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大氣` # 正壓大氣vs.斜壓大氣 正壓跟斜壓在數學上差別在於等壓面跟等密度面有沒有平行,有平行就是正壓沒有平行是斜壓。在低緯通常會平行,高緯度會有一個夾角這樣。數學上可以看gradient (\P) cross gradient(rho) 是不是0。 我們在大氣中討論正壓斜壓的時候通常是在討論不穩定,也就是正壓不穩定跟斜壓不穩定,你可以想成如果環境是滿足某些配置時,只要有一些小擾動,這些擾動會一直成長,這個就是不穩定。 ## 正壓不穩定(有水平風切): 當有強烈渦度變化的時候容易發生(你可以把渦度想成角速度,他們在物理上是一樣的東西), 如果你要更精確的數學條件的話,就是你可以找到一個點他的南邊渦度都是負的北邊都是正的(或者反過來),總之就是要有兩個符號(一正一負),從物理上想就是渦度有強烈變化。 因為在熱帶有ITCZ,夏天時ITCZ的南邊當風穿過赤道就會轉成西南風,北邊是東北風(有強烈的風切,意味著強烈旋轉,因此渦度大)。我們可以從數學上證明當這件事發生時,容易使小擾動成長(不穩定),這也就是正壓不穩定。 至於你說的熱帶氣旋,你可以想成颱風眼是幾乎沒有渦度的,然後眼牆的渦度很大(旋轉很快),所以有很大的渦度變化,因此容易形成正壓不穩定。 ## 斜壓不穩定(有垂直風切): 斜壓不穩定的發展主要是靠水平方向上的溫度梯度(南北溫度差異大),根據熱力風平衡,水平溫度差異大就會有強的垂直風切,不穩定就容易發生。 當一氣團風速為$u$,移動 $\delta y$ 時,定義$f$為科氏參數,移動後科氏力強度可表示為: \begin{gather*}f(u+\delta y)\end{gather*} 若風速隨移動後增加$\dfrac{\partial P}{\partial y}dy$,並且此時達到地轉平衡, 壓力梯度力(PGF)與科氏力平衡,可將壓力梯度力表示為: \begin{gather*}f(u+\dfrac{\partial P}{\partial y}dy)\end{gather*} 若大氣為穩定,則: \begin{gather*}f(u+\delta y)-f(u+\dfrac{\partial P}{\partial y}dy)>0\end{gather*} 整理上式後,可推得: \begin{gather*}f(f-\dfrac{\partial P}{\partial y})dy>0\end{gather*} 又因為 $f>0,dy>0$,當 $f-\dfrac{\partial P}{\partial y}>0$ 時,大氣為穩定。 當發生時,南北的熱跟垂直的熱就可以交換,交換的過程中,伴隨著大氣能量的轉換。然後你講的溫帶氣旋的形成還有消散,就跟這些擾動的成長還有能量交換有關係(關鍵字是cyclogenesis鋒生)。 reference : 學長 ## 相關研究範例 [<由非地轉風效應探討臺灣暨東亞地區冷季主要天氣實務研究>](https://conf.cwb.gov.tw/media/cwb_past_conferences/105/1.%E5%A4%A7%E6%B0%A3%E7%9B%A3%E6%B8%AC%E8%88%87%E5%88%86%E6%9E%90/1-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