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rfing con Satoshi. Arte, Blockchain e NFT — Introduction, 中文版[^1] 《與中本聰一起衝浪:藝術、區塊鏈與NFT》 === :::info - read the [original article](https://domenicoquaranta.medium.com/surfing-con-satoshi-arte-blockchain-e-nft-introduction-english-version-73bebbecd8d0) by Domenico Quaranta - furthur reading https://digitalart.kuenstlerinnenpreis.nrw/blog/code-as-law-contemporary-art-and-nfts. ::: 這本書的序言 === >我最近聽說過 nfts >而我不喜歡它 >這件事有關於錢 >但後來它變得有趣了 >而我不知道為什麼 >它就變有趣了 >而現在我希望這是 >做為 nft 出售 >的第一首詩 >那會很酷 >Nikola Tosic 2021 --- 2021 年 2 月 19 日,〈霓虹貓〉動畫的原作者 Chris Torres 在線上平台 Foundation 以約 561,000 美元的價格售出了該動畫,那個平台幾個月前才剛成立。實際上,出售的是與作品相關的 NFT(non-fungible token,不可替代的代幣),這是一串數字代碼,用來代表、並在乙太坊區塊鏈上永久識別該圖像。 在那之前的三天,同一個區塊鏈上記錄(鑄造)了名為〈每一天:前五千天〉的 NFT。由美國平面設計師兼動畫師 Mike Winkelmann(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 Beeple)的五千幅插圖組成的數位拼貼畫。由拍賣行的老太太佳士得精心策劃,以 100 美元的拍賣價為基礎,〈每一天〉於 2021 年 3 月 11 日結束拍賣,成交總額超過 6900 萬美元,在短短幾天內就讓〈霓虹貓〉的彩虹足跡相形見絀,〈每一天〉成為在世藝術家售出的第三貴藝術品,僅次於傑夫・昆斯的〈兔子〉(1986)和大衛・霍克尼的〈藝術家肖像〉(1972)。 --- 像這樣的故事,把當代藝術界(及以外)帶入了新聞界所稱的 2021 年初「NFT 熱潮」的核心。那些試著要從新聞的風暴、雪片般襲來的事件文章中去理解這個現象的人,或許得要先把自己從複~~復~~雜的技術性、熱情的聲明、誹謗性的指控、錯綜複雜的金錢和利益網絡、難以理解而且絕對不符合歷史與藝術界讓我們所習慣的的判斷標準及價值歸屬體系中解脫出來。 這些故事讓很多問題浮現,而我們可以給出的答案並不總是像金錢的肯定力量能讓我們以為的那般線性和明顯。將數位檔案視為本真(authentic)和原創,真的有可能嗎、那需要什麼條件?還有是否有可能,在什麼條件下,宣稱自己是一個迷因的作者,換句話說,當一個內容的受歡迎程度和可識別性歸功於它無限的細微變化和龐大的參與者社群,有任何人可以霸佔這種文化和社會現象所轉化成的經濟價值? Beeple 和其他從 NFT 的銷售中獲得越來越多經濟回報的藝術家,真的是他們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嗎,他們真的是那再次被冠上「數位藝術」的東西的最佳代表嗎?有哪些歷史、經濟、技術和文化前提可以解釋市場的繁榮,一個在 2020 年 12 月之前還被當作小眾現象和書呆子的消遣而存在的市場,但在 2021 年 3 月達到 3.9 億美元的市場交易價值? --- 像我寫的許多東西一樣,這篇文章源於一種信念,即相信寫作是一種表達和剖析複雜問題的手段,並努力為我自己和我的讀者提供他們需要的概念工具,以發展自己對問題的答案,不然問題將永遠不會被回答。 幾年來,我一直在探索滑不溜丟的「數位藝術」領域,儘管我一直拒絕這個、以及其他的術語,它們只會在藝術實踐之間增加無法逾越的障礙,同時在只以媒材所提供的那種模糊和概略的特徵中共存的創作領域間造成無用和有害的關聯性(在這個情境下,一個媒材只會更加的無法定義因為它被設想及設計為一種捲入並轉化各種其他媒材及語言的「元媒材」)。 `"I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slippery territory of “digital art” for several years now, even though I have always rejected this and other terms useful only to raise insurmountable barriers between artistic practi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generate useless and harmful associations between spheres of creation that can coexist only within a characterization as vague and generic as that offered by the medium (a medium, in this case, all the more indefinable since it is conceived and designed as a “metamedium”, which engulfs and transforms every other medium and language)."` 在這些年的過程中,我有多次機會回答上述問題,也有機會闡明一些答案。對我來說,NFT 的繁榮並非毫無徵兆;然而,我對它的加速、能量和突然的改寫或抹去歷史的能力感到震驚和訝異,它將新的人和現實帶入現場,並將其他原先扮演先鋒角色的人變成了需要努力才能跟上的走狗。 `"(...)ability to rewrite or erase history, to bring new figures and realities onto the scene and transform others who have played pioneering roles into underdogs struggling to keep up."` 我所看到的事情讓我感到厭煩,讓我驚訝,讓我不安,讓我興奮,往往出於同樣的原因。我讀到的東西很少能給我一個理由來解釋這些相互矛盾的感覺,讓我明白應該在這些情緒反應的對立兩極之間採取什麼立場。就像日本二人組 exonemo 一樣,我「[隨機喜歡/討厭 NFT](https://foundation.app/@exonemo/i-randomly-love-hate-nfts-27795)」。像 NEEN 詩人 Nikola Tosic 一樣,我也對「這件事有關於錢」這一事實所支配的現象產生了一種本能的反感,但我同樣本能地被許多方面所吸引,這些方面讓我想起了網絡在我一生中改變各種藝術命運的方式:發展扁平化的和公眾性的機能,擱置藝術系統及其對角色和看門人的嚴格界定,支持身份的構建,打破界限並促進混合。因此這份文字有所必要,它決非提出和爭論一個已被採取的立場,而是打算為發展一個立場奠定基礎。 ` "the way the net has changed the destinies of art over the course of my life: developing horizontal and communal dynamics, setting aside the art system and its rigid articulation of roles and gatekeepers, favoring identity construction, breaking down boundaries and fostering hybridizations."` --- 我很清楚寫這本書涉及風險。當我在前幾行使用「風暴」時,並沒有誇大其詞。我在其他時候也遇到過為在正在進行辯論中的熱門話題進行干預的情況。但是寫一本書——因此是被假設為具持久性的——關於一個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個新聞故事、評論、對特定問題深入分析、社交媒體討論、播客、電視報導的主題——可以顯得含糊和冒昧。充其量的結果是它的引用書目將在幾個月內過時。最壞的情況是它無法為在「出版付梓」和可供購買之的短時間內變得至關重要的發展和問題做出報導。我們正在與中本聰一起在漩渦邊緣衝浪,許多人冒險對其發展做出預測,但其命運在此時很難猜測。在這樣的動盪中寫一本書有意義嗎?隨著時間的推移去做干預,像是許多其他人做的,散佈文章、評論、簡短陳述,試圖用自己的立場去影響它,或者僅僅寫一個關於它的故事,就像一個細心和好奇的記者一樣,不是更聰明嗎? 並非反對這些更具戰鬥性或更具時序式的干預形式——它們更能夠用連續的線索來滋養反思——然而,我認為這書本的形式對於其他目的更具功能性,也是推動這項工作的目的:將現象的複雜性含括放在單一的推理中,並將其扎根在(不會那麼不)穩定的歷史和方法論基礎上。此外,[我一直對技術炒作對當代文化發展的影響很感興趣](http://www.neroeditions.com/docs/between-hype-cycles-and-the-present-shock/),尤其是對媒體藝術特殊的時間性:能在其高峰期做研究的可能性實在太誘人了,不容錯過。 ` "to conta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phenomenon in a single reasoning, and to root it on less precarious histor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 與這些前提一致,本次調查沿著兩條主線來組織:第一條分析了加密貨幣、區塊鍊和藝術實踐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探討了真實性和稀缺性普遍在當代藝術的問題,尤其是在媒體藝術這一塊。 第一章(區塊鏈的烏托邦和反烏托邦)側重於加密貨幣的功能和歷史以及它們所依賴的技術基礎設施,即區塊鏈:深入探討培育其發展的願景以及使它們逐漸偏離這些理想的原因。我認為這個段落很關鍵,不僅因為理解區塊鏈很困難,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那些它旨在根除的中介者及其過度權力會重新出現的主因;也因為許多區塊鏈的矛盾都反映在 NFT 的現像中,也因為草根驅動力和資本主義現實之間、變革衝動和適應現狀之間的動態平衡,為藝術創造了一個有趣的干預空間。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radical drives and capitalist realism, between impulses for change and adaptation to the status quo generates an interesting space of intervention for art."` 第二章(藝術和區塊鏈)正是關注這個二項式,在歷時意義上被加深,但也能從 NFT 繁榮期間的表現看見潛在問題的被反轉。這裡要回答的問題不是區塊鏈可以為藝術做什麼(例如為數位商品的稀缺性和真實性提供證明),而是藝術(做為一個可以做研究、批評、猜測,非經濟意義上的投機,發展敘事與美學的領域)可以為區塊鏈做什麼。 ` "what art (as a territory of research, criticism, speculation in the non-economic sense of the term,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s and aesthetics) can do for blockchain."` 第三章(再生產性、價值和媒體藝術市場)試圖從歷史和理論上驗證當前對真實性和稀缺性問題的反思,反映到數位的、但更普遍涉及一切轉瞬即逝的、非物質的、易過時或衰敗的事物;並非要反對那些認為在受密碼保護的分佈式數據庫上記錄一個身份驗證就可以神奇地解決數位作品的可複製性問題的天真技術決定論者所持有的傲慢老調長談,或者反對那些有意使他們那樣去相信的解決方案主義者;而是要去探究真實性和稀缺性神話的歷史根源,並呈現共識的散佈(區塊鏈功能的基礎之一)如何一直以來都是它們得以被強化的關鍵。 `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the myths of authenticity and scarcity, and to show how distributed consensus (one of the foundations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blockchain) has always been their enforcer."` 如果前三章打造了舞台,那麼最後兩章將觸及問題的核心。第四章(加密藝術?)從藝術(語言、內容、美學)而不是銷售的角度分析 NFT 的現象,並質疑這一分類的適當性是否便於論述,顯然以促銷目的來說很有用,但在定義藝術與區塊鏈之間的多重連結性時存在著問題。最後一章(烏托邦和投機之間的 NFT 熱潮)試圖追溯最近這幾個月的動盪,將以一份簡短的、暫時的總覽,以及關鍵的主要行動者們並列,進行同樣初步的評估。 《與中本聰一起衝浪》借用了 Alterazioni Video 在 2013 年拍攝「渦輪電影」系列中的同名影片標題。在這樣奇異的偽紀錄片中,區塊鏈的神話發明者中本聰的踪跡消失在波多黎各的一個洞穴中,他在那裡似乎正在策劃與黑客和藝術家的「下一場革命」。我們是否正在經歷那個陰謀的成真?藝術在區塊鏈的命運中扮演什麼角色?在接下來的書頁中,我們將嘗試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http://www.beyondnewmedia.art/category/satoshi/ ![](https://i2.wp.com/www.beyondnewmedia.art/wp-content/uploads/2021/05/Foto-24-05-21-15-56-35-scaled.jpg?w=1680) ![](https://i1.wp.com/www.beyondnewmedia.art/wp-content/uploads/2021/05/Foto-24-05-21-15-43-49-scaled.jpg?w=1680) ![](https://i1.wp.com/www.beyondnewmedia.art/wp-content/uploads/2021/05/Foto-24-05-21-15-43-18-scaled.jpg?w=1680) ![](https://i2.wp.com/www.beyondnewmedia.art/wp-content/uploads/2021/05/Foto-24-05-21-15-46-58-scaled.jpg?w=1680) ![](https://i1.wp.com/www.beyondnewmedia.art/wp-content/uploads/2021/05/Foto-24-05-21-15-44-32-scaled.jpg?w=1680) 翻譯筆記 === [^1]: This article is recommended by [Yuhsien](https://www.facebook.com/growtw) @ artist [Lee Tzu-Tung](https://www.facebook.com/tzutung.lee)'s #8amWorkingChallenge initiative. Welcome to comment, suggest and de-translational-bug directly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