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 邏輯閱讀 1
###### tags: `GRE`
## 考題類型
- 單字題
- 閱讀題
- 邏輯單題
- 出題機率: 1-2 / 20題
- 課本:邏輯閱讀(1)
- 邏輯測驗
- 短、中、長篇
- 課本:邏輯閱讀(2)(3)(4)
### 差異
- 邏輯閱讀(2)(3)(4) vs 邏輯閱讀(1)
- 單字難
- 句子長,邏輯難
- 當作單題的文章延伸
- 不會有抒情文
- 每篇文章都會有邏輯的發展
- **!!思考系統!!**
# 邏輯單題
## 7大題型

- 有結論句的題型
- [(1)Weaken](Weaken-題型-反駁)
- [(2)Assumption](#Assumption-題型-假設)
- [(3)Support](#Support-題型-支持)
- [(4)Evaluate](#Evaluate-題型-評估)
- 隱含結論句題型
- [(5)Explain; since...; beacuse...](#Explain-題型-解釋)
- 跟Weaken題型有關聯
- 沒有結論句題型
- [(6)Draw a conclusion; Must be true; Must be false](#Conclusion-題型-結論)
- 和前面句行沒有關聯
- [(7)Bold Face題](#Bold-Face-題型-粗體句)
## 結論句題型
1. 先看問題確認問題類型
- Weaken/Assumption/Support/Evaluate
2. 將題目拆成兩個區塊`Premise`及`Argument`
- Premise 假設: 客觀資訊
- Arguemnt 結論: 主觀推論
- 客觀 vs 主觀
- 客觀
- 已經確定發生的事實
- 主觀
- 這句話的內容來自於某某人的想法
- e.g. 因人而異的就是主觀
- 把文章拆成那些是客觀,那些是主觀的
- 一定會有一句主觀的句子就是結論句
3. 利用指標性字眼找到**結論句**
- `Cleary/Therefore/Thus, ___`
- 後面接的子句,為結論句
- `Somebody conclude/hypothesize/suggest/propose that ___`
- `Since/If/Until/Unless + __副詞子句__, __主要子句__`
- 逗點後面的主要子句,就是結論句
- `likely; unlikely; probably; would; will`
- 含有推測意味的句子,有機率為結論句
4. 找到結論句之後,將事件簡化
- 邏輯單題的結論句一定可以轉換為***一步到位的推理關係***
- One-step reasoning
```
基於什麼原因 --導致-> 什麼結果
```
- 共有三種結論句關係
- 因果類型結論句
- 判斷類型結論句
- 目的類型結論句
### 三種結論句關係
1. **因果**類型結論句
```
原因 -(導致)-> 結果(已經發生)
```
- 假如寫出來的推理關係,結果是已經成為事實了
- 只要結果是已經發生了,100%這篇文章為因果關係
- 論點在**原因**
- 只能反駁/討論**結果**, 因為**結果**已經為事實
- 討論事情發生的**原因**
2. **判斷**類型結論句
```
Premise -(推論)-> 判斷(未發生)
```
- 基於某些"客觀的事實",某某人下了一個"主觀的判斷"
- 結果是尚未發生的
- 這個結果是某人認為的
- 論點在**判斷(結果)**
- 要討論你所說結果,到底會不會真的發生
3. **目的**類型結論句
```
採取方法 -(達成)-> 目的(未發生)
```
- 某某人提出了一個方法/策略,希望達成目的
- 論點在**目的(結果)**
- 討論你所說的計畫是否能達成這個目的
#### 補充
- "目的"跟"判斷"類型非常類似,一樣都是討論結果是否會發生,分不出來不影響
- "目的"跟"判斷"類型,一定具有(邏輯上的)方向性
- 邏輯的方向性
- 某某東西好/不好
- 某某東西會上升/下降
- 因為結果還未發生,所以會存在"發生/不發生"互斥的方向
- e.g. 題目:因為XXX, 今天台積電股票可能會上漲。
- 方向性: 上漲
- 請選擇反駁回答 => 選方向性相反的: 下跌
- 請選擇支持的答案 => 選方向性相同的: 上漲
### 錯誤答案類型
1. 方向不對 (Position)
- 對錯問題: 只要這選項的方向錯, 100%不是答案
2. 跳脫範圍 (Topic or Role)
- 跳脫主題(Topic)
- 對錯問題
- 當選項無法產生絕對的方向性時,就是跟主題無關
- e.g. 台積電今天招開法說會,請問明天股價會漲還是跌?
- 選項: 今天法說會的董事長穿著的衣領是紅色的 -> 跳脫主題
- 選項: 今天法說會表示這季毛利率很好 -> 具有方向性
- 主角無關(Role)
- 好壞問題
- 有90%正確答案,會提到結論句說的"那個一人"or"那一群人"
- 沒有提到結論句中的群體通常是錯的
- 例外: 類比 (指同條件、類型,但不同地點)
- 他們也一樣....,但卻沒有/但卻可以....
- e.g. 隔壁班教材也一樣,但是卻沒有考高分...
- e.g.
```
題目:台灣公布新的繳稅法案,針對35歲以下有免稅額。
正確的答案:
1) 有關主角: 35歲以下的年輕人.....
2) 類比: 日本35歲以下的年輕人,執行了這個法案發生.....
錯誤的答案:
1) 跳脫主角: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會因這個法案....
2) 證據力不足: 有一些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會.....
3) 擴大範圍: 所有的台灣人,會受到政策的....影響
```
3. 證據力不足 (Role)
- 一小群人來代表全部的人 (沒代表性樣本)
- 限縮範圍:部分的,有一些...
- e.g. some, sometimes, not all, small portion, few
4. 擴大範圍 (Role)
- 針對主角上的無限擴張
- e.g. 公鳥 -> 全部的鳥
- e.g. 抽菸的人 -> 人
- e.g. 年輕人 -> 所有人
5. 無關比較 (Topic or Role)
- !! GRE很喜歡設計的錯誤答案 !!
- 這類型答案9成9是錯的
- 無關主題/主角互相比較
- 無關主角與有關主角比較
- A跟B方案競爭,答案出現A跟C比較
- 有關主角拆成子集合互相比較
- A拆成兩個子集合,互相比較
- 有關主角重新分類後互相比較
- A,B全部打散,重新組成新分類
- e.g.
```
題目:Intel vs 台積電 5年後誰會是晶圓龍頭?
錯誤的答案:
1) 無關主題的比較: Intel的logo比台積電的logo好看
2) 無關主角的比較: 三星的先進製程比聯電領先很多
3) 無關主角vs有關主角: 聯電的營收比台積電好很多
題目:A班 vs B班誰比較聰明?
錯誤的答案:
1) 有關主角拆成子集合互相比較: A班的男生比A班的女生平均IQ高5%
2) 有關主角重新分類後互相比較: 25歲以上的人讀書時間比25歲以下少10%
```
6. 違背或跳脫前提 (Assumption)
- 當最後2選1時,回去檢查前提
- 會有一個錯誤選項,`重述或補充前提的資訊`or`跳脫或是違背前提設定好的範圍`
- 要選的答案是`原文沒有考慮過的事情`
7. 補充或重述舊資訊 (Assumption)
- 看似與題幹有關,但無法對推論造成影響
#### 補充
- 對錯問題 vs 好壞問題
- 對錯問題: 方向錯100%是錯的
- 好壞問題: 事情好壞
- 是不好的答案,但未必是錯的
### 猜題技巧
- 避開正確答案機率較低
- 技巧1: 避開主觀與武斷字眼
- 建議或命令語氣: should, must
- 武斷字眼: any, only
- 表達主觀情緒或偏頗暗示字眼
- 技巧2: 避開時間焦點錯誤
- 時間範圍不要縮小或擴大
- 時間斷點看不出差異
- e.g. 外來物種來"之前"原生物種就已經在下降
- 代表外來物來的時間點,不影響事件
- 判斷類型題目(對未來做推理)
- 避開在說明過去的答案
- 過去的事情很難對未來做推理
---
## Weaken 題型 (反駁)
- 方向和推論相反
- 否定原因
- 他因(cause)
- 給你另外一個一步到位且合理導致結果的原因
- 倒因為果
- 結果是原因
- 類比
- 有因無果
- 無因有果
- 否定結果
- 複因(factor因子)
- 提出你沒有考慮到的復合因子,會對你影響的結果產生相反方向的影響
- e.g. 紐約的銀行家上班很喜歡喝咖啡,他們都有嚴重的失眠問題,研究員認為"因為喝太多咖啡導致他們失眠"
- 邏輯一:因果關係是絕對的,一件事情只有一個原因
- 他因: 這些銀行家他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
- 倒因: 就是銀行家有嚴重的失眠問題,所以更需要白天喝的咖啡保持清醒。
- 類比
有因無果: 香港的銀行家,也很喜歡喝咖啡,但是沒有失眠問題
無因有果: 香港的銀行家,沒有再喝咖啡的習慣,但也有失眠問題
- 邏輯二: 削弱的概念(結果沒有你說的那麼絕對)
- 復因 - 提出你所沒有提到的因子,導致相反的結果
- 補充
- 在邏輯單題裡,所有實驗研究調查結果,要當作事實
- 不討論計畫不能執行的狀況
- 討論就算計畫做了,能不能成功
## Assumption 題型 (假設)
- 選出這個答案是可以將Weaken條件給否定的
- 否定Weaken (90%)
- 本來可以Weaken的條件再度否定掉
- "假設" Weaken的條件不存在...
- e.g. A+B會產生C結晶
- 否定Weaken: 當A+B在固定溫度下
- (溫度不固定不一定會結晶)
- 斷橋型 (10%)
- A題幹-B題幹; B結論-C結論新元素; A答案-C答案新元素 (三段論)
- e.g. 金屬必然導電,銅會導電
- 斷橋型: 銅是金屬
- 選出連結缺少的那個條件
- 解題方式
- 把答案的not(否定詞)遮住,如果可以Weaken結論,就是答案
## Support 題型 (支持)
- 複因新證據
- 複數因子的支持 <-> 複因反駁
- Assumption
- 任何一個Assumption答案的選項,也是Support論點
- 證明因果關係
- 有因有果
- 原群體強化
- 類比
- 無因無果(通常出現兩個否定字眼)
- 原群體強化
- 類比
- e.g. 紐約的銀行家上班很喜歡喝咖啡,他們都有嚴重的失眠問題,研究員認為"因為喝太多咖啡導致他們失眠"
- 有因有果 原群體強化: 當紐約的銀行家喝越多咖啡的時候,失眠問題又更嚴重
- 有因有果 類比: 香港的銀行家也喜歡喝咖啡,他們也有失眠問題
- 無因無果 原群體強化: 當紐約的銀行家不喝咖啡後,他們的失眠問題就解決了
- 無因無果 類比: 香港的銀行家從來不喝咖啡,他們從來沒有失眠問題
## Evaluate 題型 (評估)
- 選一個答案,這個答案(Wheather問句)可以決定文章是被Support/Weaken
- 解題方式
- 將答案中的Whether遮住,試下的句子可以Support或是Weaken,就是答案。
- e.g. 台積電利多,明天會漲
- Evaluate: 台積電是否有其他利空?
- 有->Weaken, 沒有->支持
## Explain 題型 (解釋)
- 劇情到後面,會突然一個轉折,跟你預期的不一樣
- 題目會要你解釋,請問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 復因概念:提出本文沒有想到的原因
- 矛盾句
- 非預期結果
- 由轉折/對比/驚訝來判斷
## Conclusion 題型 (結論)
- 文章給你Premise, 沒有結論句
- 你要選出根據文章內容推得出何種結論(理論)
- 除錯法:這種題目很容易說出錯誤選項的問題,但對正確選項沒有辦法解釋
- 每個答案去推翻看看,是否舉得出反例,如果沒有,就是對的答案
## Bold Face 題型 (粗體句)
- 文章中粗體的句子扮演什麼角色
- 與上面的6種題型完全不一樣
- 句子功能題
- 詢問粗體句的功能,不是文章內容
- 解題技巧
- 1)不用看文章在做什麼,不用讀文章細節
- 2)看關鍵字
- 轉折詞: however, nevertheless, thererfore, thus, consequently
- 3)找出每個語氣之下的結論句
- However(轉折詞)前後有兩個語氣
- 別人的語氣.... However, 作者的語氣.....
- 接著找出這兩個語氣各自的結論句
- 一定都會找到一句話為結論
- 句子越短,可以猜他是結論
- 語氣剩下來的句子,視為Support結論句的東西
- 4)分析Bold Face句
- 語氣是誰的? 客觀(別人)or主觀(作者)
- 當下這句是"結論句"or"支持結論的東西"
- 5)選項
- 選項裡面看到argument = author(直接看成作者)
- 前後看找keyword
- 選項太長,只看頭跟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