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沉積地層學
> 張日新 海研110 : 中秋節回家吃粽子:)
> 啊我怎麼又在這(?
> 有三個同學退選,這是好事:)
> 期末考可以考到助教回家,開放查各種資料,讚讚:)
---
## week 1 沉積物與沉積岩(懶得做筆記所以很亂)
> 整個地球是分層ㄉ,所以尺度拉很大看的話,整個地球都可以適用沉積學耶
* 沉積岩 -> 矽酸鹽質、碳酸鹽質、其他
### 矽質沉積岩
* 礦物學、化學、粒徑、緣區的面向討論
### Sandstone
* 佔總沉積岩約20-25%
> 自然界中的砂岩組成

* 石英特性 : 單晶+多晶

* 長石
> 黑白條紋 : 雙晶

* 岩屑
* 次要礦物(1-2%)
* 高密度礦物:鋯石、磁鐵礦、輝石、角閃石等
* 砂岩分類

* 緣區問題
* source rock, 長石類別可指示原本的沉積環境來源的差別(鉀長石表示鹼性深成岩漿)
* 
* 三成分的改變也可以看沉積環境的變遷
> 
> 沉積岩屑、低度變質岩屑、高度變質岩屑,此圖可看出越晚期,越多變質岩屑,顯示一座山脈的形成
>
### conglomerate
* 顆粒支持(clast-supported)、基質支持(matrix-supported)
* 分類依據 : 
*
### mudstone shale
* 黏土礦物多含鋁(長石風化)
### 碳酸鹽質沉積岩
* 分類
---
## week 2 沈積作用
### weathering 風化作用
* 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風化作用等
* 土壤與古土壤(約略是個風化層,是有機質)
### 物理風化
* 曝曬
* 凍融循環,岩石不均質,岩石縫隙有水進去,水結冰膨脹使得岩石裂掉
* 鹽長出來,結晶使得內部壓力變大,也會使岩石裂掉
* 球狀風化、剝離作用。
### 化學風化
* 溶解、氧化、水合、水解、離子交換、螯合(chelation)
> 橄欖石+二氧化碳+水 -> 碳酸氫根!
> 
* 礦物的抗風化程度表(越下面越抗風化)

* 風化掉之後可能變成二次礦物,或是剩下原岩殘餘的東西
* 海底換質作用(Halmyrolysis)
* 殘留型礦床
> 風化後成礦,左邊大範圍ㄉ花崗岩們風化,形成高嶺石礦床;右邊是蛇紋岩風化後形成金屬類富集礦床
* 喀斯特地形
* 碳酸鹽質沈積的地方容易有油氣的聚集
### Fluid flow
* 層流、紊流
* 雷諾數、福祿數
### fundamentals of fluid flow
* 使用密度、黏度描述流的性質
* Laminar flow
* Turbulent flow

* Reynolds number
* 黏度越大,雷諾數越小,越趨近於層流
* 
* Froude number
* 福祿數描述
* 
* 尤斯特龍圖解
* Stoke's law
> 不同種類的流在形成及流動的時候的產狀與特徵



> 不同種類型的流 發生一次的時候可能會有的剖面構造
* 液化流:可能會形成脫水構造(沈積物的膠結程度不好)
* 碎屑流:能量高
* 濁流:
* Bouma sequence
* 
* 濁流事件發生時,距離發生地點越遠,可能形成的剖面構造(比較小顆粒的沈積層會不見)
---
## week 3 沈積組構與沈積構造
### Sediment textures
#### Grain size
* 
* 
* 可描述平均粒徑、中間粒徑、歪斜度、峰度、淘選度
> 台灣海峽表層沈積物的粒徑分佈
> 
> BC6的分佈可能可以看出有兩個沈積物來源
* 
* sorting
* particle shape
* fabric(orientation, packing, contacts)等描述方式
> 例如做碳封存的人需要考慮孔隙率的問題
### sediment structures
* Ripple
* wave ripple(波峰兩邊對稱,看起來有來回兩個方向的流形成,可能是波浪等形成)
* current ripple(波峰兩邊不對稱,看起來是單一方向流)
* 描述方法
* 若水分子的運動會摩擦到底床,沈積物會左右移動
* ripple dune and bed
* 
* 根據流速及粒徑大小分類
* 
* dune的大小比較大
* 流速太高(福祿數>1),會出現antidunes
* 圖中有兩部分出現plane bed 可對應到bouma sequence的B, D層,是屬於兩種粒徑大小不同的平行層理
> 彰雲沙脊有沙波的存在(表示台灣海峽流速還蠻高的)
* stratification
* bedding and lamimation
* 層後以1公分為界,以上為bed(層),以下為lamina(紋)
* 
* massive bedding(沒分層,比較沒有沈積間斷)
* 有分層:粒級層
* migrate dunes and cross bedding(只要層面有交角就是交錯層)
* 平板狀交錯層與槽狀交錯層:交錯層的發展與層面特性有很大的關係
* 
* 縞狀交錯層與透鏡狀交錯層:縞撞交錯層內部的沈積物多為細顆粒的泥,而透鏡狀則是沙為主
* Hummocky structure (HCS)
* 
* 圓丘狀層理,形成原因:
* climbing ripples
* 
### post-depositional features
#### loading structures
* flame structures
* 可以推斷沈積物是否有脫水(火焰構造下部),液化的情況發生
* 碟柱狀構造
* 球枕狀構造
* 可以指示地層上下,也可能是有地層的液化發生在膠結未完全的地層導致
* 同沈積構造
* 形成原因:
* 旋捲狀層裡
* 砂灌入體
#### erosional features
* scour-and-fill 挖蝕填充構造
* 小尺度的侵蝕痕跡,被其他東西填充
* sole marking
* 層面底部的一些侵蝕痕跡(底痕scour mark,工具痕tool mark),可以推得沈積物移動的方向及上下位,還有地層傾斜角度等等
* 
* flute cast 流槽鑄型
### sediment structures chemical origin
* 較常討論結核的事情
### sediment structures biological origin
* 越往深海,能量越低,生痕化石就越趨向表面活動,沒有垂直深入的構造
---
## Week 4 沖積河流三角洲
### 沖積扇 Alluvial

* drainage 集水盆地
* 大部分都是出現在山麓邊,也有可能出現在海邊(fan delta),再遠一點稱為terminal fan
* 
> channel 描述通道,無論大小如何
> canyon通常描述較深較陡的通道(峽谷)
* 發生沖積扇的地方,之後很可能會再發生,
#### alluvial processes
* subaerial debris flow
* sorting 很差,成層狀況很差
* sheetflood
* unconfined,面狀的分佈,沒有河道的產生
* 有一點點的分層狀況出現,有粒級的變化
*
* stream channel


#### alluvial deposits
* 有層狀或沒層狀(可以看出是否有土石流、碎屑流、下游等等)
### Fluvial system 河流系統
* 河流型態
> braided (辮狀河),視為是單一水道
> anastomosing(交織狀河流),視為是多個獨立的水道
* braided river
> mid-channel bars會順著河流走向分佈,同樣也有粒徑上的差異
> 看長軸走向可分為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ce bar(縱沙洲、橫沙壩),可以推知說古水流方向在哪
* 河流系統最重要的事情是有channel的特徵(會出現侵蝕特徵)

> 上面出現粗細粗細互層且有樹根,表示可能進到了泛濫平原的地方
* meander river
* point bar(河曲沙洲)會往外推

* fluvial architecture
* crevasse
* floodplain
* 
* 沒有水,算是容易發生風化的地方
### Delta systam 三角洲
* morphology
* mouth bar (砂比較多)
* 如果有一個事件發生可能會堆積一大包紗在比較遠的地方
* 有風(浪)的影響的話,又會再發生搬運
#### river dominated delta
* 
* 密西西比河
#### wave dominated delta
* 海岸線有被海浪修平整的樣子
* 有wave front 影響
* 尼羅河、立霧溪出海口都是
#### tide dominated delta
* 會破壞河流堆積形成的沈積三角洲的樣子,會週期性帶走沈積物,tidal sand bar的長軸走向較接近潮流的方向
* 英國北海附近、孟加拉恆河出海口都是


#### fan delta
* 有淺水水域使河流沈積物堆積
* 濁水溪是扇洲
#### delta system occurance
* 流的密度差別會影響形成的樣貌
* 
> gilbert delta
> prodelta
#### delta cycles

---
## Week 5 風冰湖
### Eolian envionment
* 涵蓋面積大於125平方公里稱作砂質沙漠,小一點的叫做沙坵地
### winnowing effect 風選作用
* 風蝕作用(deflation)很旺盛的沙漠,會形成岩漠。
* 風稜石,風對岩石侵蝕所留下,具有侵蝕面的石頭
### Eolian transportation (沙丘)

* 沙丘的分類
* 沙丘面的數量
* 
### depositional envionment in arid regions

* 沙丘的成因(水或風等),可以從他附近的地形好朋友是誰判斷出來
* 地下水位的高低變化會影響沙丘的形貌
> dry system / wet system 沙丘的存在指示不穩定的地層(沒有植被),很容易被侵蝕掉
> 
### 湖相環境 lacustrine environment
* 湖的分層
* 
* 湖泊沈積物的顏色深淺(季候泥),可以代表溫度變化、有機質變化等等
### ephmeral lake
* 季節性的湖泊,乾掉的話可能會形成鹽沼(蒸發岩類)
### 蒸發岩類形成的東西
* 
* 乾鹽沼(sabkhas)的成分多陸緣,鹽沼(salinas)則是會有海洋帶來的沈積物一起
* 更容易形成季候泥等等的乾濕季分明的東西
> 時間上出現河相到湖相再到蒸發岩相,最後又回到河相的沈積環境
### glacial environnment
* 冰川分層
* 冰川外緣(有接觸到冰川),冰緣環境(冰川周圍的關係)
* 冰川分類
* 差異很大,包括有無受到海水的影響
* 冰川作用的侵蝕
* 掘蝕、磨蝕、擦痕
* bedforms: 鼓丘(drumlins)、冰磧(moraine)(終磧、端磧等等)
> periglaciation: 永凍土溶掉跑出一個洞
> 
> 熱喀斯特地形等等
* 冰川沈積
* 混積岩(diamictite)
* 冰川若直接入海,他所沈積的東西掉到海床上,可以形成一個冰河形成時代有利的證據
* 冰川的前進與後退(?
---
## Week 6 近岸陸棚
### Beach system
* Morphological: backshore, foreshore, shoreface(隨深度排列)
> berm(灘肩、沿岸堤): 浪可以打到的最高區域,所以backshore通常是不太會受到水的干擾。
* 
* shoreface: 範圍大概到好天氣的海浪以下10-15公尺(?
* upper-shoreface(對應到沖浪帶):比較淺,比較多沈積構造,比較少生痕化石
* middle-shoreface(對應到碎浪帶)
* lower-shoreface(對應到刷洗帶):會出現生痕化石,比較少沈積構造
* 
* 
> 能量的差異不太會影響海灘分區的形式。能量高的環境比較多沈積構造,能量低的環境比較多生痕化石
* 
* 蠻動態的環境(淘選度佳,必然會呈現比較動態的環境(?)
> 藻礁20年前都被沙蓋住:(
* shoaling zone: 海水沖刷的一些分區(碎浪帶、衝浪帶、淺化區、刷洗帶等等)
### barrier island and lagoon system
* 形貌:潟湖的開口數(choked: 1,restricked: 2,leaky: more than 2)
> 潟湖的鹽度分佈
> * 沈積環境安定,靠海的話就鹽度很高
> * 四溝層:一堆貝殼肯定是潟湖環境!
* 要有barrier island隔開來,裡面的水體才會被稱作是潟湖
* chenier (灘脊平原)
* 
### estuarine system
* 一個開口的環境,要有valley
* 沈積物多 -> delta
* 分類
* wave-dominated estuary
### tidal flat system
* 漲退潮的時候會出現的環境(通常發生在潮差較大的地方),通常是小範圍的侵蝕環境
* 
* 潮差大小如何影響沈積物的沈積方式?
* tidal-dominated deposit
* 會出現潮流方向的縱沙丘
* 潟湖環境會有ebb tidal delta(看方位決定是漲潮還是退潮把沈積物帶過去形成沙丘)
* tidal flat(潮坪)
* 濁水溪出海口可以看到小小的潮坪
* 沈積特徵
* 魚骨狀交錯層、更多的交錯層(有被侵蝕過、有泥跑進去的)
* 雙方向的沈積結構(可以看出有兩組水流方向的),就可以判斷可能是潮汐漲退所形成的結構
### 海進與海退
* 海進
* 海進的速度通常比海退快一點。有些沿岸的沈積物還來不及被沖刷侵蝕掉就沉進去了(然侯就有機會變成潟湖外面的barrier island)
* 海退
* 大家都往前走:)
* 
### Shelf environment
* 水深小於0.5個波長,且浪與海床有物理上的接觸的時候
* 
* 台灣海峽的shelf environment:
* 台灣海峽有沙?
* 閩江古河道?還是濁水溪這邊很久以前沈積出來的東西
* 澎湖水道侵蝕掉的東西堆積在彰雲沙脊?
### tidal preccess
* 潮流系統、淺水的洋流系統都有機會影響到shelf的地形
* biological proccess,在陸棚的話生物擾動都蠻大的
---
## Week 7 深海 碳酸 火山
### slope environment
* 全世界slope, canyon, fan的分佈
* submarine canyon (海底斜坡比較明顯的地形)
* 也有分upper, middle, lower course
* 不一定只長在斜坡上,也有可能切進陸棚,並且跟陸地上的河流連接
* types of submarine canyons
* river-connected(與河流連接)
* shelf-indented(有延伸到陸棚上)
* slope-confined(只有長在斜坡上)
* 
* structure-dominated submarine canyons
* 構造會影響海底峽谷發展形貌
> 自然堤阻擋峽谷側向發展、遇到堅硬的地方(基盤高區等),會轉彎繞過去等等。
* salt diapir凸起來,也會影響到峽谷的發展
* 高屏峽谷、枋寮峽谷
> 枋寮峽谷可能發生過襲奪!但在海底要怎麼襲奪(?
### Basin-floor Fan
* 每一次沈積的範圍都不太一樣

* 形貌
* characteristics: 
* 粒徑分佈也有差別:upper, middle部分比較多粗顆粒,lower則是細顆粒
### submarine channel
* 海底的河道?
### submarine lobe

* 可以在斜坡環境上找到他們
> remobilization 沈積物再移動:
> 可能因為地震造成海底斜坡或深海扇的上部沈積物再移動
### contour current 等深線流(?
* 深海裡面的流
* 流速不快,所造成的沈積作用應該不是很明顯
* 比較有名的例子:溫鹽環流
* 等深線流可能造成的沈積狀況:
* 岩心角度(剖面):
* 深海海床形貌
> 因為有CCD,所以如果看到海底是碳酸鹽沈積物為主,大表那邊的海洋深度其實並不會太深
### Carbonate environment
* 海洋碳酸鹽類環境
* carbonate environment types
* rimmed: 外面有一圈包起來
* shelf and ramp:
* isolated platform
* slope: 有分侵蝕型和堆積型
* mixed carbonate and siliciclastic system
### volcanic envirnment
* 火山爆發的種類

* pyroclastic density current
---
## Week 8 地層學簡介與岩性地層學
### 沉積學三大定律?
* Steno提出
* 疊置、原始水平、截切、側向沿伸
* 水成論與火成論
* 水成論:所有的地層都是在水沉積環境下形成的
* 火成論:
* 災變論與均變論
### 地層的定義



> 正、副、新、選、次
### 不整合面
* 交角不整合(angular conformity)
* 假整合(disconformity): 有侵蝕面,但上下地層還是平行
* 似整合(paraconformity): 上下都平行,且中間可能少掉一整層
* 非整合(nonconformity): 整合面一邊是非沉積岩的岩性

### Hiatus 地層缺失
* 描述地下地層可以用鳥瞰與仰看兩種視角看

### Disdtems 沉積間斷
### 地層柱
* 厚度分類: bed(比較薄的層)、formation(層)、group(群,很多層)
* 
### vertical and lateral contact
* 垂直與水平方向上也會有一些間斷面


> 來不及寫先用貼的:P
---
## Week 9 生物 磁性與化學地層
### 岩石地層單位
* 正式岩石地層單位
### 化石們
> 筆石:志留紀的東西
> 鱗木屬、封印木屬:石炭紀的超巨大蕨類
> 台灣的中生代化石:溝葉菊石、大南澳片岩裡面的溝鞭藻。
* index fossil:
* 演化速度快、生存時間短、分布廣、個體數多、特徵易辨認等特性
### 生物地層
* 生物地層單位
> 可以用各種生物的始現面、末現面等等的方法定義生物帶範圍
* 各種古生物的存活時間表(?
* biozone determination
* 
* 左邊:可以最多分成11個帶(空的也要算)
* 右邊:AB合在一起分7個
* 生物地層的對比:
* 有時候,生物帶(盛帶)空間與時間上對不起來。可能會有屏蔽現象、遷徙的發生。
* graphical correlation methods
* 
* 
* 傳統上來說,可以用這個表描述地層的延續以及變化,方便做生物地層在年代、沉積環境的對比等等
### 磁性地層
> 就一正一反沒什麼好說ㄉ
### 化學地層
* 氧同位素: 不單單只有溫度會影響氧同位素比。降水、湖泊等等都會影響氧同位素的變化
* MIS: marine isotope stage
* 鍶同位素: 另外一種同位素判斷環境的方法
---
## Week 10 年代地層學
*

* 年代地層有空間的概念,地層年代有確切的時間描述
> 聽故事ㄏ
---
## Week 11 震測地層學
> 大概就這樣那樣0.0
---
## Week 12 層序地層學
> 懶得寫
---
## Week 13 構造地層學+沉積盆地
> 該認真寫了
### 沉積盆地 sedimentary basin

> 沉積盆地形成的過程種類
* 變薄+凹下去且充滿沉積物的地方
* 盆地種類:
* Rift basin: 張裂環境
* 拉張過程出現表面以拉張為主的裂縫(正斷層)
* 反映軟流圈的對流胞怎麼跑
* 
* 
* aulacogen: 張裂失敗的槽
* subduction-related basin
* 
* foreland bas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