶、情緒變化的能力。 周邊神經系統包含了自律神經,其他還有軀體神經(腦神經、脊神經、感覺/運動神經)、及腸神經。 自律神經分布在脊椎兩旁,又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主亢奮、提高專注力;副交感則負責抑制、讓人放鬆,常見的譬喻就像汽車油門與煞車,如果自律神經過勞失調了,那麼駕駛車子的時候就會出現不順利的症狀。 因為有腦神經搭配自律神經指揮可控制我們身體大部分自動功能,這些功能透過內分泌化學物質來傳遞訊號指令給各器官,可以說是我們身體日常運作重要的通訊系統: 摘要常見腦神經功能|[完整腦神經介紹](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4%91%E7%A5%9E%E7%BB%8F) | 編號 | 名稱 | 功能舉例 | | -------- | - | - | | 第七對 | 顏面神經 | 感覺輸入:舌頭前端味覺、軟顎<br>運動輸出:唾液腺、臉部肌肉 | | 第八對 | 前庭耳蝸神經 | 感覺輸入:內耳觸覺<br>耳蝸聽覺、前庭覺 | | 第九對 | 舌咽神經 | 感覺輸入:舌頭後端味覺<br>運動輸出:咽喉肌肉 | | 第十對 | 迷走神經 | 感覺輸入:心臟、肺氣管、支氣管、消化道、外耳<br>運動輸出:心臟、肺、氣管、消化道 | | 第十一對 | 副神經 | 運動輸出: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 | 第十二對 | 舌下神經 | 運動輸出:舌下肌肉 |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常見作用表 | 器官功能 | 交感神經 | 副交感神經 | | - | - | - | | 呼吸運動 | 促進 | 抑制 | | 瞳孔 | 放大 | 縮小 | | 睡眠 | 抑制 | 促進 | | 唾液腺 | 量少而濃 | 量多而淡 | | 口鼻粘膜 | 黏液減少 | 黏液增加 | | 心臟 | 心跳加快 | 心跳減慢 | | 肺 | 支氣管肌肉放鬆 | 支氣管肌肉收縮 | | 胃 | 降低蠕動 | 增加蠕動 | | 消化液分泌 | 抑制分泌 | 增加分泌 | | 小腸 | 降低蠕動 | 增加消化作用 | | 大腸 | 降低蠕動 | 增加蠕動 | | 血壓 | 上升 | 下降 | | 膽囊 | 停止膽汁釋放 | 增加膽汁釋放 | | 膀胱 | 擴大(閉尿) | 收縮(排尿) | ###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原因 ![](https://i.imgur.com/vqL6oLd.jpg) **生理症狀不是單一因素** 如果上述因素長時間發生導致身體過勞,加上焦慮思考習慣、營養不良會消耗大量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不足或調節失衡,就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傳遞了錯誤指令,讓器官運動異常、消化液、賀爾蒙分泌異常,進而出現失調狀況,也就會對應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症狀,但器官本身沒有問題,也就檢查不出可明確歸類的疾病。 例如:高度焦慮時,可能同時口乾、喉嚨吞嚥異物感、頭暈、心律異常高、腸胃脹氣、腸胃腹瀉、胃酸不足、胃食道逆流(賁門鬆弛)、二尖瓣脫垂...等生理暫時性症狀,甚至感覺到記憶力、表達力也功能衰退、容易分心難以專注影響工作與學業。 而心理層面,可能累積成(泛)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等,均屬於初期、中期的精神官能症(神經症)的範疇。 但這階段神經細胞尚未受損到達到嚴重的精神病程度,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失調症狀,就應該盡早就醫開始研習與治療,都有機會康復,也可避免惡化至影響損害大腦與器官功能。 --- ### 基本處理步驟 ![](https://i.imgur.com/rJZLKsO.jpg) ### 心理治療補助資源 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是人際創傷壓力後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建議搭配療程,可多利用現有健保、衛生局或民間補助資源來尋覓適合的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協助我們,有效幫助減少用藥時間。 千萬不要因為誤以為諮商都需要高額花費就卻步,可多了解其實社區中擁有的學習資源喔~ ![](https://i.imgur.com/aTxiUhN.png) ### 如何評估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 整理中 ### 我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與療癒學習後康復歷程 整理中 ### 學習認識藥物 整理中 ### 中醫與自然醫學的幫助 整理中 ### 功能醫學讓我們更了解腸腦軸系統 整理中 ### 睡眠管理與重建技巧 整理中 ### 營養飲食平衡技巧 整理中 ### 建立輕鬆的運動習慣 整理中 ### 人際界線與課題分離思維 整理中 ### 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整理中 ### 持續學習的管道 整理中 --- ## 諮詢聯繫 - 我相信人最終都是需要為自己學醫療知識來保健身體,千金難買早知道,每個疾病也都是我們的生命老師,若能早點學習就能更安全、更愉悅的掌握自己的人生旅程方向、更有機會擁有實踐自我身心整合的健康生活。 與你有緣可與我交流的相關保健主題請 [參考這篇](http://talk.jans.tw)。 目前亦有提供遠距家教公益服務協助病友,需要研習者可加入 LINE 官方帳號 [@jans](https://lin.ee/j7l1xVR) 預約週末線上會談諮詢時間~謝謝大家 ! --- 引用資訊 1.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醫教6招改善,留意有無疾病可能!](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1135) 2. [自律神經失調該看什麼科?怎麼自我檢測和改善症狀?](https://www.edh.tw/article/25230) 3. [認識神經系統(第八章)](http://fms.hsc.edu.tw/sysdata/doc/c/c909c6d063bc52b3/pdf.pdf) 4. [提升副交感神經技巧]( https://www.ch.com.tw/index.aspx?sv=ch_fitness&chapter=epaper201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