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從財務數字看懂經營本質 --- # 第四章 ### 一、營收成長性及穩定性顯示企業競爭力 :pushpin: 投資人在看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時,最好連看三年,每一年都與同業來比較,從長期來看一家公司營收的變化 指標: * 景氣好時成長比同業高 * 景氣不好時衰退比同業低 ### 二、毛利率穩定性反映企業對價格或生產效能的掌控力 :pushpin:掌控毛利率的方法,依照持久度依序介紹: * 具有產量、通路或專利的明顯優勢者 :::info 舉例:統一超 如果此類型的業者毛利率開始下降,<font color=#F6D55C>通常表示出大事了</font>,需要特別注意發生了什麼事 ::: * 具有品牌優勢者 :::info 舉例:和泰汽車 以品牌優勢勝出的企業<font color=#F6D55C>必須要不斷的維護品牌價值</font>,只要<font color=#F6D55C>毛利率跌了,或毛利率不跌但推銷費用率大漲,就表示品牌掉漆或是新產品失利</font>。 ::: * 具技術優勢者 :::info 舉例:台積電 通常毛利率都還蠻穩定的,台積電就是透過奈米製程、生產規模經濟不斷提升來維持整體毛利率。 ::: * 行業特性或對價格有所堅持的傳產業者 :::info 舉例:大億、帝寶(汽車零件供應商) 公司透過自律方式,只承接一定毛利率以上的訂單 ::: * 致力提升生產效能者 :::info 舉例:鴻海 此類的業者通常<font color=#F6D55C>處於弱勢,毛利率下降可能原因</font>: 1. 被砍價 2. 產品良率下滑 3. 訂單不足造成產能閒置 解決方法:<font color=#F6D55C>提升良率、效率、規模或是壓低原料成本</font> ::: ### 三、推銷費用的合理性反映產品市場力 :pushpin: 依產業類別比較 * B2C * 產業的推銷費用一定比 B2B 較高 * 需要透過廣告、行銷產品來提升銷售 * B2B * 不需要太多廣告、人事與店租 * 業務人員薪資(但人數相對少)、交際費以及貨物運輸費用 :::info 舉例:長城汽車 :star: 推銷費用最忌諱的就是<font color=#F6D55C>「推銷費用的增長率」高於「營業收入的增長 率」</font>,因為這暗示著,要不就是<font color=#F6D55C>產品賣不動</font>,必須花很多錢去強力促銷;要不就暗示<font color=#F6D55C>產品有瑕疵</font>,必須花大把金錢去收拾善後。 ::: ### 四、管理費用的合理性反映企業管理力 :pushpin: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pushpin: 觀察重點是管理費用的<font color=#F6D55C>「合理性」而不是「最低」</font>,其特質如下: 1. 公司管的好與不好會讓費用差很多 2. 管理費用的合理性反映出經營階層的經營能力或者叫經營力度 ### 五、研發費用金額反映投資未來力度 研發費用是未能能持續領先對手的必要投資: - 研發費用過高:會讓現階段企業無法獲利,對不起現在股東 - 研發費用過低:影響企業未來的成長與利潤 #### 兩指標判斷研發費用與營收的配比是否恰當 1. 和同業比較: 研發金額是否不低於規模同業 2. 研發支出的增減: 研發支出是否持續增加或未減少 書中的舉例有點不好,但可以得到結論是: - 不是說只要增加研發費用就一定會提高獲利,這只是一個參考指標(因為書中的宏碁明明研發支出一年比一年多,但稅後淨利卻一直砍半,原因是停業部門損失等等) - 在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有投入研發,未來就有獲利的機會,在同業上就有相對的競爭力** - 反觀沒有投入研發,就有極大可能面臨高階產品**無法順利生產**,或是**被競爭對手超越的可能** ### 六、獲利來源表現本業是否具競爭力 「獲利來源」:損益表上的「稅前淨利」 「是否具競爭力」:主要來自「營業淨利」還是「業外收入」(到底是不是靠本業賺的啦) > - 稅前淨利:營業淨利 - 營業外收入與支出 > - 營業淨利: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其他收益及費損淨額(通常極小或沒有) - 業外獲利不是時常有的也**不是長久**的,像是賣股票、賣土地、廠房之類的 - <font color=red>營業淨利越多越好,業外獲利越少越好</font> - 舉例看以下台積電的營業淨利占稅前淨利非常高 稅前淨利<font color=red> 39% </font>(營業淨利<font color=red>37%</font> +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合計<font color=red>2%</font>) ![](https://i.imgur.com/sKBhHfZ.png) ### 七、稅後淨利或EPS是影響股價的主因之一 > Earnings Per Share (每一股稅後賺多少錢) > EPS = 稅後淨利 / 股數 > Price/Earnings Ratio 本益比 (買進股票後,多久可以回本) > PE Ratio = 每股市價/每股盈餘(EPS) > PE Ratio * EPS = 大約的股價 - EPS是衡量企業獲利最常用的指標 - EPS越大表示公司越賺錢,若是負數表示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 因為 EPS 代表的是<font color=red>過去的獲利狀態</font>,股價很多時候是反映的是<font color=red>市場對未來的期待</font>,因此 EPS 常常被視為**落後資訊**,但是一間表現良好、營運穩定的公司,投資人可以透過過去的成績去預測未來獲利上升的可能性。 - EPS 的成長必須與<font color=red>同期比較</font>,避免受到產業淡旺季的影響 - EPS 成長最好是<font color=red>具有延續性</font>,也就是同季比同季增加,年度比年度增加。 - 注意股本的變動: 1. 一般而言股本並不會頻繁且大幅的變動,但是當公司辦理<font color=red>現金增資、配發股票股利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等都會導致股本增加</font>,如果獲利成長無法跟上股本擴張的幅度就會導致 EPS 下降 2. 如果公司因為<font color=red>減資而縮減股本</font>,雖然<font color=red>表面上 EPS 增加了,但並不表示公司的獲利能力提升</font>,需要注意公司是否在停滯了獲利的成長性 ![](https://i.imgur.com/LZqOCGR.png) Reference: https://wisehomemaker.com/每股盈餘-eps-earnings-per-share/ ### 八、ROE比EPS更能反映經營能力 > ROE 股東權益報酬率 > ROE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公司可運用的資源) > 股東權益 = 公司資產 - 公司負債 - ROE不會再財報上揭露,須由投資人自行算出 - ROE衡量企業替股東獲利效率,<font color=red>ROE越高,表示公司越能妥善運用資源 - 注意ROE可以靠舉債來提升</font>: 在負債比例高的產業(如: 銀行業、金控業)則不適合用ROE來判斷 EPS 與 ROE: - EPS 使用發行股數當分母,只能反映 <font color=red>" 賺多少 "</font> - ROE 則用整個股東權益當分母,反映 <font color=red>" 賺多有效率 "</font> - <font color=red>股本只是股東權益的一小小部分(還有資本公積跟保留盈餘),因此ROE更能看出公司真正運用了多少資源來獲利</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