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學院】Before D-Day - 台海防衛準備論壇 = ###### tags: `戰鬥營` ## [紀錄重點](https://hackmd.io/@geema/BJzC3HlM5) 1. 共筆筆記請勿外流 2. 記錄目標為課程重點摘要、新聞稿及社群文章產出 3. 此份共筆整理後會分享給報名學員 4. 紀錄形式可依照個人速度,逐字稿或重點摘要紀錄皆可 5. Q&A的時間請以問答方式紀錄 6. 若遇到不確定的字詞,可標粗體並在字詞後打? 我們會再事後校稿 主題一:戰爭的全球化 - 各國如何以非武裝力量參與烏俄戰爭 --- - 主持人:何澄輝|黑熊學院 共同發起人、台灣安保協會 副秘書長 - 與談人:賴怡忠|台灣智庫 諮詢委員、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 副秘書長、汪浩|國際政經專家 ## 主持人:何澄輝 引言 第一場談「戰爭全球化」,我們聚焦在「非武裝的力量怎麼樣支援戰爭」,特別是這次烏俄戰爭。這場戰爭跟過去所想像的戰爭很不一樣,有很多部分值得我們借鏡。涉及的部分相當廣泛,包含民用技術怎麼樣在戰爭中轉換。 今天論壇從更一個更大的層次來看,戰爭不是只有軍事部門對弈,牽涉到地緣政治、國際間的經濟,能在戰爭中發揮的力量,不會只有單純的軍事力量,而是各個領域上的拼搏。 ## 與談人1:賴怡忠|台灣智庫 諮詢委員 有關於台海的防衛作戰,民間可以做什麼?這也是黑熊學院設計一系列演講、課程的理由。就是當兵時大家講「死老百姓」要幹什麼事情? 烏克蘭的自衛戰爭中可以發現,一般平民是可以事先有所準備有些幫助的。目前call in 節目講的大概50%都是錯誤的。這段期間我透過視訊跟invole或烏克蘭當地的人,就發現我們外界看到的訊息絕對不完全。在台灣根據這些訊息自動腦補,腦補出來的結果就跟事實差得更遠。認為合理的因果關係實際上因為細節不清楚所以沒有掌握到,因果關係就跟期待會有所落差。 我想5/9會是一個關鍵,因為是俄羅斯的勝利日,普丁是會宣布勝利然後就撤軍或是怎樣?結束之後就有許多細節會被揭露出來,有機會拿來了解學習。 - 未來若爆發台海戰爭,未來的戰爭會是全球化的戰爭。俄羅斯想要把這場戰爭限制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俄羅斯也宣稱是北約東擴造成安全危機,或是發現烏克蘭納粹化等等理由,所以俄羅斯要出兵去保護。但隨著烏克蘭戰事的發展,就發現北約和歐盟都積極參與其中,若不積極介入戰爭可能會擴散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土地接壤的國家(如芬蘭、摩達維亞、羅馬尼亞等等)。 同樣的道理,台海問題是更尖銳。台海危機一個是兩岸問題,中國抱怨台灣不願統一或是台灣想邁向獨立,才「迫使」中國發動,跟俄羅斯以北約東擴是同樣的理由邏輯。實際在大概在冷戰剛結束,有將近20年時間,包括美國國際關係學者也傾向用這方式來看待台海,造成的結果就是把台海問題兩岸化。說這是台灣跟中國之間的爭議,又把中國可能發動攻擊的理由掛勾到台灣內政發展或試圖獨立, 可視也因為烏克蘭戰爭,後來出現了多邊化、歐洲化甚至全球化的發展,未來台海如果開戰也會有類似的邏輯。先不談經濟或科技地位,光是台灣地理位置,中國一但擁有台灣,南北的航路就會被切斷,可以從台灣東岸一路殺到美國舊金山,台灣的位置會根本地改變整個海陸戰略平衡。 所以台海不會只是兩岸的問題、不會是美中的問題,會是整個亞洲的問題、全球化的問題。既然會有全球化的影響,就會牽涉到更多國家。美國也理解到這件事,去年新的作為是把美中台的三邊架構變成多角化。所以美日同盟會提到台海和平穩定,美韓共同聲明也是,美日韓三國峰會、歐盟日本澳大利亞法國甚至G7都觸及到台海。 幾天前英國的外交大臣Liz Truss,公開提到一但台灣受到攻擊,北約要保護台灣。按照北約章程是不需要介入台海,因為北約在章程中是有規範地理範圍的。上次北約參與反恐戰爭,是因為美國本土遭到攻擊,北約用all for all、one for all的角度來解釋介入。 當外交大臣Liz Truss這樣發言,就代表台海安全跟北約本身的安全有直接相關。另一方面,是不是北約內部對於地理涵蓋範圍可能出現改變,類似1997年美日同盟防衛指針,就擴大到日本周邊。台海牽涉的範圍影響大,讓其他國家開始思考他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國際協助對烏來說可分為幾個,第一個當然是直接派軍隊去打仗,只是目前烏克蘭還是自己對抗俄羅斯;第二個是送武器或物資,或是跟軍事運作密切的電腦系統、情報提供、情報整合。 在戰爭中會有傷亡,難民會往外逃竄,更多國家會做人道援助,例如波蘭協助收容難民。台灣的援助也有不少,透過外交部捐助將近十億還有物資,送到波蘭的不少,還有和烏克蘭接壤的斯洛伐克、波羅的海三國、捷克、德國都有。 烏克蘭之所以可以改變軍事的劣勢,就在於網路上形成對烏克蘭的同情、對俄羅斯的咎責,還有國際上網路技術的支援。所以開打幾天後俄羅斯就發現,雖然軍事上是烏克蘭的10倍,但事實上是在對抗全世界的60~70%經濟力量。若經濟制裁打下去,久拖對俄羅斯的災害會更嚴重,這是第一次cyberspace的戰鬥能力影響了雙方的戰鬥結果。 除了物資之外,國際志願軍也進到烏克蘭,但實際上接收到的消息其實是比較負面的結果。因為志願軍滿腔熱血要去打擊邪惡的俄軍。但到烏克蘭發現沒有武器裝備、狀況非常混亂,烏克蘭政府無法處理入境要求,志願軍變成無所事事。甚至可能俄羅斯有員混入,所以掌握到行政中心或部隊地點,導彈打得都非常準。 因為戰爭牽涉太多國家,所以戰事必然會全球化。台海如果發生戰爭,非戰鬥、非直接的支援一定會出現。因為現在來講起碼台灣正當性高,中國要打台灣世界會希望台灣撐住。台灣撐得夠久,其他援助就會進來。 只是撐住不一定是要每個人都加入戰鬥,從烏克蘭的經驗是要跟外界保持通聯。除了軍事需要的軍事通訊頻道,民間的對外聯繫和發言是重要的,總不能恆春和頭城的海底纜線被切斷我們就沒有聯繫方法了。 另一個跟國力有關的是,國際物資進來要如何處理?社會怎麼動員管理?台灣因為是海島,物資跟人員進來要透過水路,部隊就要確保海路的暢通,抵抗中國之外要分兵維繫航道。那軍力吃緊的時候,就需要民間要去補足空出來的人力。 那這部分是什麼?平常就要討論,民間要理解,對戰爭有貢獻並不一定是拿槍打仗,而是有組織有計畫地讓資源發揮作用。戰爭一定會創造混亂,混亂可能是敵人也可能是朋友造成,散兵游勇或物資捐助,都需要有效的組織管理。 *例如小林村救災的經驗就可以借鏡 最後提個技術性的,怎樣把「用過的物資回收回來再利用、改裝改造」,這部分國內尚未有討論,因為軍隊講的是彈藥和兵源,但其他民間物資如何再利用,延續抵抗能力,這需要先思考討論。 3D列印技術:美國在戰場上也不可能一直有彈藥,所以就從雲端下載標準配備的格式,只要有合理材料就可以做出來。如果之後每家7-11都有3D列印機,每個人都會使用,緊急的時候就不要運輸,需要就當場印出來,傳輸分配的成本就會下降很多。 ## 與談人2: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 副秘書長 ![](https://i.imgur.com/YRToGwX.jpg) 非武裝力量介入,如果以國際法角度看就是中立的問題。而現在有一個很大的議題就是,俄羅斯一再威脅戰爭會擴散,如果北約不停止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就會將之視為敵國。 ![](https://i.imgur.com/MlLHzwI.jpg) 今天分享我如何看俄烏戰爭、終局可能長什麼樣子? 這場戰爭會如何結束?政治目的? ![](https://i.imgur.com/Ape6yQ6.jpg) - 這場戰爭會如何結束? 打仗的目的是政治,交戰的國家牽涉的利益是什麼? 1. 自身安全 俄羅斯希望確保自身安全,有可能是周邊的政治安排,首先就是北約東擴。但是背後牽連更多問題,北約東擴之外,還有北邊的芬蘭跟瑞典,俄羅斯要怎麼面對? 如果目的是為了阻止北約東擴,那開戰反而達到反目標。他難道沒有算計到嗎?他失算嗎還是真正目的不是這個? 2. 烏東地區 過去就有明斯克協議II的協議,有限度的自治(autonamy),這個就立刻連到香港和台灣問題。中國要打台灣的目的是什麼?亦統治台灣?還是希望台灣有一個親中政府? 談到自治背後又有一串問題,領土主權國家讓渡某種統治權,讓當地不脫離烏克蘭,但又有部分的自治權限。例如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由四個邦國組成,每個都有相當大的自治權,也都沒有要脫離united kingdom。 如果是這樣,那既有的烏克蘭政權要如何處理?是完全臣服於俄羅斯還是要保持中立?呂秀蓮也說台灣要中立,但完全不同的意思。或是說俄羅斯希望消滅烏克蘭政權(region change)或是扶植一個親俄政府? ![](https://i.imgur.com/sXym2TM.jpg) 3. 領土 一個是南部走廊,馬力波(Mariupol)除了電廠還有抵抗軍,大部分已經被俄羅斯掌控,取得南部走廊就牽涉到俄羅斯的戰略目的。 那麼如果俄羅斯5/9要宣布有限度的勝利,有可能是取得領土,烏克蘭成為內陸國家,或著取得某些政治安排。如何達到?顯然要談判,政治目的會用軍事力量來談。 那對俄羅斯來說,也許就可以宣稱勝利獲得: (1)確保烏東俄語民族不受安全威脅 (2)實質控制烏克蘭領土取得南部走廊 (3)烏克蘭政權不再威脅俄羅斯安全 ![](https://i.imgur.com/fRhNzxv.jpg) - 北約跟烏克蘭的政治目標又是什麼? 對烏克蘭而言,可能是自身的安全跟自主。烏克蘭的軍事力量的確給了俄羅斯一次教訓,俄軍打得拖泥帶水沒辦法脫身,但烏克蘭億ㄠ如何確保長期安全? 英國外交大臣Liz Truss的演講推薦大家看,主張面對現在情勢,民主國家必須要更團結、有同盟、軍事上採取進取的方法,確保長期和平。面對北約的怯弱,英國率先提出整體藍圖,改變整體戰略安全策略,拋出來希望說服德法美等國,要觀察這個同盟是否成立。 *[Liz Truss speech|LIVE: UK Foreign Secretary Liz Truss gives speech on foreign policy amid Ukraine crisi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TZfGU13yI) 烏克蘭的自主性,為了確保主權不惜一戰,現在人民也支持,可是受到這麼多損失要怎麼處理?今天(4/30)新聞說有一百多萬人已經被移到俄羅斯去。若發生在台灣,可能很多人會說「趕快投降吧!」但烏克蘭沒有要投降,為了國家主權可以做到這樣,現在還團結在一起。 第二種可能是拖垮俄羅斯,陰謀論指向美國意圖,精心安排的陷阱要讓烏俄戰爭拖垮俄羅斯。 第三是國際秩序改變,烏克蘭能不能接受烏東、克裡米亞以及南部地區被俄羅斯侵吞。如果讓俄羅斯達成,代表一個強權國家可以透過軍事力量改變邊界,那是對國際秩序的挑戰,那西伐利亞主權體系(Westphalian sovereignty)會無法維持。 ![](https://i.imgur.com/v6BQBHe.jpg) 談判條件很重要,談的過程雙方會盡可能取得有利條件,包括領土的取得、包括戰場上的宰制。如果撤軍承諾無法徹底執行,恐會讓雙方退無可退,在沒有替代方案情況下只能打到底,對俄羅斯來說還是想打到底。 如果沒有辦法真的達到它領土或政治安排的目的,那麼變數就多了,打到底的意思,有可能就是消滅(elimaiton),完全摧毀政權和領土的意義,進一步就是種族滅絕。 同樣地,中國打台灣到底是什麼目的?留島不留人嗎?還是拿下台灣做核武部署、潛艇基地?中國是要拿台灣領土還是人?還是要一個親中政權? ![](https://i.imgur.com/NNV9Byx.jpg) ![](https://i.imgur.com/UyIRxOG.jpg) *西方國家希望透過經紀手段打擊俄羅斯,讓俄羅斯打不下去才可能接受條件。 ![](https://i.imgur.com/MiZEjlM.jpg) ![](https://i.imgur.com/qnm7pl7.jpg) 四種可能結果: (1)一方取得完全勝利 目前看來雙方都不可能。 (2)戰士拖延下去 就經年累月地打下去。 (3) 戰事加劇: - 水平加劇:擴及其他北約國家,北約現在很小心,持續表示不會(也不希望) - 垂直加劇:使用大規模武器(戰略性核子武器或化學武器),會根本性改變戰局,就要看看西方國家怎麼回應,還有其他擁核的國家會如何回應 (4)另起戰端: 例如烏克蘭還沒結束,中國突然攻擊台灣,開啟另一個戰場。 ![](https://i.imgur.com/ZLVokhS.jpg) ## 汪浩|國際政經專家 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對於俄國的影響 經過兩個月戰爭,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大概有一半被西方國家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預期今年GDP會下降10%,人均收入會降到9千美金/人,到年底的通膨可能會達到20-23%。為了應對經濟制裁,中央銀行也把利率從20%下調到14%。 盧布在戰前80盧布兌一美元,一度飆到140,最新交易約落在70盧布兌一美元,反而比戰前還要強勢。 【盤點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手段】 1. 對俄羅斯國有銀行海外資產凍結 2. 俄羅斯與政府來往的富豪海外資產凍結 3. 把俄羅斯趕出swift,造成約三百家俄國銀行受影響,不能以美元清算 4. 斷掉俄國企業海外融資,不能到倫敦、美國發債與上市 5. 技術、設備、零部件進出口限制 6. 飛航領空限制,只能往東飛 7. 人員流動的限制,包括藝術家、運動員,各種方面的限制 8. *最重要的,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抵制 ### 8. 能源的抵制 戰爭爆發前,歐洲大量進口俄的天然氣和石油,歐洲一天大概需要從俄羅斯進口兩百萬桶石油。 去年年底油價比較高,俄羅斯能源收入大約一季760億美金,全年的話按現在國際油價,能源產出收入一年約3,000億美金。這3,000億美金就是普丁發動戰爭的來源。所以對於能源的抵制,就是掐斷俄羅斯戰爭金源的重要方法。 但大家要理解從全球的角度來講,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與需求本質上是平衡的。並不是某一天突然歐洲不買俄羅斯的油和氣就有效,因為亞洲還是會買。但為什麼對世界油價造成影響,主要在於運輸方面,短期的替代運輸設備。 美國和英國已經停止向俄羅斯進口石油,歐盟的話每天從庫存提取130萬桶石油,來支應原本的俄羅斯石油缺口。 很快地歐盟可能有計劃到年底,基本上完全停止從俄進口石油。俄羅斯也表示會盡快把賣不掉的石油賣給中國、印度,但實際操作會有困難。 因為俄羅斯給歐洲的石油是從管道運送,往中國也有管道但現有的已經滿載。普丁就說要造新管道,但管道要四千多公里,從開始到完工可以使用可能都五年後了。所以並不是俄羅斯想要轉賣給中國就可以賣的。 德國方面,從俄羅斯消費石油從35%下降到12%,也可能到年底降到0;天然氣方面俄羅斯約佔歐盟國家25-35%,但是美國已經開始大量增加向歐洲出口天然氣。 過去幾年美國出口天然氣最主要是輸往亞洲,日本、台灣、中國,尤其中國的量很大,現在美國準備把出口亞洲的部分天然氣轉到歐洲。 但對德國和歐盟來說,最主要的並不是用美國天然氣來換俄羅斯天然氣,而是運送問題。俄羅斯的天然氣有管道直接輸送,美國的天然氣要用船來載運(液化天然氣),需要新增接收站,調整也是需要時間。 俄羅斯也提出對策,要迫使歐盟選邊站,例如強迫歐盟以盧布支付能源費用而非美元,昨天(4/29)也宣布停止向波蘭、保加利亞出口天然氣,長遠的結果將使歐洲國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大幅下降。 ### 5. 技術、設備、零部件進出口限制 俄羅斯的技術、零組件進出口限制,對俄的經濟影響很大。俄軍裡面用的武器、晶片、軟件都從市場進口,開戰後是靠以前的存貨來支應。如果戰事拖長變2-3年,存貨會不夠,俄羅斯就得從黑市、非法途徑,或是跟中國買。 民用用途也有同樣問題,按照西方對俄羅斯的禁運如果到今年年底,俄羅斯的民用飛機會有7成無法起飛,因為零組件沒有了。 如果延到年底甚至1-2年,俄羅斯的經濟會和西方國家脫鉤且越來越嚴重,這樣長期真的撐得住嗎? 裡面一個很大的變數是「中國願意在金融、經濟上給俄羅斯多大支援」。 中國的石油、天然氣,將近6成是進口,理論上來說中國可以全部改成從俄羅斯進口,不從美國和中東進口。但實際上需要時間,俄羅斯的油田相距四千公里,造管道需要很長時間。 總體來說,西方能夠忍住這段時間國際價格波動,撐得稍微久一點,俄羅斯是比較撐不下去的。 另外一個是糧食問題,主要影響到小麥、大麥生產,烏克蘭跟俄羅斯都是主要生產國。若此問題延續對羅斯也不利,對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中國也是負面影響。但反而美國跟加拿大可以進一步把產能提高,所以對西方國家來說是短期問題,站在有利位置。 ## 主持人提問 ### Q1.賴怡忠【如何在未來戰爭中提升台灣的可適應力、韌性,在全球體系下發揮台灣可適應力,政府跟民間準備好了嗎?全動署跟這個方向有什麼差距?】 ### A1.賴怡忠 【如何增加台灣防衛韌性】 國防部有新成立全動署,最近發布的全民防衛手冊被罵慘,因為像是「入口網站」。 主要問題在於,全動署給手冊的定位是提升國民防衛認知,而不是戰爭時的用處。手冊不能聚焦需求,不管是在座或是黑熊學院,可以要求立委反映需求。 黑熊強調before d-day,先看民眾遇到戰爭要有什麼必要的自我訓練、市政府需要之的的事情,那我們自己想要做什麼東西?有具體經驗是最好的學習前提,請益烏克蘭戰爭中負責民間防衛的人,烏克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技能是民眾需要的,可以做盤點。 再來,一般人民哪些有哪些沒有?如何補足? 有各種補足的方式,像黑熊學院辦的課程或講座,同時還有證照化考核,把必要技能切分項目,就變成民眾之間可以交換互助的技能。我有A技能、你有B技能,湊在一起就可以互相協助。 再來不同的技能如何組合?向樂高一樣,不同組合會出現什麼樣的東西。就像現在的疫苗小卡,以後大家可以有技能卡,或雲端證照,總共20個技能你會7、8項,到時候就可以配對,黑熊學院可以去發展出配對的技術。 最後一點,剛剛有提到3D列印。現在戰場上已經有軍隊在使用3D列印技術(伊拉克戰爭),因為補給上面出現的問題,與其等待補給或事前準備很多,不如在戰場上可以直接製造,3D列印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之後可能會要求集合式住宅、大廈要具備特殊裝置,例如水塔都擺在上面,一轟炸就不能用了。大廈的發電機沒料了該怎麼辦?要思考如何處理預備。 台灣都市化程度高,集合式的住宅中每個cooperation unit可以扮演怎樣的作用?也許成為資訊發送中心?或是民間把手機變成替代基地台等等。這些政府可能無法馬上想到,但民間可以先盤點,想到多少先做多少。 有人說因為俄羅斯這次表現太糟糕,所以中國可能會反思,會延後對台的攻勢。可是有另一個相反的估計,說看到俄羅斯威脅核武,所以各國就不敢派兵過去,那麼中國也可以用核威脅。 趁美國把武器都運去烏克蘭,給台灣的援助會延後,中國也可能趁這個時間把台灣打下來,形成一個時間破口。 現在就先想,有多少做多少,不用一開始就很有系統很完整,我們要在混亂中學習,習慣在不確定性之下做出決策。 【賴怡忠老師後續補充】 苦撐待變,但撐久了也不一定會贏。烏克蘭的狀況撐下去能夠扭轉結果,還是仰賴戰場上有好的戰果。剛剛提到5/9俄羅斯勝利日,雙方都在極力爭取戰果,在那之前站上一個好的高地(談判)。 台灣要靠自己,要想怎麼樣能夠打勝。 烏克蘭跟俄羅斯土地接壤,俄軍可以用人海戰術一直派人過去,但台海就很困難,中國要一直把軍隊派過來很不容易,根本不可能把大部分軍力源源不絕地派過來。台灣要有自己的戰略目的,不能只苦撐等別人來救,最後讓美國出面去談判。當然就會從美國的利益去談,台灣的立場就被代表掉了。 通訊聯繫,剛剛提到海底電纜的疑慮,如果戰爭不知道starlink會不會幫台灣,畢竟馬斯克在中國生意做很大。也可能有些成本比較低的解決方法,高手在民間,這段時間就是把高手找出來集思廣益,提前準備。 ### Q2.宋承恩【如何管控戰爭風險、終結戰爭,未來台灣可能面臨的威脅,有什麼可以跟烏俄戰爭借鏡的部分?】 ### A2.宋承恩 烏俄戰爭發生的問題全部都該列為我們的思考清單,不單是軍事、戰略,包括製造武器、原物料、經濟、能源、糧食、網路、資訊作戰,各個層面是總體性的,全都要拿來作為台灣檢視的清單。 現在考慮台灣施政都要從國安角度來檢視,不單是政治或選舉問題,是國安問題。現在討論不讓香港人進來取得長期居住權,我樂見把這些資源同樣拿來處理在台灣中共代理人、紅媒,用一樣的資源去抓國內的滲透問題。 國際秩序的部分是公民思辨的問題,所有人的看法都要聽取、拆開來檢視。我們如何評估台灣情勢安全,要看習近平面對的中國政治情勢。中國研究的專家要提供很多看法,但這是我們(台灣)現在沒有的。國際上是真實認為中國可能對台灣動武,但這要從整體戰略和中國國內的情勢整體來看。 英國外交部的聲明,是對北約國家怯懦的回應,要求有更勇敢的做為。過去俄羅斯強權崛起時為什麼北約沒有準備,北約對於軍事不願意投資等等。 安倍也在日本面臨同樣的問題,他希望能夠比造北約,在日本領土上部署美國核武。有些事情執政黨(民進黨)不能只看選舉,即使沒票還是要出來做,至少要談一下核威脅這件事,西方在講什麼、日本講什麼。 強權國家在擴張自己使用武力的空間,當然美國也在擴張。北約東擴會成為威脅,所以俄羅斯要自我防衛,因為鄰近的國家有武力部署,因此要反擊,這算是自我防衛嗎?那照俄羅斯的說法,台灣的自我防衛不會是第一槍,我的軍力是不是可以先制性的自我防衛? 吳斯懷在立法院說台灣也有美國生物實驗室,但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駁斥。這就像美國2003年用伊拉克境內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理由入侵,那俄羅斯就用這種論述來羞辱美國。 ### Q3.汪浩【美國力挺烏克蘭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俄羅斯與美國的經濟依存度低。但中國對於美國、聯合國或WTO而言,相互關係更深。面對台海的情況,台灣有可能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如果台灣跟中國發生戰爭的話,當然目標是打持久戰,那持久戰會遇到的問題大概幾個: 1. 能源安全 台灣能源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核電站也有安全問題,烏克蘭核電廠被俄軍佔領就造成驚慌。台灣現有能源結構:太陽能、地熱、潮汐,能不能靠現有能源維持持久戰?這個值得思考,台灣可能要大力發展民用、辦公大樓都安裝太陽能裝置,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維持一定的能源供應。 保證天然氣、煤炭的海上運輸會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中共要把海上運輸切斷,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台灣海峽航道,對於日本、南韓的運輸需求,如果戰爭擴大化,是可能發生的。 2. 網路安全 台灣主要網路是海底電纜,經過香港在太平洋海底連結北美,中國有能力切斷,風險很大,因為台灣目前沒有足夠的衛星通訊的能力。 3. 交通安全 一條主要幹線,高鐵、台鐵、高速公路,實際上是非常壅擠。如果發生戰爭台鐵又要罷工怎辦?烏克蘭的鐵路系統發揮很大作用,即使俄軍攻擊但是烏克蘭的國內運輸保持暢通,很多國家領導人還是坐火車去基輔見澤連斯基。如果持久戰,台灣能保持交通運輸暢通嗎? 4. 糧食安全 相對來說這個問題對台灣好一些,因為台灣基本上是可以自給自足。沒有麵包台灣還有米,起碼增加糧食儲備是值得考慮的。 5. 產業鍊安全 剛才提到全球化經貿關係,中國是最大出口國、美國是最大進口國。但中國出口產品有相當比例是台灣零組件、晶片、資訊產品相關。若中國和台灣發生戰爭,對中國經濟也會有很大打擊,中國產業鏈可能會鍛鍊。從這個意義而言美國不太怕,中國的產品對美國來說都有替代性,幾乎所有產品都可以在其他國家找到生產線,只是現在中國價格便宜、產業鏈完整,但是沒有太大的不可替代性。 中國約2/3能源靠進口,雖然俄羅斯可以供應石油天然氣,中國比台灣強的地方是煤炭可以生產,但鐵礦石90%是靠進口。可是資訊產品,像是晶片,中國70%以上都需要進口。 - Summary 從能源、晶片、糧食的角度來看,台灣比中國弱很多尤其是能源方面,但總體來說各自有薄弱的地方。若發生戰爭,中國遭到國際經濟制裁,實際上對中國的打擊也會很大,不認為中國韌性會比俄羅斯大。 因為中國對西方經濟的依賴相對於俄羅斯大很多,像是產業鍊、資金流動等等,要脫鉤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很大,甚至可能比俄羅斯還大。 主題二: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 - 提升民間防衛能量與抵抗意志 --- 主持人:沈伯洋|黑熊學院 共同發起人、台灣民主實驗室 理事長 - 與談人:何澄輝|黑熊學院 共同發起人、台灣安保協會 副秘書長,杜貞儀|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柏宏|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阿共打來怎麼辦》共同作者 ## 主持人:沈伯洋 引言 黑熊學院的宗旨就是每個人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在上班?還是在家?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任務。假如預估三年內可能爆發戰爭,那在這三年內你應該具備哪些技能。 ## 與談人1:何澄輝|黑熊學院 共同發起人、台灣安保協會 副秘書長 相對比較弱小國家面對強國的時候,如何以小博大、逆轉外界的預測? 在戰前看烏俄軍事實力、軍費、軍隊規模、科技實力、訓練、作戰經驗等等,大家可能會用「輾壓」形容俄烏戰爭。所以普丁在決策時,假設的情況是烏克蘭會在48hr內崩潰,72小時內要結束戰爭,但結果是開戰至今已經多少個48小時了,戰爭還沒結束。俄羅斯的四大戰術方向,基本上兩個已經完全沒有,現在剩下南線馬利波。 戰爭有很多非理性的部分,例如普丁的決策。烏克蘭表現亮眼有許多因素,最關鍵是烏克蘭的**抵抗意志**。 【民間老百姓如何發揮功能、找到自身定位】 「烏克蘭國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TDF」 這支部隊背景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烏東戰爭(頓巴斯戰爭),在那場戰爭中舊式的烏克蘭軍隊(紅軍1.0)被俄羅斯軍隊(紅軍2.0)打敗,包括新的軍事改革體制、小綠人戰術、境內代理人等方式擊敗烏克蘭。烏克蘭則是採用蘇聯式的金字塔式組織、大規模部隊的模式,被證明無效。 當時烏東一批積極抵抗的民眾,自籌糧餉組成抵抗組織(民兵),後來被整併為32個防禦營,現在大家熟知的亞速營就是其中一個。目前在馬利波還在抵抗的,只是亞速營這個團級單位中的一個營,這個部隊還有相當大的比例在前線抗戰。 這些非體制內的部隊被整編為防禦營,2017年以後烏克蘭軍改,逐步改善國內的民間動員力量,成立國土防衛軍。一開始TDF的設立就是置外於正規軍,2022年1月烏克蘭通過法案,讓TDF獨立於國防部。 年滿18歲以上公民,都可以申請加入,採取利用假日時間接受訓練,完訓後經過身體心理評估成為成員,領取一定津貼補助,就連在烏克蘭定居滿5年的外國人也可以參加。 TDF主要功能是在地的治安維護、機能運作,在這場戰爭一開始的時候發揮很大功用,動員接管了地方的治安、哨站工作。TDF並非穿著便服的民兵,成員屬於戰時身份,持槍作戰、防衛還是要符合戰爭法規定,也得穿著軍服做識別。 最大特色是「在地動員」、「在地訓練」,發揮最大的功能是維持地方公共機能、治安維護並防止滲透。因為是在地人、在地訓練,對地方很熟悉,可以提供當地情報、地貌、小路給合作的正規軍。 - 這次開戰時機比烏克蘭預計得早,原本估計要在國內成立150-200個TDF營級單位,但現在只在基輔跟烏東地區為主,其他地方還沒組建完畢。開戰至今烏克蘭社會運作機能還沒完全中斷,這是TDF發揮了功能。 新型態戰爭中認知作戰、公開情報搜集部分,烏軍有一批不是軍人的IT工程師,數位發展部部長在telegram上成立了約30萬人的社群,網羅烏克蘭境內的工程師,輔助戰爭中的資訊、認知作戰跟防止駭客攻擊,在這次發揮很大功能。 另一個是無人機,烏克蘭不只用軍用無人機,還大量徵集民間的消費型無人機及操作手,幫烏軍改裝、情蒐,填補巡邏安全與情報搜集等功能,是民間防衛的典範。 這些都是2014年後,烏克蘭在經歷內部激烈對立的社會,透過蓬勃的公民社會自發討論、自發動員,最終整合起來納入國家戰爭體系中。烏克蘭強大的公民社會,讓烏克蘭具有可適應性跟戰爭韌性,讓俄羅斯吃盡苦頭。 - 俄羅斯原本以為,俄語區會親俄,打到俄語區就會烏克蘭就會快速投降,但事實並非如此。 現代戰爭其實是動員所有經濟、社會的力量進行抵抗,公民的專業能力、生活技能,都有可能轉換為戰事的專業能力。如何尋找這樣的可能,將是接下來台灣談公民非武裝抵抗,整合社會資源抵抗戰爭威脅的重要課題。 ## 主持人沈伯洋Puma回應 有人會水電的、有人會工程的、有人會操作無人機,那在安排的時候就要去協調,這些人是不是避免被部隊動員,讓他們去更以發揮空間的地方,讓民間跟官方的能量可以整合,這就是未來需要去討論推動的。 ## 與談人2:杜貞儀|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論壇發言為個人發言,不代表組織或單位 前面有提到,因為台灣女性沒有當過兵,所以對於戰爭的認知可能來自於好萊塢電影。我想民主社會最大的價值,就是不管男性、女性,有興趣了解國防相關的事務都有機會。雖然看起來門檻很高,但集體決策的過程中若集中單一性別,決策會有偏差,鼓勵大家參與軍事議題,這比討論要不要服兵役更重要的事。 1. 對於戰爭的準備 人對於沒遇過或不了解的事情,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可以做的就是透過常態性的演練,讓自己熟悉可能遇的的問題,在事件發生時有一些支持與想法,當下就可以做出決斷。 台灣很多城市其實都有戰時記憶,可能發生過大空襲,可能長輩有躲避的經驗,都存在很多故事中。像是高雄壽山還有大量的防空洞、基隆沿海也有類似設施,都證明這些城市經歷過很多災難,台灣經歷過很多。 二次世界大戰時很多大城市也經歷過,像為了打擊德國空軍發動的漢堡大空襲,在空襲後漢堡仍然是德國北部最大的城市;日本更不用說,神戶大空襲(螢火蟲之墓背景)、廣島,這些都是在東亞的發展歷史中。 2. A chain is only as strong as its weakest link. 這是資安上很常講的用語,「整體安全的強度取決於最脆弱的一環」。 以資安網絡來講,很多時候弱點在於個人,個人裝置、手機、網路系統。所以回到防衛角度,外部威脅對個人造成的影響,要由下而上去補足(從個人的提升來強化整體防衛能量)。 3. The national civil defense pattern 1950年代美國因為冷戰核子武器威脅,開始提倡民防士制度。概念就是從個人出發,從熟識的人開始,家人、鄰居到整個社區。民防架構慢慢演進,變成緊急應變或因為社會變化做相對應調整。 4. 如果發生戰爭,你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對象又可以分為「一般民眾」跟「後備軍人」。 #### 通用能力: 1. 急救(止血教育):戰場上止血是第一要務。 2. 定位定向:看地圖,像俄羅斯用1970年代舊地圖,所以攻擊到民用設施。 3. 觀測通訊,除了個人手機還有沒有其他可通訊的方式。簡訊是比較穩定的通聯方式,因為簡訊不是即時的傳訊,他會等基地台訊號較好時再傳出去。 4. 演練或核生化應變:行有餘力再參加 5. Stop停下來 Think想一想 Act新行動 人在緊急或急迫時容易做出錯的決策,深呼吸停下來避免衝動行事,依據評估後再採取最佳行動。 6. 台北大空襲 雖然戰爭有所轉變,但民眾的防衛還是接近,可以從過去的經驗作法學習。以台北為例,羅斯福路某一段跟師大路,根據研究道路拓寬就是為了避免被空襲,波及到周邊民宅。 ## 主持人沈伯洋Puma回應 在講防衛的時候有個人、家庭、社區、near by city。如果一開始還不確定自己的專長是什麼?那至少可以先決定定位,我的目標是「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還是要「保護社區」。這些目標的達成有時候跟能力無關,跟願意付出的時間比較相關,你願意一週撥出多少時間來為這件事努力。如果我可以貢獻更多時間,我可能可以更進一步做到保護社區。 戰爭中可能發生爆炸、假資訊流竄,那假如在沒有網路通訊的情況下我如何去保護自己或證實消息?就需要事前的練習熟悉。 ## 與談人3:陳柏宏|王立第二戰研所成員、《阿共打來怎麼辦》共同作者 1. one nation one team 要有敵我意識、國族意識,知道「我們是同一國的」。 因為烏俄戰爭所以有人在講「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香港時代革命也有「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我不認為烏克蘭或香港可以跟台灣情境做類比。 烏克蘭跟敵國、盟國領土都是土地接壤的,直接的缺點就是敵人很容易越境進入範圍;香港更不用說,他是一個特別行政區,很多國際法並不適用於香港的情況。有時大家會直接把情境套用的台灣,但要思考我們其實不太一樣。 2. 全民國防是否等於全民防衛? 對四十歲以上可能比較陌生,當時用語是「軍訓課」,是真的要去軍訓室領65K2操作槍,在操場架個墊子瞄準。那現在,你有把握拿到槍、給你子彈可以打滿靶嗎? 現在的全民國防比較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支持國軍」、「介紹國軍」,跟一般人能不能擁有保家衛國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這兩個是不相同的。 3. 役期長短跟戰力關係 很多人在討論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要改回一年,有些評論就說當兩年的才是真男人。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世上最勇猛的軍隊是北朝鮮,因為男性役期是10年、女性是6年,但役期長短和戰力沒有直接關係。 4. 不對稱作戰 當雙方軍事有巨大差距(人數、資源)的情況下,但其實不對稱的用法也可能是反過來,而是弱勢的一方,如何用相對優勢的地方取得優勢。如果只用人員或武器數量評比,容易落入誤區。 舉例來說,日本自衛隊有20萬人,你覺得跟中國打起來誰贏?現在戰爭已經不是靠人數決勝負。近代以來,一戰以後得知火力才是決勝關鍵,短時間內能夠投射多少火力到對方身上,而非人多多寡。 俄烏戰爭可能不會在台灣重現,畢竟有台灣海峽做屏障,很不容易通過。但若我們期待解放軍用俄式裝備、俄式的戰術,那並不實際。因為過去20年來,全球學習美國戰術最勤快的,其實就是解放軍。 ### 全民防衛體系:以全民參與為前提 他的動員不是只有軍事方面,非軍事方面相對更重要。我們不能期待每一個人拿著槍就有戰力,這不切實際。要擴大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上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國家安全架構於全民防衛民主自由的意志之上,現在台灣民眾是無法直接參與防衛工作,你想做什麼,國防部會說請大家放心,我們掌握狀況。所以未來倡導的計畫是「三分計畫」。 ### 防衛架構:社會端,三分計畫 (1)分區:我在哪裡 (2)分類:我是誰 (3)分派任務:我該做什麼 例如你有救護專長,就不應該被徵招去拿槍作戰,可能在後勤救護上更有發揮空間。 ### 防衛架構:政府端 (1)分區:回歸區域防守 例如台中人守台中,或是依照生活、居住的區域,減少動員時通勤換防的成本。而且你就住在這,自己熟悉的區域才會有優勢。 (2)分類:社區系統 例如義警消、社區發展協會、宮廟、民防系統、體育會、教會等等。 (3)分派任務: - 非武裝:從事非戰鬥任務、維持戰時基本生存 1. 志願者軍事單位 2. 區域防衛作戰 3. 治安維持 4. 政府賦予民間任務 - 武裝:不是打共匪,是要維持治安,讓國軍專心對抗敵人 剛剛有提到國土防衛軍,那目前台灣有很多民間單位在做類似的訓練(非真槍)。但操作槍已經做得跟真槍很類似,在未來轉換成真槍可以縮短受訓時間。烏克蘭國土防衛軍甚至接受訓練時,是拿紙版、木頭來演練。 ### Q1.近年中國舉措讓人緊張,想知道公民可以做什麼。但覺得政府蠻被動,只說國軍好棒棒,萬安演習就躲在房屋裡,但公民還可以做更多,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政府怠惰?不知道如何與公民溝通?還是職權分散?該如何整合? ### Q2.青年參與問題,我不覺得大家都認為台海問題很重要,該如何讓更多人關注、加入強化的行動? ### Q3.國防手冊在權責上有提到村里長要動員大家避難、執行訊息傳達工作,但個人沒有看到里長有發揮國防相關工作。村里長對這方面的資訊很薄弱,公民是否可以推動政府,利用既有資源深入做到全民國防? #### 何澄輝 政府到底怎麼了?我也不知道。 但有個大問題,部分原因是本位主義。台灣過往把防衛問題就交給國防部,但現代戰爭已經不是這麼一回事,是全體動員。不只是生理上的動員,還有知識、認知、精神跟抵抗意志的動員。民主社會如何去完成?戰爭是政治的延伸,那麼民主社會面對戰爭威脅,在戰前的溝通準備就很重要。 國防部會認為這是專業問題應該交給他們,但是運轉戰爭機器做抵抗是倚賴全體動員。我們擔憂的是,面臨的不僅是有限規模的衝突,恐怕會是全面入侵,那就必須要動員全國力量去抵抗,烏克蘭給的教訓是這個。 民間有想法、政府有認知,但溝通管道不夠順暢、決策過程中溝通也不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把原本國防部底下的「動員辦公室」變成署級(全動署),有能力整合跨部會的溝通跟資源嗎?甚至是中央跟地方的溝通。 公民關心國防問題非常重要,但要打破一個迷思:「對軍武有興趣不等於理解國防問題」,層次差距很大。喜歡武器的工藝,對於整體戰爭防衛恐怕意義不大。思考戰爭問題,反而可能更接近古典經濟學。因為經濟學基本定律「所有資源都是有限的」,戰爭準備就是在有限的資源裡去尋求最佳配置。 #### 杜貞儀 戶役政是綁在一起,政府想要理解這裡住多少人,只能用戶役政來看,這就會有問題,因為租屋實際上很難登記戶籍地。現在防疫就凸顯這個問題(例如隔離規定),里長被賦予很多新的任務。如果在戰時如果我們還要將繼續維持這樣的任務分組,那會需要很多準備。 #### 陳柏宏 村里長其實沒有薪水,那叫工作費。台灣的村里長相對其他國家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政體系。其中當然有些憂慮在,如果他是已經被滲透了呢?那麼為何交付村里長,一定有他的脈絡,不是現在才說要交給村里長。 瑞典、波蘭有做類似的全民動員手冊,除了美感和編排邏輯之外,台灣的動員手冊跟瑞典的其實差異不大。台灣現在是「參考用初版」,我比較正向思考,台灣這麼久以來好不容易又有這樣的東西。手冊推出後有很多批評,那代表社會有在看政府在幹嘛,而不是不關心,而民間的反彈表示手冊沒有化解到民間的焦慮,或是民間跟這府的認知有落差。 • [瑞典民防手冊《如果遭遇危機或戰爭》“If Crisis or War Comes”](https://rib.msb.se/filer/pdf/28706.pdf) • [拉脫維亞的《72 小時:遭遇危機時該怎麼做》“72 Hours: What to do in case of a crisis ”](https://www.sargs.lv/sites/default/files/2020-06/brochure.pdf) • [台灣 沃草watchout《公民行動指南》](https://watchout.tw/projects/civilguide) 有時候個人能做的事情也許很有限,但很多個人做的事情就會改變整個局勢,每一個人能做的事不是只有拿槍對抗入侵者。 ### Q4.除了既有的軍方、海巡等單位,台灣還有民防團、特種防護團,民間力量能否和這些單位結合?上了年紀的人可以做什麼?剛提到里長的問題,社區管委會是否也能發揮作用?政府未積極回應防衛準備,是不是擔心民眾恐慌? #### 沈伯洋 學院初衷就是避免重工,整合社會上的資源。關鍵在於如何整合學習到的能力,而且彼此知道別人擁有的技能,無法整合就無法讓防衛網絡完整。 很多團體在做不同面向的東西,那如何整合起來是很重要的。縣市政府平常就有在做災難防護,但最大問題是老化,資深的沒有人傳承、遇缺不補,經驗就斷了。 年紀的問題,有經驗的人優點在於有知識的累積,更能夠觀察出第五縱隊或是奇怪的地方,所以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戰鬥位置。 #### 何澄輝 實務上村里幹事也很重要,他可能是最懂地方的人。 管委會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例如烏克蘭TDF做反滲透,在地人最清楚服裝、甚至走路方式,一看就知道這不是在地人,防衛軍識破後通報去追捕,達到很好的效果。 #### 杜貞儀 組織的老化也跟每個人可以投入多少時間相關,這問題跟勞動型態有關,目前沒有速成解。鼓勵大家參加跟自身相關的事務,社區管委會或參與議題討論。 #### 陳柏宏 年紀從來不是弱勢,二戰時德國在末期最強的戰力,是一戰時期的老兵。年紀大的人有他的力量在,像是判斷事情的能力、對事情的理解力,在群體中是重要的,在組織中也往往是領袖地位,所以說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都在one team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