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地質` # 火成岩 ### 地球組成與分層原因 * 地表75%沈積岩,地殼95%為火成岩,比例相差極大。 * 隨深度增加,溫壓與密度逐漸增加,改變礦物成分與晶體構造。 * 地殼組成:氧矽鋁鐵鈣鈉鉀鎂 * 莫氏不連續面:明顯的化學成分改變界線,由富含矽旅轉為多鎂鐵。 * 上部地函:橄欖石與少量輝石,組成橄欖岩、純橄欖岩和榴輝岩 #### 如何研究地函物質: 1. 鑽井 * 地球號:世界最大ㄉ深海鑽探船 * 最深的井:大概十二公里 3. 隕石 * 尚未分化,最古老的狀態 * 球粒隕石:加熱後經過分化 * 鐵質隕石:小行星碎裂後的核心 4. 實驗室製作 高溫高壓實驗得知 鑽石高壓砧:接觸面小,壓力越高 7. 捕獲岩 榴輝岩 eclogite:淡綠輝石、淺紅石榴子石(輝石因壓力增加轉變) 地函過渡帶:壓力變化改變礦物構造,形成同質異構物。 下部地函:壓力變化改變化學組成,形成鈣鈦礦、鎂方鐵礦 整個地球的組成:鐵氧矽鎂鎳琉鈣鋁 ### 火成岩 侵入岩 Intrusive rock :深成岩 Pluton 淺成岩 Hypabyssal:沿著斷層侵入形成 噴出岩 Extrusive rock : 熔岩 Lava flow 火山碎屑物 Pyroclastic 火山灰 Tephra(凝灰岩) Q:岩石中同礦物為何顆粒大小不同?A:於不同深度冷卻速率不同產生 噴出岩較易形成此現象,形成斑狀結晶。 ### 岩石的冷卻速率 玻璃質 glassy:外表無礦物 隱晶質 Aphanitic :細分為細晶質、半晶質、玻璃質 細晶質可用顯微鏡觀測,半晶質可用Xray繞射觀測,玻璃質無法辨認礦物 顯晶質 phaneritic:可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 非晶質 原子並非有固定的排列方式,例如:火山玻璃、黑曜岩 ### 岩漿噴發的方式 * 頂陷式噴發:太古代地殼博,岩漿上升地表熔融,大面積的岩漿溢出。 * 中心爆發:岩漿沿著圓筒狀噴達地表,包括大量火山氣體、碎屑、熔岩流,形成火山錐,噴發口為火山口,若岩漿上湧為爆發,成為火山穹窿。 * 裂隙噴發:沿地殼裂隙上升 ### 地表與環境的反應 * 流動構造:岩漿於地表流動留下的痕跡 * 撞擊構造:石頭撞擊岩漿流,產生圓弧形構造 * 枕狀構造:岩漿在水中重複冷卻形成枕狀熔岩。 * 柱狀節理:岩石冷卻時收縮破裂:多以五角或六角節理面為主 * 洋蔥式風化:沿著節理面風化,層層剝開 * 岩漿混和 magma mingling:A和B混和,兩種物理性質保留,稱為混和 #### A和B可為岩漿混和,也可與沈積岩混和,稱為熔積岩。 ### 深成岩的產狀 整合灌入 岩蓋(岩層凸起,多為酸性岩漿)、岩盆(侵入構造盆地) 非整合 岩脈、岩株、岩基 ### 地函熔融 溫度高於融點:熱點火山 流體介入熔點降低:隱沒帶 減壓熔點降低:中洋脊 ### 地殼熔融 底侵作用:地函部分熔融高溫岩漿上湧,侵入下地殼形成花崗岩質岩漿。 拆沉作用:軟流圈侵入下部地殼剝離,導致地殼部分熔融,並沉入地函。 岩漿混合 Magma mixing:兩種岩漿混合形成其他種岩漿 ### 火成岩的分類 QAPF 石英、正長石、斜長石、似長石。(有Q就不會有F) 二氧化矽飽和,多形成石英非似長石,正長石與斜長石則以演化區別。 石英類岩石較多,可以比例繪製石英岩的三角圖,判斷其岩類。 若QAPF總比例<10%,為超基性岩石。若橄欖石佔40%以下,為輝石岩,橄欖石超過90%,為超橄欖岩。 化學成分分類:以二氧化矽與氧化鈉+氧化鉀分類。 ### 火成岩的結構與構造 Textures:微觀的結構,Structures:巨觀的構造 自形 Euhedral:礦物呈現自行生長的晶體形狀 他形 Anhedral:沿著其他礦物的空隙生長 半自形:介於自形與他形間的形狀 等粒:深成岩,班狀:噴出岩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