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6. 銀行業財報解析 ###### tags: `從財務數字看懂產業本質` :::info 前言: :one:類型繁雜,與組成分高度相關,e.g. 金控偏保險、金控偏銀行。 :two:台灣競爭激烈,金融機構林立,服務品質也相對高 ::: ## Ch6.1 銀行業的商業模式 * 銀行是透過吸收到的存款去進行三種方式獲利 * 透過借貸賺取利息收入(消金、法金) * 投資市場、發行衍生性商品(財金) * 手續費收入:信用卡、外匯、理財經銷(個金) 玉山銀行積極型投資部位較高 (?) ## Ch6.2 資產負債表 ### 6.2.1 負債面 * 銀行的負債面就是它的資金來源 * 因應商業模式,「存款與匯款」為第一大負債科目→75%+ * 相對來說,至少吸收一兆以上的存款,才勉強具備經濟規模 * 玉山: 2020年總資產為2兆9470億元,總存款為2兆4862元,總放款為1兆6397億元 * 強勢的法金利息可能0.7% * 房貸大概1.1~1.3(中信員工400萬0.9%,兆豐額度1500萬,1.09%) ### 6.2.2 資產面 * 銀行的大部分資產必須要能為銀行賺錢,以便支應利息與營業費用。 * 放款及存放同業 * 投資與市場操作 * 放款及存放同業 * 貼現及放款 * 通常是銀行第一大的資產科目 * 來源:有擔保(資產規模可達幾百億,有擔保約4000+) * 存放央行及拆借銀行同業 * 存放央行:依規定無利息→準備金 * 拆借其他銀行:有其他的利息收入 * 甘 死圖!![Uploading file..._e330cidf5]() * 現金及約當現金 * 通常是各分行的庫存現金及存放同業的存款 * 通常沒啥利率 :::info IFRS9 奇怪的要求:[我是連結](https://www.twse.com.tw/ch/products/publication/download/0001066807.pdf) ::: * 投資與市場操作面 (分成一般人看不懂的科目?) *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 * 投資的債務類型目的為收取本金及利息,不應隨意處分(i.e. 不會隨意投資、買賣) * 在這個科目的債券投資,除非遇到信用減損 (2020美國許多中小行石油公司破產,導致公司債也下跌) * 通常不需認列此項目的獲利,變相的好處是若債券投資債這個科目,平時認列利息收入,價格變動的損益認列則可藉機操控→因此變動太大,容易被主管機關關切 *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目的:賺利息、股息、買賣價值 * 必須滿足兩個前提 * 債券-不連結匯率、利率、股票 * 股票-若滿足「非以持有供交易」則可持有,且後續不得改變。 * 投資目的是賺利息&投資收益 * 影響:投資績效(未實現損益前)會列在「評價損益」,實際賣出會列在「其他綜合損益」→代表其績效並非金融原有管道所帶來的損益,揭露後在此為僅供投資人參考。 * 相關類別(權益工具的相關差異) * 不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 * 股票,依規定須放於此,意思是此損益不會列在正式損益中,不會增加EPS,出清會列在股東權益「保留盈餘」。 * 賠錢閉嘴,賺錢凡爾賽 * 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 * 債券,依規定須放於次,意思是此損益誤中會列在正式損益,出清後會列在股東權益的「其他權益」(好奇玉山如何?) * 由於此科目有因評價損益不能放入正式損益的規定,當股票債券劇烈變動時,往往會導致失真。 *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凡是不符合可放在前兩項的金融資產的債券、股票、基金及衍生金融工具,均列於此。 * 此部位須完全認列(立即影響EPS),相叫來說也是最透明最沒有操作公空間的。 * 附賣回票券級債券投資 * 銀行的顧客拿票券&債券來向銀行借錢,並與銀行約定數日後以一定的價格(通常是本金+利息)再買回這些票券或債券 銀行配置情況(2019年): 1. 公股銀行大多都是「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案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賺利息、買賣價差 2. 玉山金更多資產是「透過損益案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非股債類 3. 中信、富邦偏向「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 領債券,不隨意買賣 * 金融股的過渡科目: 不動產及設備、使用權資產、遞延所得稅相對不重要 ## 6.3 損益表 :::info 收入面,可分為利息淨收益與利息外淨收益; 不同於收入,成本&費用除了呆債外,主要分為收入減項或營業費用 ::: ### 6.3.1 收入面 衍伸商業模式的三種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入、手續費收入。 * 利息淨收益 * 幾乎涵蓋銀行所有賺取的利息收入(放款)及吸收損款的負擔(活定儲) * :::info 資金放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利息收入|正常情況下| 若資金來源為存款 | | -------- | -------- | -------- | | 結算科目 |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 | 利息淨收入 | ::: * 要注意的是,依這個情況就會發生,收入轉去別的科目,但成本不變 * 如何正確取得利息淨收益的比重: * $\frac{利息收入}{利息費用 - mean(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手續費淨收益 * 手續費收益 * 手續費收益繁雜→可選擇的服務項目較全面、業務單位各自為政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 因成本可能來自其他地方,收益比看起來很高 * e.g. 人事成本、租金、資訊、遵法 * 手續費收入的內容、占收入比重看出銀行是否勇於創新、突破(?) *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 * i.e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賺了多少錢→從事較為積極的金融操作賺了多少錢。 * 組成 * 股利、利息收入→投資而來 * 處分損益→交易的損益 * 評價損益→持有投資的未實現損益(庫存損益) * 利息費用→所發行的金融債券 * 意義→通常有銀行交易部門所創造,通常與大環境、人元素質、甚至內控有較大的起伏。 * 透過此兩項金額,可以評估銀行的經營理念與實踐。 *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已實現利益(?講中文 操) * 不管股債的評價損益,都不能當正常損益,而是要放在其他綜合損益,但當債券投資部分如果賣掉的話,可以把這檔債券歷年累積的評價損益,列在正常損益中; * 其他科目→不特別討論 ### 6.3.2 經營成本費用面 :::info 經營成本大至被列在收入面中的減項,但相關成本並未正確倍計算,因此在看營業毛利時須注意是否有成本低估的狀況。 ::: 費用方面,依會計規定,主要分為呆帳費用與營業 * 呆帳除非大環境變動,不然變化不大 ## 6.4 銀行績效評估 ### 6.4.1 成本收益評估 $成本收益比=\frac{營業費用}{淨收益}$ 越低越好 ### 6.4.2 逾放比及逾期放款覆蓋率 * 台灣銀行最大的業務是放款,「貼現及放款」是各家最大資產科目 * 但違約就可能有呆帳,是否提列足夠,事關銀行「貼現及放款」 * 逾放比越低,代表越少呆帳 * 逾期放款覆蓋率→如果備抵呆帳的足夠,就不需另外提列 * 但不一定是越高越好,足夠就好 ### 6.4.3 EPS * 每股獲利能力 ### 6.4.4 ROE&ROA * ROE&ROA :::info :notebook: :one: EPS(每股盈餘):持有一張股票,一年可以賺多少錢 :two:本益比:股價/EPS,持有一張股票要幾年可以賺回本 :three:ROA:<font color=red>淨利/資產 = ROE * 股東權益/資產 = ROE * 資本自有率</font>,代表公司用所有資產賺錢的能力。 :four:ROIC:<font color=red>淨利/投資資本</font> :five:ROE(股東權益報酬率):<font color=red>淨利/股東權益</font>,其中資產=負債+股東權益,意思是公司用股東出的錢來賺錢的能力。 ::: * ROA與ROE有關,因此ROE可以想成是一個槓桿比率,要小心不一定很大就很好。 ### 6.4.5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的未實現利益 * 依會計規定,債券部分賣出的歷史評價,可以做為操作→金融業可以平衡損益的良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